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回望 诗意的乡愁
2022-01-09抒情散文杨纯柱
——读左中美的散文集《不见秋天》2010年8月,左中美的散文集《不见秋天》,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张乃光先生作序的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收有散文75篇,共270千字。这些散文大部分曾在《民族文学》、《散文》、《散文百家》、《山花》……
——读左中美的散文集《不见秋天》
2010年8月,左中美的散文集《不见秋天》,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张乃光先生作序的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收有散文75篇,共270千字。这些散文大部分曾在《民族文学》、《散文》、《散文百家》、《山花》、《云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有的还为《读者》杂志转载。
一 作为一个生长在遥远的山乡,踏着晨曦中的露珠从乡村走来的彝族青年女作者,左中美带着一股山野的清新和灵秀,以一路芬芳的心情,奉献出一篇篇轻灵丰盈的优美文字,并以其特有的“平易真切”、“清丽婉转”与“高洁优雅”的内涵和风格,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翻开装帧别致的《不见秋天》散文集,不少篇章的标题就往往会令人眼前一亮,如《照见春天的湖》、《花都开好了》、《玫瑰之上的温暖》等。单看这些标题,即不只让人耳目一新,更使人回味无穷和产生无限遐想。看见这些新颖独特、诗意盎然的标题,就令人忍不住急切地想展卷阅读,一睹为快。有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给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并非易事,有时甚至难于写文章本身,甚至有人曾经提出过“文章半标题”命题。《不见秋天》里的这些为文章增色不少和与文章相得益彰的颇富创意的标题,倘若不是触景生情的妙手偶得的,就是独具匠心的作者经过千锤百炼提炼出来。 《不见秋天》的散文,大多都是对乡土人情,人生岁月、亲情友情、以及婚姻家庭的真情回望和视角独特的深刻感悟。其中也有少量的山水游记。其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文笔宛转流丽、感情真挚深切,格调清新自然,内容真淳朴实,叙述委婉动人。这些绚丽多姿而又不失幽香清雅的锦篇绣章,恰似清水芙蓉,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感美。换言之,如此自然、流畅、纯美的至真至情的文字,给人的感觉,犹如山涧的溪水,清亮、洁净,不含一丝杂质,又如天上的云朵,洁白、空灵,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品读着其中一的篇篇句子清丽、比喻新鲜、意象灵动,飘逸着诗情画意的美文,不只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心灵也会得到一种净化,情感也会得到一种升华…… 二
冰心老人说过:“只有从内心深处流淌真情的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见秋天》散文集,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作者对这些人生碎片的所感所悟,所悲所喜,所怨所慕,其之所以能够具备深深打动人心的力量,并得到读者广泛的认同和喜爱,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这些散文,都是从性格娴雅巧慧的作者的锦心绣笔中,流淌出来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这种源自心灵深处,水到渠成的肺腑作品,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换言之,《不见秋天》里的文字,似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作者那颗美丽、善良、悲悯的心灵,汩汩流淌出来的。这种源自心泉的性情文字,犹如冬日的阳光,纯净、和煦、温暖。 如果说《不见秋天》集子里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真意切和抒真情、表挚意,诉心声的话,那么其中最珍贵的品质,则是回荡着一种感恩、悲悯和同情心的的旋律。漫步《不见秋天》的世界,可以品读出作者细腻敏感、缠绵委婉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一颗极其善良而柔软的心灵。展读《不见秋天》里明净的情思中,又融入一层淡淡忧伤的文字,就会发现,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间不缺乏爱、温情和善意,只是缺乏感受爱、温情和善意的心灵。 在左中美精细、鲜活、生动的和情味悠然的笔触里,《不见秋天》中的山川草木,春花秋月,处处都洋溢出撩人的美,使人赏心悦目;亲情友情,爱情婚姻,时时弥漫着深深的爱和善意,令人温暖感动。可以说,《不见秋天》里的散文,每每闪烁着一种在当今这个世界,愈来愈弥足珍贵的真、善、美的浓浓情愫和暖暖的爱的光辉。这些散落在平常日子缝隙中的真、善、美和人间的爱意,有时是琐碎的、细微的,但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碎片,经过时光的沉淀和记忆的发酵,再被作者一支灵动、精致、细腻的妙笔,所发掘出的亲情的真挚、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都无不让人温暖和感动。
三
