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地方,那些事
2020-09-24叙事散文西北明月
那个地方,那些事山与城的区别在于有山和无山。这是一个镇子,但也算是接近了城远离了山。我原以为走出了山就是城里人了。当城里人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身不由己,就象棵蒲公英,风吹到哪,哪儿就是它的家。没有了山的阻碍,眼睛是一匹脱缰的马匹,
那个地方,那些事
山与城的区别在于有山和无山。
这是一个镇子,但也算是接近了城远离了山。我原以为走出了山就是城里人了。当城里人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身不由己,就象棵蒲公英,风吹到哪,哪儿就是它的家。
没有了山的阻碍,眼睛是一匹脱缰的马匹,无拘无束自由洒脱。高大的水塔,插入云霄的大烟囱,还有这里的住房很不简单。据说是苏联人修盖的,统称为公房。人字尖顶,红砖青瓦,结实牢固还不漏雨。许多走入城镇为拥有这样一套房子是最初的梦想
这个季节正是春的进行时,大片的土地却赤裸着。城镇人就真的不种地吗。除了有炊烟袅绕,有寥寥可数的几棵杨柳外,春去了哪里了呢。就连飞鸟的掠影也是少之又少,难道城市鸟也敛翅隐遁了它们飞翔的热情呢。
一个缺少色彩渲染的世界,充满了乏味和苍白。那是在心灵还是视觉上,都有一种类似沙漠的东西。
太阳似乎就在头顶,它虽然被一层乳白色的云霭包裹着,但灼烈感还是让我有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不知道城镇是否也犯了困,进入低迷的状态。
路也不象路,几乎很少有人在走动。它更象是一条泾渭分明的河流,将住户分成了两旁。院子里走出的人们,脸上挂着的笑容透着刻意和冷淡。她们衣着干净整洁,头发梳理地一丝不乱;漫不经心地磕着瓜子,偶尔相互间客气的打着招呼。无疑,这里的生活是闲淡舒适的。
一次次走在这条路上,接踵而来的冷遇让我,城里人不交朋友吗。
然而一个疯子,她几次和我迎面走过,却有了熟人的感觉。点点头,或者冲我咧嘴一笑。她的面孔黝黑,牙齿却很白。我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庆幸,这样一个终于让我有了份亲热感觉的人。
于是了解她便成了一种必然。她是天下母亲另一种的活法。却又不同于其他四处流浪、四海为家的疯子。因为她疯的一点都不洒脱,似乎有着太多的牵挂和羁绊。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疯子,也就更加的显得其无助和可悲了。她多数成一股暴怒的狂风状态,为亲人的冷淡和不接受而狂叫、怒骂着,那令人心碎的悲泣声不知道有没有刺痛过谁的心。
在记忆中,在山风吹彻身体的地方,暖意却象河流在每一个人心里流淌。那里不会对一个人的悲伤无动于衷,也不会用冰冷的面孔对待每一个人。在每一位新的落户者的到来,似乎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聚会。都去帮忙送去吃喝,新住户没有劳顿之苦和一点不适应的地方。而我们的这次迁居,坐着大敞车一路被风吹得不知东南西北,走到这里时却又被黑夜蒙住了双眼。费了好多的功夫终于我们才找到了新居,忙至深夜冷冷清清一直无人理会。
我以一个孩童的天真要求父母说;我们不要住在这里。母亲安慰我说:搬家是闹着玩的吗!
母亲和我一样有这样不舒服的感受吗?她还是一副以前的打扮,头上包着条淡蓝色的头巾,拿着铁掀,从容的寻找着她的快乐。母亲起初是最先反对搬家的,说是家越搬越穷。父亲和我们知道她是不舍得离开她的朋友她的地。是啊,连一片石头窝的土地都不放过,当看到那么多的荒地,母亲的脸上是矛盾的,看不出是欢喜,还是难受。新家收拾停当后,第一件事母亲就从操就业,旁若无人地用铁锨和土地奏响出铿锵有力的曲调。
山里的女人们,头发一律包在条晒白了颜色的头巾里,胸口上也永远围着条洗的发白的蓝色围裙,没有嗑瓜子的时间,也没有香喷喷的瓜子可磕。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她们的笑,弥漫着一种热情亲切的味道,山里的孩子在这种氛围里快乐的象天使。
现在我的乐趣在哪里呢。当新同学听到我一口土话,顿时像炸开窝的麻雀,叽叽喳喳搅得课也上不成了,老师对我翻起了白眼。从此我不敢轻易开口。不知什么时候,有关于我的各种话题,更让我无法安静的读书。获得性格内向、孤僻怪异、反应迟钝等诸多的“荣誉称号”特别他们说的山里傻蛋让我无法忍受。有一阵子,一个胖乎乎的女孩主动接近我,她喜欢看书也喜欢吃东西。我的一纸箱里的书不但被她借(拿)走了,而且每次还捎带拿走几个馍。馍和书我都不是很在意,我心疼的是母亲的劳动成果。这场所谓友谊的结束,我不再在乎这些说着悦耳动听地普通话的城里人了,她们的自私和自以为是让我在独有一方天地里而自乐着。一季的春又到了,经过母亲辛勤的耕耘,地里一片片绿发了牙,穿了衣带了花,在微风中像个老朋友和我打着招呼,鼻翼嗅到一股山的清香。
当给左邻右舍包括疯子送去一束束美丽的蔬菜花和新鲜成熟的果实时,邻居眼里收起了惊讶,把目光放到了田野里。他们想什么,我明白也很高兴。疯子望着手里的绿,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绿是会感染的,它不仅代表的是生机盎然,更多的是希望,是信心,是热情还有善良。
