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河的波光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很难想像圣彼得堡是一座沼泽上的城市。
从空中俯瞰,大地一派苍绿。河渠弯弯,公路伸延,格状的建筑群仿如精心摆放的积木添加着文明的喜气。
走出机场,目光被阔大的停车场和广袤的平坦草地抓住,更远则是冠盖葱郁的林带,一直接连云白天蓝的穹宇。别说沼泽,第一眼的圣彼得堡一洼水都不见。我跺跺脚,坚硬的水泥地震得心颤。眼前的停车场大得无边,我不曾在哪一个机场见过停满车辆的如此宽展的停车场,也不曾见过在哪一个机场边有如此辽广无垠的齐整草地,仿佛中午炙热的阳光遇到它都羞涩地收敛了温度,天空则以明净的湛蓝与之欢舞。真的,提过行李等旅行车的时候,我看愣了,即使站得疲累也是一种幸福。
车辆川流,四周各路口站立全副武装的军警,紧张得每一个旅客都一脸严肃。原来,圣彼得堡要召开国际经济高峰会议,总理普京等国内外政要都在赶来圣彼得堡。我们赶紧离开,如逃,逃得心情舒畅。
满眼的绿,到处都是粗大的树和平展的草地,从机场到城市,唯一改变的只是建筑物增多。当然有了水,但不是沼泽。一条条的河,一座座的桥,拥塞的汽车,闲适的行人。广场,路口,街头游园,好像都矗立着姿伟意尊的雕塑,如同历史和文化早已沉甸在走过的每一处地方。
越往城内走,街道越显狭窄,楼房越显灰暗,历史的风霜侵蚀了原本鲜亮的墙体。楼房都不高,大多三四层,窗户和墙体的造型各具特色,少有雷同,可见当年设计者和建筑者的突出个性。不仅造型,墙面的色调也是不同的,米黄、浅灰、粉红,间或浅蓝,缤纷异呈。
老街的步道上基本没有树,建筑物的品貌更显突出,尤其是站在某一个十字路口,四望皆是古朴典雅的旧世建筑,目光怎么深邃都穿不透历史的厚墙,反而被时光的沉酣感染得思绪翻涌。这里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典型集聚地,三百年的历史不算久远,但其建筑物至今保持原貌,不仅是质量的胜利,更是文化理念的不朽体现。
桥真多,都不大,古拙而敦实,把河网密布的都市连成一体。想当年,这座起于一片沼泽地的城市,建设者该是付出了多大的智慧和体力,创造了圣彼得堡北方威尼斯水城的辉煌。资料称,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涅瓦河三角洲的圣彼得堡,共由40多座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500多座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把粼粼碧水和古典建筑连成一片。
我们下榻的翡翠宫酒店就坐落在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的古城。大巴车临时停在路边,卸行李办入住手续的当儿,我已忍耐不住,跑到街头一阵狂拍,仿佛不抓紧时间就要失去机会似的。其实,我们要在这里住两个晚上,迎送两个日出日落。我相信,朝阳和晚霞里的古街更具一番风韵,拍进照片的姿彩更会远好于午后的明晃,可是……可是心情遇到美时总是不愿错过的,哪怕更美的瞬间正在可以预见的前方等待。而且,进入房间,从窗户里外望,更有别样精彩,一路疲劳不必洗除,早已被激动漾抚无影了。
激动的心情是不该让休憩消弭的。马不停蹄,先去感受涅瓦河两岸的风采。可以说,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没有涅瓦河,就不会有圣彼得堡的“水城”和“桥城”美誉,就不会有圣彼得堡辉煌至今的历史,它哺育出一座城市,也孕育出灿烂的俄罗斯文化。
陪同我们的导游白梦楠是位留学生。大巴车一路穿越古街,每一处特色和标志性建筑他都会简要介绍,因为简短,便显得仓促,毕竟,历史的沉淀,太多厚重太过繁荣,仿佛每一座古建筑都雕刻着数目不凡的动人故事,哪怕慢慢走去,也很难用一生的时间讲述完。同伴们不时发出一声惊呼,被建筑、被街头小景,抑或一辆娶亲的花车,满眼都是新奇的文化现象。
拐过一个街角,眼前猛的豁然,一条宽阔的河横在跟前。真的很宽,真的,意想不到。河水看不出缓急,穿梭的船只将河水掀起波澜。两岸的建筑连起无际的天穹,视野显得无比开阔,极目晴日舒。哪怕是横跨河面的老铁桥,似乎都贴着水面,把视野让给了两岸的街道和无限的天空。
白梦楠指了指前方说,那里是十二月党人广场,高树参天,绿草如荫,正中间的花坛巨石上是彼得大帝青铜塑像。再往前看,那座白绿相间的三层建筑就是著名的冬宫。冬宫的建造、圣彼得堡的奠基、俄罗斯的强盛都是彼得大帝的杰作,因而他被恩格斯赞叹为“真正的伟人”,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
哎呀,别说了,急煞人呢!停下吧,停车我们下去看呀,何必给我们精神折磨。同伴们几乎站起来要下车。白梦楠嘿嘿笑着,各位别急,不是不让大家下车,而是这里处于交通要冲,不给停车。再者,明天我们会专门安排大家到此参观,让大家过饱眼福。今天呢,咱们的节目是坐船游览涅瓦河风光,码头就在前面。
嗨嗨,总想先睹为快呀!