左中美曾经动情地自我自白说,文字的力量是这样地博大,让她身在其中深深沉迷。因而她特别喜欢用文字来回忆和抒情。而她自己之所以始终醉心于“在文字中行走,在一个不息的梦中行走,并仔细地,记录下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其目的,就是想表达“让我欢喜的,让我悲伤的,让我感动的,让我回忆的”的“事”和“物”、“情”与“意”,并与喜爱她文字的读者分享。 所以,对生命的回望,对故乡的回望,对岁月的回望,构成了左中美散文的主题和内核。《不见秋天》就是作者以这样的主题和内核,倾其心血,用文字构筑起来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在这个一往深情的世界里,作者用美丽的思绪和娓娓道来的恬静文字,轻轻地开启一扇扇早已被尘封的记忆之门,以温馨细柔和的心情,灵敏细致的笔触,追寻一幕幕远去的往事,尤其是重温那逝去的岁月里,自己生命中所经历过和拥有过的种种温情和感动。这也是左中美散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突出的特色。欣赏这些闪耀着亲切光芒的从岁月深处陶沥出来的珍珠玛瑙,自然而然地容易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记忆,让我们产生会心会意的感情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左中美构筑的这个《不见秋天》的世界尽管是精神的、精致的、唯美的,有一种静气澄心的静幽之美和超凡脱俗的优雅,却又与世俗的生活息息相通,并不远离人间烟火。在这个静美而祥和的世界里,处处弥漫着一种纯净、平和、温馨、抒情、充满感恩的情愫。在左中美委婉深情和怡然自得的笔下,《不见秋天》里的时光是舒缓的、岁月是静好的,心情是澄明的,给人一种云烟含幽,优游自在的感觉。
四
宗白华说过“艺术境界主于美”。《不见秋天》的散文,最本质的东西,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美。美在语言、美在真情、美在意境、美在韵味,美得空灵、美得飘逸、美得令人回味无穷。在静夜里的灯下,泡一杯清茶,捧读这样清丽、优美、纯真的文字,不只能够分享美、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还能够发现美、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以至被人间的美好的“人”和“事”,所深深感动和浸润,从而更加热爱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境界。 同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不见秋天》里的品位高雅、文质兼美的佳作,也是从生活的原生矿石中点点滴滴地陶洗出来的,只不过这些隐匿原生态生活的美,被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和一双敏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来,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有些虚灵化和景致化了,但不管怎样变化,美的原汁味道是不难品味得到的。可以说,《不见秋天》的大多数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纯粹的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美。既平易亲切,真实感人,又极富于生活情趣。比如《乡下爱情》、《等》、《伯父》等篇章。 《不见秋天》的艺术品位总体上是高雅的,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更是唯美的。但正如人世间不独有蓝天白云、春暖花开、明月清风一样,作为勇于“直面人生”和富有积极“入世精神”的“写实”散文,我们仍然会时不时从中品读出人生的苦涩、生活的痛感和命运的无奈。如在《那些和岁月有关的事》、《一个人的天堂》、《从此岸到彼岸》等篇章里,就笼罩着一种对人世沧桑和坎坷命运的忧郁伤感的情思。虽然这种忧郁伤感的情思是悠远绵邈的,却足以使人不胜感慨唏嘘。 五
作为左中美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见秋天》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真、善、美的坚持不渝的发掘和固守,以至使整部书中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唯美气息。给人一种清丽、静谧、温婉、细腻等富有女性特有的温柔明净气质。
品读《不见秋天》里的摇曳多姿、珠圆玉润、充满灵气和人性的性情文字,不得不认可一种理念,写作是一种潜在的天分,后天的努力,只不过是对这种天分的发掘。的确,这种天分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它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直觉”、“悲悯意识”和“诗意情怀”。如果说写作智慧,属于理性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提高的话,那么“艺术直觉”、“悲悯意识”和“诗意情怀”等作品打动人心的元素,则无疑是完全由感性占主导地位的秉赋和特质,因而很难用外部手段来提升的,它只能靠与生俱来的悟性和灵感来照亮。 张乃光先生在《不见秋天》的序里说,左中美是一个“颇具个性的女作者”,“她对生活敏锐的感受,使她的作品能以一种富有质感的叙述打动人心”。是的,左中美渊雅清丽的文字,犹如静静山谷里的一株清新素雅的百合花,淡淡的散发着属于自己独有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当然,如果苛求的话,就是由于作者毕竟还比较年轻,阅历不够丰富,以及个人生活天地较小等原因,《不见秋天》的散文,还存在着题材相对狭窄、视野也有待于进一步开阔等不足。然而正因为拥有年轻的优势,脚下的路还很长。正如张乃光所指出的:“她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历都预示着她的写作是有潜在力量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积累的充实,凭着她那股对文字异乎寻常的痴迷、热爱劲,特别是凭着其超人的悟性和细腻、生动、诗意的独特感悟能力,左中美在文学创作上,会给热爱她文字的人,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期待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0-9-13 17:24 编辑 ]
