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岁月的烙印

2020-09-24抒情散文周施梅
友人吟风的岳父孙维名老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师,热爱绘画、书法、石刻、喜欢参加文娱活动。深秋的一天,他在香洲饭店举行了新书座谈会,我是受邀人之一,因此得到他的赠书。七十三岁的孙老师,面容清瘦,为人谦和。他在饭前拿起书,一一签名,分赠给前来的人。来
  
  友人吟风的岳父孙维名老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师,热爱绘画、书法、石刻、喜欢参加文娱活动。深秋的一天,他在香洲饭店举行了新书座谈会,我是受邀人之一,因此得到他的赠书。
  七十三岁的孙老师,面容清瘦,为人谦和。他在饭前拿起书,一一签名,分赠给前来的人。来的人员,有前文联主席徐老、现文联周兴龙主席、作协王福中主席以及多位文友。

出书,不容易,不仅需要文字的积累,还需要后期的许多工作,一本书的完成,是需要付出许多的。看得出,孙老师很激动。孙老师的激动,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书籍的问世,也是为能邀请到这些为他祝贺的人高兴。
  在场的高昂先生拿到赠书就认真地阅读,我也随即翻阅起来。孙老师的这本《烙印》首先得到了他女婿吟风先生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吟风先生的积极参与,孙先生的书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书的序是由原文联主席徐敏宗老先生所写,徐老对于这部书给予了肯定,并为孙老师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精神所感动,发出“诲人不倦的孙老师。”的感慨。

文字的开篇,是回忆童年的生活:“苦乐童年”这个话题,让许多人产生共鸣,是啊,谁没有童年呢?谁的童年没有留下一些或苦或乐的回忆?慈父贤母,是苦难生活里的支撑。孙老师写到:“好的道德品行,需要代代相传。”
  生活中的点滴,留在记忆,经过岁月的磨砺,成为回忆里的朵朵浪花,不时翻涌,激荡着心情。从孙老师的文字里,我捕捉到了他童年的快乐,人生的坎坷磨难,更多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童年的快乐转眼就过去了,人生的艰辛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经历何等的困苦,坚强地活下去,是信念,持之以恒的坚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邂逅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擦肩即过,有的人却会让自己铭记一生。书中,孙老师记录了对同铺、他的同窗赵克明同学的回忆。赵克明是语文课代表,全班的优秀生,时常跟同学讲文言文课文,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爱帮助同学。遗憾的是,突如其来的疾病过早地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让孙老师至今都感到痛惜!
  孙老师的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回忆他从24岁到52岁这28年间的教学经历。他经历了文革的洗礼,度过了勤工俭学的岁月,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没有气馁,更没有丧失热情,而是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业余时间学习绘画,积极摸索教学经验,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童年的乞讨,困难时期的折磨、文革期间的伤害、家务的操劳,身体的不适,教学工作的繁重,这些,都没有削减孙老师对工作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学育人的园丁,他希望“天地尽绿色,满目皆硕果!”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书的最后部分,写的是孙老师退休后的生活。老伴的病倒让孙老师一度焦虑,最终的撒手人寰,更是让孙老师心痛如刀割,悲沧哭喊:“呼叫声声撕断肠,气息奄奄脸蜡黄。病房无处不憾动,老伴慢走我跟上!”几十页的诗句,表达了孙老师的伤心之情,也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看得出,晚年的生活,孤独寂寞的岁月,亲情给了他温暖,文字给了孙老师生活的动力,也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阳光。“胸中块垒泛阴晴,一吐成书心始平。唯恐素描惹人怨,但凭粗笔寄衷情。经年不觉案前累,到老方知身外轻。浊酒饮来风雨淡,聊将烙印慰平生。”
  茶余饭后,大家的谈兴不减,由孙老师的书,谈起文字。徐老还说,等我出书时也给我写序,我笑笑。那时,也许还很遥远。对我来说,许多的字,写过,就如散落风中的花,很快遗忘在岁月深处。写文字的过程,已经足够。文字,深浅不一,都是留在岁月的烙印,也许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独品一杯香茗的回味中想起,随即一笑而过,望着一窗的明月,期待明天的曙光洒满窗帘。
  出一本书,也许容易,也许艰辛,出的书也许被众多的人读,也许备受冷落,但对于孙老师来说,年高,劲头不减,真是精神可嘉。文字让他的晚年生活充实和有所寄托,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坐在我身边的文友行吟说,老先生写的多好的:“浊酒饮来风雨淡,聊将烙印慰平生。”我细细品味,果然。
(2012年11月初 施梅记之)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2-11-8 22:3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