迎面一辆小驴车
2020-09-24叙事散文yangyizhuo
《迎面一辆小驴车》驴蹄子敲在水泥路上,“得嗒、得嗒”很好听呢。看它腿杆子颤悠悠的,跳舞一般。车上老头黑胖,斜身子坐车辕上赶车,车箱里坐着老婆儿。“得嗒、得嗒”从对面来,又从身边过去。又“得嗒、得嗒”远去了。多好听,又敲出多少往事呢。父亲是
《迎面一辆小驴车》
驴蹄子敲在水泥路上,“得嗒、得嗒”很好听呢。看它腿杆子颤悠悠的,跳舞一般。车上老头黑胖,斜身子坐车辕上赶车,车箱里坐着老婆儿。“得嗒、得嗒”从对面来,又从身边过去。又“得嗒、得嗒”远去了。
多好听,又敲出多少往事呢。
父亲是个好把式。他是天性里不爱学习。上学时,背了书包从家里出来,转个弯,去了磨坊,去给人赶牛。他就好这个,爷爷骂他:天生就是扯牛尾巴拽牛蛋的料儿。爷爷戴眼镜,会打算盘,是个文明人哩。可他儿子不行,觉得笔杆子比檩条重的多,也远不如鞭杆子好玩。
印象里,他有好多杆鞭子。最长的那个有丈余,再加上一丈多的鞭头鞭梢儿。是地里用的。耕地、耙地牛马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犁耙。一手扶,一手抡着大鞭子,驾!“叭”的一声爆响,能够到前面牛马的耳朵上。
父亲应当是个左撇子。吃饭用筷子还是用右手,精巧力气活还是左手得劲。他就左手使鞭子,“BIANG,BIANG”的爆响。其实他那鞭子们,就有好多故事可写,但我现在不想写了。因为他用那鞭子打过我。幸亏是用鞭杆子抽,用鞭把敲我脑袋。若用鞭头直抽到身子,一道肉打没了。牛皮那么厚,他一鞭子下去,都长长一道血口子。队长找到我们家来,说他下手太狠。
他是懂太多牲口经的。我曾有想法,好好和他聊聊,就把他的话,原封记下来,就是一本书。还得分上中下三册。但我们早久很少坐一起说话了,就算一起吃饭喝酒,也很少说那些事情。好似,他现在也不太喜欢提当年事。我也找不到话头。想想,真是个损失。我觉得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遗失。真的。
现在想,他说过驴性子犟。有的驴急了下嘴咬。一但让它咬上了,非到对牙(就是上牙下牙咬合住)咬透不松口。那时候,你怎么打也不管用。用鞭子抽,用木杠子,打折了也没用。怎么办呢?也不是没办法。它咬你,你就咬它。你就照着驴耳根子那里,一嘴咬下去。这地方,它最疼。趁它松嘴一叫唤,你就赶紧跑。
这事我记得清楚。想想就惊心动魄。若让我赶上,我也要使出这个绝招。不过,最好还是别赶上这事儿。
其实,我们家养过驴不少。倒没有一个咬人的。有几个会尥蹶子,我好像被踢过,要不怎么现在一直脑袋不太灵光,有时还爱犯驴脾气?可能有关系。
后来分队以后,我们家分到的一头大灰驴。很大,掉毛,好像还有病,呼哧呼哧的喘气。但,我们很珍爱它。毕竟那是我们家自己的了。记得当时父母也都挺兴奋的。大冬天,下着雪,套好车,去地里拉一趟土坯。我穿棉袄,也冻着,在一边看着,也在车上坐着。那个印象很深。
后来家里也陆续养过几头驴子。大多是黑驴,也都是驴模驴样儿,大耳朵,白肚皮。
于我小时记忆里,最快乐的是骑驴吧。干一天活,父亲要牵了驴去井台上饮水。他心情好时,就在一边牵着,抱我骑到驴背上去。告诉我抓了前面的鬃毛,身子往后坐,再往后。叫什么“马骑腰,驴骑腚”什么的。下坡时,我顺着驴脖子就出溜下来了,差点又被它踩两蹄子。
我喜欢看驴打滚。干一天活,人也累,驴也乏。父亲就让它打滚儿,说可以解乏,像人洗澡一样。这时候,就牵了它,找个土地干松的地方。那时候这种干土地很多,细软白土,跟白面一样。父亲就牵了它原地转圈儿,转不一两圈,那驴就前腿一跪,后腿一跟,哼哼两声卧倒了。它就开始打滚儿。侧躺倒一面,伸脖子蹬脚,昂啊昂的在那里蹭。好大一个场面,尘土飞扬,硝烟弥漫一般。我父亲是个好胜的脾气,他喂养的牲口也多好强逞能。别人家的驴打滚,蹭完一面,趴正了,再躺到另一面去蹭。我们家的驴,就不用趴起来,直接从这面一滚,就滚到另一面去了。我在一边看,看它一下子滚过去,我就觉得很骄傲。有时候一下子滚不过去,就心里骂他丢人现眼,没出息。
