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的烟雾中那个温暖的地瓜炕
2022-01-08叙事散文李华新
袅袅的烟雾中那个温暖的地瓜炕
李华新地瓜炕,就是给那些地瓜育苗的温床。那个时候,地瓜是最普遍的食物,而且是每每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种地瓜,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农作物,《种地瓜》曾经是山东的歌舞剧院的一个保留节目。那时山东歌舞剧院就在离家不远的地……
袅袅的烟雾中那个温暖的地瓜炕
李华新
地瓜炕,就是给那些地瓜育苗的温床。
那个时候,地瓜是最普遍的食物,而且是每每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种地瓜,则是最重要的一个农作物,《种地瓜》曾经是山东的歌舞剧院的一个保留节目。那时山东歌舞剧院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那个大院的东边的一溜房子里,那是就有一个练功房,那会儿,但那里去捉蛐蛐时,是不是就能遇到正在排练的演员,在那里用功,有个男生小合唱演唱的就是三个老汉看地瓜,惟妙惟肖,声情并茂,正好同院住的一位作家,就在团里搞创作,因为这位老革命是艺术家,而且是为人仗义执言的性格,那个时候,他的生活条件要比同院的人好一些,因为是为作家,经常在家写作,据说是那个年代他就有不少的作品被人传唱,自然这些还另有后话。
据说这个曲目就是他的保留作品,年在听到这些演唱时,只是对于山东地瓜有了不少的了解。而且那个年代,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正是生活拘谨的时候,到粮店买粮食,叫做借粮,好像是这个月卖得粮食都是说借下个月的,本月的粮食早就吃完了。
家里男孩多的往往是不够吃的,那个时候父母单位挺好的同事,对你的好,就是可以给你一些粮票,这样就会让家里的父母长舒一口气。至少是可以让家里的孩子能吃饱肚子。
下乡的时候,不少乡亲就就说,至少在这里是可以吃饱肚子的。再也用不着什么到市场上,偷偷摸摸地买议价粮了。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的生活如何,就是看看你家里吃得白面的水平,那些干部家里的同学,人家有富强粉吃,在咱这里能够吃饱就不错了。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家里要是蒸上一锅纯粹的白面粉的馍馍,那也是挺激动的。至少,在和同学们一起学工学农的时候,吃着白馍馍,就者疙瘩丝的咸菜,那也是一种幸福啊。
想起了吃地瓜的日子,那是在我下乡的时候,已经不是什么话题。因为现在是要种地瓜了。记得那个时候,在农村有一种新的技术,叫做“窝瓜下蛋”。那就是一棵地瓜能够多生长出一些小的地瓜,不过产量挺高,可是要比传统的地瓜难吃些。
不过,地瓜能够吃饱,还是要种好的。这种好的首要的关键的,就是说这些地瓜秧苗要育好。说起育苗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在村里不少人,都是可以干的,记得那个时候队上觉着我还算机灵,便让我和一位大叔一起去为小队去育苗。而且记得工分也不低。因为工分也是命根呀,到了年终结算分红也是凭着分数来算的。 在过去的生产队,地瓜是必种的农作物,这不仅是因为地瓜产量高,而在于种地瓜的那些地块大都不是什么好地,水浇条件好的地块都是种得小麦,因为麦子是要缴公粮的,而夏秋作物则往往是自家用来自己吃的、喂牲畜的或是用来换豆腐换油的粮食。 在春季到来的时候,在村头上那些袅袅升起的烟雾,不是为了别的,人们一看就知道是那个小队的地瓜育苗的炕,那种炕先是挖一个大坑,然后是在一头留好烧火的炉门,在另外的一头要砌好烟道,上面用一些木棍或是什么能够支撑的东西撑起来,上面再盖上秫秸,撒上土,有的则是在地下顺好烟道,多半是砖头切成一个通道,有些讲究的则是在四周也是可以和烟囱相连的。这头点火,形式就如同家里的灶台,等到这些就绪后,就把那些地瓜上有芽孢的地瓜切成块,然后摆放在地瓜炕上,上面覆盖上细细的沙土,撒上水,然后盖上塑料布,上面在捂上麦草什么的,那就只等着点火烧炕了。 那袅袅的烟雾升起来的时候,就不能停下来。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此看地瓜炕就是一个说起来轻松,却是挺有责任的一个活计。 这个活往往是村庄里那些有技术的人来干,而学会这门技术,就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可见那个时节对有技术人的尊重,也是像现在一样。。。。。。 大约是过了十几天之后,就会看到那些地瓜苗也就是地瓜秧就不断地长出来了,那些柔柔弱弱的样子,就是地瓜秧,泛着有些发黄的绿色,细细的茎秆,上面顶着一对绿芽。带等到长得壮实一些的时候,就可以移栽到地里去了。