一条两层游船,蓝白相间的船体,一层的船舱相对封闭,桌椅齐整。第二层半封闭半敞开,登上甲板尽可享受河风云影。船不大人更少,同伴们撒野般上下活动,选取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影。船速不快。从冬宫边上的码头出发,先逆流而上。两岸次第的古朴建筑仿佛退向天际,穿梭的快艇掀起大浪,把人摇晃得即胆怯又惬意。
彼得保罗要塞临河高筑,三座金色的塔楼直刺蓝天,敦实的城墙依河延伸,墙下河岸边人工堆起的沙滩柔静地化解了城堡的威严。古老的帆船落帆停航,紧靠着要塞供游人观览。各色的水鸟闲适地飞翔,把天空妆点得活泼喧然。
皇宫桥很低,仿佛要弯腰才能穿过去,可过了桥,河面突然宽阔了许多。左拐,船速越走越慢。白梦楠指了指左前方的一艘船说,瞧,那就是苏联十月革命时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句话把船舱里的同伴全引上了甲板。这艘对中国人有特殊感觉的巡洋舰,想必每一个中国旅游团都要被导游带来参观,至少会在解说中提及。如今,已现锈迹的巡洋舰静卧在涅瓦河的一个拐弯处,两根帆桅三根粗大的烟囱依旧傲然耸立,船首的火炮直指冬宫的方向,好像永远预示着革命的目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共产主义的烽火燃遍世界各洲,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辉煌轰响的彩页。尽管苏联早已解体,社会主义的体制已远离俄罗斯,但这艘为社会主义打响第一炮的巡洋舰,作为曾经的社会新制度的见证,将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作为俄罗斯海军博物馆的组成部分供后人参观。
游船在这里掉头朝涅瓦河下游驶去。显然,船到此地就是为看巡洋舰的,或许更是专为中国游客特意安排的。我不想刻意揣测,可是,前后许多游船都没有朝这个方向驶来,而那些船上乘坐的全是白皮肤蓝眼睛的西方人。
船速快了许多,甲板上风很大,同伴们都躲进船舱享受俄罗斯风情歌舞和水果点心去了。我独立船头,手握相机不放过任何一处新鲜的景物。
冬宫桥头矗立的两根高大灯柱异常醒目,淡红的柱身雕饰着绿色的船头和锚钉,基座上四个方向各塑起白色的人物像,据说分别象征俄罗斯的四条大河:伏尔加、第涅伯、涅瓦和伏尔霍夫河的河神。后来才知,这被称作罗斯特拉灯塔,是依据古希腊传统,每一次重大战役胜利后,都要斩下船头,镶嵌在灯柱上以求带来更大的胜利。
河面越走越宽,建筑物越走越少,林木越走越多,残破的修船厂和各色小码头占据了最下游繁茂的沙岸林地。船头的远方,已看得见河的尽头和海的模样,仿佛河道猛然收窄后豁然开朗。那里就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年,彼得大帝选择这一处沼泽王国建立首都,正是想把沙皇俄国融入欧洲,三百年之久,如今的俄国仍然为这一目标做着努力。版图的接近和相交,建筑风格的相因相袭,以至于宫廷礼仪的相通和婚姻的相联,都因为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民族宗教的独善其身,而使俄罗斯一直在欧洲的大门边徘徊。波涛不息的涅瓦河,将会继续见证俄罗斯通过这个门户走向欧洲的努力。
上岸乘车,我们直奔兔子岛。这里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地。1703年,彼得大帝选择这处涅瓦河三角洲的岛屿建设彼得保罗要塞,然后从这里扩建为城,并于1712年从莫斯科迁都至此。起初,要塞的建设目的在于同瑞典的战争,但却始终没有真正使用,直到后来改成关押政治犯的监狱,犯人的名单中有不少响彻俄罗斯民族的名人,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如高尔基。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如今,已设为一座博物馆。
