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看《中国好声音》说几句话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看《中国好声音》说几句话
                                                                             围庭



       如没记错的话,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已是第四季了。每到夏季,大中小学校放假了,这档节目也开始了。节目组舍得花大价钱,请来时下最具人气的四位大腕级歌星做老师。学生放喉高歌一曲,老师背着椅子,只听歌不看人,当被歌声打动并认可这种唱法后,方可揿动转椅来看唱歌的人。有时一个老师为之转身,有时两人,有时四人一起转。如有两位以上老师转身了,学生也可选择拜老师。老师选学生,学生也选老师,公平也有趣。节目透明度较高,暗箱操作的空间不大。三年前的某天,我偶然打开电视看到这档节目,便被深深吸引,但凡有播出,每期必看。重播时再看,一点也不厌倦。


      看《中国好声音》我有四点感想:

      一、节目为无名歌手扬名立万。歌手这职业,有名气才能赚钱。似一线A级歌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万。哪一年不赚它个千儿八百万的。大歌星跟班随从,豪宅名车,个个威风凛凛的。有些没出名的歌手,已经颇具实力,只是没有冒尖的机会,还不被市场认可。《中国好声音》由于收视率高,那些有实力的学生通过银屏展现身姿,只要表现上佳,老师一齐转身,媒体再起哄一下,他们马上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比如第一期的吉克隽逸、平安、金池、张赫宣、李代沫等人。他们原先境遇一般,也就是白天有份工作,晚上到歌厅为泡巴的人唱唱歌。月收入数几千元而已。现在一炮走红,一场商业演出的出场费,没有十万八万的,举办方是请不到他们的。为什么,他们利用《中国好声音》这个平台,赢得了名气,而且还是大名气。

       二、节目有点像科举制。大家知道,科举制最大好处是公开公正地让一些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步入仕途。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托人找关系,没门路又没钱,做事的成功率低之又低。歌手要取得成功,除资质天赋好,用功勤奋外,还得要有好的机遇。参赛得奖是机遇,花钱去买也算是机遇,最下策的是献身(好难听的字眼啊!但一些女孩委身求名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也能创造机遇,但这些机遇统统没有《中国好声音》影响大。拿第一期的金池来说,在这之前,她已经在歌坛耕耘了十年时间,也参赛得过奖,可唱歌不但没改善生活,反而因出专辑亏欠40余万元,不说生活清贫如洗,但确实是非常的窘迫。在《中国好声音》成功后,她不但迅速地打理掉巨额债务,而且还为家人和自己买了车买了房。这让人想起了吴敬梓笔下的那位范进,中举之后,四邻八乡那些有头有脸的士绅们,这个送华屋,那个送送白银。金池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犹如范进中了举人。

       三、节目普及介绍了各类唱法。在看《中国好声音》前,我对歌手唱法的印象仅仅是民歌、流行和美声。至于舞台上的唱风,除了中规中矩,还是中规中矩,亳无个性可言。看节目后,我才知道,歌原来是可以变很多花头来唱的。吴莫愁的飘忽不定和怪声怪气有点妖,吉克隽逸的似黑人唱法的爆发力,张赫宣音质金属般坚定,平安清亮摇滚结合美声,金池的带哭声的抒情、磨沙质感里的故事,李琦深深沉入在旋律和情感中而又不失奔放,萱萱自然沙哑中融入浓郁的凄怆和酸楚。《中国好声音》里反映出当代歌手的思考和求索,什么流行、爵士、摇滚、民通、美通的唱法,只要适宣表达自己的内心,并将这些唱法成功地融洽贯穿在一起的就行,观众也会接受。凡随性而发,因情而放的歌声,即便再狂野,也会打动人,因此不必拘泥于什么唱法。

       四、大腕歌星市井烟火气。《中国好声音》请来刘欢、那英、杨坤、汪峰、庾澄庆、周杰伦、张惠妹这些大腕。平时看演出,只见他们在台上一板一式地演唱,唱完后赢得一片掌声后,摆着弓架步走下舞台。大腕们经过演出公司和经纪人包装,那些话好讲,那些不好讲,被规定得死死的。其实这些陈式化的统一标准,带给人们的印象千人一面,好像全是一些不吃饭不睡觉不会开玩笑的机器人。上《中国好声音》节目就不是这样了,尽管他们坐在台上,手握试唱学生的生死大权,但他们更多从内心感受出发,用心听歌,用心评歌,不会受学生的性别、俊丑、年龄的影响,只要歌唱得好,他们就点赞就转身。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作选择时,他们也毫不隐匿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大方而又礼貌地说真话。此外,当四位老师一齐相中某位学生时,老师之间的争抢也好像是一群中学生或耍赖,或调侃,嘻嘻哈哈,特别好玩。这就暴露给观众,原来他们也似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需有求,有吃有喝,有笑有哭,烟火市井气十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