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拜诗圣 访古镇 祭神农

2022-01-08叙事散文张景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5 编辑

拜诗圣 访古镇 祭神农
□张景发地处天水市麦积区的街亭古镇,因其集神农文化、三国文化、诗圣文化于一体而驰名中外。近几年我常去街亭怀古、休闲旅游,每次去……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5 编辑 <br /><br />拜诗圣 访古镇 祭神农
□张景发
地处天水市麦积区的街亭古镇,因其集神农文化、三国文化、诗圣文化于一体而驰名中外。
近几年我常去街亭怀古、休闲旅游,每次去街亭都会有新的感怀产生,不知何故。在大作家王钰先生的提议下,在天水在线网站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1日上午,我们驾车驶往街亭,开始了“拜诗圣 访古镇
 祭神农”采风活动。由于路面不平,虽然乘坐高档巴车却也依然能亲身感受到颠簸之苦,王钰先生一路上给我们上了一课生动详实的历史课,加深了我们对神农文化、三国文化、诗圣文化的印象,讲解过程中博友们开始了历史知识大讨论、大提问,有些博友提的问题非常刁钻、苛刻,但在历史知识渊博丰富的王钰先生面前却如小菜一般,王钰的精彩解说引来了博友阵阵如雷的掌声。
一、诗圣遗迹 
从历史书上可以了解到,诗圣杜甫当年曾在古秦州小住几年,当年由于战火不断,国破家亡他抱着怀才不遇,带着忧国忧民的消极心情,来到秦州东柯谷过上了挖药换钱、以供生存的田园生活,此刻,我猛然想起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眼前的茅屋和课文的情景很是相符,面对此景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感受,即兴赋怀古诗一首“战火连绵几时休,草堂叶黄显深秋,诗圣身影今何在?触景生情泪湿绸”。茅屋虽旧却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杜甫草堂院内青草如毡,树长势怪异,幸有厚道、朴实的街亭人民有力保护下,杜甫草堂还算完整,总算将诗圣遗迹传到今天。
听说杜甫侄子杜佐的后人生活在街亭,我们便在村里人的带领下前去拜访,同时也拜祭了“子美堂”里的诗圣杜甫神像。“子美堂”是一座土建小二楼,据说建于清代,正堂内设有杜甫圣像,只见杜甫面目清瘦,端坐于上,双目视草堂处,有左右侍童相伴,热情的当地人找来了杜佐的嫡系后人杜代娃,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他的衣着和久经劳动所致沧桑的脸上看的出,他没有沾“先人”一丝光,他少言寡语,朴实厚道,见我们前来拜他祖先很是激动,在他的配合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子美堂”采风活动,也完成了“诗圣遗迹”这章的内容。
二、走访古镇
前些年,我从天水日报上看到一则古镇保护的文章,文章内容表明“街亭古镇面临的生死存亡等一系重大问题”,我在走访过程中来到一处元末明初修建的关帝庙里,庙内关帝神态自若,从梁上的木刻绘画上看当时是花了大功夫的,可是如今关帝也面临倒庙之祸,近年来,村里人自发组织义务维修庙堂,虽见效果却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看庙的那位老尼说“希望有识之士能保护和修善庙堂,这是文物,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听到这里我内心是十分矛盾,“如今这是文物、那是古迹,而真正的文物古迹却“冷”在一边等待灭亡”。
走在街亭的古镇上,看到几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楼市我内心才有了一丝欣慰,我心里试问自己“街亭古镇上还没有拆除的明清建筑我们还能传给我们的后人们吗?”近些年,人们大兴土木修建洋楼的热潮,将街亭古镇的明清建筑一步步逼向悬崖,直至某天街亭古镇从我们身边消失后才算结束,我站在街道一旁默默的为街亭古镇未来考虑,考虑归考虑,我也无力回天,只能用心祝愿古镇多在世上存“活”着,毕竟那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那一砖一瓦、一木一土都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别让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好东西都“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
三、登祭神农山
