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故乡糯米圆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故乡糯米圆
   

       老家巢湖南一带过年都是要炸圆子的,属于正经菜,和鸡鱼肉差不多,不仅年夜饭要摆,正月来人也要上,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
       圆子用糯米饭做的,有粘性,柔软度好。糯米齐整,搓出来也好看。早些年农村不富裕,尤其像我们家这样的困难户,糯米不够的情况下便掺些粳米,这样做出来的圆子粘性不够,还生硬,口感也不好。当然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糯米市场上随便买,价格还不贵。
       糯米一般头天晚上要浸泡一下,根据米的多少、水的温度决定浸泡时间。我母亲总是掌控得恰到好处,米沥干水白胖胖的,淘干净像涂了一层蜡。糯米饭煮好后用锅铲盛到大盆里,趁热放盐。记得母亲说过,一斤糯米半勺盐,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咸味重炸起来容易糊;少了,太淡香味出不来。现在想起来这话也是根据勺子大小而言,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家搲盐用的是最小的搪瓷勺。放盐要搅拌,尽量使咸味均匀。搅拌时,还要放些佐料,比如姜末、葱花,炸出来的圆子更加香。
       巢湖北岸人家炸圆子习惯放肉末,增加油腻感。我姑姥家在合肥城郊,正月去拜年的时候吃他们家圆子虽然感觉味道不错,但少了糯米香,肉味把米味盖了,没了圆子的地道味,而且不柔软。我还是喜欢老家这边纯粹的糯米圆子,素食素味。
       接下来便是搓圆子。事先准备好三样东西,凉水、簸箕和山芋粉。糯米饭粘性大,沾手,还有点烫,要蘸着凉水搓。搓圆子也是有窍门的,不是随便就能搓得圆的。即使搓得圆也不一定就能搓得个个一般大。圆子大小不一样难看,家里人吃无所谓给客人吃就不好意思了,怕别人笑话。母亲搓圆子时抓饭都是一次成功,五个手指一捻不用剔不用补饭团往手心一揉,一捏,再两只手合着搓几圈,饭团就变成了圆滚滚的球体,和乒乓球一般大小,不扁不歪,极光滑,看不到一点毛边。搓好的圆子滚一层山芋粉摆放在簸箕里,不沾不瘫,洁白整齐,模子拓的一般。
       炸圆子用菜籽油,先把油锅烧开,然后一个个圆子顺着锅沿往下滚,轻轻的,防止溅起油珠烫着脸。煮沸的香油几百度,溅到脸上破皮留麻点。一锅圆子只能炸十几二十个,多了容易黏在一起。炸的过程还要不停地用筷子翻,用铁漏子搅,确保圆子受热、吃油均匀。约莫五六分钟,圆子全都变成金灿灿的颜色,漂在锅头上,氤氲着淡淡的油雾和酥酥的香味,就赶快捞起来,防止糊了。
       第一锅圆子基本上都是当场吃掉的。大人用筷子夹,小人用手指抓,忍着烫就往嘴里塞,一不小心就会烫得龇牙咧嘴。才炸的圆子好看又好吃,外黄里白,外脆里软,特别地可口。一家人把圆子当晚饭吃,满嘴的油,满屋的香。
       糯米圆子很好保存,放在瓷盆里、窑货里、钢精锅里都行,吃到正月尾都不得坏。
       吃法也随便。可以炒着吃,就是像炒菜一样放在油锅里炒。炒出来的圆子保持了刚炸出来圆子那种香脆,而且更有劲道;可以蒸着吃,就是放在瓷盆里或是碗里蒸热。蒸出来的圆子柔软有粘性,除了油腻感还有糯米香以及佐料味;可以烫锅子吃,就是当下锅菜放在三鲜锅里煮,不仅圆子本身因为吸收了锅仔风味变得好吃同时也增加了锅仔的米香味;还可以搭在面锅里当菜吃。下面的时候,放几个糯米圆子,味道特别鲜,像多加了味精。我就喜欢挂面里搭圆子,比面里放肉放鸡块都来劲。肉和鸡块的味道被面汤稀释就不好吃了,而糯米圆子被面汤一软化,膨胀起来,味道更撩嘴。
       老家炸圆子习惯于腊月廿九晚。如果腊月小就选在廿八。这天晚上村子里少有大人出来做其他事,都在家里围着油锅转。即使有人出来,也大都是抱柴火,或是看看烟囱,锅洞长时间燃烧,防止有火星蹿上屋头。当然,不时地也有嘴唇吃得油腻腻的孩子们蹦到门外放零散的炮仗,此一声彼一声的,在黢黑的夜晚裹着油气释放着年的味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