我们没有走要塞的正门。停车驻足,一群人被丢在一处四周矮房的停车场,房子简陋得如废弃的工厂。一座圆门,两扇大铁门关了半扇,又邀又拒的架式。进得圆门,一条狭长曲折的巷道,两边的建筑右红左黄,均为两层,绵延而去。建筑物一般,色彩却鲜艳得晃眼,即使房门,也绘以斜条的黑白相间的饰纹,人如同走在浓稠的颜料里。拐一个弯,仍是长长的巷道,没有尽头的感觉。就这么一直走,路是唯一的出口,间或有一个通道,望进去一个硕大的院子,但周遭仍是两层的红色房子。想来,所谓的要塞,除了坚固的围墙,周边也是有堡垒式的建筑物的,否则驻兵何以守卫。所以,如今游客走在要塞里,总有一种被圈在里面的直观感觉。据说,整座要塞外观呈六边形,而六个角又扩展为带尖角的A形,没有死角,因而成就一处易守难攻的堡垒。
除了周边建筑,内里还有造币厂、兵工厂、船屋等,但最著名的要数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座建于1703年原为木质后改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它的外表庄严静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尤其是高达122米的钟楼,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云霄,只有仰视才能览尽它的全貌。不知为什么,今天教堂大门紧闭,结队而至的游客无奈地在大门前徘徊,无缘一睹教堂里的精美雕刻和感受其静穆的气氛。
远观,只有远观,只能远观。广场显得很大很空阔,地面铺以不规则石块,游人闲适地漫步或驻足观览。成排的长凳置于教堂前,简易而实用,不像用于游客的休憩,或许给礼拜时的信徒使用。而周边的绿化倒是讲究,路边和树阴下都备置了美观的靠背椅,零散的几个小商贩站在手推车做成的摊位后笑容淡定地招呼着顾客。拍照,驻足,感受,真的不甘心。不远千里而来,只能睹其巍峨的外观,不是遗憾所能释怀的。
白梦楠颇尽职责,口若悬河地介绍内里的结构和雕饰,并说,这里不仅是一座教堂,还是一处著名的墓地,从彼得大帝一直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都葬于此地,还有许多大公附葬在周边。199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在了这里。没有显著的标志,只是墓碑,与华夏历代皇族的皇皇陵寝相比,显赫的沙皇们的墓地过于简陋,他们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陵墓都没有,仅仅是一座墓碑。可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他们长眠得异常安详,没有哪一个想发横财的盗墓贼会对一块普通的石刻墓碑感兴趣,但那一行行字,更比宏大的陵寝和威武的墓前神道能长存于悠悠不息的历史。
往正门走,一条树阴苍郁掩映的石块铺就的大道,两边的房屋也藏在树和草地装饰的绿意里。正走着,一座夸张的铜像吸引了众人,结队的游客正交替着拍照。只见路边绿地旁,端坐着铜铸的一尊雕像,神情肃然,却感觉比例严重失调,壮实宽大的身体支撑着小巧的头颅,乍看去颇觉滑稽。白梦楠趁机讲解说,这是彼得大帝的铜铸坐像,据说是按照真实的形象塑造的,当然不乏幽默的成分,因为史料记载,彼得大帝身高2.05米,为世界至今身材最高的帝王,但有意思的是,他的脑袋比例显得很小,才让善于幻想的设计者成就了这尊雕像。
走出正门,回头张望,一座古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式的建筑,敦实而庄严。这座起名彼得门的要塞正门,门顶饰有大量十八世纪初的雕塑和浮雕,如罗马女神像,描绘基督弟子之一的圣彼得战胜异教徒的《占卜者西门的惨败》浮雕,件件都堪称艺术珍宝。门额之上,悬挂着用铅浇铸的重达一吨多的俄罗斯帝国双头鹰国徽,今天的俄罗斯国徽依然与之一脉相承。
天色向晚,要塞门前的涅瓦河在暮色里泛着明光。游船穿梭,兴奋的旅客举着相机向岸上的人打着招呼。周边的一切仿佛都被裹进闲游的氛围里。
从空中俯瞰,大地一派苍绿。河渠弯弯,公路伸延,格状的建筑群仿如精心摆放的积木添加着文明的喜气。
走出机场,目光被阔大的停车场和广袤的平坦草地抓住,更远则是冠盖葱郁的林带,一直接连云白天蓝的穹宇。别说沼泽,第一眼的圣彼得堡一洼水都不见。我跺跺脚,坚硬的水泥地震得心颤。眼前的停车场大得无边,我不曾在哪一个机场见过停满车辆的如此宽展的停车场,也不曾见过在哪一个机场边有如此辽广无垠的齐整草地,仿佛中午炙热的阳光遇到它都羞涩地收敛了温度,天空则以明净的湛蓝与之欢舞。真的,提过行李等旅行车的时候,我看愣了,即使站得疲累也是一种幸福。
