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 秘 南 京(卫国征文)
2022-01-08抒情散文极品山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9 编辑
解 秘 南 京题记: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
解 秘 南 京题记: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9 编辑 <br /><br /> 解 秘 南 京
题记: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一个足够的面子!除去抗战八年,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时间还不足20年。
引子
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远远就望见了苍莽的钟山,薄烟淡雾,绿树葱郁,隐隐中透露出几份历史的负重感和神秘感。车拐了一个弯!直插进葫芦口,繁忙的都市展现在眼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就是南京了!六朝金粉之都,如今仍不减当年的繁华与妩媚。秦淮河在哪里?燕子矶在哪里?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在哪里?
回顾
自东吴孙权筑起石头城,南京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多少烟云变幻、多少沧海桑田、多少历史的切割,繁华、衰败,衰败、繁华,一幕幕的历史剧不断地上演,没有“乱哄哄唱罢你登场”的戏剧感,有的是时光的倥惚与历史的凝重。
作为繁华之都,他似乎是荣耀的;作为亡国之都,他又似乎是耻辱的,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判断就连历史本身也难以说清楚。吴、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走马灯似的换着班,南京作为都城也不断变换着主儿。公元589年,六朝金粉之地,随着北周外戚杨坚的金戈铁马,可连一片焦土。晴朗的天空被浓烟遮盖了,人类的残忍与粗暴,使得有着女儿般柔情的秦淮河流泪了,100多万黎民无家可归,流浪、辛酸、悲苦代替了往日的繁华与富足,南京的历史在此掩卷沉思了!
在此后的300年里,他在历史的书页里是沉寂的,落寞的,如同一个失意男子默默承受着荣耀带来的屈辱。只在文学中偶尔可以觅到他的身影,“山围故国周遭在,雨打石头空寂寞。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还过女墙来!”唐代金陵不但是寂寞的,而且是衰败的。有谁还敢问津这昔日的亡国之都!唐代的金陵甚至有几分不祥的意味?历史在前行、星斗在变幻,衰落晚唐的金陵渐渐显现出了生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虽然引发的是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但也可以窥见当时的金陵已经生动起来了。无穷的生机、无穷的生命力在呼唤着美丽凤凰在灰烬里重生!
凤凰涅磐,凤凰五百年一涅磐,300年后的金陵成为这个传说故事最好的注解。公元904年,唐朝大将朱温轻轻动了一根指头,曾经辉煌的大唐就土本瓦解了,可见它已经多么的虚弱和疲惫了。恐慌的李家子孙迅速南逃,拒守在地形险要的石头城,遂成立了史称南唐的政权,金陵成为这个政权的首都,并改名叫建康。的确,富庶的江南把她迅速养的丰满起来,华贵起来,气质不凡的在历史中闪了一面。可好景不长,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大宋。随后就迅速把进攻目标对准最为富庶的南唐,柔弱的金陵又一次惨遭强暴,也成就了那位史称南唐后主的悲悯诗人的清词丽句和悲剧人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故国的怀恋成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兼皇帝的李煜最后年华的生命主题,悲剧的人生使得这“愁”历经千年还顺着历史、顺着文学、顺着秦淮河滚滚扑面而来,让人能清晰的感受到其中饱含的浓浓悲哀。
事实上宋王朝的命运也不怎的!当赵氏兄弟用十几年的时间把大江南北十几个割据政权一一收归在自己的名下时,却发现塞外的青草养肥了两个游牧部落——辽和西夏,他们有着十足的能力与富足的大宋叫板!大批的丝绸、茶叶、金银珠宝运出国门,换来的不是安宁,而是无休止的勒索和侵扰。终于,在公元1101年,金兵十万铁骑南下,缺乏战备和机动性的宋军节节败退。结果是大宋与大金隔江而治了,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思维惯性,差一点就“别了,司徒雷登!” 被洗劫后的南京立马就成为了抗金的前沿阵地,他以险要的形势作为都城临安的贴身护卫,南京又一次作为一个武夫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中。
可是南宋的那些达官显贵在做什么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壁》旨在深切忧虑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命运,但也可以窥见当时临安的迷醉与繁华。对岸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金人在祭祀他们的祖先,而金陵只有默默的忍受,默默的期待,把无尽的希冀寄托在渺茫的历史转机里!