一 作为一个生长在遥远的山乡,踏着晨曦中的露珠从乡村走来的彝族青年女作者,左中美带着一股山野的清新和灵秀,以一路芬芳的心情,奉献出一篇篇轻灵丰盈的优美文字,并以其特有的“平易真切”、“清丽婉转”与“高洁优雅”的内涵和风格,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翻开装帧别致的《不见秋天》散文集,不少篇章的标题就往往会令人眼前一亮,如《照见春天的湖》、《花都开好了》、《玫瑰之上的温暖》等。单看这些标题,即不只让人耳目一新,更使人回味无穷和产生无限遐想。看见这些新颖独特、诗意盎然的标题,就令人忍不住急切地想展卷阅读,一睹为快。有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给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并非易事,有时甚至难于写文章本身,甚至有人曾经提出过“文章半标题”命题。《不见秋天》里的这些为文章增色不少和与文章相得益彰的颇富创意的标题,倘若不是触景生情的妙手偶得的,就是独具匠心的作者经过千锤百炼提炼出来。 《不见秋天》的散文,大多都是对乡土人情,人生岁月、亲情友情、以及婚姻家庭的真情回望和视角独特的深刻感悟。其中也有少量的山水游记。其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文笔宛转流丽、感情真挚深切,格调清新自然,内容真淳朴实,叙述委婉动人。这些绚丽多姿而又不失幽香清雅的锦篇绣章,恰似清水芙蓉,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感美。换言之,如此自然、流畅、纯美的至真至情的文字,给人的感觉,犹如山涧的溪水,清亮、洁净,不含一丝杂质,又如天上的云朵,洁白、空灵,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品读着其中一的篇篇句子清丽、比喻新鲜、意象灵动,飘逸着诗情画意的美文,不只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心灵也会得到一种净化,情感也会得到一种升华…… 二
冰心老人说过:“只有从内心深处流淌真情的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见秋天》散文集,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作者对这些人生碎片的所感所悟,所悲所喜,所怨所慕,其之所以能够具备深深打动人心的力量,并得到读者广泛的认同和喜爱,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这些散文,都是从性格娴雅巧慧的作者的锦心绣笔中,流淌出来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这种源自心灵深处,水到渠成的肺腑作品,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换言之,《不见秋天》里的文字,似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作者那颗美丽、善良、悲悯的心灵,汩汩流淌出来的。这种源自心泉的性情文字,犹如冬日的阳光,纯净、和煦、温暖。 如果说《不见秋天》集子里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真意切和抒真情、表挚意,诉心声的话,那么其中最珍贵的品质,则是回荡着一种感恩、悲悯和同情心的的旋律。漫步《不见秋天》的世界,可以品读出作者细腻敏感、缠绵委婉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一颗极其善良而柔软的心灵。展读《不见秋天》里明净的情思中,又融入一层淡淡忧伤的文字,就会发现,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间不缺乏爱、温情和善意,只是缺乏感受爱、温情和善意的心灵。 在左中美精细、鲜活、生动的和情味悠然的笔触里,《不见秋天》中的山川草木,春花秋月,处处都洋溢出撩人的美,使人赏心悦目;亲情友情,爱情婚姻,时时弥漫着深深的爱和善意,令人温暖感动。可以说,《不见秋天》里的散文,每每闪烁着一种在当今这个世界,愈来愈弥足珍贵的真、善、美的浓浓情愫和暖暖的爱的光辉。这些散落在平常日子缝隙中的真、善、美和人间的爱意,有时是琐碎的、细微的,但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碎片,经过时光的沉淀和记忆的发酵,再被作者一支灵动、精致、细腻的妙笔,所发掘出的亲情的真挚、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都无不让人温暖和感动。
三
