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2-01-09抒情散文娴情逸致
行走在已进入盛夏的、被骄阳曝晒的街头,地表的热气蒸腾着我全身的皮肤感受器,心也如久未逢甘露的杂草地,自感荒芜枯干。汗水沁满了脸上,焦虑的神态伴随着街两旁的市井嘈杂,我迈着不疾不徐的脚步,从脚下的路一直沿伸到儿子上初中的学校。坐在即将升入初二……
行走在已进入盛夏的、被骄阳曝晒的街头,地表的热气蒸腾着我全身的皮肤感受器,心也如久未逢甘露的杂草地,自感荒芜枯干。汗水沁满了脸上,焦虑的神态伴随着街两旁的市井嘈杂,我迈着不疾不徐的脚步,从脚下的路一直沿伸到儿子上初中的学校。
坐在即将升入初二的儿子座位上,老师的红唇齿白和一叠儿子期末的考试卷及一张班级成绩排名表,不停地在我的眼前晃动,脑海里也不断地浮现着已是深夜、但仍然伏在桌案上写着没完没了作业的儿子的身影。我把视线越过旁边家长的头顶,投向教室窗外、被绿色植物缠绕的学校边的珊栏,突然想起了女作家池莉在她的纪实文学“来吧,孩子”中写的话语: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扼杀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渴盼。她对女儿的教育遵从“快乐、兴趣第一”的方式,何尝不是对国内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挑战,而我也深刻地认为,应试教育像一堵无形的墙阻扼了孩子们的欢乐和健康。
原本对儿子的考试成绩并不太热衷的我,也被一次次的家长会上、老师的鼓噪和斥责的氛围环境而影响,我的心也日胜一日的焦虑,压力也倾轧着我的灵魂。于是也随了老师和大多数家长的思维和行为的潮流,给儿子报提高班、陪着儿子熬夜写作业,就如同一滴水珠被卷涌到大海里,不能自主沉浮。
每次开完儿子的家长会,我便头疼异常。晚上,躺在床上,便生出许多的感慨和思绪,于是心中便暗生对国外孩子的羡慕,他们从小被培养的不是一种应试的能力,而是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脑子里又浮现出前不久读过得原本是买给儿子看的书,那就是人民日报主任编辑凌志军所著的《成长》。读后生出颇多感想,真正达到了他在书中所说的:“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但你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的共识。我在对儿子学习所采取的态度上,极力适应于中国的教育,但却仍想说的是:中国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书中通过对中国微软分公司的精英们成长的足迹,详尽地阐述了成长为优秀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同时也对美国的教育方法和中国的教育方法做了比较。美国小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天,老师会教他们,对人要热情,不要伤害别人,在学校要快乐。而中国的老师会和学生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美国的教育是注重以人为本、正面阳光、充分培养孩子们的情商,而中国的教育是从小教育孩子要防犯别人,对人的负面夸大太多,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压抑。美国是鼓励孩子们有个性的创新发挥,而中国是像一条生产流水线,把不同个性的孩子,制造成同一个样子。
记得书中列举了一个美国小学校的例子,一个小女孩迟到了,她说:“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老师说:“为什么啊?”,小女孩说:“我睡觉了。”,老师说:“你一定睡得很舒服吧,宝贝,快坐下吧”。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老师的友善和孩子的诚实。而在我们的学校,孩子迟到后是要被罚站的。美国的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快乐的,而中国的孩子虽然是在全世界最能得到父母宠爱的,但他们学习的过程却不快乐,而且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获取知识本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如若是感到痛苦,就是本末倒置。
有时我也在想,虽然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也取得一些成绩,但为何不能动作再大点?前微软亚州研究院的主裁,现为微软美国总部副主裁李开复先生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但他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曾经上书中央领导,深表对中国教育的忧虑。并称现在中国的状况是,一流人才在国外,二流人才在企业,三流人才在大学,没有大师,怎么能带出一流的人才?
而现在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及整个教育体系,不仅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也是官场腐败的代言人,新锐的报纸也披露过我国近年教育乱收费的数额之大。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要交纳数目不小的择校费和托关系的人情费。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如此龌龊肮脏,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历来都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我们国家应该从高层开始,加强对现行教育体系的改革,多投入教育资金,多建学校,多增加师资,把官场上腐败的费用用来办教育。前些天看到报纸上有评论说,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大部分家庭都是为孩子储蓄教育经费,如果政府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减少这样、那样的收费,那么普通的家庭就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能力,使我们国家的流通领域得到发展。
风帆依旧、岁月如梭。中国教育体系存在的敝端,需要我们承认差距,永思进取。需要我们国家的高层教育官员能秉着务实和负责的态度,坚决进行教育改革,让我们国家的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2008年7月6日写于枫叶阁)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