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
2022-01-09叙事散文雨夜昙花
人流中,有一个男子,拖着一个竹筐,筐下是安了轮子的木板,筐里铺了厚厚的松针,松针上安安稳稳地躺着七、八个香橼。正是下班高峰期,街道上除了人就是车,男子就这样混迹在人群间,不叫卖,也不停留,一直往前走。筐里的香橼硕大却又无奈,在这繁杂的路途中……
人流中,有一个男子,拖着一个竹筐,筐下是安了轮子的木板,筐里铺了厚厚的松针,松针上安安稳稳地躺着七、八个香橼。
正是下班高峰期,街道上除了人就是车,男子就这样混迹在人群间,不叫卖,也不停留,一直往前走。筐里的香橼硕大却又无奈,在这繁杂的路途中,它完全无计可施。在这座被行色匆匆的落阳笼罩住的城市里,它所有的情怀都被会掩埋。
男子好像不知道这一点,他自个往前走,不东张西望,不找寻买主,好像他的任务就是把香橼拖着出来逛一圈。
我路过他,没有停留。
隔天下班,又在同一条路上看到了那个男子和他身后的香橼。我分辨不出,筐子里的七、八只香橼是否就是昨天那些。看起来,它们仍然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已泛黄,有的还青着皮。男子依然自个走他的路,好像全忘了,他的身后还有一筐香橼。
我仍然走过他,没有停留。若是往年,见了香橼,怎么也要停下脚步,挑上几只回家。
过去,香橼是比较稀罕的,要从外地带回。带回家,也不吃,而是把它供起来。一只香橼,从深秋就一直在桌上,它从青绿,一点点地转成青黄,再一点点地转成柠檬黄,然后就慢慢萎缩。萎缩了也不吃,要等,一直等。春节过后,那只香橼缩得比黄果大不了多少。香橼就是这样一种水果——吃是次要的。
我不知道,还有哪种水果是这样的。
这么对待香橼,是因为它的香。香橼自然是香的,而且香得十分清甜。就算离开了树枝,它的香,也会一天比一天浓。青绿的时候,要凑近,才能闻到;转成青黄时,能时不时闻到;柠檬黄时,一进屋,就有它的香。就是缩成黄果那般大小,它也是香的,清朗却又浓郁。 用来闻的水果,不要以为它难以入口。它的模样和柚子差不多,只是更为硕大。柚子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香橼却是削去一层皮后,吃里面那层白色的厚厚的皮,那就是它的果肉。果肉的最里面,也有像柚子那样的瓤囊,却小得一不注意就会被忽视。要注意的是,剥皮时下手要狠一点,多削些皮,否则是是苦的,快到果心时,也不能吃,包括瓤囊在内,都是苦的。
我很喜欢吃香橼,在它的水份还没有挥发多少的时候。剥皮后,切片,没入口前,先深深闻一口,香就进了肺腑。轻轻一口,香就被唇舌捕捉住,入了胃肠。香橼清香甜脆的滋味,是脱凡忘俗的,世间没有任何一种糖,能够模拟出这种甜,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有这种纯净、出尘,而又绝对不飘渺的香。就是香橼做的果脯,也不是这种味道。
香橼还有变种,椭圆的果实会分出许多叉来,长成圆柱状,像人的手指。这便是佛手了。我从没吃过佛手,倒不是因为那个“佛”字,而是那些圆柱太细,削了皮,大约没有多少可吃的部分。不过佛手很漂亮,供在桌上,像艺术品一般,还有天然的香味。
渐渐的,香橼不再那么稀罕了。就在我家楼下,会有小贩拖着竹筐走一段,停下来等一等,看有没有人识货。一天遇到一个小贩卖一筐佛手,长得十分硕大而又指节分明,比我见过的任何佛手都还有佛的感觉。异常欢喜,立即买完筐内所有。那是中秋节前夕,和朋友相约了一起吃饭,买这许多,只为送给他们。
香橼,又或佛手是什么稀罕物,值当这么慎重?朋友是外地人,虽然在云南生活多年,其实不一定完全了解这片土地的好,送香橼,有些显摆的意思:云南还有这种好东西。
我一面挑一面问小贩,这些香橼是从哪里运来的。他吱吱唔唔,我也没多想。 饭桌上,我向朋友介绍这种水果,说得神乎其神,止咳润肺呀,可吃可观可药用呀,连“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这样的诗句都找了出来佐证。朋友都瞪大了眼听,临别时,把香橼抱进怀里离开。
奇怪的是,我的香橼,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坏掉。它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坏,先是发霉,然后软下去,流出水来。我有些奇怪,这当然是香缘,我再也不会认错的,莫说外形,就是那股香,虽然有些淡,也的的确确是香橼的香。可是,它为什么不能供到春节后?为什么不把水分挥发缩成一小团,反而在水份充足时就腐败?我想起小贩的吱吱唔唔,但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回老家景东,在堂哥的屋后看到香橼,它很瘦小,只挂了一只果,果也可怜。二哥把它摘了,准备带回家泡酒。一路上,它就躺在车厢里,悄悄的,试探着一点点地把香味散发出来。渐渐的,整个车厢都是它的味,因而虽然旅途劳累,我们却人人神清气爽。
这才是香橼,我认识的香橼,供在桌上的香橼。