那个时候,青壮劳力往往是要拉水、挑水,妇女和干不了重活,就在地里栽种地瓜了。而且是在这个时候什么时候歇工,就看那些秧苗什么时候种完了。 那个时候,村子里的那个地块离村子比较远,最远的有三、四里地,一个来回就七八里,那时是不能回来吃午饭的,而那个时候的晚饭也是吃得比较晚。而唯一的待遇就是明天一早的出工,会晚一些。 移栽的那些秧苗,在种的的时候是需要很细心的,至少是栽上的秧苗,不仅要立马浇上水,等它全都渗下去之后,在用陇上的土压实,防止本来就水浇的不多的秧苗能够保证成活。 假如是栽种上不久能够干上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那么这些秧苗保准据会活的,期间有条件的可以在浇上一水,然后再在要供果前施上些农家肥,而后就等着收获吧! 只是,那些地瓜炕,不管是今年的地瓜产量如何,也不管是这些地瓜炕明年是否还会使用,那些秧苗早就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土炕,已经在那些贫瘠的或是偏远的地块上艰难或是耐心的生长。 那些甘甜的或是干面的地瓜,它的品质和甜兮兮的味道,在一年年相同的味道中深深地的留在舌尖上留在味蕾中,成为一种生活的记忆,并且以绵软的方式,深深烙在已经经历过的或是缅怀的岁月之中。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5-26 16:56 编辑 ]
不过,地瓜能够吃饱,还是要种好的。这种好的首要的关键的,就是说这些地瓜秧苗要育好。说起育苗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在村里不少人,都是可以干的,记得那个时候队上觉着我还算机灵,便让我和一位大叔一起去为小队去育苗。而且记得工分也不低。因为工分也是命根呀,到了年终结算分红也是凭着分数来算的。 在过去的生产队,地瓜是必种的农作物,这不仅是因为地瓜产量高,而在于种地瓜的那些地块大都不是什么好地,水浇条件好的地块都是种得小麦,因为麦子是要缴公粮的,而夏秋作物则往往是自家用来自己吃的、喂牲畜的或是用来换豆腐换油的粮食。 在春季到来的时候,在村头上那些袅袅升起的烟雾,不是为了别的,人们一看就知道是那个小队的地瓜育苗的炕,那种炕先是挖一个大坑,然后是在一头留好烧火的炉门,在另外的一头要砌好烟道,上面用一些木棍或是什么能够支撑的东西撑起来,上面再盖上秫秸,撒上土,有的则是在地下顺好烟道,多半是砖头切成一个通道,有些讲究的则是在四周也是可以和烟囱相连的。这头点火,形式就如同家里的灶台,等到这些就绪后,就把那些地瓜上有芽孢的地瓜切成块,然后摆放在地瓜炕上,上面覆盖上细细的沙土,撒上水,然后盖上塑料布,上面在捂上麦草什么的,那就只等着点火烧炕了。 那袅袅的烟雾升起来的时候,就不能停下来。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此看地瓜炕就是一个说起来轻松,却是挺有责任的一个活计。 这个活往往是村庄里那些有技术的人来干,而学会这门技术,就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可见那个时节对有技术人的尊重,也是像现在一样。。。。。。 大约是过了十几天之后,就会看到那些地瓜苗也就是地瓜秧就不断地长出来了,那些柔柔弱弱的样子,就是地瓜秧,泛着有些发黄的绿色,细细的茎秆,上面顶着一对绿芽。带等到长得壮实一些的时候,就可以移栽到地里去了。那个时候,青壮劳力往往是要拉水、挑水,妇女和干不了重活,就在地里栽种地瓜了。而且是在这个时候什么时候歇工,就看那些秧苗什么时候种完了。 那个时候,村子里的那个地块离村子比较远,最远的有三、四里地,一个来回就七八里,那时是不能回来吃午饭的,而那个时候的晚饭也是吃得比较晚。而唯一的待遇就是明天一早的出工,会晚一些。 移栽的那些秧苗,在种的的时候是需要很细心的,至少是栽上的秧苗,不仅要立马浇上水,等它全都渗下去之后,在用陇上的土压实,防止本来就水浇的不多的秧苗能够保证成活。 假如是栽种上不久能够干上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那么这些秧苗保准据会活的,期间有条件的可以在浇上一水,然后再在要供果前施上些农家肥,而后就等着收获吧! 只是,那些地瓜炕,不管是今年的地瓜产量如何,也不管是这些地瓜炕明年是否还会使用,那些秧苗早就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土炕,已经在那些贫瘠的或是偏远的地块上艰难或是耐心的生长。 那些甘甜的或是干面的地瓜,它的品质和甜兮兮的味道,在一年年相同的味道中深深地的留在舌尖上留在味蕾中,成为一种生活的记忆,并且以绵软的方式,深深烙在已经经历过的或是缅怀的岁月之中。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5-26 16:5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