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鳅猫儿
2020-09-24抒情散文秦时明月
鱼鳅猫儿我牵着我家那条大牯牛从季云章家侧边那个竹林中的斜坡下来,正看见鱼鳅猫儿埋着头翘起屁股在大方田的田角角钓黄鳝。太阳很烈,苦楝树上的蝉叫得一塌糊涂。我想快点回家去,大牯牛却恋着一路的草,走一步,啃两口。我急了,用竹块“啪”地抽在牛屁股
鱼鳅猫儿
我牵着我家那条大牯牛从季云章家侧边那个竹林中的斜坡下来,正看见鱼鳅猫儿埋着头翘起屁股在大方田的田角角钓黄鳝。太阳很烈,苦楝树上的蝉叫得一塌糊涂。我想快点回家去,大牯牛却恋着一路的草,走一步,啃两口。我急了,用竹块“啪”地抽在牛屁股上,牯牛看了我一眼,不情愿地抬起了头。 “你个烂贼(贼,我们读作zui,阳平声),把老子的黄鳝都吓跑了。”鱼鳅猫儿抬起头来,看着我,恨恨地说道。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说,“你别屙屎不成怪茅厕。”
我不敢跟他过分顶嘴,他很恶;况且我那时心里还有个打算,是决心要向他学抓鱼的本事的,不愿惹他冒火。鱼鳅猫儿从高粱林中哗啦哗啦地钻过田坎去了。母亲站在我家菜地的阴凉处拔草,她问我在跟谁说话。我说,鱼鳅猫儿!母亲说,鱼鳅猫儿真不怕热! 鱼鳅猫儿这个外号我是从来没有当着他的面叫过的,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当他的面叫过。但是,几乎所有人背后都叫他鱼鳅猫儿。鱼鳅是我们乡下对泥鳅的俗称;猫喜腥,大家都知道,我们乡下便把那种特别喜欢摸鱼捉虾的人叫做鱼鳅猫儿。鱼鳅猫儿是院子上我的一个同族的长辈,他的确是我们那一带远近闻名的抓鱼高手。其实,在我们老家一带,连像模像样的一条小河都没有,只有那些散布在丘陵之间的大小不一的水田。但是水田里虽然鱼不少,却不是每个乡下人都抓得住的。最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放干水捉鱼,但是这种“涸泽而渔”的办法连最调皮的小孩子也不敢用,因为水源非常有限,随便放水是要挨恶揍的。况且,像泥鳅黄鳝这样的鱼,没有本事的话,即使放干了水也是捉不住的。 但是,鱼鳅猫儿却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抓鱼,抓各种各样的鱼。他们家的厨房里常常飘出泡菜煮鱼的异香,他们家院坝的三合土地面上,常常晒着很多从背部剖开翻成两片的干鱼。 有一次我对正在剖鱼的鱼鳅猫儿说:“三叔,你教我抓鱼嘛!”那时,我在上小学二年级了。 “教?这个东西还要教?哪个教过我嘛?你给我好多投师钱嘛?”他头都不抬地说,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我觉得很没趣,就走开了。当然,我还记得有一次是亲自听到过他跟他儿子说,千万不要教小二娃(我的小名)捉鱼,那个狗日的聪明得很! 其实,那时我根据平时对他的观察,也渐渐摸索到了一些技巧,比如在浑水脚印中抓泥鳅的办法,我每次下田去也能抓不少回来,但是比起他来说还是差远了。那时,我是痴迷抓泥鳅的,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我把书藏在麦地里,用书包装泥鳅,我几乎抓了半书包泥鳅,以致忘记了上学。回家被母亲知道,挨打是少不了的,半书包泥鳅也被母亲倒进了水竹林旁的污水凼。鱼鳅猫儿是断不会教我的,我知道他怕我和他竞争;但是,我仍然痴迷于摸鱼捉虾。 鱼鳅猫儿一年四季都在抓鱼。春天抓产子鱼,开春了,鱼儿们在水田的丝草见成群地追逐,他在寒凉的水田中双手合围,就可以将那些倒霉的求偶者抓进笆笼里。夏天涨大水,是他抓鱼的高峰期,他在很多田坎的水缺上安竹笼,那些顺水而下的大大小小的鱼一个也逃不掉,有时还会抓住几斤重的大乌鱼;晴天,他就在青纱帐一般的田野里,在高粱林里在大豆垄里穿来穿去,寻找水田边钻洞的黄鳝,用一根自制的伞骨钢丝磨成的吊钩,钩上蚯蚓钓黄鳝。