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为文是美德
2020-09-24叙事散文昨日时光
精短为文是美德
■ 昨日时光论坛上逛久了,渐渐发现一种潜规则:凡是得了“精华”的散文,篇幅一般都比较长,起码得在三千字以上,要是短于这个篇幅,对不起,靠边稍息,得个“精华”就很难!耐着性子看了一些篇幅很长的,得了所谓“精华”的散文,个别文
精短为文是美德
■ 昨日时光
论坛上逛久了,渐渐发现一种潜规则:凡是得了“精华”的散文,篇幅一般都比较长,起码得在三千字以上,要是短于这个篇幅,对不起,靠边稍息,得个“精华”就很难!
耐着性子看了一些篇幅很长的,得了所谓“精华”的散文,个别文章还能勉强读下去,但大部分都是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作,而且行文相当拖沓,像兰州拉面一样冗长,又没有核心的叙事或抒情线索,显得文理混乱,读来味同嚼蜡。这样的文字如果送到纸媒编辑的案头,一定会令他们不胜其烦!纸媒上的文章都是有篇幅限制的,而论坛上的所谓“作家”们如此挥洒,是不是因为网络文字不受篇幅限制?全民写作时代,你也得顾及读者的感受,珍惜读者的时间不是?
笔者是中学语文教师,我经常对学生说“语文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往复杂里弄”。可凡事都有个度,炮制得太复杂了,三十个字就能说清的内容,你却无端弄出三千个字来,这就叫“过犹不及”,是故意浪费读者的时间,是在“谋财害命”了。这年月喜欢浮夸,什么东西都以大为美。有人说废话,写长文,动不动就搞个“宏篇巨制”,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以不朽,却不料很快便成了一堆垃圾,加过“精华”后,再也无人问津。我不禁要问:天下文章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不是唯长是美?
答案是否定的。须知,好文字除了内容丰赡外,形式上亦有简洁之美。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简洁,最优雅,最低碳,也最耐读的文字。
请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全文只有一百七十六个字,复制粘贴过来还凑不够那些善为长文者的半个自然段,但这的确是一篇世代传诵的美文。它用词准确,写景独特,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一封才华横溢的私信。
再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小品不足二百字,却叙事流畅简洁,写景典雅飘逸,字字玑珠,境界空旷渺远。
王曦之的《兰亭集序》也只有三百二十字,还凑不够今天的小学生作文的字数。苏轼的《赤壁赋》只有六百四十三个字,达不到高考作文八百字的要求。最长的要算是屈原的《离骚》了,它也只有三百七十三句,共二千四百九十个字,还是达不到“精华”三千字的要求。
这样简洁神妙的文言文,要是让今天的好事者去炮制,肯定会揪扯面一样扯出煌煌百万言,拍成八十集的宫廷戏。白话文就可以不必简洁,大肆铺张了吗?显然不是的。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白话文写作的首倡者,他写文章惜墨如金。在《阿Q正传》里,他只用八个字就写活了阿Q和王胡打架时的生动样子:“四只手拔了两颗头。”写祥林嫂,他说“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的小说简洁传神,他的散文和杂文也都短小精悍,很少有超过三千字的,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却非常高,深刻影响着几代中国人。
贾平凹写了很多部长篇小说,每一部动辄数十万字,但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就写得很精短。散文《拐杖记》只有四百九十六个字,是写我们这的一个山区小县城的。散文《方英文》也只有一千四百零七字,其中不乏传神的人物描写:“他有挺阔的嘴,胖胖的屁股,一边和我下棋一边放屁。”小说《寡妇》只有一千字,却也妙趣横生。最奇的是他的一篇文言小品《游寺耳记》,短到只有区区三百一十六字,却字字耐读,意境深远,颇有明清山水小品的神韵。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散文写作有冗长化的趋势。抒情过于滥觞,不加节制;叙事过于铺陈,不事节俭。尤其是网络散文,写手们一个个“出手不凡”、喋喋不休,似乎得了话语饥渴症。动辄三五千言,万言以上也不足为奇,冗长到使人眼睛犯困。这大大增加了版主的阅读量,使他们苦不堪言,囫囵吞枣看过后匆忙加精,鱼目混珠就在所难免了。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于网络写手水平参差不齐,写作者不自信,认识上有误区,技巧方面也很差。相反,一些大家的散文随笔却写得越来越精短,越来越率真。好的散文从气韵上讲应该是大开大阖,气象万千;从行文上讲应该是繁简适度,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从态度上讲应该是写得真诚、简洁、干净、内敛,不那么轻佻,不那么功利。
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信息泛滥成灾,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时代,长话短说是一种公德,精短为文更是一种美德,它既可以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又不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美德,就不能不顾及读者和编辑的感受,仅为他们着想,就应该精短为文。
然而,精短为文也是一种能力,仅凭道德约束是不行的。要在尽可能短的篇幅里,浓缩尽可能丰富有效的信息,写出独到的感悟和思想很不容易。这要求写手具备丰厚的学养,深刻的思想,良好的悟性,对写作的诚实态度,还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认真劲。
此外,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为虚名所累,用心写下去,就会渐入佳境。(227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2-9-19 09:54 编辑 ]
■ 昨日时光
论坛上逛久了,渐渐发现一种潜规则:凡是得了“精华”的散文,篇幅一般都比较长,起码得在三千字以上,要是短于这个篇幅,对不起,靠边稍息,得个“精华”就很难!
