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访 永 州 周 家 大 院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探 访 永 州 周 家 大 院
一枕香梦
迢迢羊肠路,急急探访情。当我们驱车终于到达永州富家桥镇丶何仙姑故里的涧岩头村"周家大院"前宽阔的停车坪时,我们一行人惊叹它的风水地理堪称一绝:院左右各立一个山头,高度相当,像是一对活狮尽职尽责守护周家大院数百年;院前有贤水和进水两河交汇,恰似两条蛟龙环绕大院依依不舍;院后锯岭巍巍,时值夏日,香草佳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周家大院是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裔从道县迁居而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周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分别是建于明代的"老院子"、"红门楼"丶"黑门楼"和建于清朝的"新院子"丶"子岩府"丶"四大家院"。六个院落自西向南呈北斗星形排列。纵观整个山脉,最似一张宽广的太师椅,起伏跌宕的山峦是它天然的椅沿坚如盘石,而周家大院正端坐在椅子正中,纳山川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钟灵毓秀,继承了先祖周敦颐的理学"风水"思想,渊源流长。
我们就近先探访"子岩府"。站在停车坪观望,但见子岩府画檐亮翅高耸入云,更像一幅幅旗帜召示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屋上青瓦黛黛像龙𥻘层层铺排,更像一行行文字记录沧桑;屋外围墙粉白,一抹数百米之长炫人眼目;白墙下边,又涂刷一道红漆鲜亮夺目。三色横旦,震慑人心。大门上方挂有一条红横幅,上书"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最美乡愁"。大门右侧,立有一石碑,上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湖南省人民政府"。
踏着几级精美的青石板阶梯,走进大门是一个近80平方米的空地,地面用大小相同的鹅卵石镶满,再以白色石头嵌出一个又一个由大到小的圆圈,看上去仿佛一池静水被谁投下石子一颗,溅起阵阵涟漪,散漫开去,给静止的大地摇出惬意的动感。这个空坪,据说是迎接客人的所在,远来疲惫的马匹可以栖息,精巧的竹杆小轿可以停放,只有急遽的岁月总不肯停息片刻,于是用小石头和着三合泥砌起的墙面斑斑驳驳,光怪陆离,陈列着天长地久和落寞。右边有一小门,门上钉有一块显示日月悠悠的木匾,上书"少白遗风书画展"。凹刻古字刀锋凌历咄咄逼人。我小心着推门而入,有黄蜡石上刻出"逸群"二字,飘逸丶坦荡,进而有用毛笔书写的巜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等各种文墨字宝,更有木制的匾牌,上刻"心清自得读书味,室雅时闻翰墨香"。我们贪婪追求物欲的一颗浮躁的心,寻得片刻的宁静,徜徉在翰墨熏香中,神清气爽无思无欲。
出画室立于正门,门上有一匾"子岩府",匾边刻有两行小字"清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周崇傅,号子岩"。正门用雕龙刻凤的青石条砌成,左书"濂溪家风",右书"翰林门弟"。门槛也是青石铺就,镂雕祥龙吉兽,大门是用五寸厚的木板做的,里外两面又用铁皮包裹得严严实实,我推门而动时,只听到木门转动在青石门兜里"吱吱呀呀!"一派笑语盈盈,仿佛是致欢迎我到来的颂词。门口左右各有青光四射的石凳一座,雕出上下两层饰以花草祥龙的图案,栩栩如生,寄寓乘龙以翱翔飞黄腾达。伫立门楣一眼望去,只见房屋纵深一连三进层层叠叠,次第开放,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震撼,更有匾牌丛丛辉煌灿烂,红灯迭迭,仿佛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古代,我是从外赶回家的主人。周家大院都采用中国传统的一条纵向对称中轴线布局外,更推陈出新布置了各干条与之垂直的横向附属轴线,也是修建一连三进的房屋,正房三进的每一进左右各又修建横房三进。纵中轴线的建筑为一组正房,为长辈居住,东西两侧横屋由分支使用。形成一个独特的"丰"字结构,主次分明又左右对称,充分显示出它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特色。在每一个横向组成的房屋之间,由天井处开门,互相勾起又独自成院。历时500年修建,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主轴最里面的厅堂里,有一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体现了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使得这里人材辈出,主人周崇傅曾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被封二品顶戴。还有官至户部尚书的翰林周希圣,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开国总理周恩来都是同根共祖的族裔。