公元1368年,这位伟岸的男儿终于赢来了千年期盼中的恩宠。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带领他的麾下和子孙安营扎寨,把作为都城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叫做应天府的南京。但这种恩遇换来的荣誉没有完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住在繁华之都的朱家子孙不久就显露出骨软的毛病,昭文帝朱允文在叔父朱棣的十万精兵威胁下,就草草的退位了。1417年,南京结束了作为明王朝国都的荣耀,这期间只有短短49年,这49年大约等于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此后,又是沉寂、沉寂……
公元1927年,挥师北伐的蒋介石把枪口对准了共浴血、同奋战的共产党人,白色恐怖中南京成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一个足够的面子!除去抗战八年,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时间还不足20年。
我不知道是把南京作为首都的王朝命短,还是把南京作为了王朝首都就短命!个中因由颇有几分历史况味!但历史对南京这样青睐,又这样无情,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谜团, 跟着旅游团,我终于有了一个却平生心愿的机会!
亲历
行程的第一站是南京长江大桥,这铭刻着共和国骄傲的坚固桥梁,略显陈旧的外观仍不减当年气度,那是一种伟人非凡的思想深度,那时一种超越历史的包容度,那更是曾经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一种宽度!远望长江,洪波激扬,宽阔的水面在夕阳下流溢金光,和着桥上车流的灯光,把世界渲染得壮丽辉煌!仿佛自己也融进了共和国前行的洪流中,这种融入感里的亲切感是最难以品尝得到。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毛泽东同志的生日的献礼挺立在浩浩长江上,结束了中国长江上没有桥梁的历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世界为之侧目,历史为之颔首!中国人喜欢“8”,1968的谐音就是“一路就发”。这正好和朱元璋定都南京距离了整整600年,历史的偶合是否有一种必然在里面呢?
历史的车轮在前行,我的思绪顺着江水逆流而上。1949年,陈毅元帅领导的第四野战军突破长江天堑,首先把胜利的旗帜插上了总统府,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真是写尽了胜利的豪迈与喜悦。所以,总统府成为这次行程的第二站。
令我十分惊奇和尴尬的是,原来对总统府的时间概念只停留在蒋介石这个历史范畴里,走进总统府才发现它本身就是一部近代历史的博物馆——这里原本是两江总督府的衙门,1857年被洪秀全选择为太平天国议政的地方,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又作为了临时总统府。所以,作为总统府的时间确切的是在1912年。但从1912年到1927的总统府其实是名存实亡,因为袁世凯窃取民国后,就迅速通缉孙中山和黄兴等国民革命的中坚分子,孙中山等流亡海外。而袁世凯把作为政治中心的权力带回了老家北京。南京戴着空头衔在历史的街巷里像个游吟诗人,到处讲述着历史的变幻和王朝的更迭,似乎在提醒着世人借鉴历史,而语气的末尾总含有“历史这东西!”的言犹未尽的意味!
其实,在近代历史的这段凝重里,普通人还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从1857到1864年南京还作为了7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因为当时改名叫作了“天京”。沧海桑田,云烟变幻,世事莫测,这7年的确太短暂了,短暂的让人在历史长河里几乎不可知觉!但这7年里的惊心动魄却让人更能体会到这个王朝的内幕深沉!1857年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直取长江下游的重镇安庆,然后顺江东下,轻取南京,并接回自己的哥哥来作“天王”,立都定国,号“太平天国”。这恰恰埋下伏机与隐患。功高盖主的东王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行,最后还让哥哥洪秀全尊其为“国父”。其实他最终的目标还不是“国父”这个空头衔,他想要的是哥哥的宝座,是太平天国的皇位,是整个太平天国!他的骄横与跋扈最终招致了其他几位起义弟兄的不满。1859年初冬的一个深夜,乘着东王一家在胜利的美梦中酣睡的时候,南王韦昌辉带领部下翻墙而入东王府,把东王一家血刃在梦乡里!从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而这时被派出北伐的年轻天国将领李玉芳正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等待时机准备突围!如果算起南京作都城的时间,“天京”是最短的!这其中的历史悲剧的确值得回味和深思!