秋天,在夏季里已经干涸又收割了稻谷的水田,被一场雨重新淹没之后,泥鳅黄鳝钻出泥土出来撒欢,别人看着是干瞪眼,鱼鳅猫儿是一抓一个稳。冬天抓鱼,才是他最显本事的时候——一场雪过后,水田里结起了薄冰,冻僵了的鱼,将头拱进稀泥里,将尾巴露在外面一动不动,鱼鳅猫儿背着笆笼,光着脚下田去“捡”鱼,每天可以“捡”回几十斤大大小小的鲫鱼。其实,这个时候抓鱼到说不上什么技巧了,主要是不怕冷。鱼鳅猫儿在别人连冷水都害怕摸的时候下水田抓鱼,让人羡慕,也让人不敢学。除了抓鱼,他还偶尔去十几里路外的胜天湖水库钓鱼。 鱼鳅猫儿抓的鱼,除了自己一家人吃之外,主要是拿到街上去卖。那时虽然价钱很低,虽然市管会的人常常来驱赶没收,他卖鱼所得的收入还是让他成了我们队上最富的人。因为有钱,他儿子参军,他不会吹灰之力就搞成功了;因为有钱,他和大队支书成了干亲家,因为有钱,在农村刚刚开始出现小洋楼的时候,他家是我们队上建小洋楼的第一家,买14寸黑白电视的第一家。生产队那口十多亩大的鱼塘要承包了,他干亲家书记出面,他就一举夺标,并且一承包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承包费没有提高一分,而他的效益却一年好过一年。社员有意见也不敢说,因为书记在那里罩着。后来,鱼鳅猫儿又干起了收购活鱼到重庆销售的买卖,几年下来,赚得越是大发了。鱼鳅猫儿成了我们队上第一家在镇上买房的。儿子当兵几年后要复员了,鱼鳅猫儿去了一趟部队,后来儿子转业进了重庆的一个政府部门当了领导的司机,在重庆安了家。 鱼鳅猫儿,还是住在老家的镇上,继续干着他贩鱼的生意。他在镇上过得很潇洒,都知道他有钱,打牌喝酒都不含糊。稍有闲暇,他还是会回到我们湾里头,背起笆笼下田去摸鱼捉虾。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 几年前,六十多岁鱼鳅猫开始才觉得自己老了,下田怕冷了,跑生意没力气了,就让他儿子给弄到重庆度晚年去了! 到了重庆,闲下来的鱼鳅猫儿很快便感觉到了空虚无聊。儿子的家在三十多层的高楼顶楼,成天站在窗口看风景也没什么意思啊。他要克服这种无聊首先想到的便是钓鱼。重庆,有两条大江,钓鱼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这倒还真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这个重庆大得吓死人,他儿子的家距离江边几十里,去江边钓鱼不现实。附近倒有一条小河,但是河边到处立着牌子,提醒“严禁垂钓”。鱼鳅猫儿实在手痒,去钓过几次,都是躲在河边那个大黄角树下边。结果,还是被巡视的人发现了两次,遭了警告。有一天,他儿子被派出所电话叫去,发现鱼鳅猫儿蹲在派出所的屋角,身边的网兜里有几条已经死去的小鱼。原来那巡视的人发现这个老家伙竟然多次警告不听,就去抢夺他的钓鱼器具,鱼鳅猫儿奋力反抗,手中的鱼竿将巡视人的脸给戳了个口子,鲜血淋漓,于是他就被扭送到了派出所。 显然,小河边是不能去钓鱼了,鱼鳅猫儿异常郁闷。鱼鳅猫儿在想办法,总得给自己找个乐子吧——还得跟鱼有关的哈!没想到,几个月后有一天,儿子隔壁的邻居哐哐哐敲响了儿子家的门,大呼小叫的,气得脸色煞白。原来,这个老家伙又惹麻烦了。几个月来,他背着儿子悄悄地在楼顶上建了个鱼池,灌上水,还去农贸市场买了几十斤小鲫鱼来养在里面。空了,就拿着鱼竿在池子边钓鱼过干瘾。他偷偷地乐着呢,没想到水池竟开始漏水了。奇怪的是,水池就建在他家的顶上,他家的屋子没漏,邻居家却遭了殃,滴下去的水不但浸湿了电视,还浸透了别人的眠床。自然,鱼池立即就被“强拆”了。 …… 现在,已经七十几岁的鱼鳅猫儿独自住回了老家的镇上。 而在我们老家的田间,常常可以见到他摸鱼捉虾的身影。