车辆川流,四周各路口站立全副武装的军警,紧张得每一个旅客都一脸严肃。原来,圣彼得堡要召开国际经济高峰会议,总理普京等国内外政要都在赶来圣彼得堡。我们赶紧离开,如逃,逃得心情舒畅。
满眼的绿,到处都是粗大的树和平展的草地,从机场到城市,唯一改变的只是建筑物增多。当然有了水,但不是沼泽。一条条的河,一座座的桥,拥塞的汽车,闲适的行人。广场,路口,街头游园,好像都矗立着姿伟意尊的雕塑,如同历史和文化早已沉甸在走过的每一处地方。
越往城内走,街道越显狭窄,楼房越显灰暗,历史的风霜侵蚀了原本鲜亮的墙体。楼房都不高,大多三四层,窗户和墙体的造型各具特色,少有雷同,可见当年设计者和建筑者的突出个性。不仅造型,墙面的色调也是不同的,米黄、浅灰、粉红,间或浅蓝,缤纷异呈。
老街的步道上基本没有树,建筑物的品貌更显突出,尤其是站在某一个十字路口,四望皆是古朴典雅的旧世建筑,目光怎么深邃都穿不透历史的厚墙,反而被时光的沉酣感染得思绪翻涌。这里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典型集聚地,三百年的历史不算久远,但其建筑物至今保持原貌,不仅是质量的胜利,更是文化理念的不朽体现。
桥真多,都不大,古拙而敦实,把河网密布的都市连成一体。想当年,这座起于一片沼泽地的城市,建设者该是付出了多大的智慧和体力,创造了圣彼得堡北方威尼斯水城的辉煌。资料称,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涅瓦河三角洲的圣彼得堡,共由40多座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500多座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把粼粼碧水和古典建筑连成一片。
我们下榻的翡翠宫酒店就坐落在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的古城。大巴车临时停在路边,卸行李办入住手续的当儿,我已忍耐不住,跑到街头一阵狂拍,仿佛不抓紧时间就要失去机会似的。其实,我们要在这里住两个晚上,迎送两个日出日落。我相信,朝阳和晚霞里的古街更具一番风韵,拍进照片的姿彩更会远好于午后的明晃,可是……可是心情遇到美时总是不愿错过的,哪怕更美的瞬间正在可以预见的前方等待。而且,进入房间,从窗户里外望,更有别样精彩,一路疲劳不必洗除,早已被激动漾抚无影了。
激动的心情是不该让休憩消弭的。马不停蹄,先去感受涅瓦河两岸的风采。可以说,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没有涅瓦河,就不会有圣彼得堡的“水城”和“桥城”美誉,就不会有圣彼得堡辉煌至今的历史,它哺育出一座城市,也孕育出灿烂的俄罗斯文化。
陪同我们的导游白梦楠是位留学生。大巴车一路穿越古街,每一处特色和标志性建筑他都会简要介绍,因为简短,便显得仓促,毕竟,历史的沉淀,太多厚重太过繁荣,仿佛每一座古建筑都雕刻着数目不凡的动人故事,哪怕慢慢走去,也很难用一生的时间讲述完。同伴们不时发出一声惊呼,被建筑、被街头小景,抑或一辆娶亲的花车,满眼都是新奇的文化现象。
拐过一个街角,眼前猛的豁然,一条宽阔的河横在跟前。真的很宽,真的,意想不到。河水看不出缓急,穿梭的船只将河水掀起波澜。两岸的建筑连起无际的天穹,视野显得无比开阔,极目晴日舒。哪怕是横跨河面的老铁桥,似乎都贴着水面,把视野让给了两岸的街道和无限的天空。
白梦楠指了指前方说,那里是十二月党人广场,高树参天,绿草如荫,正中间的花坛巨石上是彼得大帝青铜塑像。再往前看,那座白绿相间的三层建筑就是著名的冬宫。冬宫的建造、圣彼得堡的奠基、俄罗斯的强盛都是彼得大帝的杰作,因而他被恩格斯赞叹为“真正的伟人”,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
哎呀,别说了,急煞人呢!停下吧,停车我们下去看呀,何必给我们精神折磨。同伴们几乎站起来要下车。白梦楠嘿嘿笑着,各位别急,不是不让大家下车,而是这里处于交通要冲,不给停车。再者,明天我们会专门安排大家到此参观,让大家过饱眼福。今天呢,咱们的节目是坐船游览涅瓦河风光,码头就在前面。
嗨嗨,总想先睹为快呀!