从天国到民国,南京在近代史上可谓是热闹非凡的,但也是革命和荣耀的,是共和的缔造者孙中山最终把南京的尊严扳正的。为了缅怀伟人,我旅游的第三站就选择在中山陵。来到陵门口,牌楼顶端镌刻着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字,笔力娟秀而刚劲,恰是先生人格的真实反映。进入陵门,沿着392级台阶拾级而上,两旁是常青的松柏,象征伟人的精神永不凋落。爬上山顶,就到了中山堂(祭堂),正上方有一尊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一袭长衫衬托出伟人儒雅的风貌,坚定的眼神透射出穿越千年的洞察力,令人肃然起敬。然后沿着堂后的石级来到伟人灵柩的停放处,钢筋水泥里躺着的就是伟人不朽的躯体。这曾经承载着一个民族命运的躯体,还似乎散发着穿越时光的睿智思索,似乎流淌着永远鲜活的血液,浩浩荡荡,奔涌不息,不断注流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血管里,成为了民族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力量之一。
观瞻完伟人的仪容,顺便登上灵堂的屋顶。屋顶是一个平台,可以俯瞰南京全城——北面是不舍昼夜的江水,秦淮河从西南流向西北注入长江,把城市自然的分为两部分,南京就这样依山傍水,宛若一铁臂男儿紧紧钳住长江中下游平原。他的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曾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所赞誉。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因此,从南京的自身条件来说,作为国都是完全够格的,可为什么在历史中却屡遭厄运?
我们稍微考察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南京作为都城总是处于割据分裂时期。的确,南京作为长江以南割据政权的都城是最为合适不过——向北可据长江之险,向南可辐射长江中下游,甚至可直指云贵川,而且京畿部队就直接是戍边部队,可以节省大量的财政开支。但是,我们切不可忘记,短期割据过后紧接的是血腥征服,短时繁华过后紧接的是生灵的涂炭,人性的消遁,是一场更大的悲剧。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无情的怪物,我们只有竭力去避免,而无法去改变!
下山了,回望整个中山陵的布局就像一个巨大的方鼎,依山势而建,这也是设计者最初追求的意图,象征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屈,象征中山先生的精神永远传承不息。恰巧在下山的路上,我们也遇到一方铜鼎,上有一硕大弹洞,据说是抗战时日本人轰炸的,足足15公分厚的铜铸鼎壁被炮弹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我们可以想象那颗炮弹是如何从远处呼啸而来,如何地气势汹汹,如何费尽心机地搜寻到这个铸造精良的鼎,然后使尽浑身解数地钻进他的腹腔里,粗暴着、肆虐着散发出土黄色的烟雾。不禁让人回想到60多年前那血腥的一周,3000000生灵顷刻涂炭!如果我们的蒋先生和他的军阀兄弟们同心协力,历史也许会避免那惨绝人寰的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里就会少一抹浓重的色彩!
反思
值得深思呀!南京一游,我这个身居西北内陆的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统一和团结对于我们民族是多么重要!我的南京之谜也算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答案。南京最初是作为卫城出现的,却承载了更多南方秀水的多情与妩媚。富庶江南虽然可以孕育出绚烂的文化,但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柔性元素使她难以抗拒强暴与蹂躏!中山先生曾经告诫国民革命的同仁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也应该说:民族复兴任重道远,我们的性格里还需要血性和刚强!