众所周知伏羲、神农、轩辕是中华上古“三皇”相传神农曾在此山居住过,他在这里牧马、采药、传道、祭天为民、治病降妖为民众所拥戴,我每次来街亭都会站在宏罗村头远望一下神农山,朋友张宁曾多次相约一同上山祭神农、探古迹,虽说街亭我来了N次却一直没有上过神农山,今日与天水在线博友一道共登神农山、拜炎黄大帝了却我近年来的一桩心愿。
车行在乡问农路上,车窗外轩辕河由东向西流来,潺潺的流水如同历史一样从神农时代一直流向今世,河两岸村庄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村头院落里鸡犬悠闲散步,河岸边村妇利用长流的河水洗着衣服,在山里随处可见牛的踪迹,有树上拴的、儿童牵的、老汉放的,只要你留心观察,这些都是最好的风景。
神农山下一村名曰小山村,由于山路不好走,大车便停了下来,好客小山村人考虑周全,弄了一辆小点的面包车送我们上山,我和同行的博友弃车而去,徒步上山,一边欣赏田园风光,一边进行摄影创作。山路上千翠叠苍,鸟鸣悦耳、山花正艳,偶有山风来袭清凉之极。大约到了半山,我上气不接下气,大汗如雨,中午的两碗炸酱面顷刻从汗眼里挥发,在当地神农山研究会创始人杨四勤的带领下和先行的3人从小路上山,不想没走几步就遇上了天水特有的酸刺树,这种树的刺专叮扎人的腿和脚面,我真后悔为什么不选择阳关大道,现在后悔也迟了,凭借着年轻的猛劲我与杨四勤、白峰、胡建忠老师首批登上了神农山,从山顶往下看真有“一览众山小”之势,远方的麦积山、石门山、仙人崖等景点尽收眼底。早就听说神农山顶有一处很神奇的小洞,洞内一年四季怪风不断,据说夏秋是往进吸风,春冬天是往出吹风,至今没人能给个充分的诠释。庙殿台阶下群石上,摆着两尊奇石即“石门夜月与功夫熊猫石”石上的图案形似逼真,实为自然神奇之力所致。拜祭“炎黄”后我们到山上道家厢房休息了,喝了生平第一杯窖水,杨四勤递给我一本他所作的《神农山情韵》一书,我看了几篇,就被他优美的诗情、诗意所感动。诗文中虽有些意境表达不是很完美,对仗、平仄、用词上也应再斟酌推敲,但从他是一位农民,一位久居农村劳作的农人角度上看,能写出如此文章,是下了大功夫的,真是了不起的,纯朴的神农山主山人送了我一本由王钰老师主编的《神农山与神农文化》一书,看了一阵书元气渐回。
突然有人大喊“雨”来了,此时在线王总号召全体人员向山下速撤,只见西天黑云漫布,大有摧城压人之势,我们一同跑着往山下赶,我与佟家宝老师一马当先跑到了队伍的最前,一老一少奔跑在神农山坑洼不平的山路上,佟老师天马行空的步子让我这位年轻人自愧不如,我一直跟在他身后跑,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重,大雨顷刻而至,我与佟老的速度始终将乌云抛在身后,此时的我们仿佛如当年炎黄共战蚩尤的传说重演一样,任他蚩尤妖云来势如何汹涌,他都战胜不了我们炎黄子孙,身后的博友也加快步伐,紧跟在我们身后,当我们进村后,老乡们说“别跑了,雨来了,快进屋子躲一阵”我们怕今晚回不了城区,就谢绝了老乡的美意继续跑,我们刚出村,天上降下几点雨点,我看前方有一庙便和大家一同跑入庙里避雨,刚进庙门大雨猛下。
四、避雨龙王庙
“挥汗登山祭炎黄,下山遇雨拜龙王”。
由于我们决策英明,大雨之前我们钻进了庙堂内,此庙内无牌位、塑像,上方白墙上绘有神龙一条,只见神龙吞云吐雾,活灵活现,我们讨论是何方神圣庙堂,只见有一木匾上写道“八府龙君”字样,哦!原来是东海龙王,众友避雨龙王庙,都怀着对龙王的感激纷纷向他施礼朝拜,“求龙王暂收猛雨,让我等下山,回后可大降甘霖,解旱情、保丰收”。不久雨越下越小了,天终于放停,我们放慢步子,小心翼翼的下山,雨后山路泥水流淌,道路泥泞,稍不留意有摔跤之祸,你看!白峰老师不小心弄的人仰马翻,好不容易下了山,山上还有大部分我们的人,在等待过程中我们又去了佛窑探古。
五、探古佛窑
佛窑位于神农山下向西1公里处的半山腰上,因有8洞古佛和一尊北魏年间的佛头而出名,我们在主持修寺建庙、乐善好施的老善人带领下探望了大山深处少为人知的佛窑古寺。步入寺门,扑面迎来柏树香气,寺庙由8洞古佛、北魏佛头、普渡桥、新修大殿组成,寺内有一僧念经诵佛,阵阵的梵音将人带到西天极乐净土,让人忘却了凡尘俗事,柏香扑鼻洗涤去身上的枷锁,在老善人的讲解下我们虔诚的接受着佛的教诲。
游乐不知时飞逝!不知不觉已晚上六点二十分,带着疲劳和满足,伴着轩辕河谷的晚风我们回城,一路上都陶醉在神农文化、三国文化、诗圣文化的意境之中。街亭农家人的朴实、厚道、热情一直感动着我,他们对古镇文物保护是出了大力的,从他们心急如焚的眼神中,我看得出他们是真正爱祖国、爱家乡的中国农民。难忘那碗炸酱面、难忘那口窖水,难忘神农、三国、诗圣文化给我带来的古镇感悟。
车行一小时后回到城区,急忙吃了晚饭后,坐在电脑上继续我的“漫漫爬格之路”。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用我手中的拙笔唤醒向“钱”看齐的人们,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文物古迹保护行列之中”。
通联: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人防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