至那以后,我不再在我的城市里买香橼,因为我不知道是这座城市容不下它们的清香,还是它们无法在这座城市里,保有自己清雅的情怀。 [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0-27 16:57 编辑 ]
正是下班高峰期,街道上除了人就是车,男子就这样混迹在人群间,不叫卖,也不停留,一直往前走。筐里的香橼硕大却又无奈,在这繁杂的路途中,它完全无计可施。在这座被行色匆匆的落阳笼罩住的城市里,它所有的情怀都被会掩埋。
男子好像不知道这一点,他自个往前走,不东张西望,不找寻买主,好像他的任务就是把香橼拖着出来逛一圈。
我路过他,没有停留。
隔天下班,又在同一条路上看到了那个男子和他身后的香橼。我分辨不出,筐子里的七、八只香橼是否就是昨天那些。看起来,它们仍然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已泛黄,有的还青着皮。男子依然自个走他的路,好像全忘了,他的身后还有一筐香橼。
我仍然走过他,没有停留。若是往年,见了香橼,怎么也要停下脚步,挑上几只回家。
过去,香橼是比较稀罕的,要从外地带回。带回家,也不吃,而是把它供起来。一只香橼,从深秋就一直在桌上,它从青绿,一点点地转成青黄,再一点点地转成柠檬黄,然后就慢慢萎缩。萎缩了也不吃,要等,一直等。春节过后,那只香橼缩得比黄果大不了多少。香橼就是这样一种水果——吃是次要的。
我不知道,还有哪种水果是这样的。
这么对待香橼,是因为它的香。香橼自然是香的,而且香得十分清甜。就算离开了树枝,它的香,也会一天比一天浓。青绿的时候,要凑近,才能闻到;转成青黄时,能时不时闻到;柠檬黄时,一进屋,就有它的香。就是缩成黄果那般大小,它也是香的,清朗却又浓郁。 用来闻的水果,不要以为它难以入口。它的模样和柚子差不多,只是更为硕大。柚子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香橼却是削去一层皮后,吃里面那层白色的厚厚的皮,那就是它的果肉。果肉的最里面,也有像柚子那样的瓤囊,却小得一不注意就会被忽视。要注意的是,剥皮时下手要狠一点,多削些皮,否则是是苦的,快到果心时,也不能吃,包括瓤囊在内,都是苦的。
我很喜欢吃香橼,在它的水份还没有挥发多少的时候。剥皮后,切片,没入口前,先深深闻一口,香就进了肺腑。轻轻一口,香就被唇舌捕捉住,入了胃肠。香橼清香甜脆的滋味,是脱凡忘俗的,世间没有任何一种糖,能够模拟出这种甜,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有这种纯净、出尘,而又绝对不飘渺的香。就是香橼做的果脯,也不是这种味道。
香橼还有变种,椭圆的果实会分出许多叉来,长成圆柱状,像人的手指。这便是佛手了。我从没吃过佛手,倒不是因为那个“佛”字,而是那些圆柱太细,削了皮,大约没有多少可吃的部分。不过佛手很漂亮,供在桌上,像艺术品一般,还有天然的香味。
渐渐的,香橼不再那么稀罕了。就在我家楼下,会有小贩拖着竹筐走一段,停下来等一等,看有没有人识货。一天遇到一个小贩卖一筐佛手,长得十分硕大而又指节分明,比我见过的任何佛手都还有佛的感觉。异常欢喜,立即买完筐内所有。那是中秋节前夕,和朋友相约了一起吃饭,买这许多,只为送给他们。
香橼,又或佛手是什么稀罕物,值当这么慎重?朋友是外地人,虽然在云南生活多年,其实不一定完全了解这片土地的好,送香橼,有些显摆的意思:云南还有这种好东西。
我一面挑一面问小贩,这些香橼是从哪里运来的。他吱吱唔唔,我也没多想。 饭桌上,我向朋友介绍这种水果,说得神乎其神,止咳润肺呀,可吃可观可药用呀,连“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这样的诗句都找了出来佐证。朋友都瞪大了眼听,临别时,把香橼抱进怀里离开。
奇怪的是,我的香橼,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坏掉。它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坏,先是发霉,然后软下去,流出水来。我有些奇怪,这当然是香缘,我再也不会认错的,莫说外形,就是那股香,虽然有些淡,也的的确确是香橼的香。可是,它为什么不能供到春节后?为什么不把水分挥发缩成一小团,反而在水份充足时就腐败?我想起小贩的吱吱唔唔,但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回老家景东,在堂哥的屋后看到香橼,它很瘦小,只挂了一只果,果也可怜。二哥把它摘了,准备带回家泡酒。一路上,它就躺在车厢里,悄悄的,试探着一点点地把香味散发出来。渐渐的,整个车厢都是它的味,因而虽然旅途劳累,我们却人人神清气爽。
这才是香橼,我认识的香橼,供在桌上的香橼。
至那以后,我不再在我的城市里买香橼,因为我不知道是这座城市容不下它们的清香,还是它们无法在这座城市里,保有自己清雅的情怀。 [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0-27 16:5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