一条两层游船,蓝白相间的船体,一层的船舱相对封闭,桌椅齐整。第二层半封闭半敞开,登上甲板尽可享受河风云影。船不大人更少,同伴们撒野般上下活动,选取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影。船速不快。从冬宫边上的码头出发,先逆流而上。两岸次第的古朴建筑仿佛退向天际,穿梭的快艇掀起大浪,把人摇晃得即胆怯又惬意。
彼得保罗要塞临河高筑,三座金色的塔楼直刺蓝天,敦实的城墙依河延伸,墙下河岸边人工堆起的沙滩柔静地化解了城堡的威严。古老的帆船落帆停航,紧靠着要塞供游人观览。各色的水鸟闲适地飞翔,把天空妆点得活泼喧然。
皇宫桥很低,仿佛要弯腰才能穿过去,可过了桥,河面突然宽阔了许多。左拐,船速越走越慢。白梦楠指了指左前方的一艘船说,瞧,那就是苏联十月革命时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句话把船舱里的同伴全引上了甲板。这艘对中国人有特殊感觉的巡洋舰,想必每一个中国旅游团都要被导游带来参观,至少会在解说中提及。如今,已现锈迹的巡洋舰静卧在涅瓦河的一个拐弯处,两根帆桅三根粗大的烟囱依旧傲然耸立,船首的火炮直指冬宫的方向,好像永远预示着革命的目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共产主义的烽火燃遍世界各洲,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辉煌轰响的彩页。尽管苏联早已解体,社会主义的体制已远离俄罗斯,但这艘为社会主义打响第一炮的巡洋舰,作为曾经的社会新制度的见证,将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作为俄罗斯海军博物馆的组成部分供后人参观。
游船在这里掉头朝涅瓦河下游驶去。显然,船到此地就是为看巡洋舰的,或许更是专为中国游客特意安排的。我不想刻意揣测,可是,前后许多游船都没有朝这个方向驶来,而那些船上乘坐的全是白皮肤蓝眼睛的西方人。
船速快了许多,甲板上风很大,同伴们都躲进船舱享受俄罗斯风情歌舞和水果点心去了。我独立船头,手握相机不放过任何一处新鲜的景物。
冬宫桥头矗立的两根高大灯柱异常醒目,淡红的柱身雕饰着绿色的船头和锚钉,基座上四个方向各塑起白色的人物像,据说分别象征俄罗斯的四条大河:伏尔加、第涅伯、涅瓦和伏尔霍夫河的河神。后来才知,这被称作罗斯特拉灯塔,是依据古希腊传统,每一次重大战役胜利后,都要斩下船头,镶嵌在灯柱上以求带来更大的胜利。
河面越走越宽,建筑物越走越少,林木越走越多,残破的修船厂和各色小码头占据了最下游繁茂的沙岸林地。船头的远方,已看得见河的尽头和海的模样,仿佛河道猛然收窄后豁然开朗。那里就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年,彼得大帝选择这一处沼泽王国建立首都,正是想把沙皇俄国融入欧洲,三百年之久,如今的俄国仍然为这一目标做着努力。版图的接近和相交,建筑风格的相因相袭,以至于宫廷礼仪的相通和婚姻的相联,都因为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民族宗教的独善其身,而使俄罗斯一直在欧洲的大门边徘徊。波涛不息的涅瓦河,将会继续见证俄罗斯通过这个门户走向欧洲的努力。
上岸乘车,我们直奔兔子岛。这里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地。1703年,彼得大帝选择这处涅瓦河三角洲的岛屿建设彼得保罗要塞,然后从这里扩建为城,并于1712年从莫斯科迁都至此。起初,要塞的建设目的在于同瑞典的战争,但却始终没有真正使用,直到后来改成关押政治犯的监狱,犯人的名单中有不少响彻俄罗斯民族的名人,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如高尔基。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如今,已设为一座博物馆。