驴子算是没力气的。只能转个磨,拉个车,颠颠的跑。真正地里干大活儿,它可不能独当一面。往往只是做了配角。有牛有马是主力――最多时,我家养过三四头牛马。父亲的农具里有一样拉的横杆(我已经忘了名称了。)。可以分配载重的。可以调成四六,也有三七、二八。驴子总是沾小头。
这家伙干活出大力不行,心眼子可不少。比如说去地里耘地干活吧。看看天黑了,就老想着早点回家。地里拉个小耘锄,往来时的地头方向走时,就走的贼快,根本不用拿鞭子,还得一个劲儿的勒着点。往另一地头方去时,就磨磨蹭蹭迈不开步。天黑了,再晚了。他还会使坏。故意不走垄背,到底乱踩一通,踩坏不少庄稼。这就叫做“故意捣蛋”。气急败坏的父亲,要用鞭子狠打。一边打,一边呼天喝地的厉声大骂。驴脾气上来,咣咣尥蹶子,一个拽不住,拉了农具跑远了。这家伙,跑的也气人。你远远过来,他也不跑。还在原地儿啃青草。看你堪堪也就到跟前,要抓缰绳了。它就昂昂几声,又蹦跳几个高,跑远了。如此几个回合。直折腾到天大黑。人也累了,都顾不上生气了。它也好像觉得折腾够了,满意了。最后还是人驴回家了。
……再说,也只是九驴一毛。那个时代毕竟已经渐行渐远,“得嗒、得嗒”,转个弯,又远望不见了。驴去哪里了?大都被气死了吧。现在新兴一种农具,独轮的,上面汽油机,下面一小个铁铲,人在后面两手扶了,嘣嘣嘣嘣的在庄稼地里耘地松土。这东西听话,让走就走,让听就停。用时加油,不用了旁边一扔,也不用喂草饮水。应当有正宗名称,但老百姓俗称“气死驴”。
驴打滚,是一种高利贷,也是一种地方小吃;驴蹄子是一种风味点心,也是一种时尚高跟鞋;驴皮可以熬胶,可以制皮影人。驴肉可以吃,比牛羊肉贵。现在小孩子们,用火烧夹着咬在嘴里,吞下肚里的,他们不知道,那本是一个逝去的年代。
驴蹄子敲在水泥路上,“得嗒、得嗒”很好听呢。看它腿杆子颤悠悠的,跳舞一般。车上老头黑胖,斜身子坐车辕上赶车,车箱里坐着老婆儿。“得嗒、得嗒”从对面来,又从身边过去。又“得嗒、得嗒”远去了。
多好听,又敲出多少往事呢。
父亲是个好把式。他是天性里不爱学习。上学时,背了书包从家里出来,转个弯,去了磨坊,去给人赶牛。他就好这个,爷爷骂他:天生就是扯牛尾巴拽牛蛋的料儿。爷爷戴眼镜,会打算盘,是个文明人哩。可他儿子不行,觉得笔杆子比檩条重的多,也远不如鞭杆子好玩。
印象里,他有好多杆鞭子。最长的那个有丈余,再加上一丈多的鞭头鞭梢儿。是地里用的。耕地、耙地牛马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犁耙。一手扶,一手抡着大鞭子,驾!“叭”的一声爆响,能够到前面牛马的耳朵上。
父亲应当是个左撇子。吃饭用筷子还是用右手,精巧力气活还是左手得劲。他就左手使鞭子,“BIANG,BIANG”的爆响。其实他那鞭子们,就有好多故事可写,但我现在不想写了。因为他用那鞭子打过我。幸亏是用鞭杆子抽,用鞭把敲我脑袋。若用鞭头直抽到身子,一道肉打没了。牛皮那么厚,他一鞭子下去,都长长一道血口子。队长找到我们家来,说他下手太狠。
他是懂太多牲口经的。我曾有想法,好好和他聊聊,就把他的话,原封记下来,就是一本书。还得分上中下三册。但我们早久很少坐一起说话了,就算一起吃饭喝酒,也很少说那些事情。好似,他现在也不太喜欢提当年事。我也找不到话头。想想,真是个损失。我觉得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遗失。真的。