2012-12-01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12-12-3 09:04 编辑 ]
我牵着我家那条大牯牛从季云章家侧边那个竹林中的斜坡下来,正看见鱼鳅猫儿埋着头翘起屁股在大方田的田角角钓黄鳝。太阳很烈,苦楝树上的蝉叫得一塌糊涂。我想快点回家去,大牯牛却恋着一路的草,走一步,啃两口。我急了,用竹块“啪”地抽在牛屁股上,牯牛看了我一眼,不情愿地抬起了头。 “你个烂贼(贼,我们读作zui,阳平声),把老子的黄鳝都吓跑了。”鱼鳅猫儿抬起头来,看着我,恨恨地说道。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说,“你别屙屎不成怪茅厕。”
我不敢跟他过分顶嘴,他很恶;况且我那时心里还有个打算,是决心要向他学抓鱼的本事的,不愿惹他冒火。鱼鳅猫儿从高粱林中哗啦哗啦地钻过田坎去了。母亲站在我家菜地的阴凉处拔草,她问我在跟谁说话。我说,鱼鳅猫儿!母亲说,鱼鳅猫儿真不怕热! 鱼鳅猫儿这个外号我是从来没有当着他的面叫过的,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当他的面叫过。但是,几乎所有人背后都叫他鱼鳅猫儿。鱼鳅是我们乡下对泥鳅的俗称;猫喜腥,大家都知道,我们乡下便把那种特别喜欢摸鱼捉虾的人叫做鱼鳅猫儿。鱼鳅猫儿是院子上我的一个同族的长辈,他的确是我们那一带远近闻名的抓鱼高手。其实,在我们老家一带,连像模像样的一条小河都没有,只有那些散布在丘陵之间的大小不一的水田。但是水田里虽然鱼不少,却不是每个乡下人都抓得住的。最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放干水捉鱼,但是这种“涸泽而渔”的办法连最调皮的小孩子也不敢用,因为水源非常有限,随便放水是要挨恶揍的。况且,像泥鳅黄鳝这样的鱼,没有本事的话,即使放干了水也是捉不住的。 但是,鱼鳅猫儿却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抓鱼,抓各种各样的鱼。他们家的厨房里常常飘出泡菜煮鱼的异香,他们家院坝的三合土地面上,常常晒着很多从背部剖开翻成两片的干鱼。 有一次我对正在剖鱼的鱼鳅猫儿说:“三叔,你教我抓鱼嘛!”那时,我在上小学二年级了。 “教?这个东西还要教?哪个教过我嘛?你给我好多投师钱嘛?”他头都不抬地说,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我觉得很没趣,就走开了。当然,我还记得有一次是亲自听到过他跟他儿子说,千万不要教小二娃(我的小名)捉鱼,那个狗日的聪明得很! 其实,那时我根据平时对他的观察,也渐渐摸索到了一些技巧,比如在浑水脚印中抓泥鳅的办法,我每次下田去也能抓不少回来,但是比起他来说还是差远了。那时,我是痴迷抓泥鳅的,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我把书藏在麦地里,用书包装泥鳅,我几乎抓了半书包泥鳅,以致忘记了上学。回家被母亲知道,挨打是少不了的,半书包泥鳅也被母亲倒进了水竹林旁的污水凼。鱼鳅猫儿是断不会教我的,我知道他怕我和他竞争;但是,我仍然痴迷于摸鱼捉虾。 鱼鳅猫儿一年四季都在抓鱼。春天抓产子鱼,开春了,鱼儿们在水田的丝草见成群地追逐,他在寒凉的水田中双手合围,就可以将那些倒霉的求偶者抓进笆笼里。夏天涨大水,是他抓鱼的高峰期,他在很多田坎的水缺上安竹笼,那些顺水而下的大大小小的鱼一个也逃不掉,有时还会抓住几斤重的大乌鱼;晴天,他就在青纱帐一般的田野里,在高粱林里在大豆垄里穿来穿去,寻找水田边钻洞的黄鳝,用一根自制的伞骨钢丝磨成的吊钩,钩上蚯蚓钓黄鳝。秋天,在夏季里已经干涸又收割了稻谷的水田,被一场雨重新淹没之后,泥鳅黄鳝钻出泥土出来撒欢,别人看着是干瞪眼,鱼鳅猫儿是一抓一个稳。