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穿越黄家峡

2022-01-09抒情散文陈伟
陇上多山,山多有名,最有名的要数咱们天水的山脉了,这里的山脉大多地处大秦岭的西端,属秦岭的余脉。这里的群山几乎全被茫茫的林海所覆盖,千山苍翠,万峰竞秀,远远望之,林壑幽美,蔚然而深秀。就在这千山万峰之间,一条条的峡谷,潜伏其中,或长或短,或……
  陇上多山,山多有名,最有名的要数咱们天水的山脉了,这里的山脉大多地处大秦岭的西端,属秦岭的余脉。这里的群山几乎全被茫茫的林海所覆盖,千山苍翠,万峰竞秀,远远望之,林壑幽美,蔚然而深秀。就在这千山万峰之间,一条条的峡谷,潜伏其中,或长或短,或深或浅,或神奇俊秀,或险象环存。这许多鲜为人知的峡谷,如果说是深埋在莽莽林海之中明珠,那么黄家峡就是这许多明珠中十分璀璨的一颗。
  黄家峡久负盛名。早在二十年前,我在街子中学当实习教师时就听学校的师生多次说起黄家峡,出于好奇,当时曾带领学生去过一次黄家峡,由于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怕出意外,进入峡谷不久,便匆匆离开,可谓入不甚深,浅游辄止。
  也许我与黄家峡有缘,二十年后,也就是去年,天随人愿,我再次来到街子中学工作。从此便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亲近黄家峡了。
  今天是周六,天气真好,朗朗晴空,万里无云。说起时令,立夏不久,小满刚过,这个时节,天气不冷,亦不是太热,正是穿越黄家峡极好的时节。说走就再不能犹豫,于是呼群三五,结伴而行,向着心仪已久的黄家峡出发了。
  听同行的潘剑强老师讲黄家峡大约有十余公里长且路十分难走,因此,为了节省体力,从出发地(学校)到黄家峡入口处这一段路程,我们决定租车前往。一路颠簸,车子摇摇晃晃过了永庆村,便到黄家峡的峡口了,隔着车窗,向外张望,便见前面不远处一左一右两座大山,左边的大山,孤兀高耸,而右边的则比较低矮但姿态回环,就在这两座青山抱与被抱之间,一脉清流斯斯文文,不急不慢,蜿蜒而出,这就是黄家峡的入口了,我们姑且叫她峡门,穿过峡门就算真正进入黄家峡了。
  初入峡谷,地势比较宽阔,车子还能勉强沿着溪水左岸通行,但行不多久,便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于是我们只好下车徒步而行,真正的穿越也就此开始了。这里还是浅谷,因此来的人比较多。从人们活动留下的痕迹看,多是为生计而来,有挖过沙的,有采过石的,更多的是开荒种地的,原本美丽的峡谷被人们破坏的支离破碎。这一段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峡谷的溪流,由于此处比较平缓,清可见底的溪水不是流得很急,偶尔可见成群的小鱼穿梭其中。水中乱石嶙嶙,其岸势犬牙差互,流水与溪石为伴,水石相搏,奏出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我们欣赏着这美妙的天籁之音一路继续向前,脚下的路渐渐的难走起来,一会在溪水的右岸,一会又在左岸,我们几个人忽左忽右,忽南忽北,踩着前人垫在溪水中的趔石反复雀跃着。忽然发现再往前走,溪水两岸无法通行,看来只好另辟蹊径。此处仍然是峡谷的浅处,来这里的人自然不少,人走得多了,自然就会有路。我们张望寻觅,果然有一条小路崎崎岖岖,从谷底蜿蜒而上,直指山腰。我们便沿着这条小路继续前行。这条小路几乎隐没在山坡茂密的灌木丛中。走在半山的小路上,峰回路转,谷底的溪流时隐时现,俯视深谷,清澈的溪水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碎金万点。复前行,渐闻水声出于深谷,细听,有别于先前的泠泠之音。近前,再闻其声,好似炮轰龙湫,又如万马奔腾,驻足观看,见谷底激流飞泻,跌入深谷,流水跌落处,水花四溅,宛如朵朵白莲,这些洁白的莲花在不远处又化作平静的一潭清水,碧绿清幽,深不可测。潘老师说,这就是罐罐潭,是黄家峡几个深水潭中最深的了。
  走完这段崎岖的山坡小路,便又来到谷底。找一处清凉的地方,稍事休憩,继续前行。前边的路愈加难走,从人的行迹看,这里已经很少有人来了。如果说刚才走过的路是爬山的话,接下来要走的路几乎大多都是涉水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地向前挺进。谷底溪水中的石头愈来愈大,看上去有的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这些巨石当乎中流,要越过这样的巨石,只能攀爬。这些巨石的下边,由于流水常年的冲刷掏挖,往往形成一些深水潭,前面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罐罐潭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时而涉水,时而攀爬,半小时后就到了黄家峡有名的“一线天”。这里两岸青山,几近拥抱,壁立千仞,望天如线。“若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郦道元的这句话用在此处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线天”是穿越黄家峡的“瓶颈”,此处两岸绝壁,无陆路可走,只有水路,并且前边如山的巨石当道,激流沿巨石两侧飞流直下,冲出一条长约百米的深水潭。这时我们发扬团队精神,相互搀扶,和衣涉水,终于突破天堑,来到巨石前。这块巨石高约十米,其上镌刻着天水市前市委书记张津梁题写的“天河注水”四个大字,笔法雄健,又不乏飘逸,在这深山峻谷之中,这几个大字为这原汁原味的黄家峡添了些许人文的气息。伫立巨石前,抬头仰望,左侧,绝壁之上,悬泉瀑布,飞漱而下;右侧,绝巘欲倾,其上多生怪树。此时此刻,身处奇、秀、险皆备的黄家峡“一线天”,不由让人产生“鸢飞涙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感慨。
  越过“一线天”,我们继续重复着涉水、攀爬的行进方式不断前行。沿途的风光越来越秀丽,但路还是很难走。约莫一个多小时以后,潘老师说很快就要到黄家峡的尽头——石莲谷了,一听快到目的地了,我们都感觉疲劳顿消,泯灭了休息的念头,继续前行。渐渐地发现,人活动过的痕迹越来越明显。这里的活动痕迹很显然是从石莲谷那头进来的游人留下的。此时此刻,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穿越简直就是一次壮举,我们战胜了峡谷中遇到的种种险阻,我们克服了我们平时难以克服或不想克服的困难,我们欣赏到了许多游人由于没有勇气穿越而不能欣赏的黄家峡深处奇秀险的无限风光。我们有理由激动,有理由为我们的成功穿越而欢呼。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前,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游人的欢声笑语。我们爬上左侧的山坡,坡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沿着树下的崎岖小道前行十多分钟,终于到了石莲谷。这里游人如织,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或树下烧烤,或水中嬉戏,或卿卿我我,或相对博弈。我们来到谷口,见一长条形巨石横卧溪中,石上镌刻有“石莲谷”三字,近前端详,乃邑人冯国瑞老先生的墨宝,字体温润优雅,恰如其人。
  我们的穿越结束了,但意犹未尽,虽然身感疲劳,但却收获颇多,故而不枉此行。这次穿越又让我记起了北宋散文大家王安石写的《游褒禅山记》中的一段话,以此概括我们这次穿越的感想是极为合适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写于2013/6/2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6-5 10:1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