我们没有走要塞的正门。停车驻足,一群人被丢在一处四周矮房的停车场,房子简陋得如废弃的工厂。一座圆门,两扇大铁门关了半扇,又邀又拒的架式。进得圆门,一条狭长曲折的巷道,两边的建筑右红左黄,均为两层,绵延而去。建筑物一般,色彩却鲜艳得晃眼,即使房门,也绘以斜条的黑白相间的饰纹,人如同走在浓稠的颜料里。拐一个弯,仍是长长的巷道,没有尽头的感觉。就这么一直走,路是唯一的出口,间或有一个通道,望进去一个硕大的院子,但周遭仍是两层的红色房子。想来,所谓的要塞,除了坚固的围墙,周边也是有堡垒式的建筑物的,否则驻兵何以守卫。所以,如今游客走在要塞里,总有一种被圈在里面的直观感觉。据说,整座要塞外观呈六边形,而六个角又扩展为带尖角的A形,没有死角,因而成就一处易守难攻的堡垒。
除了周边建筑,内里还有造币厂、兵工厂、船屋等,但最著名的要数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座建于1703年原为木质后改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它的外表庄严静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尤其是高达122米的钟楼,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云霄,只有仰视才能览尽它的全貌。不知为什么,今天教堂大门紧闭,结队而至的游客无奈地在大门前徘徊,无缘一睹教堂里的精美雕刻和感受其静穆的气氛。
远观,只有远观,只能远观。广场显得很大很空阔,地面铺以不规则石块,游人闲适地漫步或驻足观览。成排的长凳置于教堂前,简易而实用,不像用于游客的休憩,或许给礼拜时的信徒使用。而周边的绿化倒是讲究,路边和树阴下都备置了美观的靠背椅,零散的几个小商贩站在手推车做成的摊位后笑容淡定地招呼着顾客。拍照,驻足,感受,真的不甘心。不远千里而来,只能睹其巍峨的外观,不是遗憾所能释怀的。
白梦楠颇尽职责,口若悬河地介绍内里的结构和雕饰,并说,这里不仅是一座教堂,还是一处著名的墓地,从彼得大帝一直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都葬于此地,还有许多大公附葬在周边。199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在了这里。没有显著的标志,只是墓碑,与华夏历代皇族的皇皇陵寝相比,显赫的沙皇们的墓地过于简陋,他们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陵墓都没有,仅仅是一座墓碑。可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他们长眠得异常安详,没有哪一个想发横财的盗墓贼会对一块普通的石刻墓碑感兴趣,但那一行行字,更比宏大的陵寝和威武的墓前神道能长存于悠悠不息的历史。
往正门走,一条树阴苍郁掩映的石块铺就的大道,两边的房屋也藏在树和草地装饰的绿意里。正走着,一座夸张的铜像吸引了众人,结队的游客正交替着拍照。只见路边绿地旁,端坐着铜铸的一尊雕像,神情肃然,却感觉比例严重失调,壮实宽大的身体支撑着小巧的头颅,乍看去颇觉滑稽。白梦楠趁机讲解说,这是彼得大帝的铜铸坐像,据说是按照真实的形象塑造的,当然不乏幽默的成分,因为史料记载,彼得大帝身高2.05米,为世界至今身材最高的帝王,但有意思的是,他的脑袋比例显得很小,才让善于幻想的设计者成就了这尊雕像。
走出正门,回头张望,一座古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式的建筑,敦实而庄严。这座起名彼得门的要塞正门,门顶饰有大量十八世纪初的雕塑和浮雕,如罗马女神像,描绘基督弟子之一的圣彼得战胜异教徒的《占卜者西门的惨败》浮雕,件件都堪称艺术珍宝。门额之上,悬挂着用铅浇铸的重达一吨多的俄罗斯帝国双头鹰国徽,今天的俄罗斯国徽依然与之一脉相承。
天色向晚,要塞门前的涅瓦河在暮色里泛着明光。游船穿梭,兴奋的旅客举着相机向岸上的人打着招呼。周边的一切仿佛都被裹进闲游的氛围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