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一样漂亮的小学校
2022-01-09叙事散文一丁
“画舫”一样漂亮的小学校我上小学的时候,上课的那教室像“画舫”一样漂亮,说它像画舫,只是一种比喻而已,因为我除了在图画之中见到过装饰描绘得最漂亮的除“画舫”之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么漂亮的房屋建筑。那是一座建立在石基之上的古建筑,飞檐斗梁,……
“画舫”一样漂亮的小学校
我上小学的时候,上课的那教室像“画舫”一样漂亮,说它像画舫,只是一种比喻而已,因为我除了在图画之中见到过装饰描绘得最漂亮的除“画舫”之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么漂亮的房屋建筑。
那是一座建立在石基之上的古建筑,飞檐斗梁,石基大约高一米五左右。房子总共六间,中间的两间突出,有很宽的台阶可供上下。台阶是清一色大理石的,房子的四周均留有宽宽的回廊,有木质的扶手和护栏,房子虽非楼房,地面却是用木板铺的,油光锃亮,六间房全部用雕花门窗装饰,门扇、明柱、房梁全部是彩绘的,题有许多名人书画。也就是说这座很别致的纯木结构的建筑是被内外彩绘得像“画舫”一样地漂亮,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起疑要问,不就一个边荒野地里的小学校吗?何以要说得那么隆重呢?
其实这里原本不是学校,是一座庙宇,解放以后才改建为学校的。在当时,穿过后院的一片柏树,还能见到索托龙王的本殿,那也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只可惜被毁于文革期间,让人婉惜。前院有一座小楼,照例是纯木结构的,之外就是掩隐在林中的操场,记得当时是绿树成荫,全是合抱粗的大杨树,有几千棵之多。再穿过杨树林就是峪河了,峪河是渭水三源里面最有情趣的一条河,那时在峪河两岸,是连片的沙棘林,每到秋天晶莹的沙棘果就会红得浩漫连天,招引着各种美丽的鸟儿,成群结队的穿梭其间,或歌或舞,乐融融一幅生态图,会让人留恋忘返的。待冬天,河道里结满了青溜溜的冰,若再有一层薄雪覆在尚剩有少许果实的沙棘树上,坐在自制的冰车上穿行其中,那个美劲,更是无法言语的。至今回想起以上种种,让人还仿佛觉得是在梦境之中,因为几十年后再回乡时,学校门前的树林已荡然无存,河道两旁的沙棘林也消失殆尽,漂亮的“画舫”一样的学校也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楼房,家乡变得一点没有诗情也一点没有画意了,我那难以忘却的“画舫”一样的小学校也就只能留在梦中了,永远,永远……
当年那个环境的好,到处是树到处是林,有时常常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在林中采蘑菇的时候迷路,当然也时常想着捡柴禾的时候能捡到一窝随处可碰到的鸟蛋,那可是小伙伴们常常能吃到的美餐。记得那时的河鱼很大也很肥,夏天下河去摸,巨石之下或河边树洞之中偶尔也会摸出胳膊一样粗的河鱼,白水煮了洒些盐或者干脆在河滩上升起一堆火烤着吃,都是很可口的,至今想起当年事,依然满口生馋津,实在是难以忘怀。
我那“画航”一样的小学校,是我童年的天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光线从周围的窗眼中照进来,每一幅彩绘的画都在变幻着迷离的色泽,暖绒绒的阳光让地板散发出一种温馨的味道,和躺在林中草地上所嗅到的味道一样清新,一样湿润,一样香甜,有时大家也会躺在地板上或爬在地板上玩,不知是因为房子漂亮或者是因为地板一直锃亮如桌面,反正我记得那时的小伙伴们都特别爱干净讲卫生,老师从来没有为这些事情刻意的去要求过什么。那时我们最为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就是擦门窗,因为抚摸着那上面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浮雕图案,那深深浅浅的刀痕,会让人为之着迷,为之沉醉,这也是我至今热爱艺术的根源。
记得前院的小楼好象是藏书用的,顾颉刚先生保护庚子赔款到渭源的时候,为小学校提的校名就挂在楼前。楼上似乎还有左宗堂等人题的匾额,很大气,字也写的特漂亮,有一代宗师之风范。据说从锹峪这块地方走出去的许多有出息的人,当年赤着脚背着炒面到兰州赶考,拿回来了许多文武状元头衔,这大都缘于我那“画舫”一样的小学校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之故。锹峪的地名是“靖难之役”出逃的建文帝所赐。《创修渭源县志》载:建文帝一行“伏窜崎岖,历滇南巴蜀,至渭源。”到渭源锹峪时,建文帝与走失的近臣郭节巧遇在一个叫“郭家吊川”的地方,两人一时感慨万千,遂将相遇之地赐名“锹峪”谐音“巧遇”,建文帝便隐居于后来变成小学校的这座寺庙多年,之后出家“五竹寺”。五竹寺有五色之竹,古人曾见过者,描叙为“红枝如蓼,黄干如藤,绿者如碧玉,而白蓝之干尤为奇特,稽之竹未闻有奇特如此者。”五色者五彩也,寓天子之气,竹者朱也,建文帝之姓,暗喻后人,建文帝朱文玧曾落赐此寺。
我那“画舫”一样的小学校,具说是庄肃王朱瑛为建文帝所修的栖身隐藏之地,初为庙宇后改建为学校,贮立于高高的基石之上,颇有殿堂之气势,这也是后来有许多文化名人为其题留有许多书画作品的原因之一。庄肃王朱瑛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之子,两人关系甚洽,为保建文帝免遭永乐帝朱棣株杀,庄肃王朱瑛在兰州、临洮、渭源、陇西诸处山林胜地,大修佛寺,声称是为洪武先皇及其母荐阴福,实质上是为已出家作了和尚的建文帝修建的栖身藏匿之地,当时在渭水源头修建的除了这座庙宇和五竹寺,还有一个圆明寺。
托古人的福,我的童年就是在殿堂画舫一样的教室里渡过的,那确实是一座很漂亮的房子,只可惜后来被毁掉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毁掉了许多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包括大片的林木。现在林枯了,山秃了,水干了,梦里依稀的“画舫”一样的小学校也永远地消失了,我们悔恨,但我们同样也无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