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与道路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爷爷与道路
陈放平
陈放平
一
爷爷喜欢修路。
在我们农村,大地分为三部分,即田土、森林、河流。所以,乡下的路,多是在田埂上,时间一久,那田埂自然就成了一条光亮的大路。
在自家地里,有些路是绕的,走起来不甚方便且费时费力,爷爷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辟一条新路出来。用锄头挖出梯步,再用薄石板巩固,一条路就出现了。爷爷挖路时,若有路人经过,路人总会笑着说:“耶,又在修路哇?”其实这并不是一句问话,而是一种褒奖。
爷爷更多时候不是在为自己修路,他是路见不平,挥锄修路。如果单是一把锄头不够用,他会回到家推出平车,把耙梳、钢钎、大锤等工具放进平车,一起推去修路。有时他一个人在路上修路,到了吃饭时间,在屋子旁边大声将他喊答应之后,却很久不见回来。他如果在单位工作,定是个工作狂。他要趁做起的架势,一次性把活做完。
上次爷爷要去家前面的浅河段修一个跳墩,他要我和他一起去。我们扛着钢钎、二锤,来到河边,不容休息,他就开始跟我说起计划来,说先去哪里撬石头,再来完善两岸的梯步。我就和他一起去不远处的空地里撬移他早就准备好的石块,石头体积很大,在软土地面上挪动起来也不是十分顺畅,我们爷孙俩就这样彼此不言地一点点用力向前挪。石头齐了之后,我坐在锄把上歇气,爷爷却独自下入水中安放起石头了。
爷爷也修过大路。
十年前,家乡的那条从镇上通往区里的公路开始硬化,爷爷自然加入了筑路的工程队。六十几岁的爷爷虽然算不上技术工人,但能为自己的家乡修一条公路,哪怕是打杂搬运,他心里也充满着高兴和自豪。在大伙的一起努力下,没过多久,一条崭新的沥青路呈现在人们眼前。爷爷很激动,他喜欢修路,这次终于给家乡做了点贡献。
二
然而爷爷自己的路,却并不好走。
1964年,爷爷十八岁,他成为公社的一名赤脚医生。既在家里接待病人,又四处为人治病;不定期到镇医院开会,参加培训班。生活较为忙碌。
渐渐地,爷爷感到自己做这份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一是当时家住山区,出门行医不甚方便;二是在工作两年多来,因医疗设备落后,又缺少专业、足够的培训,爷爷自感经验欠缺。为了不误人健康,爷爷再三思考后,决定向公社提出申请,辞掉赤脚医生一职,让有能力者来接此重任。
又过两年,宁江兵工厂开始建厂,爷爷又加入了建设队伍,每天出汗出力。1968年,宁江厂开始招收工人,即将投产,爷爷抓住时机,想去做一名工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然而造化弄人,就在招工前一天,爷爷却不幸患了疟疾,只能躺在床上干着急。这一病就是四十天,等爷爷痊愈后,招工已经结束,爷爷只好自认倒霉,与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失之交臂。
在爷爷三十岁时,生产队在我家附近的河边建起了一个水碾坊,为人们打糠打米、粉碎饲料。水碾属于三队,爷爷属于四队,但生产队考虑到我家离水碾坊最近,方便照看,决定由我爷爷负责这水碾坊的工作。于是,爷爷就成为了一名打米师傅。打米打糠自己收钱,只需每年向生产队上交六十元钱。那时候经济落后,打一背米才收一两角钱,所以一年下来除去上交的六十元,收入及其微薄。为了预防晚上机器被盗,爷爷就把被子搬到了水碾坊,每天在水碾坊睡觉。不知不觉,一干就是十八年过去了。十八年后的农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家庭已经自己购买了打米机,爷爷的生意渐渐冷淡下来。没过多久,爷爷就将水碾坊交割给大队,结束了打米生涯。从此,全身心搞起了庄稼。
而此时,那位后来接任的赤脚医生已经将自己的医疗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不再是以往那贫穷的小医生。只叹爷爷生不逢时,一次一次与命运抛出的橄榄枝擦肩而过,最终在平凡的道路上走过平凡的大半生。
三
但是爷爷不曾后悔自己的人生,他甘愿长成一棵无私奉献的行道树。
如今,爷爷已经七十二岁。我知道,爷爷余下的路,越来越短;但他修过的路,正被人们越走越长。
2014.6.1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