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鞋 样

2022-01-09抒情散文李华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7 编辑

鞋样
李华新现在想来,其实家里最不该烧掉的还是那本家谱,而是到如今,我们这一支子是从哪里来的,似乎是已经不大知道了,那天父亲说,李姓大概是从河南的鹿邑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7 编辑 <br /><br />鞋样
李华新
现在想来,其实家里最不该烧掉的还是那本家谱,而是到如今,我们这一支子是从哪里来的,似乎是已经不大知道了,那天父亲说,李姓大概是从河南的鹿邑来的,而至于为什么是统统是来自山西大槐树下,那是因为李姓,也是那次明朝大移民的姓氏之一,而且李姓作为皇家姓氏,赐姓姓李,也是极为荣耀的事情。
不过现在本家的家谱上记载了什么,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因为那本家谱,文革时在仓惶之间偷偷烧掉了,而且是如何烧掉的,我不知道,想必是在一个夜晚,父亲听到什么风声在仓促之中,在惊慌之间烧掉的。而那时,所住的院子比较小,再加上人们的阶级觉悟都很高的,人们都在组织和立场面前,是最善于以表忠心的,于是就很有可能在你稍微露出一些风声的时候,会及时通报,那么你私自烧掉这些东西,就是很危险的事情。
幸好是家中的那本旧式的账本,那种像晋商一样的记账的簿子,保留了下来,那是一本竖写格式的,天地留得挺宽,用红杠划成的格子,纸的颜色发黄。是在一侧装订的。这个账本是从老家带来的,还是在父亲进城之后使用的,不得而知。只是那个账簿子里面,并没有什么东西,更没有地契、房契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鞋样子,那些鞋样子,有大人的也有小孩的,尤其是过去常做鞋的,往往会问有不同形状和型号的样子,有单鞋的,也有棉鞋的。有脚敷面高一些的,也有矮腰的。此外就是一些不同的鞋垫的样子,尤其是一些鞋垫的图案,也不少。那也是我们老家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常做的那种十字花的,菱形花的,或是万字图案的。而且,我清楚的记得在那本鞋样子的本子里,还有不少的花线。更多的则是不同大小的鞋样子。
这大概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宝贝,那时谁家的鞋样子多,往往也是挺让人羡慕的。因为这至少是说明这家的媳妇是善于做女工的,是一位勤理、麻利干活不笨的女人。而且,在那个饥馑的年代,谁的脚下,没有穿过自己的母亲祖母做得鞋子呢?
鞋子的好看与否,样子是否好看,穿着是否舒服,那是和鞋样子关系很大的,再说,这些鞋样子,是家里多年的积累,在母亲们中间,也往往是看到谁有好样子,也是相互照葫芦画瓢,马上就会复制下来的。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什么是复制这个词,而往往是扒下个样子来,这个样子就是复制。
后来我结婚后自己单过,也用不着这些鞋样子了,现在母亲也老了,再说也用不着这些鞋样子了,可是我的心里,还是对那些鞋样子忘记不了,尤其是那本家谱的烧掉,心中很是遗憾。说实在的那些鞋样子,现在倒是真得用不上了。可是,那本家谱中夹带的一些东西,比如鞋样子之类的东西,却是连同我们这一脉的迁徙史,一同丢掉了。而前些时日,翻看我老家的县志。也没有发现我的这个姓氏李姓,在当地是什么显赫的人家。但是听父亲说,家里是有堂号的,而这个堂号,就是自己家族迁徙的记载,它反映了家族当年是比较兴旺的一个直接的因素,因为,老家的区划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那时,老家的南边是起伏的群山,只有庄北面是胶济铁路,自打胶济铁路开通之后,这个靠近铁路的庄子,虽然是上济南去青岛便。但是,那些土匪也就来往方便了,因而家里频频遭到土匪的骚扰的事情,也就不时出现。父亲回忆说,有一天晚上,住在姥娘家,晚上就有从山上来的土匪,把家里的一匹枣红马驹牵走,家里人也只是怒不敢言更不敢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马灰啾啾的打着喷嚏,不情愿地离家走。
不能说,自打济南开埠之后,尤其是胶济铁路给这里带来的些许繁华,但是,也因此使得那个小小的庄子不再安宁。据说那个庄子里有不少开染坊、油坊和其他营生的人家,都因遭受这些土匪的侵扰,而大伤元气。于是,便不不得外出到济南、潍坊、淄博、青岛等地学徒、经商。那个夹带着鞋样的帐薄,是如何随父亲来到省城,而后又在家里落户的,就不得不而了。
当年见到这种样子的帐薄,我心里也挺紧张,因为在我们出生后不久就是“反右”、此后就是“文革”,而那个计较你家庭出身和家庭成份的日子,使得我对故乡的感觉,只能是在记忆深处的怀念,平日里你甚至不敢说你的老家在何方,而只能说自己就是城市人,久居城市的人,你只能是市贫的成份,属于无产阶级。才能被接纳为红卫兵、红小兵,在那个年代,你不是什么一个“兵”,不在什么组织,那么你就会遭到社会的白眼。
自然,即使是你在“组织”了,你也必须保守着一个秘密,那就是你家里,是有家谱的人家,甚至是有堂号的。这些文化的记号,因为文革而消失;那些鞋样,现在还在家中何处存放,现在也不知道了。因为父辈有属于他那一代的记忆,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和不必言说的感触。
只是现在想来,关于鞋样的感觉,人们大都淡漠了,去年本家的一位大姑,已经八十多了,因为住在父母家,我去给她针灸,它病情好转之后,老人家执意亲自动手,做了几双鞋垫,那针线活,爱人见了也是深为称赞。而一些街坊邻居不知道,我的这位大姑,可是自小就念四书五经的。话说回来,因为现在的女人已经不会再去做那样的布鞋,因为纳鞋底是很费时间的,是要用耐心和手劲的,更是需要有心灵手巧的技能。
现在的女人已经不再具有这样的技能,甚至不知道鞋样子是什么,也情有可原。可是我的人生却是和这些旧物紧密相连的。鞋样是一种原原本本的复制,或是克隆,尤其是根据不同的脚丫子的形状的鞋样子,在具体制作的时候,略有修改,里面也是有不少的讲究继而经验可谈。尤其是那些不同样式的棉鞋,那种所谓的有“五眼”的公家人穿得布鞋,就和传统的单鞋大不一样。这些细微之处,似乎就是区别在那鞋帮和鞋面的处理上,有的是中间撮起来的,有点则是带有鞋舌头的,只是这些鞋样子,或是鞋帮或是鞋帮的不同造型,都是对不同的脚型有充分的考虑。一些鞋底子在纳鞋底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人的脚底不同的弓形结构,于是农家的女人,也会有意识地把脚心一块特地垫得稍微高一些,而且在针脚上疏密程度上也是有区的。
只是,有的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母亲们的一种习惯动作,没有什么工体力学的说法,但是穿母亲或是奶奶做的鞋,一定是最舒服的。

现在我的箱子里还有一双我在当年离开下乡的那个村子时,老乡给我做的一双布鞋,当时是舍不得穿,就一直放了这么多年,现在则是更舍不得穿了,因为这是我个人生命史的一部分。

于是,在经过若干年后,我才能够体会到这么多,竟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些是属于民俗的,也是属于民间的文化。而且尤其是这鞋子上面有制作者的感觉和手温,那是传统的温度,是真正具有怀旧感的温度。
你轻轻地抚摸着它,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就是再用你的手温和制作者的手温的融和,最已经已经有了30 多年的时间跨度,但是心灵的感觉,依旧是感到如此亲近。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九月十二日星期六

版权声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