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历史或是人类社会史的图景
2022-01-09抒情散文李华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1 编辑
火车站,历史或是人类社会史的图景李华新因为二〇〇八的一场大雪和滞留于广州车站的几十万名旅客,使得人们的目光,不得不再次投向火车站,而作为最能承担人……
火车站,历史或是人类社会史的图景李华新因为二〇〇八的一场大雪和滞留于广州车站的几十万名旅客,使得人们的目光,不得不再次投向火车站,而作为最能承担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1 编辑 <br /><br /> 火车站,历史或是人类社会史的图景
李华新
因为二〇〇八的一场大雪和滞留于广州车站的几十万名旅客,使得人们的目光,不得不再次投向火车站,而作为最能承担人类情感的地方,似乎就是非火车站莫属,人,梦想到远方去,那么他必然需要从火车站出发,尽管现在有空港,有汽车站。但是,最能承载人类的出发和到达感觉的依然是火车站。“100年来人类的思念和爱恨离别的地方,也依旧会在火车站不断上演。”
往日对一个城市的印象,能够浓缩或是全部集中表达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如果谁的一生不和火车站发生联系,那么就是说,他没有到远方去,或是没有在距离的感觉上,感觉到告别是一种何样的情绪。世界上第一个火车站,达灵顿车站1826年开始运营,那时人们将火车站视为工业革命的教堂。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在1934写道“伟大的火车站浓缩了所有精神的共鸣”;建筑师艾里希.猛德尔颂默认为,火车站是凝固的音乐,另一些人则是将火车站看作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在火车站里,生活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止。一列火车出站,总有另一列入站,还有很多火车途经这里准备开往他乡。在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起起落落中,火车站已经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1825年9月27日,在机车的牵引下,一列塔载着600名乘客的列车在英国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两城之间,开始了长达35公里的行程。这是历史上首次铁路运行,也就是从那里起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中国的第一个火车站和唐山的关系极为密切。1886年中国铁路公司成立后,关内外铁路的修建进展较快,促进唐山交通、厂矿企业迅速发展,经济日渐繁荣。清政府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1882年在唐山建立了火车站,这是中国第一座火车站。 唐山站既是中国的第一个火车站,也是京山线上的一等站,该站于1879年5月开始动工,至秋天完工。1882年初,唐山火车站建成营业。
告别与迎接。
抵达与离开。
火车站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什么是远方有了新的感觉。
火车站的建立,使得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完整而具体起来。
火车站的运营,使得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新的能够更新的气息。
火车站的存在,使得城市的物流人流的含义具体和生动起来。
对于,车站的印象,济南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济南在近代的历史上因为开埠,因为济南作为一个通衢的要道,使得济南在商品流通中中的地位,也是得天独厚的。而济南的胶济铁路的修建,已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为德国的实力范围,也使得济南的胶济铁路的开通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
19世纪末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亦进入领土兼并阶段,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月13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以武力占领胶澳商埠(即青岛)。1897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动工。1904年6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 胶济铁路干线全长395.2公里,支线长45.7公里。 1914年,日本占领胶济铁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先后攻占青岛、济南等地,并乘机取代德国霸占胶济铁路,同年冬,日本将胶济铁路改名为山东铁道,由日本临时铁道联队管理。1945年8月,中国重新接管胶济铁路。
我对车站的理解,应该是比现在的求学的学子更多了一些深刻的了解,因为多年前,我对于火车站是最熟悉不过的,那时,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乘坐火车,有时为了到省城学习,或是参加学习班,有时就是在下班之后就匆匆赶到火车站市郊车赶回来,然后再路上随便吃个烧饼什么是,再学习或是上课。记得比较为了参加在省科技馆举办的一期技日语班,几乎是每周有三天要坐火车到省城,然后的上两节课,晚上回到家中,已是九点多钟。给家里人说不上几句话,就抓紧睡觉,早上一大早起来,在赶到火车站。有时是做11路汽车直接到北关站。有时起得晚了父亲就用自行车带我到车站。而更多的时候,是在北关站那个汗简陋的饭店买上上半斤油条,打上两大碗豆浆,在北关站靠近铁路桥的地方等待喷着气雾的机车停车,而刚好我的站位就在最后一节车厢处,然后先把有缸子豆浆放到车里,在纵身一跃爬上车厢。当火车开动起来的时候,我在吃着油条喝着豆浆,进食一顿随不丰盛,但是还是很奢侈的早餐。因为那时,早上家里是不大买油条的,那时往往是以干粮和面条为主的,而又不错的疙瘩咸菜就很不错了。
而用不了多长时间,本次的旅程就要结束,我要做那个三等小站下车,然后再骑上停放在照相馆里的自行车,向北急速骑去。穿过城子崖遗址。穿过平陵古城,在通向白云湖的那条土路上蹬着自行车........