——2005年5月10日
题记: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一个足够的面子!除去抗战八年,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时间还不足20年。
引子
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远远就望见了苍莽的钟山,薄烟淡雾,绿树葱郁,隐隐中透露出几份历史的负重感和神秘感。车拐了一个弯!直插进葫芦口,繁忙的都市展现在眼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就是南京了!六朝金粉之都,如今仍不减当年的繁华与妩媚。秦淮河在哪里?燕子矶在哪里?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在哪里?
回顾
自东吴孙权筑起石头城,南京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多少烟云变幻、多少沧海桑田、多少历史的切割,繁华、衰败,衰败、繁华,一幕幕的历史剧不断地上演,没有“乱哄哄唱罢你登场”的戏剧感,有的是时光的倥惚与历史的凝重。
作为繁华之都,他似乎是荣耀的;作为亡国之都,他又似乎是耻辱的,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判断就连历史本身也难以说清楚。吴、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走马灯似的换着班,南京作为都城也不断变换着主儿。公元589年,六朝金粉之地,随着北周外戚杨坚的金戈铁马,可连一片焦土。晴朗的天空被浓烟遮盖了,人类的残忍与粗暴,使得有着女儿般柔情的秦淮河流泪了,100多万黎民无家可归,流浪、辛酸、悲苦代替了往日的繁华与富足,南京的历史在此掩卷沉思了!
在此后的300年里,他在历史的书页里是沉寂的,落寞的,如同一个失意男子默默承受着荣耀带来的屈辱。只在文学中偶尔可以觅到他的身影,“山围故国周遭在,雨打石头空寂寞。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还过女墙来!”唐代金陵不但是寂寞的,而且是衰败的。有谁还敢问津这昔日的亡国之都!唐代的金陵甚至有几分不祥的意味?历史在前行、星斗在变幻,衰落晚唐的金陵渐渐显现出了生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虽然引发的是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但也可以窥见当时的金陵已经生动起来了。无穷的生机、无穷的生命力在呼唤着美丽凤凰在灰烬里重生!
凤凰涅磐,凤凰五百年一涅磐,300年后的金陵成为这个传说故事最好的注解。公元904年,唐朝大将朱温轻轻动了一根指头,曾经辉煌的大唐就土本瓦解了,可见它已经多么的虚弱和疲惫了。恐慌的李家子孙迅速南逃,拒守在地形险要的石头城,遂成立了史称南唐的政权,金陵成为这个政权的首都,并改名叫建康。的确,富庶的江南把她迅速养的丰满起来,华贵起来,气质不凡的在历史中闪了一面。可好景不长,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大宋。随后就迅速把进攻目标对准最为富庶的南唐,柔弱的金陵又一次惨遭强暴,也成就了那位史称南唐后主的悲悯诗人的清词丽句和悲剧人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故国的怀恋成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兼皇帝的李煜最后年华的生命主题,悲剧的人生使得这“愁”历经千年还顺着历史、顺着文学、顺着秦淮河滚滚扑面而来,让人能清晰的感受到其中饱含的浓浓悲哀。
事实上宋王朝的命运也不怎的!当赵氏兄弟用十几年的时间把大江南北十几个割据政权一一收归在自己的名下时,却发现塞外的青草养肥了两个游牧部落——辽和西夏,他们有着十足的能力与富足的大宋叫板!大批的丝绸、茶叶、金银珠宝运出国门,换来的不是安宁,而是无休止的勒索和侵扰。终于,在公元1101年,金兵十万铁骑南下,缺乏战备和机动性的宋军节节败退。结果是大宋与大金隔江而治了,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思维惯性,差一点就“别了,司徒雷登!” 被洗劫后的南京立马就成为了抗金的前沿阵地,他以险要的形势作为都城临安的贴身护卫,南京又一次作为一个武夫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中。
可是南宋的那些达官显贵在做什么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壁》旨在深切忧虑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命运,但也可以窥见当时临安的迷醉与繁华。对岸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金人在祭祀他们的祖先,而金陵只有默默的忍受,默默的期待,把无尽的希冀寄托在渺茫的历史转机里!
