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色(外二篇)
2022-01-08经典散文
[db:简介]
山 色
一早入山,有清莹的露。石阶和昨天一样窄小,适合我的行走就可以了,一步一步移向高处。
我想与谁说,有你就够了,够了。
这些天,我固执得有些不讲道理。我把往事都装进了盒子,死死封住那些昔日冷冷暖暖的悲伤,亦或陌生的爱与疼惜。谁还认得我的样子么?事隔春秋,天凉下来,窗户多么严实地关上。
我又开始相信树叶上的脉络有命运的痕迹,一片一片在风中风化成清晰的线条,被人拾捡或者遗忘。这里有很多风,很多很多越抚越暖的时光和越听越欢喜的故事。关于村庄,我已经没有多余的形容和修饰。一条河流,一列火车一样长的河流,没有停歇地奔向遥遥的远方。
好歌一曲就够了。我时常反反复复地去听,听得心也碎了、人也淡了,听到物是人非、曲终人散。
又想到酒。夜来独饮,闲敲散散字句,独自一人朗诵起来,令自己又哭又笑。
如果可以——
我还是喜欢做原来那个不羁的孩子,没有拘束地捕捉亮亮的萤火来装扮成屋子里的星星;做一个母亲淘气的儿子,和村子里的同伴们一起在高高厚厚的草垛上蹦跳摔跟头,把小小的快乐和秋收的喜悦放在同一处……
山中多树木。芒杉、柳杉、香樟、合欢、刺桐。我站在它们中间,分别与它们一一说话:你们都在哪儿?你们安置在树叶上的家飘飞了起来,你们看,有风吹过;我不再是颓丧的一声哀鸣,母亲,你闻讯赶来的关心和真爱被泪水打湿了,被田野上笼着的薄纱和金色的粮食刺痛着;这些年我离群索居,我的第一首诗献给了尘世的一只风铃,一声、两声,响在没有合拢的木窗上。
这一天是这样用完的:
在山中忏悔,从我最初的记忆和最纯粹的理想开始;在山中自怜,一个来自梦里的卑微念头和那段简朴的生活;在山中迎接温婉的暮色,像迎接一个节日,用尽虚细、绵延的喜悦。然后,我在黑中久久下沉,下沉,直至找不到剩余的给予。
山色寂寞,山中空无一物。
絮 语
这几天,我在水边走着走着,天就凉了下来。路边有枯树叶卷起,相互挨着身子。秋天,像是被我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用完了,一寸、一个间隙,或是一个节拍也没有剩下。
冬天那么真实地到来。
数一数日子,我在重返的这座小城又生活了五十九天,这些天我都小心翼翼去过,节省着过。这些天里,我常常怀着朋友们、亲人们的关心、问候以及祝福,在石龙山上静坐。小路、古木、石阶、石桌凳,我所着迷于此处的种种事物。
触摸一棵高大的树木,侧着身子聆听冷清的风。多数时候,这一片空闲之地都是我的,一个人虚弱地拥有着。在这里,我仿佛真的能做到,把自己从繁华俗世中抽离出来,顺着一阵一阵缓缓的初凉的风,消隐于这一带的草木低处。
还是暖阳洒落在衣裳之上。我轻声缓步地入山,一步一个台阶,试图通过这种长久而普通的做法,能与这一片踏实有所关系,并可以慢慢靠向命运的牢固、真诚。
听好歌、看雨,怀藏世间真情。我开始细想那一面湖水和壮阔的茫茫雪野了,浅浅遗忘的时光……
夜来喝清茶、读书。读《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回望阑珊处,这些辉煌或卑微的闪烁,仿佛灵魂,今晚,我一一经过,一一经过。”读《蒋勋散文精选集》,七年有余地相互陪伴于枕边,封面已有些微微的暗,泛旧了。也读《像天一样高》,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诗歌的故事,孤独地用宿命原本的方式活成幸福的样子……有时候,我会停下来,要求自己将这些暖意的美好,分一些到生活的各个瞬间,每一处。我是一个能较为容易地,叫自己固执地满足于这些细微的情节的人。
驻足。向远方唤一次,天空就有一颗星星闪动;动用体温暖一暖自己的手,人间就多一份快乐安详。与季节相遇,与稍纵即逝的另一个影子相互感知吧,许多时候,谁都可以是我怀里的一阵心跳。
停停走走又一站。
多么值得珍惜。水草江南,我喊我的故乡:庆元。置身其间,回音从自己耳边穿过,既热情又那么清晰。
我想说这个词的时候,桂花已经散着成熟的香气了,街边道上往来的人们也添了衣裳。季节凉了,事事物物皆稍稍收紧了身子,潜着心性,多数像是要去处在自己的往事里,一桩又一桩。
远事皆无声。雾里登船、浅滩喊海,亦或那些无需细想便能很清楚听到回声的人情世故、友善、安慰以及关爱,都可以是我轻吟而过的轻歌了。我多么无情,多么冷的做准了那一片风中的落叶,没有仪式地背对告别。
今夕又何夕呢。天凉之前,我还在低矮的小屋子里理衣物、书籍,一件一件地对称折叠,一件一件摊整齐,是我要它们干净地和我一同离开的,也不要留下念想和孤独的记忆;又一本一本地叠好书,一箱子一箱子包裹严整,糊上胶布,黏上地址。岛上这几年的生活,除贫增了几身素薄的衣裳和几册书页之外,就好像什么也没有了。时间使得它们增生的重量,是要我下些气力方可移动的,比得那窗台的青灰,久了,就融在浊世的木料上,挨着漫漫的清欢。