这样的经历差不多重复了有十多年。然后才是告别那个小站的日子。
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曾经多次乘车的一个小站--平陵城车站,我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
这个小站在胶济线上不过是一个三四等的小站,因为它的地位远不如往东方向的枣园站,自然也不如作为济南局和青岛局分界线的明水站,可是我年轻的岁月就是在这些小站上徘徊和上下的,因此在我的生命的过程中,这些小站连缀起来就是我个人生命史的一个部分。
济南站,在我们当年的乘车线路上是最少光顾的,因为在济南站上下车比较麻烦,比如买票和检票的,比如检票之后的上车的路程都是比较远的,因此除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在济南站上下车的,但是在有的时候,也会在济南老站上车,(我们的习惯就是把济南站交作老站),因为还有北关站、黄台站,都是可以下车然后再乘公交车回家的。
火车站是在路上的一个具体的表达,当年,每每是到车站去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出现,那就是我是一个出门的人,不说一个在家里呆着的人。当年,是坐着汽车到那次去的,那个时候,当参加全市游行的车队在市区缓缓开动的时候,你就感到了我是要离开这个城市的,因此在那个时候,北京的诗人食指的那首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给人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代,所有要离开父母,离开城市的孩子们一种怅然若失的全部感觉到东西,而这样的一种情感白食指,捕捉到了。真切深刻,却是那样的感人。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
就把那个年代的属于知青一代的感觉全部浓缩出来了,尽管那个时候,还不知道食指的这首诗歌。可是那时的感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而让我真正感动的,是我们的父亲,在把我送到乡下之后,那个送去的汽车开了。而他的徒步从那个下乡的村子一步步走回济南家中的,那个时候已经是深夜,几乎是天亮的时候。父亲现在守着我的孩子再说这些的时候,表情很轻松的,可是我的心情却是一种异样的感觉,甚至有些要落泪的那种感觉。
因为那天的许多细节已经记得不说太清楚了。可是父亲却是在为我铺好那厚厚的稻草,又用手使劲按按了。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走的。而我并不知道,父亲是自己步行回家的。而这个事情是在我的孩子已经比我当年下乡还要大之后,是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之后,我才知道的。而这一晃就是30多年了。
那个时候,虽然离济南不过一百多里地的距离,但是那是乡下。那时是不通任何车的。要回济南就要做火车。因此那个经常上下车的车站,就是我的全部的情感的衔接点。买票和上车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你甚至是在离火车已经进入站台前三五分钟再买票也来得及。因为那个木栅栏的进出口,只是一个摆设。只要你用心费一点时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上车和下车。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方便,所以,可以绕过车站到火车停车的最前面和最后面上车。而这样的一个方式,则是你可以逃票的法宝。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火车站的主要功能是发送旅客。随后,它逐渐变成了人们聚集的场所,为城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为它源源不断地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聚到一处,从而使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由火车“驮”来的城市就是明显的例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车逐渐被淘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火车站内为散发蒸汽而设计的拱顶也失去了意义,就连建筑材料也由单一的混凝土变成了钢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
汽车和飞机的普及威胁到了火车原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上世纪50年代,火车是人们出远门的最佳选择,那时候乘汽车和飞机的人还是少数。现在的铁路依然前途远大,只是如何让火车以更快的速度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于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诞生了,更加现代化的火车站也随之拔地而起。今天的火车站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交通设施,巨大的人流集散使它成为文化和商业的交流中心。
现在人因为外出不算很远的,或是不经常出门的话,对火车站的感情肯定不会太深的。
因为乘坐火车的目的是到远方去,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情感那么你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牵挂,而这些牵挂都是始自于车站的.因此一个不能走出家乡的人们那么他对火车站的感情则一定是陌生的,选择你可以到远方去,你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但是你未必会有对火车站的感情.这样的一种感情是你通过火车站才可以具体完成的.