公元1368年,这位伟岸的男儿终于赢来了千年期盼中的恩宠。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带领他的麾下和子孙安营扎寨,把作为都城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叫做应天府的南京。但这种恩遇换来的荣誉没有完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住在繁华之都的朱家子孙不久就显露出骨软的毛病,昭文帝朱允文在叔父朱棣的十万精兵威胁下,就草草的退位了。1417年,南京结束了作为明王朝国都的荣耀,这期间只有短短49年,这49年大约等于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此后,又是沉寂、沉寂……
公元1927年,挥师北伐的蒋介石把枪口对准了共浴血、同奋战的共产党人,白色恐怖中南京成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这又是漫长的500年!佛语说,500年一轮回,这一轮回仍然没有给处于倏忽万变历史洪流中的南京一个足够的面子!除去抗战八年,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时间还不足20年。
我不知道是把南京作为首都的王朝命短,还是把南京作为了王朝首都就短命!个中因由颇有几分历史况味!但历史对南京这样青睐,又这样无情,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谜团, 跟着旅游团,我终于有了一个却平生心愿的机会!
亲历
行程的第一站是南京长江大桥,这铭刻着共和国骄傲的坚固桥梁,略显陈旧的外观仍不减当年气度,那是一种伟人非凡的思想深度,那时一种超越历史的包容度,那更是曾经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一种宽度!远望长江,洪波激扬,宽阔的水面在夕阳下流溢金光,和着桥上车流的灯光,把世界渲染得壮丽辉煌!仿佛自己也融进了共和国前行的洪流中,这种融入感里的亲切感是最难以品尝得到。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毛泽东同志的生日的献礼挺立在浩浩长江上,结束了中国长江上没有桥梁的历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世界为之侧目,历史为之颔首!中国人喜欢“8”,1968的谐音就是“一路就发”。这正好和朱元璋定都南京距离了整整600年,历史的偶合是否有一种必然在里面呢?
历史的车轮在前行,我的思绪顺着江水逆流而上。1949年,陈毅元帅领导的第四野战军突破长江天堑,首先把胜利的旗帜插上了总统府,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真是写尽了胜利的豪迈与喜悦。所以,总统府成为这次行程的第二站。
令我十分惊奇和尴尬的是,原来对总统府的时间概念只停留在蒋介石这个历史范畴里,走进总统府才发现它本身就是一部近代历史的博物馆——这里原本是两江总督府的衙门,1857年被洪秀全选择为太平天国议政的地方,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又作为了临时总统府。所以,作为总统府的时间确切的是在1912年。但从1912年到1927的总统府其实是名存实亡,因为袁世凯窃取民国后,就迅速通缉孙中山和黄兴等国民革命的中坚分子,孙中山等流亡海外。而袁世凯把作为政治中心的权力带回了老家北京。南京戴着空头衔在历史的街巷里像个游吟诗人,到处讲述着历史的变幻和王朝的更迭,似乎在提醒着世人借鉴历史,而语气的末尾总含有“历史这东西!”的言犹未尽的意味!
其实,在近代历史的这段凝重里,普通人还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从1857到1864年南京还作为了7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因为当时改名叫作了“天京”。沧海桑田,云烟变幻,世事莫测,这7年的确太短暂了,短暂的让人在历史长河里几乎不可知觉!但这7年里的惊心动魄却让人更能体会到这个王朝的内幕深沉!1857年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直取长江下游的重镇安庆,然后顺江东下,轻取南京,并接回自己的哥哥来作“天王”,立都定国,号“太平天国”。这恰恰埋下伏机与隐患。功高盖主的东王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行,最后还让哥哥洪秀全尊其为“国父”。其实他最终的目标还不是“国父”这个空头衔,他想要的是哥哥的宝座,是太平天国的皇位,是整个太平天国!他的骄横与跋扈最终招致了其他几位起义弟兄的不满。1859年初冬的一个深夜,乘着东王一家在胜利的美梦中酣睡的时候,南王韦昌辉带领部下翻墙而入东王府,把东王一家血刃在梦乡里!从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而这时被派出北伐的年轻天国将领李玉芳正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等待时机准备突围!如果算起南京作都城的时间,“天京”是最短的!这其中的历史悲剧的确值得回味和深思!
