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迷失又返乡的词语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阿坝师专废弃的艺术大楼楼顶上架着一块巨大的钟,无论我站在它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再也听不到它滴滴答答转动的声音了。确切地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它便戛然而止了。
十年时光,它俯瞰岷江,保持冥想。尘世中隐藏的各种词语,从这里飞离又汇集在一起。
大约是因为祭奠,这座未经清理而被原样保留下来的钟楼被命名为“记忆·希望”地震遗址。遗址旁边是绿意盎然的草坪,绿树、路廊、凉亭,在柔和的光线中,无声无息地交织成宁静安好的图案。为了方便游人,政府在此修了一条通往公路的大道。道的两旁是用石头堆积的栅栏,显得凝重而忧伤。对岸滑坡的山体仍然能看出地震时的惨烈,它不时刺激着游人疼痛的神经,让人痉挛不已。而在遗址广场的墙根处,生出一抹青苔,看上去幽幽的,有些古羌人年深月久质朴之味。最初,这份安静吸引了一些来抚慰心灵的游客,他们肃穆缅怀,而后静静离开。渐渐的,这里有了卖水果和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旅游集散地。摊主大多是这个县城周边的居民,他们前额厚实,目光炯炯,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也有些到这里讨生活的外地人,他们似乎比本地人更精明,更能干。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的摊位井然有序。樱桃、枇杷、李子、核桃、苹果都在这里展示着它们各自的风姿。最诱人的还是阳光映衬下的红樱桃,美丽、晶莹、光洁,游客们驻足停留,争相品尝这酸甜多汁的鲜果。也许是对这片土地特殊深沉地情感,也许是樱桃的诱惑足够迷人,无论它价格多么昂贵,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干脆爽直地买了一盒又一盒,把隐秘的悲悯寄托在这丰润娇艳樱桃里。
然而,随着地震阴影的渐行渐远,遗忘乘虚而入,一些温暖的词语迷失了。大山之上,风举着草木修复山冈,而人性却被利益咬的残头缺尾。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汶川的红樱桃相对外地的要晚熟一两周。但由于汶川的光照强,樱桃的口感和色泽明显优于外地。樱桃是五月馈赠给汶川的最好礼物,也理应是汶川人传递感恩的寄托。但它昂贵的价格让外地的摊贩们首先看到了商机,纷纷从外地进口樱桃,充当本地的精品,不仅鱼目混珠,还缺斤少两。高利润的收入,使当地人也趋之如骛。
五月之初,这里的摊位早已摆满红樱桃,热闹非凡。而一个老人的摊位却很冷寂,她似乎有些离群索居。摊位上摆放着手工制作的牛角梳、云云鞋、还有一些羌绣和十字绣,以黑白二色居多的图案,精巧细致,但与鲜艳夺目的樱桃映衬,还是太素淡了,难以引人注目。偶有游客走过,举起手中的相机,她也不惊不扰,安然地一针一线做她的手工,偶尔用手捋一捋鬓角的头发。一丝阳光打在她的脸上,给人一种时光错落与停滞的感觉。
老人寡言少语,让游客惊讶的是,她的摊位不仅没有红樱桃,生意上也不做吆喝。有人围着她问这问那,她只说汶川的樱桃还没有成熟,过一阵你们到地里来尝尝正宗的吧。而后,就静默的低下头刺她的羌绣,那种简约透明的宁静,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安然。
还是这五月,山岗已然变得青葱,樱桃又盛大出场。然而,果实大、色泽鲜、果味美的汶川红樱桃却渐渐遭遇滑铁卢,“低价滞销”成了近几年樱桃的主体词。汶川人开始迷惑,沉重。当抱怨、滞销等词汇再次来装进他们的酒杯,他们用颤微微地手端起了自酿的苦酒:审视、咂嘴、摇头。回忆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迷失了那些清幽词语,羌人们就会失去生存的根基。当黯然神伤走在反思的途中时,一些久违的词语与他们再次重逢:质朴、简单、淳厚这些温暖的词语是崇拜阿渥尔(白石)的古羌人特有的语言,却在一些交叠时刻被融合和消解,昔日来自胸腔的感恩之词也迷失在路上。一年又一年,时间治愈了地震的伤痛,人群、美食、着装,渐渐鲜亮起来,而一些东西却沉暗下去了。当外界的物化、喧嚣、迅疾打破了古羌人的古朴、神性、缓慢时,当人们拿着批发商品,冒充地方特产时,他们误以为得到了能满足他们的东西,而硬朗高贵的古羌人品质,却被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划痕。
所幸不远。
当外地人在摊位上贩卖起所谓的古昆仑玉时,这些古羌的后裔不仅没有跟风,也不再麻木和愚钝。他们像那位安静的老人一样,在自己薄薄的摊位上安分守己,在喧嚣的世界里及时抽出身。站在植被修复的山冈上,开始犁地翻新。他们要给一些词语添置一些生机,让它们不再迷失,要它们重新回到这里的故居。他们,要对后代完成一次灵魂的虔诚交付。