我喜欢外出乘坐火车,尤其是出公差或是到外地去开会,因为在单位太忙,有时也太累,也往往愿意早走几天乘坐火车,而且是我的几次比较深的印象是那年去西安,我读完了《裸体工资》;那年去南方旅游在去南京的火车上读完了《阴阳脸》,这样的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经历,如果是在家你是无法完成的,而在火车上如此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又是夏天,往往在这个时候,济南有不少的人家,会在济南最热的时候,选择去青岛,现在到青岛不过4个小时的路程,而青岛现在的温度最高还不到30度,而前几天,济南的温度已经创下了自1955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最高,6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最高气温达到41.1摄氏度,创下1951年以来济南市6月份同期历史最高温度记录。
因此在这个时候,去青岛避暑是最应该去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乘坐动车组去青岛仅仅是4个小时,你就会感觉到大海之滨那凉凉海风袭来的酷暑之际难得的惬意。
自然了,火车站给予人们的感觉,不仅只是避暑,不仅只是这样的一种惬意,而是真正要完成的是对心灵抵达的承载任务。
(李华新)2009-6-28
李华新
因为二〇〇八的一场大雪和滞留于广州车站的几十万名旅客,使得人们的目光,不得不再次投向火车站,而作为最能承担人类情感的地方,似乎就是非火车站莫属,人,梦想到远方去,那么他必然需要从火车站出发,尽管现在有空港,有汽车站。但是,最能承载人类的出发和到达感觉的依然是火车站。“100年来人类的思念和爱恨离别的地方,也依旧会在火车站不断上演。”
往日对一个城市的印象,能够浓缩或是全部集中表达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如果谁的一生不和火车站发生联系,那么就是说,他没有到远方去,或是没有在距离的感觉上,感觉到告别是一种何样的情绪。世界上第一个火车站,达灵顿车站1826年开始运营,那时人们将火车站视为工业革命的教堂。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在1934写道“伟大的火车站浓缩了所有精神的共鸣”;建筑师艾里希.猛德尔颂默认为,火车站是凝固的音乐,另一些人则是将火车站看作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在火车站里,生活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止。一列火车出站,总有另一列入站,还有很多火车途经这里准备开往他乡。在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起起落落中,火车站已经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1825年9月27日,在机车的牵引下,一列塔载着600名乘客的列车在英国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两城之间,开始了长达35公里的行程。这是历史上首次铁路运行,也就是从那里起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中国的第一个火车站和唐山的关系极为密切。1886年中国铁路公司成立后,关内外铁路的修建进展较快,促进唐山交通、厂矿企业迅速发展,经济日渐繁荣。清政府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1882年在唐山建立了火车站,这是中国第一座火车站。 唐山站既是中国的第一个火车站,也是京山线上的一等站,该站于1879年5月开始动工,至秋天完工。1882年初,唐山火车站建成营业。
告别与迎接。
抵达与离开。
火车站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什么是远方有了新的感觉。
火车站的建立,使得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完整而具体起来。
火车站的运营,使得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新的能够更新的气息。
火车站的存在,使得城市的物流人流的含义具体和生动起来。
对于,车站的印象,济南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济南在近代的历史上因为开埠,因为济南作为一个通衢的要道,使得济南在商品流通中中的地位,也是得天独厚的。而济南的胶济铁路的修建,已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为德国的实力范围,也使得济南的胶济铁路的开通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
19世纪末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亦进入领土兼并阶段,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月13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以武力占领胶澳商埠(即青岛)。1897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动工。1904年6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 胶济铁路干线全长395.2公里,支线长45.7公里。 1914年,日本占领胶济铁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先后攻占青岛、济南等地,并乘机取代德国霸占胶济铁路,同年冬,日本将胶济铁路改名为山东铁道,由日本临时铁道联队管理。1945年8月,中国重新接管胶济铁路。
我对车站的理解,应该是比现在的求学的学子更多了一些深刻的了解,因为多年前,我对于火车站是最熟悉不过的,那时,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乘坐火车,有时为了到省城学习,或是参加学习班,有时就是在下班之后就匆匆赶到火车站市郊车赶回来,然后再路上随便吃个烧饼什么是,再学习或是上课。记得比较为了参加在省科技馆举办的一期技日语班,几乎是每周有三天要坐火车到省城,然后的上两节课,晚上回到家中,已是九点多钟。给家里人说不上几句话,就抓紧睡觉,早上一大早起来,在赶到火车站。有时是做11路汽车直接到北关站。有时起得晚了父亲就用自行车带我到车站。而更多的时候,是在北关站那个汗简陋的饭店买上上半斤油条,打上两大碗豆浆,在北关站靠近铁路桥的地方等待喷着气雾的机车停车,而刚好我的站位就在最后一节车厢处,然后先把有缸子豆浆放到车里,在纵身一跃爬上车厢。当火车开动起来的时候,我在吃着油条喝着豆浆,进食一顿随不丰盛,但是还是很奢侈的早餐。因为那时,早上家里是不大买油条的,那时往往是以干粮和面条为主的,而又不错的疙瘩咸菜就很不错了。
而用不了多长时间,本次的旅程就要结束,我要做那个三等小站下车,然后再骑上停放在照相馆里的自行车,向北急速骑去。穿过城子崖遗址。穿过平陵古城,在通向白云湖的那条土路上蹬着自行车........