我侧转身子向右边横屋走去,进门后左右各有一天井,天井下有一尺来宽的排水通道,全是用小石伴三合泥砌就的,从里而出的水沟低矮些,夲天井的排水沟高些,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又相互贯通,排水顺顺畅畅。也是一连三进的排列,每一进后面都留有供采光用的天井。据说,整个周家大院共有正丶横房屋180多栋,大小房间1300多间,开设大小天井136个,游亭36座。整个大院,利用繁复的天井通风采光,房屋光敞明亮。每间房屋的窗棂有的浮雕出纤纤的兰花和草叶;有的雕刻成双成对的鸳鸯,嘴对嘴一抹温情脉脉恩爱万千的模样,但是更多的则是刻画着莲花的图案:窗格上的莲花一瓣一瓣盛开着,惟妙惟肖,生怕吹一口气那朵莲花就能在你眼前颤颤微微摇晃起来,你仿佛能听到一滴丰腴的露珠坠落池塘清清脆脆的响声;那横梁上的莲花正含苞欲放,濯污泥而不染,尖尖的花嘴正好顶着上梁,巧妙的造形实际上又是一个力量的支撑点。我惊叹这个匠人精妙绝仑的设计,将完美与实用紧紧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大量的纹饰中,以莲花居多,正是先祖周敦颐名作巜爱莲说》深植于周氏人心中,铭记先祖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追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于浑浊的世道中恪守自己的清白与高洁。
在最里面的一厢房里,我看到一个半月牙形的柴火灶,一排开去有六个灶门及灶膛口,灶台是用三合泥粉刷了的明亮光洁,青陶瓷的灶心裂缝深深密布,更有些是点点脱落成时光的灰烬,暗自窃喜。遥想当年的人马喧哗热闹,它也是忙碌过重要过,而今它只遗留在这最清冷的偏隅暗自神伤,除我之外少有人见少有人问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又发现自己从未见识过的两只火桶:用木板拼凑起来的,有一米多高,在中间部位留有几个木栓,下面是放火盆上面是坐人的,坐板有穿透的空隙,一个个寒冷的日夜坐在那里终于被烘烤得浑身温暖,而木桶的上半部分刚好围绕着身子,可倚可依,周身通泰,想象无边。它们向我讲述自己先前的荣光,缅怀过往的精彩,但是它们并没有消沉颓废,而是祝福替代它们的那些物什,知晓时代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规律,它们为自己贡献过热情和温暖而感到欣喜丶自豪,它们甘当铺路的小石子无怨无悔,你来或者不来他就在那里不喜不悲泰然处置。
当我们留连忘返时,天色渐晚。我们一天一个来回,往返数百公里路程,前往周家大院感受历史的沧海桑田,牢记巜爱莲说》的美好情操,探访历史的根源,留住美丽的乡愁,是为了我们更美好地生活。
一枕香梦
迢迢羊肠路,急急探访情。当我们驱车终于到达永州富家桥镇丶何仙姑故里的涧岩头村"周家大院"前宽阔的停车坪时,我们一行人惊叹它的风水地理堪称一绝:院左右各立一个山头,高度相当,像是一对活狮尽职尽责守护周家大院数百年;院前有贤水和进水两河交汇,恰似两条蛟龙环绕大院依依不舍;院后锯岭巍巍,时值夏日,香草佳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周家大院是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裔从道县迁居而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周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分别是建于明代的"老院子"、"红门楼"丶"黑门楼"和建于清朝的"新院子"丶"子岩府"丶"四大家院"。六个院落自西向南呈北斗星形排列。纵观整个山脉,最似一张宽广的太师椅,起伏跌宕的山峦是它天然的椅沿坚如盘石,而周家大院正端坐在椅子正中,纳山川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钟灵毓秀,继承了先祖周敦颐的理学"风水"思想,渊源流长。
我们就近先探访"子岩府"。站在停车坪观望,但见子岩府画檐亮翅高耸入云,更像一幅幅旗帜召示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屋上青瓦黛黛像龙𥻘层层铺排,更像一行行文字记录沧桑;屋外围墙粉白,一抹数百米之长炫人眼目;白墙下边,又涂刷一道红漆鲜亮夺目。三色横旦,震慑人心。大门上方挂有一条红横幅,上书"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最美乡愁"。大门右侧,立有一石碑,上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湖南省人民政府"。
踏着几级精美的青石板阶梯,走进大门是一个近80平方米的空地,地面用大小相同的鹅卵石镶满,再以白色石头嵌出一个又一个由大到小的圆圈,看上去仿佛一池静水被谁投下石子一颗,溅起阵阵涟漪,散漫开去,给静止的大地摇出惬意的动感。这个空坪,据说是迎接客人的所在,远来疲惫的马匹可以栖息,精巧的竹杆小轿可以停放,只有急遽的岁月总不肯停息片刻,于是用小石头和着三合泥砌起的墙面斑斑驳驳,光怪陆离,陈列着天长地久和落寞。右边有一小门,门上钉有一块显示日月悠悠的木匾,上书"少白遗风书画展"。凹刻古字刀锋凌历咄咄逼人。我小心着推门而入,有黄蜡石上刻出"逸群"二字,飘逸丶坦荡,进而有用毛笔书写的巜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等各种文墨字宝,更有木制的匾牌,上刻"心清自得读书味,室雅时闻翰墨香"。我们贪婪追求物欲的一颗浮躁的心,寻得片刻的宁静,徜徉在翰墨熏香中,神清气爽无思无欲。