耐着性子看了一些篇幅很长的,得了所谓“精华”的散文,个别文章还能勉强读下去,但大部分都是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作,而且行文相当拖沓,像兰州拉面一样冗长,又没有核心的叙事或抒情线索,显得文理混乱,读来味同嚼蜡。这样的文字如果送到纸媒编辑的案头,一定会令他们不胜其烦!纸媒上的文章都是有篇幅限制的,而论坛上的所谓“作家”们如此挥洒,是不是因为网络文字不受篇幅限制?全民写作时代,你也得顾及读者的感受,珍惜读者的时间不是?
笔者是中学语文教师,我经常对学生说“语文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往复杂里弄”。可凡事都有个度,炮制得太复杂了,三十个字就能说清的内容,你却无端弄出三千个字来,这就叫“过犹不及”,是故意浪费读者的时间,是在“谋财害命”了。这年月喜欢浮夸,什么东西都以大为美。有人说废话,写长文,动不动就搞个“宏篇巨制”,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以不朽,却不料很快便成了一堆垃圾,加过“精华”后,再也无人问津。我不禁要问:天下文章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不是唯长是美?
答案是否定的。须知,好文字除了内容丰赡外,形式上亦有简洁之美。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简洁,最优雅,最低碳,也最耐读的文字。
请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全文只有一百七十六个字,复制粘贴过来还凑不够那些善为长文者的半个自然段,但这的确是一篇世代传诵的美文。它用词准确,写景独特,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一封才华横溢的私信。
再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小品不足二百字,却叙事流畅简洁,写景典雅飘逸,字字玑珠,境界空旷渺远。
王曦之的《兰亭集序》也只有三百二十字,还凑不够今天的小学生作文的字数。苏轼的《赤壁赋》只有六百四十三个字,达不到高考作文八百字的要求。最长的要算是屈原的《离骚》了,它也只有三百七十三句,共二千四百九十个字,还是达不到“精华”三千字的要求。
这样简洁神妙的文言文,要是让今天的好事者去炮制,肯定会揪扯面一样扯出煌煌百万言,拍成八十集的宫廷戏。白话文就可以不必简洁,大肆铺张了吗?显然不是的。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白话文写作的首倡者,他写文章惜墨如金。在《阿Q正传》里,他只用八个字就写活了阿Q和王胡打架时的生动样子:“四只手拔了两颗头。”写祥林嫂,他说“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的小说简洁传神,他的散文和杂文也都短小精悍,很少有超过三千字的,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却非常高,深刻影响着几代中国人。
贾平凹写了很多部长篇小说,每一部动辄数十万字,但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就写得很精短。散文《拐杖记》只有四百九十六个字,是写我们这的一个山区小县城的。散文《方英文》也只有一千四百零七字,其中不乏传神的人物描写:“他有挺阔的嘴,胖胖的屁股,一边和我下棋一边放屁。”小说《寡妇》只有一千字,却也妙趣横生。最奇的是他的一篇文言小品《游寺耳记》,短到只有区区三百一十六字,却字字耐读,意境深远,颇有明清山水小品的神韵。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散文写作有冗长化的趋势。抒情过于滥觞,不加节制;叙事过于铺陈,不事节俭。尤其是网络散文,写手们一个个“出手不凡”、喋喋不休,似乎得了话语饥渴症。动辄三五千言,万言以上也不足为奇,冗长到使人眼睛犯困。这大大增加了版主的阅读量,使他们苦不堪言,囫囵吞枣看过后匆忙加精,鱼目混珠就在所难免了。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于网络写手水平参差不齐,写作者不自信,认识上有误区,技巧方面也很差。相反,一些大家的散文随笔却写得越来越精短,越来越率真。好的散文从气韵上讲应该是大开大阖,气象万千;从行文上讲应该是繁简适度,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从态度上讲应该是写得真诚、简洁、干净、内敛,不那么轻佻,不那么功利。
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信息泛滥成灾,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时代,长话短说是一种公德,精短为文更是一种美德,它既可以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又不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美德,就不能不顾及读者和编辑的感受,仅为他们着想,就应该精短为文。
然而,精短为文也是一种能力,仅凭道德约束是不行的。要在尽可能短的篇幅里,浓缩尽可能丰富有效的信息,写出独到的感悟和思想很不容易。这要求写手具备丰厚的学养,深刻的思想,良好的悟性,对写作的诚实态度,还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认真劲。
此外,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为虚名所累,用心写下去,就会渐入佳境。(227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2-9-19 09:5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