这样的经历差不多重复了有十多年。然后才是告别那个小站的日子。
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曾经多次乘车的一个小站--平陵城车站,我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
这个小站在胶济线上不过是一个三四等的小站,因为它的地位远不如往东方向的枣园站,自然也不如作为济南局和青岛局分界线的明水站,可是我年轻的岁月就是在这些小站上徘徊和上下的,因此在我的生命的过程中,这些小站连缀起来就是我个人生命史的一个部分。
济南站,在我们当年的乘车线路上是最少光顾的,因为在济南站上下车比较麻烦,比如买票和检票的,比如检票之后的上车的路程都是比较远的,因此除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在济南站上下车的,但是在有的时候,也会在济南老站上车,(我们的习惯就是把济南站交作老站),因为还有北关站、黄台站,都是可以下车然后再乘公交车回家的。
火车站是在路上的一个具体的表达,当年,每每是到车站去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出现,那就是我是一个出门的人,不说一个在家里呆着的人。当年,是坐着汽车到那次去的,那个时候,当参加全市游行的车队在市区缓缓开动的时候,你就感到了我是要离开这个城市的,因此在那个时候,北京的诗人食指的那首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给人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代,所有要离开父母,离开城市的孩子们一种怅然若失的全部感觉到东西,而这样的一种情感白食指,捕捉到了。真切深刻,却是那样的感人。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
就把那个年代的属于知青一代的感觉全部浓缩出来了,尽管那个时候,还不知道食指的这首诗歌。可是那时的感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而让我真正感动的,是我们的父亲,在把我送到乡下之后,那个送去的汽车开了。而他的徒步从那个下乡的村子一步步走回济南家中的,那个时候已经是深夜,几乎是天亮的时候。父亲现在守着我的孩子再说这些的时候,表情很轻松的,可是我的心情却是一种异样的感觉,甚至有些要落泪的那种感觉。
因为那天的许多细节已经记得不说太清楚了。可是父亲却是在为我铺好那厚厚的稻草,又用手使劲按按了。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走的。而我并不知道,父亲是自己步行回家的。而这个事情是在我的孩子已经比我当年下乡还要大之后,是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之后,我才知道的。而这一晃就是30多年了。
那个时候,虽然离济南不过一百多里地的距离,但是那是乡下。那时是不通任何车的。要回济南就要做火车。因此那个经常上下车的车站,就是我的全部的情感的衔接点。买票和上车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你甚至是在离火车已经进入站台前三五分钟再买票也来得及。因为那个木栅栏的进出口,只是一个摆设。只要你用心费一点时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上车和下车。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方便,所以,可以绕过车站到火车停车的最前面和最后面上车。而这样的一个方式,则是你可以逃票的法宝。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火车站的主要功能是发送旅客。随后,它逐渐变成了人们聚集的场所,为城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为它源源不断地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聚到一处,从而使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由火车“驮”来的城市就是明显的例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车逐渐被淘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火车站内为散发蒸汽而设计的拱顶也失去了意义,就连建筑材料也由单一的混凝土变成了钢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
汽车和飞机的普及威胁到了火车原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上世纪50年代,火车是人们出远门的最佳选择,那时候乘汽车和飞机的人还是少数。现在的铁路依然前途远大,只是如何让火车以更快的速度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于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诞生了,更加现代化的火车站也随之拔地而起。今天的火车站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交通设施,巨大的人流集散使它成为文化和商业的交流中心。
现在人因为外出不算很远的,或是不经常出门的话,对火车站的感情肯定不会太深的。
因为乘坐火车的目的是到远方去,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情感那么你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牵挂,而这些牵挂都是始自于车站的.因此一个不能走出家乡的人们那么他对火车站的感情则一定是陌生的,选择你可以到远方去,你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但是你未必会有对火车站的感情.这样的一种感情是你通过火车站才可以具体完成的.
我喜欢外出乘坐火车,尤其是出公差或是到外地去开会,因为在单位太忙,有时也太累,也往往愿意早走几天乘坐火车,而且是我的几次比较深的印象是那年去西安,我读完了《裸体工资》;那年去南方旅游在去南京的火车上读完了《阴阳脸》,这样的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经历,如果是在家你是无法完成的,而在火车上如此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又是夏天,往往在这个时候,济南有不少的人家,会在济南最热的时候,选择去青岛,现在到青岛不过4个小时的路程,而青岛现在的温度最高还不到30度,而前几天,济南的温度已经创下了自1955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最高,6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最高气温达到41.1摄氏度,创下1951年以来济南市6月份同期历史最高温度记录。
因此在这个时候,去青岛避暑是最应该去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乘坐动车组去青岛仅仅是4个小时,你就会感觉到大海之滨那凉凉海风袭来的酷暑之际难得的惬意。
自然了,火车站给予人们的感觉,不仅只是避暑,不仅只是这样的一种惬意,而是真正要完成的是对心灵抵达的承载任务。
(李华新)2009-6-28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