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笔记 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2022-01-09叙事散文李灿
三十四《论语》中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几句话说的像诗一样优美。孔子很赞同曾皙的说法。对此,有很多种解释。有的说,……
三十四 《论语》中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几句话说的像诗一样优美。孔子很赞同曾皙的说法。对此,有很多种解释。有的说,孔子晚年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开始消极避世,这正是他远离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正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如果真的天下太平了,孔子还四处奔走干什么呢?专门教书育人,平时讲学,暮春时郊游。那不正是他所向往的吗? 我想说的是,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不是完全对立。孔子和孟子这样的人,都是先周游列国不受待见,晚年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因此,第一种说法和孔子这类人的生平很契合,不能说它完全错了。第二种说法也是合理的。孔子是有远大政治理想的人,如果真的是到了他所向往的大同社会,他就会按照曾皙所说的去做,过那样的生活。他晚年不再周游列国,开始专心教书育人,表面上看是消极避世,其实还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流传下去,并发扬光大。他逃避政治生活,其实就是在幻想的大同世界里寻找寄托。可见,两种说法并不完全矛盾。 说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不光孔子有,其他的人也有过。老子就提出过小国寡民的构想,文中说:“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说法虽然消极了,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能说它没有合理的一面。诸侯国连年征战,人民苦不堪言,如果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来往,怎么还会有战争呢?今天看来,这种想法很天真,但它也反映了古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憧憬。 我们很熟悉的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就虚构了一个没有国君、租税的和谐社会。 直到当代,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也是当代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历史上发生的。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消灭。因此,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民主党派也总有一天要消灭。消灭就是那么不舒服?我看很舒服。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哪一天不要了,我看实在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它们消灭得早一点。这个道理,过去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有人觉得很奇怪,毛主席又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又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怎么希望共产党连同民主党派一消灭呢?其实,这就是共产主义的设想。如果真正到了共产主义,不需要政党了,政党还存在干什么呢?毛主席不是站在一党之私利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而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高度。 三十五 《三国志》中有《隆中对》,写得很精彩,初中语文课本还选了这篇文章。我前面就说过,在历史散文中,《三国志》的文学性不够,可是也有少数地方写得很有文采,《隆中对》就是一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很到位,不得不让人佩服。可是,蜀国却是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下场最凄惨。我想说,追根溯源不在于关羽大意失荆州,也不在于夷陵之战蜀国惨败,而是因为《隆中对》本身就是空想。毛主席生前也说过同样的话,诸葛亮的方针根本就实现不了。 我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诸葛亮劝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这就有问题。诸葛亮强调刘备是帝室之胄,刘备、诸葛亮都说要兴复汉室。我想请问,刘表和刘璋也是皇族,你去打他们的主意,道义上讲得通吗?于是,这就矛盾了。不打他们的主意,无法立足;打他们的主意,失去了道义。关羽打襄阳、樊城,糜芳、士仁投降孙权;诸葛亮和李严矛盾不断,相互掣肘;甚至后来蜀国灭亡之前,朝野一片投降之声。这一切说明了,这个政权已经失去了号召力。 诸葛亮始终强调,要结好孙权。我想请问,孙权这种人靠得住吗?孙权早年也是有抱负的政治家,他能坐视刘备强大起来吗?因此,他必然反复无常,有时向着刘备,有时向着曹操。有人说关羽不该大意失荆州,可是换了张飞、赵云、魏延镇守,荆州就万无一失吗?孙权怎么可能因为你对他好,他就不打荆州的主意呢? 另外,毛主席也说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种战略看似很高明,其实行不通。古代,信息不通畅,荆州和益州有山水之隔,彼此之间怎么策应、联络?可见,这纯属空想。我们再分析看看。你把曹操看做头号敌人,曹魏政权会坐以待毙,等着你兵分两路去攻打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魏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衰落呢?你等天下有变,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就算真到了那个时候,也未必可行。我们前面就说过,孙权反复无常,曹操也很清楚这一点。你把曹操逼急了,他不知道和孙权勾结吗?孙权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背后捅一刀子怎么办?你就算再怎么和孙权交好,孙权也不可能等你强大起来,灭了魏国再去灭他。关乎他切身利益的时候,他还会顾念结盟之义吗?诸葛亮幻想老百姓箪食壶浆欢迎刘备的大军,这更是做梦。老百姓都希望战争早一点结束,你大举入侵,他们恨不得对你食肉寝皮,怎么还会热烈欢迎呢? 三十六 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里面讲了高邮的咸鸭蛋。作者说,小时候吃咸鸭蛋,是打一个小孔,用筷子挖着吃。吃完后,捉萤火虫装在蛋壳里,当做灯笼玩。文章结尾写得很幽默,车胤囊萤夜读,用布袋子装萤火虫,为什么不用蛋壳呢?古代的字用毛笔写,很大,如果是今天的新五号字就看不清了。 其实,说起囊萤夜读,清代的康熙皇帝做过实验。他让人捉了几百只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结果,萤火虫的光很微弱,根本看不清书上的字画。皇帝老爷子总算做了件好事,让我们看到了真相。我们竟然用这样虚假的故事去励志,这不是很可笑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