从天国到民国,南京在近代史上可谓是热闹非凡的,但也是革命和荣耀的,是共和的缔造者孙中山最终把南京的尊严扳正的。为了缅怀伟人,我旅游的第三站就选择在中山陵。来到陵门口,牌楼顶端镌刻着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字,笔力娟秀而刚劲,恰是先生人格的真实反映。进入陵门,沿着392级台阶拾级而上,两旁是常青的松柏,象征伟人的精神永不凋落。爬上山顶,就到了中山堂(祭堂),正上方有一尊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一袭长衫衬托出伟人儒雅的风貌,坚定的眼神透射出穿越千年的洞察力,令人肃然起敬。然后沿着堂后的石级来到伟人灵柩的停放处,钢筋水泥里躺着的就是伟人不朽的躯体。这曾经承载着一个民族命运的躯体,还似乎散发着穿越时光的睿智思索,似乎流淌着永远鲜活的血液,浩浩荡荡,奔涌不息,不断注流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血管里,成为了民族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力量之一。
观瞻完伟人的仪容,顺便登上灵堂的屋顶。屋顶是一个平台,可以俯瞰南京全城——北面是不舍昼夜的江水,秦淮河从西南流向西北注入长江,把城市自然的分为两部分,南京就这样依山傍水,宛若一铁臂男儿紧紧钳住长江中下游平原。他的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曾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所赞誉。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因此,从南京的自身条件来说,作为国都是完全够格的,可为什么在历史中却屡遭厄运?
我们稍微考察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南京作为都城总是处于割据分裂时期。的确,南京作为长江以南割据政权的都城是最为合适不过——向北可据长江之险,向南可辐射长江中下游,甚至可直指云贵川,而且京畿部队就直接是戍边部队,可以节省大量的财政开支。但是,我们切不可忘记,短期割据过后紧接的是血腥征服,短时繁华过后紧接的是生灵的涂炭,人性的消遁,是一场更大的悲剧。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无情的怪物,我们只有竭力去避免,而无法去改变!
下山了,回望整个中山陵的布局就像一个巨大的方鼎,依山势而建,这也是设计者最初追求的意图,象征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屈,象征中山先生的精神永远传承不息。恰巧在下山的路上,我们也遇到一方铜鼎,上有一硕大弹洞,据说是抗战时日本人轰炸的,足足15公分厚的铜铸鼎壁被炮弹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我们可以想象那颗炮弹是如何从远处呼啸而来,如何地气势汹汹,如何费尽心机地搜寻到这个铸造精良的鼎,然后使尽浑身解数地钻进他的腹腔里,粗暴着、肆虐着散发出土黄色的烟雾。不禁让人回想到60多年前那血腥的一周,3000000生灵顷刻涂炭!如果我们的蒋先生和他的军阀兄弟们同心协力,历史也许会避免那惨绝人寰的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里就会少一抹浓重的色彩!
反思
值得深思呀!南京一游,我这个身居西北内陆的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统一和团结对于我们民族是多么重要!我的南京之谜也算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答案。南京最初是作为卫城出现的,却承载了更多南方秀水的多情与妩媚。富庶江南虽然可以孕育出绚烂的文化,但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柔性元素使她难以抗拒强暴与蹂躏!中山先生曾经告诫国民革命的同仁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也应该说:民族复兴任重道远,我们的性格里还需要血性和刚强!
——2005年5月10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