站在钟楼下,时钟静止。一些山,一些水,一些人,一些温暖的词语,都在它记忆里被储存,包括两片叶子的微微颤动,寂静而斑斓,生动又明亮。
十年时光,它俯瞰岷江,保持冥想。尘世中隐藏的各种词语,从这里飞离又汇集在一起。
大约是因为祭奠,这座未经清理而被原样保留下来的钟楼被命名为“记忆·希望”地震遗址。遗址旁边是绿意盎然的草坪,绿树、路廊、凉亭,在柔和的光线中,无声无息地交织成宁静安好的图案。为了方便游人,政府在此修了一条通往公路的大道。道的两旁是用石头堆积的栅栏,显得凝重而忧伤。对岸滑坡的山体仍然能看出地震时的惨烈,它不时刺激着游人疼痛的神经,让人痉挛不已。而在遗址广场的墙根处,生出一抹青苔,看上去幽幽的,有些古羌人年深月久质朴之味。最初,这份安静吸引了一些来抚慰心灵的游客,他们肃穆缅怀,而后静静离开。渐渐的,这里有了卖水果和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旅游集散地。摊主大多是这个县城周边的居民,他们前额厚实,目光炯炯,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也有些到这里讨生活的外地人,他们似乎比本地人更精明,更能干。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的摊位井然有序。樱桃、枇杷、李子、核桃、苹果都在这里展示着它们各自的风姿。最诱人的还是阳光映衬下的红樱桃,美丽、晶莹、光洁,游客们驻足停留,争相品尝这酸甜多汁的鲜果。也许是对这片土地特殊深沉地情感,也许是樱桃的诱惑足够迷人,无论它价格多么昂贵,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干脆爽直地买了一盒又一盒,把隐秘的悲悯寄托在这丰润娇艳樱桃里。
然而,随着地震阴影的渐行渐远,遗忘乘虚而入,一些温暖的词语迷失了。大山之上,风举着草木修复山冈,而人性却被利益咬的残头缺尾。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汶川的红樱桃相对外地的要晚熟一两周。但由于汶川的光照强,樱桃的口感和色泽明显优于外地。樱桃是五月馈赠给汶川的最好礼物,也理应是汶川人传递感恩的寄托。但它昂贵的价格让外地的摊贩们首先看到了商机,纷纷从外地进口樱桃,充当本地的精品,不仅鱼目混珠,还缺斤少两。高利润的收入,使当地人也趋之如骛。
五月之初,这里的摊位早已摆满红樱桃,热闹非凡。而一个老人的摊位却很冷寂,她似乎有些离群索居。摊位上摆放着手工制作的牛角梳、云云鞋、还有一些羌绣和十字绣,以黑白二色居多的图案,精巧细致,但与鲜艳夺目的樱桃映衬,还是太素淡了,难以引人注目。偶有游客走过,举起手中的相机,她也不惊不扰,安然地一针一线做她的手工,偶尔用手捋一捋鬓角的头发。一丝阳光打在她的脸上,给人一种时光错落与停滞的感觉。
老人寡言少语,让游客惊讶的是,她的摊位不仅没有红樱桃,生意上也不做吆喝。有人围着她问这问那,她只说汶川的樱桃还没有成熟,过一阵你们到地里来尝尝正宗的吧。而后,就静默的低下头刺她的羌绣,那种简约透明的宁静,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安然。
还是这五月,山岗已然变得青葱,樱桃又盛大出场。然而,果实大、色泽鲜、果味美的汶川红樱桃却渐渐遭遇滑铁卢,“低价滞销”成了近几年樱桃的主体词。汶川人开始迷惑,沉重。当抱怨、滞销等词汇再次来装进他们的酒杯,他们用颤微微地手端起了自酿的苦酒:审视、咂嘴、摇头。回忆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迷失了那些清幽词语,羌人们就会失去生存的根基。当黯然神伤走在反思的途中时,一些久违的词语与他们再次重逢:质朴、简单、淳厚这些温暖的词语是崇拜阿渥尔(白石)的古羌人特有的语言,却在一些交叠时刻被融合和消解,昔日来自胸腔的感恩之词也迷失在路上。一年又一年,时间治愈了地震的伤痛,人群、美食、着装,渐渐鲜亮起来,而一些东西却沉暗下去了。当外界的物化、喧嚣、迅疾打破了古羌人的古朴、神性、缓慢时,当人们拿着批发商品,冒充地方特产时,他们误以为得到了能满足他们的东西,而硬朗高贵的古羌人品质,却被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划痕。
所幸不远。
当外地人在摊位上贩卖起所谓的古昆仑玉时,这些古羌的后裔不仅没有跟风,也不再麻木和愚钝。他们像那位安静的老人一样,在自己薄薄的摊位上安分守己,在喧嚣的世界里及时抽出身。站在植被修复的山冈上,开始犁地翻新。他们要给一些词语添置一些生机,让它们不再迷失,要它们重新回到这里的故居。他们,要对后代完成一次灵魂的虔诚交付。
站在钟楼下,时钟静止。一些山,一些水,一些人,一些温暖的词语,都在它记忆里被储存,包括两片叶子的微微颤动,寂静而斑斓,生动又明亮。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