冬天抓鱼,才是他最显本事的时候——一场雪过后,水田里结起了薄冰,冻僵了的鱼,将头拱进稀泥里,将尾巴露在外面一动不动,鱼鳅猫儿背着笆笼,光着脚下田去“捡”鱼,每天可以“捡”回几十斤大大小小的鲫鱼。其实,这个时候抓鱼到说不上什么技巧了,主要是不怕冷。鱼鳅猫儿在别人连冷水都害怕摸的时候下水田抓鱼,让人羡慕,也让人不敢学。除了抓鱼,他还偶尔去十几里路外的胜天湖水库钓鱼。 鱼鳅猫儿抓的鱼,除了自己一家人吃之外,主要是拿到街上去卖。那时虽然价钱很低,虽然市管会的人常常来驱赶没收,他卖鱼所得的收入还是让他成了我们队上最富的人。因为有钱,他儿子参军,他不会吹灰之力就搞成功了;因为有钱,他和大队支书成了干亲家,因为有钱,在农村刚刚开始出现小洋楼的时候,他家是我们队上建小洋楼的第一家,买14寸黑白电视的第一家。生产队那口十多亩大的鱼塘要承包了,他干亲家书记出面,他就一举夺标,并且一承包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承包费没有提高一分,而他的效益却一年好过一年。社员有意见也不敢说,因为书记在那里罩着。后来,鱼鳅猫儿又干起了收购活鱼到重庆销售的买卖,几年下来,赚得越是大发了。鱼鳅猫儿成了我们队上第一家在镇上买房的。儿子当兵几年后要复员了,鱼鳅猫儿去了一趟部队,后来儿子转业进了重庆的一个政府部门当了领导的司机,在重庆安了家。 鱼鳅猫儿,还是住在老家的镇上,继续干着他贩鱼的生意。他在镇上过得很潇洒,都知道他有钱,打牌喝酒都不含糊。稍有闲暇,他还是会回到我们湾里头,背起笆笼下田去摸鱼捉虾。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 几年前,六十多岁鱼鳅猫开始才觉得自己老了,下田怕冷了,跑生意没力气了,就让他儿子给弄到重庆度晚年去了! 到了重庆,闲下来的鱼鳅猫儿很快便感觉到了空虚无聊。儿子的家在三十多层的高楼顶楼,成天站在窗口看风景也没什么意思啊。他要克服这种无聊首先想到的便是钓鱼。重庆,有两条大江,钓鱼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这倒还真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这个重庆大得吓死人,他儿子的家距离江边几十里,去江边钓鱼不现实。附近倒有一条小河,但是河边到处立着牌子,提醒“严禁垂钓”。鱼鳅猫儿实在手痒,去钓过几次,都是躲在河边那个大黄角树下边。结果,还是被巡视的人发现了两次,遭了警告。有一天,他儿子被派出所电话叫去,发现鱼鳅猫儿蹲在派出所的屋角,身边的网兜里有几条已经死去的小鱼。原来那巡视的人发现这个老家伙竟然多次警告不听,就去抢夺他的钓鱼器具,鱼鳅猫儿奋力反抗,手中的鱼竿将巡视人的脸给戳了个口子,鲜血淋漓,于是他就被扭送到了派出所。 显然,小河边是不能去钓鱼了,鱼鳅猫儿异常郁闷。鱼鳅猫儿在想办法,总得给自己找个乐子吧——还得跟鱼有关的哈!没想到,几个月后有一天,儿子隔壁的邻居哐哐哐敲响了儿子家的门,大呼小叫的,气得脸色煞白。原来,这个老家伙又惹麻烦了。几个月来,他背着儿子悄悄地在楼顶上建了个鱼池,灌上水,还去农贸市场买了几十斤小鲫鱼来养在里面。空了,就拿着鱼竿在池子边钓鱼过干瘾。他偷偷地乐着呢,没想到水池竟开始漏水了。奇怪的是,水池就建在他家的顶上,他家的屋子没漏,邻居家却遭了殃,滴下去的水不但浸湿了电视,还浸透了别人的眠床。自然,鱼池立即就被“强拆”了。 …… 现在,已经七十几岁的鱼鳅猫儿独自住回了老家的镇上。 而在我们老家的田间,常常可以见到他摸鱼捉虾的身影。
2012-12-01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12-12-3 09:0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