我曾对告别作过多种预想和自我练习:在一棵树上做下记号,很不道德地刻下“爱”,然后由它的树干成长而更深地放大这个通俗的字眼,由它活在与我宿命相关的一小部分故地;在一页喜爱的书上夹一片三月采摘的桃花,用不紧不慢的笔画写下“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然后将它交由一个知性的女子,用她因陌生而疑惑的神情,收容花落花开的光阴迹象……
只是之后我什么也没做,直径携上随身之物挤着公交进了车站,远远离开了。
夜晚宁静,我有起身再听一遍《琵琶语》之意,天上有星盏稀稀落落——
那天是哪一天了,我有些记忆不得,只是看到分别的人儿相拥、挥手,泪别。一个人向着别处去了,另一个人放下高高招摇的手掌又静默地背对离去,天空如别前那番,也还是蓝蓝的;又是哪一天,我看见一个老人,早早地坐在山气潮冷的石凳上,面对一个生活了一世的村庄一言不发。他真的要老了,村口常绿的松柏如旧摇曳。
凉下来的天气使多数草木花虫都败坏了,繁华越来越远。我相信飞扬的尘土和歌声都是仪式的另一种表态,那种不需要做作的、冥冥中自有辨别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我还记得一些书上的好字句是这么说的:人们必须从事仪式,以此学会思考重要的问题,像死或生,以此人们在这里学会正确地提问。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普遍,又这样深不可探的,仿佛几句远道而来的歌声,一晃过神来,方才看见那一路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步都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谢幕。
近点远点都好,心中有物有道也好,只是教人莫荒了那灵气,那传承精神和与生俱来的情愿之物。心上留一片空白,住进一些有温度且持续温暖的美好夙愿吧,再把时间过得旧一些,再旧一些,我们就可以和明净的草木很长很长时间地在一起了。人的活着就是在完成一件事情,用一种不约而同的方式。
一早入山,有清莹的露。石阶和昨天一样窄小,适合我的行走就可以了,一步一步移向高处。
我想与谁说,有你就够了,够了。
这些天,我固执得有些不讲道理。我把往事都装进了盒子,死死封住那些昔日冷冷暖暖的悲伤,亦或陌生的爱与疼惜。谁还认得我的样子么?事隔春秋,天凉下来,窗户多么严实地关上。
我又开始相信树叶上的脉络有命运的痕迹,一片一片在风中风化成清晰的线条,被人拾捡或者遗忘。这里有很多风,很多很多越抚越暖的时光和越听越欢喜的故事。关于村庄,我已经没有多余的形容和修饰。一条河流,一列火车一样长的河流,没有停歇地奔向遥遥的远方。
好歌一曲就够了。我时常反反复复地去听,听得心也碎了、人也淡了,听到物是人非、曲终人散。
又想到酒。夜来独饮,闲敲散散字句,独自一人朗诵起来,令自己又哭又笑。
如果可以——
我还是喜欢做原来那个不羁的孩子,没有拘束地捕捉亮亮的萤火来装扮成屋子里的星星;做一个母亲淘气的儿子,和村子里的同伴们一起在高高厚厚的草垛上蹦跳摔跟头,把小小的快乐和秋收的喜悦放在同一处……
山中多树木。芒杉、柳杉、香樟、合欢、刺桐。我站在它们中间,分别与它们一一说话:你们都在哪儿?你们安置在树叶上的家飘飞了起来,你们看,有风吹过;我不再是颓丧的一声哀鸣,母亲,你闻讯赶来的关心和真爱被泪水打湿了,被田野上笼着的薄纱和金色的粮食刺痛着;这些年我离群索居,我的第一首诗献给了尘世的一只风铃,一声、两声,响在没有合拢的木窗上。
这一天是这样用完的:
在山中忏悔,从我最初的记忆和最纯粹的理想开始;在山中自怜,一个来自梦里的卑微念头和那段简朴的生活;在山中迎接温婉的暮色,像迎接一个节日,用尽虚细、绵延的喜悦。然后,我在黑中久久下沉,下沉,直至找不到剩余的给予。
山色寂寞,山中空无一物。
絮 语
这几天,我在水边走着走着,天就凉了下来。路边有枯树叶卷起,相互挨着身子。秋天,像是被我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用完了,一寸、一个间隙,或是一个节拍也没有剩下。
冬天那么真实地到来。
数一数日子,我在重返的这座小城又生活了五十九天,这些天我都小心翼翼去过,节省着过。这些天里,我常常怀着朋友们、亲人们的关心、问候以及祝福,在石龙山上静坐。小路、古木、石阶、石桌凳,我所着迷于此处的种种事物。
