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童年)春在溪头荠菜花[散文]

2022-01-08叙事散文直挂云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8 编辑

春在溪头荠菜花学校围墙外的东面和北面前两年修了一条环路,疏散日趋增多的接送车辆,路的外侧,是附近村民的菜地,菜地外是一条曲尺形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8 编辑 <br /><br /> 春在溪头荠菜花
  学校围墙外的东面和北面前两年修了一条环路,疏散日趋增多的接送车辆,路的外侧,是附近村民的菜地,菜地外是一条曲尺形的小河。有了这条路,每天午饭后,本来在学校操场上散步的老师们不少走出校门,沿环路走一圈。我一向慵懒,很少运动,近来春回大地,也跟着同事们外出转转。
  春风和煦,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放眼远望,小河对岸的大田里是绿毯一样的麦苗;近看小河边的菜地,大多呈不规则形状,村民们播种得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菜地里种的是油菜、蚕豆、小麦和草头,油菜正在抽薹,蚕豆还不到开花的季节,整个菜地青翠欲滴。蓦然间,我发现菜地里有一棵荠菜,顶端开着一簇小白花,生物老师说这叫穗状花序,花朵下面的茎干上,已结出了不少三角形的果实,和主茎之间有一根一厘米左右的细茎相连,角果整体极像一把袖珍的扇子。一阵微风吹来,荠菜轻轻摇曳,似乎是在向人们传递着春天到来的信息。
  菜地里的杂草被村民们收拾得很干净,唯独荠菜未被清除,大概因为它是“菜”吧。荠菜应该很早时就被人们当作佳肴端上了餐桌,《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割羊草的同时,也常常要挖荠菜,方言叫“谢菜”。在常熟方言中,割羊草叫“斫羊草”,挖荠菜叫“挑谢菜”,“挑”的意思是指挑选还是形容挖它的时候动作轻盈?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记得小时候挖了荠菜,主要是作馅,把荠菜和在肉里剁成馅,包的馄饨特别鲜美,没肉的时候,可以把它和在豆腐里,再加上一个鸡蛋搅拌成馅,吃起来也别有风味。每到过年时,荠菜肉馅可以用来嵌油片,还可以做蛋饺,那时没有冰箱,但油片和蛋饺可以保存好多天,吃的时候放在饭锅上蒸一下,越蒸越香。荠菜还可以炒肉丝,但当时除了过年,很少买肉,平时就用荠菜煮汤,汤中放一把粉丝,也是一道佐餐的佳肴。
  荠菜还能换来零花钱,一小篮荠菜卖给镇上小饭店,可得一毛钱。有一段时间,镇上新华书店有《三国演义》连环画卖,一套共有六十册,有次上街我买了第一册《桃园结义》,看完以后特别想买第二册《董卓进京》,但实在是囊中羞涩,小时候除了过年时父母给两块压岁钱,平时很少有零花钱。连环画只要两毛钱左右一册,但对我来说,真是可望而不可及。连环画的诱惑力太大了,我就想方设法自力更生赚钱。当时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记得废铜废铁较值钱,上学放学以及斫羊草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注目,看能不能捡到可以换钱的废品。放学后和星期天,完成必须完成的斫羊草任务后,努力地挑谢菜、挑马兰头,白居易有诗云:“时绕麦田求野荠”,我那时是“遍绕田埂觅荠菜”,不仅是我在找,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也在找,常常是僧多粥少。实在找不到的时候就去挑马兰头,渠道边的坡地上马兰头最多,要一棵一棵地挑,不能带根茎,否则要卖不掉的。小饭店一般不收马兰头,只好拿到集市上卖,一开始碰到老师和同学还有点难为情,后来看到其他同学也在卖,就坦然了。马兰头一般也是一毛钱一篮,有时急于出手,八分钱也卖。到读高一的时候,我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已有四十多册,高二以后功课日趋紧张,没有时间去挣零花钱了,最终未能把六十册全部买到。前两年在淘宝上看到有成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卖,现在价值一百五十多元,不假思索就买了一套。
  现在的菜场里,好像一年四季都有荠菜卖,人工栽培的荠菜碧绿青翠,但总让人觉得不入味。菜场外的路边,偶有乡下老阿姨在卖挖的荠菜,这种荠菜的叶片有不少呈红褐色,妻子每次看到就会买回来炒肉丝,常常是荠莱吃完了,肉丝还留大半。科技在迅猛发展,现在许多动植物都可以靠人工繁殖和栽培,但大自然的魅力是任何尖端科技也无法超越的,荠菜也不例外。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中学 潘建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