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2022-01-09叙事散文高迎春
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高迎春过去有人为散文这样定义: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抒发感情,描绘心态,主要用来表现个性的艺术文章。近年来,北京出版社编审张守仁提出“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的散文观,这是指导散文创作简捷而直观的新理念……
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高迎春
过去有人为散文这样定义: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抒发感情,描绘心态,主要用来表现个性的艺术文章。近年来,北京出版社编审张守仁提出“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的散文观,这是指导散文创作简捷而直观的新理念。
无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要有我”,足见散文是非常“自我”的文体。抒情、言志、状物、写景,记事,写人,我是叙述主体,感受、体验、识见、发现、回忆、想象,我是表现主体。独出新裁地表达我眼中的折光,标新立异地过滤我心灵的觉悟。所谓散文笔法,就是站在我的角度,去娓娓叙写的笔法,就是色彩浓郁抒发主观描述的笔法。忘“我”、无“我”、少“我”,散文的味就淡了,散文就失去了灵魂。“自我”也即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散文的美就是个性的美,散文的魅力就是人格的魅力。个性不美,人格不美,这样的散文再掩饰也算不得成功作品。
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刚写作时向人请教,人家说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现在想来也不完全对,关键还是写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写个性的东西。”作家要写自己熟悉而又独特有个性的东西,这真是经验之谈。文章个性显明,无论理趣、情趣、韵趣、境趣、谐趣、语趣,文章方显得有意思,才可动人情感人心。
翻开《文心雕龙》中的《体性》篇,让我们看看刘勰是怎样阐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刘勰说人的才能有的平庸,有的杰出;气质有的刚健,有的阴柔;学识有的浅薄,有的深厚;习染有的雅正,有的轻浮。这都是性情所形成,习俗所陶冶的结果。所以文坛上的文章,也就象云气的变幻,多采多姿,是因为作家的才、气、学、习这些主观因素各不相同的缘故,是“情性所铄”和“陶染所凝”的结果。接下来刘勰论断更肯定:“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习;事义浅深,未闻乘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刘勰看来,文章的文辞和情理的平庸或杰出,没有能违反作家的才能的;文章风力的刚健或柔婉,不会与作家的气质有很大差别;文章事理的浅薄或深刻,没听说有与作家的学识相违背的;文章辞藻的雅正或轻靡,很少有与作家的习染相反的;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写作,他们的作品就象各人的面貌一样互有差异。作家的才、气、学、习对其作品的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的个性特点与其作品的风格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刘勰在文章中举例说明:贾谊才气奔放,所以作品文辞利落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为人傲慢狂妄,所以作品情理虚浮而文辞夸张;杨雄性情沉静,所以作品意义隐含而意味深长;刘向通脱平易,所以作品意趣明显而事例广博;班固端庄文雅,所以文章体制细密而思致优美;张衡博识通达,所以文章思虑周详而文辞细密;王粲急躁敏锐,所以文章锋芒挺出而才思果断;刘桢量狭性急,所以文章言辞雄壮而情思惊险;阮籍旷放不羁,所以文章音响飘逸而情调高远;嵇康才高豪爽,所以他的文章情兴高远而文辞刚健;潘岳轻浮锐敏,所以文章辞锋发露而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章情意繁多而文辞隐晦。“触类以推,表里必符”,从这里不是可以看出作家的才能、气质影响文章风格的大略情况了吗!
刘勰正是在观察诸多作家个性、考察大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把风格归纳为八类:“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并解释说典雅的,是熔化经书的法式,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远奥的,是文辞深隐而曲折,以阐述玄学思想为主的;精约的,是字句简炼,分析极其细致的;显附的,是文辞直截,意义显明,说理中肯,满人心意的;繁缛的,是比喻广博,富有文采,枝叶繁盛,光华照人的;壮丽的,是议论高超,体制宏伟,辞意出众,光采不凡的;新奇的,是抛弃传统,追求时髦,奇险冷僻,趋向诡异的;轻靡的,是文辞浮泛,根干柔弱,内容空虚,迎合时俗的。所以典雅与新奇相反,远奥与显附不同,繁缛与精约迥异,壮丽与轻靡相背,各种文章的内容形成特点,基本上包笼在这里了。
刘勰虽然把作品的个性风格分为四组八类,但没有把不同风格看作绝对对立,他认为:“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就是说八种风格虽然不同,相近的风格是可以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独特的风格的。掌握了这个法则,那它们就会象车辐相凑支持车轴一样,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直到今天刘勰的这些观点,仍然有其“司南”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于艺术风格的培养和研究。
正因为散文是最能把自我暴露无余的文体,所以这也是写好散文的难度所在,这就突显出散文作家只注重文字的质的不行,还得加强道德的修养。同样是七情六欲,同样是嘻笑怒骂,在自我个性总是纤毫毕露的散文中,却有着境界之别,有着情操之别,有着人格之别。文不一定如其人,但在散文中至少比别的文体更如其人。这是因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人真事真情,反映真知灼见,是散文的生机所在,力量所在,读者是从不怀疑散文的真实性的,这是读者与作者百千年始终固守的一条宝贵的“默契”,散文作者造“假”虚构,人格本色立失,个性情操全无。