出画室立于正门,门上有一匾"子岩府",匾边刻有两行小字"清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周崇傅,号子岩"。正门用雕龙刻凤的青石条砌成,左书"濂溪家风",右书"翰林门弟"。门槛也是青石铺就,镂雕祥龙吉兽,大门是用五寸厚的木板做的,里外两面又用铁皮包裹得严严实实,我推门而动时,只听到木门转动在青石门兜里"吱吱呀呀!"一派笑语盈盈,仿佛是致欢迎我到来的颂词。门口左右各有青光四射的石凳一座,雕出上下两层饰以花草祥龙的图案,栩栩如生,寄寓乘龙以翱翔飞黄腾达。伫立门楣一眼望去,只见房屋纵深一连三进层层叠叠,次第开放,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震撼,更有匾牌丛丛辉煌灿烂,红灯迭迭,仿佛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古代,我是从外赶回家的主人。周家大院都采用中国传统的一条纵向对称中轴线布局外,更推陈出新布置了各干条与之垂直的横向附属轴线,也是修建一连三进的房屋,正房三进的每一进左右各又修建横房三进。纵中轴线的建筑为一组正房,为长辈居住,东西两侧横屋由分支使用。形成一个独特的"丰"字结构,主次分明又左右对称,充分显示出它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特色。在每一个横向组成的房屋之间,由天井处开门,互相勾起又独自成院。历时500年修建,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主轴最里面的厅堂里,有一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体现了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使得这里人材辈出,主人周崇傅曾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被封二品顶戴。还有官至户部尚书的翰林周希圣,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开国总理周恩来都是同根共祖的族裔。
我侧转身子向右边横屋走去,进门后左右各有一天井,天井下有一尺来宽的排水通道,全是用小石伴三合泥砌就的,从里而出的水沟低矮些,夲天井的排水沟高些,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又相互贯通,排水顺顺畅畅。也是一连三进的排列,每一进后面都留有供采光用的天井。据说,整个周家大院共有正丶横房屋180多栋,大小房间1300多间,开设大小天井136个,游亭36座。整个大院,利用繁复的天井通风采光,房屋光敞明亮。每间房屋的窗棂有的浮雕出纤纤的兰花和草叶;有的雕刻成双成对的鸳鸯,嘴对嘴一抹温情脉脉恩爱万千的模样,但是更多的则是刻画着莲花的图案:窗格上的莲花一瓣一瓣盛开着,惟妙惟肖,生怕吹一口气那朵莲花就能在你眼前颤颤微微摇晃起来,你仿佛能听到一滴丰腴的露珠坠落池塘清清脆脆的响声;那横梁上的莲花正含苞欲放,濯污泥而不染,尖尖的花嘴正好顶着上梁,巧妙的造形实际上又是一个力量的支撑点。我惊叹这个匠人精妙绝仑的设计,将完美与实用紧紧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大量的纹饰中,以莲花居多,正是先祖周敦颐名作巜爱莲说》深植于周氏人心中,铭记先祖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追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于浑浊的世道中恪守自己的清白与高洁。
在最里面的一厢房里,我看到一个半月牙形的柴火灶,一排开去有六个灶门及灶膛口,灶台是用三合泥粉刷了的明亮光洁,青陶瓷的灶心裂缝深深密布,更有些是点点脱落成时光的灰烬,暗自窃喜。遥想当年的人马喧哗热闹,它也是忙碌过重要过,而今它只遗留在这最清冷的偏隅暗自神伤,除我之外少有人见少有人问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又发现自己从未见识过的两只火桶:用木板拼凑起来的,有一米多高,在中间部位留有几个木栓,下面是放火盆上面是坐人的,坐板有穿透的空隙,一个个寒冷的日夜坐在那里终于被烘烤得浑身温暖,而木桶的上半部分刚好围绕着身子,可倚可依,周身通泰,想象无边。它们向我讲述自己先前的荣光,缅怀过往的精彩,但是它们并没有消沉颓废,而是祝福替代它们的那些物什,知晓时代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规律,它们为自己贡献过热情和温暖而感到欣喜丶自豪,它们甘当铺路的小石子无怨无悔,你来或者不来他就在那里不喜不悲泰然处置。
当我们留连忘返时,天色渐晚。我们一天一个来回,往返数百公里路程,前往周家大院感受历史的沧海桑田,牢记巜爱莲说》的美好情操,探访历史的根源,留住美丽的乡愁,是为了我们更美好地生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