有春风拂过的地方,融化和唤醒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心灵和土地都是如此。
山与城的区别在于有山和无山。
这是一个镇子,但也算是接近了城远离了山。我原以为走出了山就是城里人了。当城里人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身不由己,就象棵蒲公英,风吹到哪,哪儿就是它的家。
没有了山的阻碍,眼睛是一匹脱缰的马匹,无拘无束自由洒脱。高大的水塔,插入云霄的大烟囱,还有这里的住房很不简单。据说是苏联人修盖的,统称为公房。人字尖顶,红砖青瓦,结实牢固还不漏雨。许多走入城镇为拥有这样一套房子是最初的梦想
这个季节正是春的进行时,大片的土地却赤裸着。城镇人就真的不种地吗。除了有炊烟袅绕,有寥寥可数的几棵杨柳外,春去了哪里了呢。就连飞鸟的掠影也是少之又少,难道城市鸟也敛翅隐遁了它们飞翔的热情呢。
一个缺少色彩渲染的世界,充满了乏味和苍白。那是在心灵还是视觉上,都有一种类似沙漠的东西。
太阳似乎就在头顶,它虽然被一层乳白色的云霭包裹着,但灼烈感还是让我有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不知道城镇是否也犯了困,进入低迷的状态。
路也不象路,几乎很少有人在走动。它更象是一条泾渭分明的河流,将住户分成了两旁。院子里走出的人们,脸上挂着的笑容透着刻意和冷淡。她们衣着干净整洁,头发梳理地一丝不乱;漫不经心地磕着瓜子,偶尔相互间客气的打着招呼。无疑,这里的生活是闲淡舒适的。
一次次走在这条路上,接踵而来的冷遇让我,城里人不交朋友吗。
然而一个疯子,她几次和我迎面走过,却有了熟人的感觉。点点头,或者冲我咧嘴一笑。她的面孔黝黑,牙齿却很白。我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庆幸,这样一个终于让我有了份亲热感觉的人。
于是了解她便成了一种必然。她是天下母亲另一种的活法。却又不同于其他四处流浪、四海为家的疯子。因为她疯的一点都不洒脱,似乎有着太多的牵挂和羁绊。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疯子,也就更加的显得其无助和可悲了。她多数成一股暴怒的狂风状态,为亲人的冷淡和不接受而狂叫、怒骂着,那令人心碎的悲泣声不知道有没有刺痛过谁的心。
在记忆中,在山风吹彻身体的地方,暖意却象河流在每一个人心里流淌。那里不会对一个人的悲伤无动于衷,也不会用冰冷的面孔对待每一个人。在每一位新的落户者的到来,似乎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聚会。都去帮忙送去吃喝,新住户没有劳顿之苦和一点不适应的地方。而我们的这次迁居,坐着大敞车一路被风吹得不知东南西北,走到这里时却又被黑夜蒙住了双眼。费了好多的功夫终于我们才找到了新居,忙至深夜冷冷清清一直无人理会。
我以一个孩童的天真要求父母说;我们不要住在这里。母亲安慰我说:搬家是闹着玩的吗!
母亲和我一样有这样不舒服的感受吗?她还是一副以前的打扮,头上包着条淡蓝色的头巾,拿着铁掀,从容的寻找着她的快乐。母亲起初是最先反对搬家的,说是家越搬越穷。父亲和我们知道她是不舍得离开她的朋友她的地。是啊,连一片石头窝的土地都不放过,当看到那么多的荒地,母亲的脸上是矛盾的,看不出是欢喜,还是难受。新家收拾停当后,第一件事母亲就从操就业,旁若无人地用铁锨和土地奏响出铿锵有力的曲调。
山里的女人们,头发一律包在条晒白了颜色的头巾里,胸口上也永远围着条洗的发白的蓝色围裙,没有嗑瓜子的时间,也没有香喷喷的瓜子可磕。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她们的笑,弥漫着一种热情亲切的味道,山里的孩子在这种氛围里快乐的象天使。
现在我的乐趣在哪里呢。当新同学听到我一口土话,顿时像炸开窝的麻雀,叽叽喳喳搅得课也上不成了,老师对我翻起了白眼。从此我不敢轻易开口。不知什么时候,有关于我的各种话题,更让我无法安静的读书。获得性格内向、孤僻怪异、反应迟钝等诸多的“荣誉称号”特别他们说的山里傻蛋让我无法忍受。有一阵子,一个胖乎乎的女孩主动接近我,她喜欢看书也喜欢吃东西。我的一纸箱里的书不但被她借(拿)走了,而且每次还捎带拿走几个馍。馍和书我都不是很在意,我心疼的是母亲的劳动成果。这场所谓友谊的结束,我不再在乎这些说着悦耳动听地普通话的城里人了,她们的自私和自以为是让我在独有一方天地里而自乐着。一季的春又到了,经过母亲辛勤的耕耘,地里一片片绿发了牙,穿了衣带了花,在微风中像个老朋友和我打着招呼,鼻翼嗅到一股山的清香。
当给左邻右舍包括疯子送去一束束美丽的蔬菜花和新鲜成熟的果实时,邻居眼里收起了惊讶,把目光放到了田野里。他们想什么,我明白也很高兴。疯子望着手里的绿,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绿是会感染的,它不仅代表的是生机盎然,更多的是希望,是信心,是热情还有善良。
有春风拂过的地方,融化和唤醒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心灵和土地都是如此。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