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2022-01-09叙事散文青衫子
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袁隆平春末夏初,母亲经营的小菜地日渐鲜活起来,都是常见的蔬菜,有的是漫下种子,长出秧苗,有的直接栽下从集市上买来育好的苗……
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袁隆平
春末夏初,母亲经营的小菜地日渐鲜活起来,都是常见的蔬菜,有的是漫下种子,长出秧苗,有的直接栽下从集市上买来育好的苗棵,在阳光水分肥料的滋养下,一粒粒极其细小的种子迸发出神奇的力量,一天一个样,最终修成正果,各各实现了基于基因传承的生命规定性,给予母亲的身体以健康助力。
看到袁隆平先生去世的消息,读到他生前说过的话,心里起了涟漪。这些思索杂乱无章,有的可以说出来,呈现为文字,有的则只能放在心里,像是流星,瞬间散去,或是一颗千年睡莲的种子,外面是坚硬的壳,将内里保护起来,期待一种缘起。
母亲不管这些,她不懂什么缘起,或者是,即使想到了类似内容,头脑中也不会有缘起这个概念。生活经验所限,她不了解杂交水稻,不知道大概产量,也不清楚与此有关的科技进步。如果告诉她,借由某种技术,中国的老百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或许她理解不了这样的高度,头脑中最先闪现的会是一家人吃饭的场景,那是一种直接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经历了六零年挨饿,更懂得粮食的金贵。她会从孩子们的闲聊中知道相关信息,用赞许的眼神表示某种模糊认同。还有一种可能,她现在经常刷抖音,想必会刷到有关新闻,受到感动也未可知。多数时候,晚上睡不着,她会一遍遍地翻看家人一起吃饭的场景,有过年时候拍的,有仲秋节时候的,还有周末的,这些场景像一颗颗普通的种子,在她心里种下,希望以亲情的力量减弱父亲去世之后的孤独。孤独如种子,同样在心里种下,爬满她熟悉的每个地方,白天和夜晚。
如果换作父亲,遇到有关话题,想必他不会如母亲般沉默,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这件事的主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给予基本认同,并从直接经验出发,将话题引向自己熟悉的种植经历,选种的过程,小麦或是玉米,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且会举出例子,哪一年哪块地种的种子是从哪里买的,结果上了当,产量上不去,期间还因为风雨倒了棵,造成收获的困难,等等。这种时候,他会习惯性的自嘲,母亲则趁机指摘父亲的武断,嗔怪他没采纳自己的意见。父亲则不以为然,似乎这个小小过失不足以撼动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说是一家之主,随着孩子们都分家另过,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主不主的又有什么重要。话虽如此,一旦一家人聚到一起,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角色意识还是会如种子发芽般自然萌发出来,生成类似枝叶,即使难以生成实际的果实,即使这个过程非常短,他也十分知足。
如今父亲再也无法履行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角色了,他把自己活成了虚空,同时把这种虚空实实在在的带给母亲和家人,让母亲这个大半生习惯了夫唱妇随的女人一时间找不到生活的依靠,像是一棵原本长势良好的黄瓜秧,架子被撤了,身子倏忽萎落在地,找不到挺立向上的支撑。那种虚空强大而持久,让她非常不习惯,貌似粗粝强壮的她变得极其胆小,晚上早早锁了院子大门,门窗全关严,窗帘拉下来,灯全开着,希望借助门窗将无尽的虚空堵在门外,借助灯光将有限的空间给予填充,以减弱虚空的袭来之势。可是似乎还不行,床上椅子上沙发上桌旁炉子边上,屋子里到处都是父亲生前的身影和气味,他随处在,又处处不在,让母亲不知如何应对。为了帮她度过这个难关,亲戚家人轮流陪伴,希望帮助她从中走出来,把那个被撤掉的架子重新架起来,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此,母亲心知肚明,知道惟有时间可以将这一切慢慢化解。
母亲果然慢慢好转起来,逐渐开始习惯一个人生活。按照父亲生前的安排,把地让给孩子们种,只留下河崖那片树地。那是她和父亲一点一点整出来的,种了杨树,大的已经成材了,她计划着卖掉之后再续种上,算是多留下一点与父亲有关的念想。看到那些树,她会想起父亲,那些树挺拔强壮,像父亲生前的样子,这让她感觉很踏实。父亲生前喜欢去树地里转,听听收音机,困了在树下睡一觉。现在她不种地了,可以寻找父亲的足迹去树地转转,顺便帮着孩子们看看庄稼长势,提醒他们浇地施肥,虽然孩子一遍遍说,不用操心,可她不说不快,生怕由于一时失误影响了收成。她还能做什么呢?某种意义上,孩子们就是她的一切。
把人比喻成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不知道母亲对这句话怎么看,会想起什么。可以想见的是,她会按照乡村生活的经验,从最朴素的孩子们随谁来给予粗浅解释,一是相貌身材,二是性格脾气,三是为人处事,等等,相信她会从后代身上看到她和父亲年轻时候的影子,或者再往上推,直到找出合理的行为解释。那种欣慰就像看到自己种下的庄稼蔬菜茁壮成长,或是更甚。失望自然会有,程度就要看比较的标准了。至于说到做好种子,在她看来似乎更好理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方面她和父亲绝对没话说,她们按照从前人传承下来的系列传统给予播种示范修正,让孩子们走正路,做好人。想起父亲生前在病房里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有一次半夜清醒过来,若有所思,把父子几人当成一个整体作了简要评价。他的语调很平静,像是自我安慰,也像是对孩子们的鼓励。灯光之下,墙壁雪白,监测仪屏幕上数字闪烁,像是一种无声见证,让几颗由种子初始而成的苗棵完成一次基于健康意义上的自我检视,有身体的,精神的,还有感情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