左中美曾经动情地自我自白说,文字的力量是这样地博大,让她身在其中深深沉迷。因而她特别喜欢用文字来回忆和抒情。而她自己之所以始终醉心于“在文字中行走,在一个不息的梦中行走,并仔细地,记录下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其目的,就是想表达“让我欢喜的,让我悲伤的,让我感动的,让我回忆的”的“事”和“物”、“情”与“意”,并与喜爱她文字的读者分享。 所以,对生命的回望,对故乡的回望,对岁月的回望,构成了左中美散文的主题和内核。《不见秋天》就是作者以这样的主题和内核,倾其心血,用文字构筑起来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在这个一往深情的世界里,作者用美丽的思绪和娓娓道来的恬静文字,轻轻地开启一扇扇早已被尘封的记忆之门,以温馨细柔和的心情,灵敏细致的笔触,追寻一幕幕远去的往事,尤其是重温那逝去的岁月里,自己生命中所经历过和拥有过的种种温情和感动。这也是左中美散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突出的特色。欣赏这些闪耀着亲切光芒的从岁月深处陶沥出来的珍珠玛瑙,自然而然地容易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记忆,让我们产生会心会意的感情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左中美构筑的这个《不见秋天》的世界尽管是精神的、精致的、唯美的,有一种静气澄心的静幽之美和超凡脱俗的优雅,却又与世俗的生活息息相通,并不远离人间烟火。在这个静美而祥和的世界里,处处弥漫着一种纯净、平和、温馨、抒情、充满感恩的情愫。在左中美委婉深情和怡然自得的笔下,《不见秋天》里的时光是舒缓的、岁月是静好的,心情是澄明的,给人一种云烟含幽,优游自在的感觉。
四
宗白华说过“艺术境界主于美”。《不见秋天》的散文,最本质的东西,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美。美在语言、美在真情、美在意境、美在韵味,美得空灵、美得飘逸、美得令人回味无穷。在静夜里的灯下,泡一杯清茶,捧读这样清丽、优美、纯真的文字,不只能够分享美、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还能够发现美、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以至被人间的美好的“人”和“事”,所深深感动和浸润,从而更加热爱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境界。 同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不见秋天》里的品位高雅、文质兼美的佳作,也是从生活的原生矿石中点点滴滴地陶洗出来的,只不过这些隐匿原生态生活的美,被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和一双敏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来,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有些虚灵化和景致化了,但不管怎样变化,美的原汁味道是不难品味得到的。可以说,《不见秋天》的大多数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纯粹的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美。既平易亲切,真实感人,又极富于生活情趣。比如《乡下爱情》、《等》、《伯父》等篇章。 《不见秋天》的艺术品位总体上是高雅的,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更是唯美的。但正如人世间不独有蓝天白云、春暖花开、明月清风一样,作为勇于“直面人生”和富有积极“入世精神”的“写实”散文,我们仍然会时不时从中品读出人生的苦涩、生活的痛感和命运的无奈。如在《那些和岁月有关的事》、《一个人的天堂》、《从此岸到彼岸》等篇章里,就笼罩着一种对人世沧桑和坎坷命运的忧郁伤感的情思。虽然这种忧郁伤感的情思是悠远绵邈的,却足以使人不胜感慨唏嘘。 五
作为左中美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见秋天》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真、善、美的坚持不渝的发掘和固守,以至使整部书中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唯美气息。给人一种清丽、静谧、温婉、细腻等富有女性特有的温柔明净气质。
品读《不见秋天》里的摇曳多姿、珠圆玉润、充满灵气和人性的性情文字,不得不认可一种理念,写作是一种潜在的天分,后天的努力,只不过是对这种天分的发掘。的确,这种天分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它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直觉”、“悲悯意识”和“诗意情怀”。如果说写作智慧,属于理性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提高的话,那么“艺术直觉”、“悲悯意识”和“诗意情怀”等作品打动人心的元素,则无疑是完全由感性占主导地位的秉赋和特质,因而很难用外部手段来提升的,它只能靠与生俱来的悟性和灵感来照亮。 张乃光先生在《不见秋天》的序里说,左中美是一个“颇具个性的女作者”,“她对生活敏锐的感受,使她的作品能以一种富有质感的叙述打动人心”。是的,左中美渊雅清丽的文字,犹如静静山谷里的一株清新素雅的百合花,淡淡的散发着属于自己独有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当然,如果苛求的话,就是由于作者毕竟还比较年轻,阅历不够丰富,以及个人生活天地较小等原因,《不见秋天》的散文,还存在着题材相对狭窄、视野也有待于进一步开阔等不足。然而正因为拥有年轻的优势,脚下的路还很长。正如张乃光所指出的:“她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历都预示着她的写作是有潜在力量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积累的充实,凭着她那股对文字异乎寻常的痴迷、热爱劲,特别是凭着其超人的悟性和细腻、生动、诗意的独特感悟能力,左中美在文学创作上,会给热爱她文字的人,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期待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0-9-13 17:2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