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走 过 七 夕

2022-01-09抒情散文刘满园
刘满园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得早了,小学吧,就听大一点的学生讲过。初中是还有一篇课文,要念,就是写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更加完整。那时候,还很向往牛郎的,关键是可以披着牛皮上天,去追上仙女。我们可能更注重上天,那多美妙啊,那多神奇啊,并没有考虑男女……


刘满园

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得早了,小学吧,就听大一点的学生讲过。初中是还有一篇课文,要念,就是写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更加完整。那时候,还很向往牛郎的,关键是可以披着牛皮上天,去追上仙女。我们可能更注重上天,那多美妙啊,那多神奇啊,并没有考虑男女之事,更不要说男欢女爱了。

再长大一些,就复杂了,开始对七夕之夜,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私房话感兴趣了。虽然自己不一定去实践,也会鼓动别人去的,其实人家也不一定去听,去体验,但也能表明自己的心机,至少说明青春期依然到来,不可抵抗。那种情窦初开的神圣感,美妙无比。于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就被现场化了,具体化了。我们在校内校外,开始把一些女生叫织女,把一些男生叫牛郎了。

中国人的爱情故事并不多,通俗的,雅俗共赏的,民间流传很广的,更是少之又少,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就很深入人心。这些群众喜闻乐见,而且都不涉及具体的男欢女爱之事。故事里的爱,都很规范,很客气,很牌坊化,年龄大小,十八岁前后左右,有没有抵抗性,都不用害怕,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会有更多更大的副作用。正如牛郎织女,这样很理智地把爱情来颂扬的传统,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不过,毕竟还是一种启蒙,能够给人一些教益。我们要感谢这几个有限的爱情故事,太弥足珍贵了。

靠近谈情说爱的年龄,初尝禁果,初越雷池,开始扮演牛郎织女的角色了,反而不提这个茬儿。牛郎织女在开始初恋的青年男女看来,可能就是一种多余,也是一种忌讳,刚刚尝到甜头,谁愿意轻易失去呢。大家心里都在诅咒那些干涉者,他们共同仇恨着划开一道天河的人,可是就算心里这样暗想,谁也不愿说起,男女双方都在忙着海誓山盟,向往着白头偕老,怎么能隔河相望呢。

再后来,真正走向女人,走近婚姻了,才觉着这个故事很荒唐,很可笑,天上那有什么神仙呢,牛郎披着牛皮怎么会上天呢,都是异想天开的,不可能的,只是想象而已。再说,人间天上,神仙和凡人,怎么会走到一起,神话神话,或者就是胡编乱造,一点都不现实。新婚燕尔的男女双方,不分昼夜,恩爱有加,现实主义至上,尽情享受着生活,一切皆空,万事不予理睬。这些饮食男女,虽然也有理想,有追求,有憧憬,但面对这样鲜活的女人,还能想起牛郎织女这样的神话?何况一个家庭,里里外外,早早晚晚,鸡毛蒜皮,油盐酱醋,忙得不可开交,该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再往前走,有了孩子,爱情就算结了果子了,牛郎织女还有了两个孩子,怎么还会追上天去呢,黄脸婆了,爱去去,爱来来,走了好,上天入地,悉听尊便,懒得理会。再说,天下女人多了去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主动放弃,也不用上法院到法庭了,不声不响,彼此都不用再劳神费思了,正好各奔东西,从头再来,何乐而不为呀。织女不是上天了吗,好啊,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好聚好散,免了多少麻烦哟。这时候,还好,人还有想法。有想法,哪怕只有憎恨,也是不错的,证明自己还没有麻木,还能活着,还能往下活。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也就是更年期,正是什么感觉都没有的年月。人到中年万事休啊,这就是一种麻木,一种失语状态,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精彩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将来的日子,可想而知,什么英雄,什么神话,什么艺术,什么价值,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活着,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过程,年轻人可笑,老年人可悲,一切都是竹篮子打水的事儿,最终等于零,归结于空无。牛郎侄女,虚妄而已。这种话题,几乎都不愿涉及,有人聊起来,最多啧啧两声了事。

也许,到了六十岁之后,我们会重新返老还童,至少在我们的向往里,还有牛郎织女这样的奇思妙想,瑰丽无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样的渴望,还会在我们行将就木的肌体里,生发出奇异的光彩。

牛郎织女的神话,太古老,也太陈旧了,因为今天的网络,更多通讯信息手段,搭起了无数鹊桥,早已超乎了那种披着牛皮的追赶,更多的牛郎织女,身处天南海北,天涯海角,却在隔河相会,却已眉目传情,心心相印。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贵的动物,我们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奇迹,创造了神话,最后又被他们淹没,而且淹没得那样心安理得,真是超乎人类自身的想象。七夕,一个亘古的话题,一个更新的话题,我们翘首以待。因为,我们的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和二零一零后,又将怎样解读?

我们都从七夕的传奇里走来,我们也将走出七夕的美丽。如今,神话就在我们身边,也在我们眼前,触手可及。古往的神话,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牛郎,也是织女。从隔河相望,到日日厮守,我们正在厌倦这种拥有,我们的心灵,早就荒芜和空旷了。也许,我们空空荡荡的心灵里,需要更加鲜活的东西,新的向往,新的寄托,新的渴求。我们需要新的奇迹,新的神话,新的美丽。

否则,我们将何去何从呢......


[ 本帖最后由 刘满园 于 2010-8-20 00:3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