当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有区别的。是艺术就需要取舍,只是取舍的比例不同而已。生活真实是客观生活中实有的存在,或称原生态也可。它包括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生活中的粗与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本质非本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都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未经加工的原料,既有无比生动丰富的一面,又有分散、零碎、粗糙的一面,是文学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文学创作须以生活真实为依据,生活真实有待艺术加工才能成其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经对生活真实加以提炼,并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反映生活中本质方面的生活图画。过去把人字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互相支撑,从生存角度理解是对的。我认为从创作角度上,把人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人的兽性与人性这两面则更准确。剥离生活真实中人的原始的一面,兽性的一面,水落石出地彰显个性灵田中涌溢的原创性灵感,所以艺术真实里有更多人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不否认艺术有其“夸张”性,但有更多则是“省略”性,它将生活中的凡庸、猥琐、短暂的东西从自己的明彻中删除,省略了芜杂且省略得恰到好处,一件精神的艺术品就得以诞生了。 艺术拒绝摹写生活,服从生活,艺术必定善于创造新的意境,善于照亮生活、塑造生活。但无论多么深邃透彻,多么奇特怪异的艺术品,都只能根植于生活的原野。道德与艺术的比值、比例、力量对比,决定了心灵和人的模式,人的个性模式决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创作肯定也有“黄金分割”,谁的世界观、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艺术素养和美学趣味比较成熟,谁就能更接近这个“黄金分割”,谁就能以广泛的暗示,去表现并宣泄最深刻的本能,以最新颖的形式,寄语给最奇特的心灵,以最传神的有质的词汇去激活最迟钝的神经,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妙笔去触发联想,激起共鸣,创作出蕴含丰富审美意义的、个性显明的艺术作品来。艺术的本能就在于善于将寻常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把人人可见的浅显之事叙述的启人深思。艺术离不开思想,艺术在特例中展示普遍,思想则寓普遍于特例。艺术推崇天性,思想崇尚理性。艺术提供感觉中的世界,思想则抽绎对世界的感觉。艺术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可谓是棵“连理树”,思想失去艺术则僵滞,艺术失去思想则浮浅。最大的艺术,是转换生命力量的艺术。
在了解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了解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之后,心愿散文作者聚人间正气,在生活的原野中汲取闪烁人性光芒的艺术营养,创作出的大散文,宏观似“园林”,格局之内、气象万千;创作出的小散文,灵巧如“盆景”,方寸之地、美不胜收。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2-2-2 18:45 编辑 ]
过去有人为散文这样定义: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抒发感情,描绘心态,主要用来表现个性的艺术文章。近年来,北京出版社编审张守仁提出“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的散文观,这是指导散文创作简捷而直观的新理念。
无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要有我”,足见散文是非常“自我”的文体。抒情、言志、状物、写景,记事,写人,我是叙述主体,感受、体验、识见、发现、回忆、想象,我是表现主体。独出新裁地表达我眼中的折光,标新立异地过滤我心灵的觉悟。所谓散文笔法,就是站在我的角度,去娓娓叙写的笔法,就是色彩浓郁抒发主观描述的笔法。忘“我”、无“我”、少“我”,散文的味就淡了,散文就失去了灵魂。“自我”也即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散文的美就是个性的美,散文的魅力就是人格的魅力。个性不美,人格不美,这样的散文再掩饰也算不得成功作品。
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刚写作时向人请教,人家说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现在想来也不完全对,关键还是写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写个性的东西。”作家要写自己熟悉而又独特有个性的东西,这真是经验之谈。文章个性显明,无论理趣、情趣、韵趣、境趣、谐趣、语趣,文章方显得有意思,才可动人情感人心。
翻开《文心雕龙》中的《体性》篇,让我们看看刘勰是怎样阐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刘勰说人的才能有的平庸,有的杰出;气质有的刚健,有的阴柔;学识有的浅薄,有的深厚;习染有的雅正,有的轻浮。这都是性情所形成,习俗所陶冶的结果。所以文坛上的文章,也就象云气的变幻,多采多姿,是因为作家的才、气、学、习这些主观因素各不相同的缘故,是“情性所铄”和“陶染所凝”的结果。接下来刘勰论断更肯定:“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习;事义浅深,未闻乘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刘勰看来,文章的文辞和情理的平庸或杰出,没有能违反作家的才能的;文章风力的刚健或柔婉,不会与作家的气质有很大差别;文章事理的浅薄或深刻,没听说有与作家的学识相违背的;文章辞藻的雅正或轻靡,很少有与作家的习染相反的;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写作,他们的作品就象各人的面貌一样互有差异。作家的才、气、学、习对其作品的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的个性特点与其作品的风格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刘勰在文章中举例说明:贾谊才气奔放,所以作品文辞利落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为人傲慢狂妄,所以作品情理虚浮而文辞夸张;杨雄性情沉静,所以作品意义隐含而意味深长;刘向通脱平易,所以作品意趣明显而事例广博;班固端庄文雅,所以文章体制细密而思致优美;张衡博识通达,所以文章思虑周详而文辞细密;王粲急躁敏锐,所以文章锋芒挺出而才思果断;刘桢量狭性急,所以文章言辞雄壮而情思惊险;阮籍旷放不羁,所以文章音响飘逸而情调高远;嵇康才高豪爽,所以他的文章情兴高远而文辞刚健;潘岳轻浮锐敏,所以文章辞锋发露而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章情意繁多而文辞隐晦。“触类以推,表里必符”,从这里不是可以看出作家的才能、气质影响文章风格的大略情况了吗!