触摸一棵高大的树木,侧着身子聆听冷清的风。多数时候,这一片空闲之地都是我的,一个人虚弱地拥有着。在这里,我仿佛真的能做到,把自己从繁华俗世中抽离出来,顺着一阵一阵缓缓的初凉的风,消隐于这一带的草木低处。
还是暖阳洒落在衣裳之上。我轻声缓步地入山,一步一个台阶,试图通过这种长久而普通的做法,能与这一片踏实有所关系,并可以慢慢靠向命运的牢固、真诚。
听好歌、看雨,怀藏世间真情。我开始细想那一面湖水和壮阔的茫茫雪野了,浅浅遗忘的时光……
夜来喝清茶、读书。读《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回望阑珊处,这些辉煌或卑微的闪烁,仿佛灵魂,今晚,我一一经过,一一经过。”读《蒋勋散文精选集》,七年有余地相互陪伴于枕边,封面已有些微微的暗,泛旧了。也读《像天一样高》,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诗歌的故事,孤独地用宿命原本的方式活成幸福的样子……有时候,我会停下来,要求自己将这些暖意的美好,分一些到生活的各个瞬间,每一处。我是一个能较为容易地,叫自己固执地满足于这些细微的情节的人。
驻足。向远方唤一次,天空就有一颗星星闪动;动用体温暖一暖自己的手,人间就多一份快乐安详。与季节相遇,与稍纵即逝的另一个影子相互感知吧,许多时候,谁都可以是我怀里的一阵心跳。
停停走走又一站。
多么值得珍惜。水草江南,我喊我的故乡:庆元。置身其间,回音从自己耳边穿过,既热情又那么清晰。
仪式
我想说这个词的时候,桂花已经散着成熟的香气了,街边道上往来的人们也添了衣裳。季节凉了,事事物物皆稍稍收紧了身子,潜着心性,多数像是要去处在自己的往事里,一桩又一桩。
远事皆无声。雾里登船、浅滩喊海,亦或那些无需细想便能很清楚听到回声的人情世故、友善、安慰以及关爱,都可以是我轻吟而过的轻歌了。我多么无情,多么冷的做准了那一片风中的落叶,没有仪式地背对告别。
今夕又何夕呢。天凉之前,我还在低矮的小屋子里理衣物、书籍,一件一件地对称折叠,一件一件摊整齐,是我要它们干净地和我一同离开的,也不要留下念想和孤独的记忆;又一本一本地叠好书,一箱子一箱子包裹严整,糊上胶布,黏上地址。岛上这几年的生活,除贫增了几身素薄的衣裳和几册书页之外,就好像什么也没有了。时间使得它们增生的重量,是要我下些气力方可移动的,比得那窗台的青灰,久了,就融在浊世的木料上,挨着漫漫的清欢。
我曾对告别作过多种预想和自我练习:在一棵树上做下记号,很不道德地刻下“爱”,然后由它的树干成长而更深地放大这个通俗的字眼,由它活在与我宿命相关的一小部分故地;在一页喜爱的书上夹一片三月采摘的桃花,用不紧不慢的笔画写下“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然后将它交由一个知性的女子,用她因陌生而疑惑的神情,收容花落花开的光阴迹象……
只是之后我什么也没做,直径携上随身之物挤着公交进了车站,远远离开了。
夜晚宁静,我有起身再听一遍《琵琶语》之意,天上有星盏稀稀落落——
那天是哪一天了,我有些记忆不得,只是看到分别的人儿相拥、挥手,泪别。一个人向着别处去了,另一个人放下高高招摇的手掌又静默地背对离去,天空如别前那番,也还是蓝蓝的;又是哪一天,我看见一个老人,早早地坐在山气潮冷的石凳上,面对一个生活了一世的村庄一言不发。他真的要老了,村口常绿的松柏如旧摇曳。
凉下来的天气使多数草木花虫都败坏了,繁华越来越远。我相信飞扬的尘土和歌声都是仪式的另一种表态,那种不需要做作的、冥冥中自有辨别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我还记得一些书上的好字句是这么说的:人们必须从事仪式,以此学会思考重要的问题,像死或生,以此人们在这里学会正确地提问。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普遍,又这样深不可探的,仿佛几句远道而来的歌声,一晃过神来,方才看见那一路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步都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谢幕。
近点远点都好,心中有物有道也好,只是教人莫荒了那灵气,那传承精神和与生俱来的情愿之物。心上留一片空白,住进一些有温度且持续温暖的美好夙愿吧,再把时间过得旧一些,再旧一些,我们就可以和明净的草木很长很长时间地在一起了。人的活着就是在完成一件事情,用一种不约而同的方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