现在想,他说过驴性子犟。有的驴急了下嘴咬。一但让它咬上了,非到对牙(就是上牙下牙咬合住)咬透不松口。那时候,你怎么打也不管用。用鞭子抽,用木杠子,打折了也没用。怎么办呢?也不是没办法。它咬你,你就咬它。你就照着驴耳根子那里,一嘴咬下去。这地方,它最疼。趁它松嘴一叫唤,你就赶紧跑。
这事我记得清楚。想想就惊心动魄。若让我赶上,我也要使出这个绝招。不过,最好还是别赶上这事儿。
其实,我们家养过驴不少。倒没有一个咬人的。有几个会尥蹶子,我好像被踢过,要不怎么现在一直脑袋不太灵光,有时还爱犯驴脾气?可能有关系。
后来分队以后,我们家分到的一头大灰驴。很大,掉毛,好像还有病,呼哧呼哧的喘气。但,我们很珍爱它。毕竟那是我们家自己的了。记得当时父母也都挺兴奋的。大冬天,下着雪,套好车,去地里拉一趟土坯。我穿棉袄,也冻着,在一边看着,也在车上坐着。那个印象很深。
后来家里也陆续养过几头驴子。大多是黑驴,也都是驴模驴样儿,大耳朵,白肚皮。
于我小时记忆里,最快乐的是骑驴吧。干一天活,父亲要牵了驴去井台上饮水。他心情好时,就在一边牵着,抱我骑到驴背上去。告诉我抓了前面的鬃毛,身子往后坐,再往后。叫什么“马骑腰,驴骑腚”什么的。下坡时,我顺着驴脖子就出溜下来了,差点又被它踩两蹄子。
我喜欢看驴打滚。干一天活,人也累,驴也乏。父亲就让它打滚儿,说可以解乏,像人洗澡一样。这时候,就牵了它,找个土地干松的地方。那时候这种干土地很多,细软白土,跟白面一样。父亲就牵了它原地转圈儿,转不一两圈,那驴就前腿一跪,后腿一跟,哼哼两声卧倒了。它就开始打滚儿。侧躺倒一面,伸脖子蹬脚,昂啊昂的在那里蹭。好大一个场面,尘土飞扬,硝烟弥漫一般。我父亲是个好胜的脾气,他喂养的牲口也多好强逞能。别人家的驴打滚,蹭完一面,趴正了,再躺到另一面去蹭。我们家的驴,就不用趴起来,直接从这面一滚,就滚到另一面去了。我在一边看,看它一下子滚过去,我就觉得很骄傲。有时候一下子滚不过去,就心里骂他丢人现眼,没出息。
驴子算是没力气的。只能转个磨,拉个车,颠颠的跑。真正地里干大活儿,它可不能独当一面。往往只是做了配角。有牛有马是主力――最多时,我家养过三四头牛马。父亲的农具里有一样拉的横杆(我已经忘了名称了。)。可以分配载重的。可以调成四六,也有三七、二八。驴子总是沾小头。
这家伙干活出大力不行,心眼子可不少。比如说去地里耘地干活吧。看看天黑了,就老想着早点回家。地里拉个小耘锄,往来时的地头方向走时,就走的贼快,根本不用拿鞭子,还得一个劲儿的勒着点。往另一地头方去时,就磨磨蹭蹭迈不开步。天黑了,再晚了。他还会使坏。故意不走垄背,到底乱踩一通,踩坏不少庄稼。这就叫做“故意捣蛋”。气急败坏的父亲,要用鞭子狠打。一边打,一边呼天喝地的厉声大骂。驴脾气上来,咣咣尥蹶子,一个拽不住,拉了农具跑远了。这家伙,跑的也气人。你远远过来,他也不跑。还在原地儿啃青草。看你堪堪也就到跟前,要抓缰绳了。它就昂昂几声,又蹦跳几个高,跑远了。如此几个回合。直折腾到天大黑。人也累了,都顾不上生气了。它也好像觉得折腾够了,满意了。最后还是人驴回家了。
……再说,也只是九驴一毛。那个时代毕竟已经渐行渐远,“得嗒、得嗒”,转个弯,又远望不见了。驴去哪里了?大都被气死了吧。现在新兴一种农具,独轮的,上面汽油机,下面一小个铁铲,人在后面两手扶了,嘣嘣嘣嘣的在庄稼地里耘地松土。这东西听话,让走就走,让听就停。用时加油,不用了旁边一扔,也不用喂草饮水。应当有正宗名称,但老百姓俗称“气死驴”。
驴打滚,是一种高利贷,也是一种地方小吃;驴蹄子是一种风味点心,也是一种时尚高跟鞋;驴皮可以熬胶,可以制皮影人。驴肉可以吃,比牛羊肉贵。现在小孩子们,用火烧夹着咬在嘴里,吞下肚里的,他们不知道,那本是一个逝去的年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