刘勰正是在观察诸多作家个性、考察大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把风格归纳为八类:“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并解释说典雅的,是熔化经书的法式,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远奥的,是文辞深隐而曲折,以阐述玄学思想为主的;精约的,是字句简炼,分析极其细致的;显附的,是文辞直截,意义显明,说理中肯,满人心意的;繁缛的,是比喻广博,富有文采,枝叶繁盛,光华照人的;壮丽的,是议论高超,体制宏伟,辞意出众,光采不凡的;新奇的,是抛弃传统,追求时髦,奇险冷僻,趋向诡异的;轻靡的,是文辞浮泛,根干柔弱,内容空虚,迎合时俗的。所以典雅与新奇相反,远奥与显附不同,繁缛与精约迥异,壮丽与轻靡相背,各种文章的内容形成特点,基本上包笼在这里了。
刘勰虽然把作品的个性风格分为四组八类,但没有把不同风格看作绝对对立,他认为:“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就是说八种风格虽然不同,相近的风格是可以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独特的风格的。掌握了这个法则,那它们就会象车辐相凑支持车轴一样,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直到今天刘勰的这些观点,仍然有其“司南”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于艺术风格的培养和研究。
正因为散文是最能把自我暴露无余的文体,所以这也是写好散文的难度所在,这就突显出散文作家只注重文字的质的不行,还得加强道德的修养。同样是七情六欲,同样是嘻笑怒骂,在自我个性总是纤毫毕露的散文中,却有着境界之别,有着情操之别,有着人格之别。文不一定如其人,但在散文中至少比别的文体更如其人。这是因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人真事真情,反映真知灼见,是散文的生机所在,力量所在,读者是从不怀疑散文的真实性的,这是读者与作者百千年始终固守的一条宝贵的“默契”,散文作者造“假”虚构,人格本色立失,个性情操全无。
当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有区别的。是艺术就需要取舍,只是取舍的比例不同而已。生活真实是客观生活中实有的存在,或称原生态也可。它包括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生活中的粗与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本质非本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都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未经加工的原料,既有无比生动丰富的一面,又有分散、零碎、粗糙的一面,是文学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文学创作须以生活真实为依据,生活真实有待艺术加工才能成其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经对生活真实加以提炼,并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反映生活中本质方面的生活图画。过去把人字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互相支撑,从生存角度理解是对的。我认为从创作角度上,把人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人的兽性与人性这两面则更准确。剥离生活真实中人的原始的一面,兽性的一面,水落石出地彰显个性灵田中涌溢的原创性灵感,所以艺术真实里有更多人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不否认艺术有其“夸张”性,但有更多则是“省略”性,它将生活中的凡庸、猥琐、短暂的东西从自己的明彻中删除,省略了芜杂且省略得恰到好处,一件精神的艺术品就得以诞生了。 艺术拒绝摹写生活,服从生活,艺术必定善于创造新的意境,善于照亮生活、塑造生活。但无论多么深邃透彻,多么奇特怪异的艺术品,都只能根植于生活的原野。道德与艺术的比值、比例、力量对比,决定了心灵和人的模式,人的个性模式决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创作肯定也有“黄金分割”,谁的世界观、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艺术素养和美学趣味比较成熟,谁就能更接近这个“黄金分割”,谁就能以广泛的暗示,去表现并宣泄最深刻的本能,以最新颖的形式,寄语给最奇特的心灵,以最传神的有质的词汇去激活最迟钝的神经,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妙笔去触发联想,激起共鸣,创作出蕴含丰富审美意义的、个性显明的艺术作品来。艺术的本能就在于善于将寻常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把人人可见的浅显之事叙述的启人深思。艺术离不开思想,艺术在特例中展示普遍,思想则寓普遍于特例。艺术推崇天性,思想崇尚理性。艺术提供感觉中的世界,思想则抽绎对世界的感觉。艺术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可谓是棵“连理树”,思想失去艺术则僵滞,艺术失去思想则浮浅。最大的艺术,是转换生命力量的艺术。
在了解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了解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之后,心愿散文作者聚人间正气,在生活的原野中汲取闪烁人性光芒的艺术营养,创作出的大散文,宏观似“园林”,格局之内、气象万千;创作出的小散文,灵巧如“盆景”,方寸之地、美不胜收。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2-2-2 18:4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