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行走在河岸的浮想

2020-09-24抒情散文王建荣
行走在河岸的浮想                        王建荣苍弩浩渺,河汉通茫,在沉沉的黑夜,听一弯新月将亿万年的光辉泼洒在与日月同在的长河。取一片枯谢的黄叶,寻着错综复杂的脉络,渗入细微的光芒,逆流而上,寻往那个一千四百
            行走在河岸的浮想                        王建荣
  苍弩浩渺,河汉通茫,在沉沉的黑夜,听一弯新月将亿万年的光辉泼洒在与日月同在的长河。取一片枯谢的黄叶,寻着错综复杂的脉络,渗入细微的光芒,逆流而上,寻往那个一千四百余年前的文明蓓蕾。
  那个时期,伟大的女性依旧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她们统治着整个氏族的秩序。大概要从那个刚刚天晴的暴雨之后说起,原始的大地上刚刚平息了一场争斗,新鲜的血迹渗进了才要发芽的细草,清晰可见的几根毛发和皮肉依旧粘黏在石斧日渐光亮的刃上。兽皮做的衣裙早已湿透。本难以遮挡的衣服变得更加褴褛难堪。一股一股的乱发从高高的额头披散下来,斗争时折下来的一株嫩草依旧挂在发梢。一场大雨,解了燥热与疲惫的口渴。一颗水珠,从发梢跌落到毛茸茸的胸膛,顺着坚实的肌肤一路滑落下来。大雾消了,暴雨停了。望着湛蓝的天空,先民深深的眼眶里浮动着他们肥美的牧场和可以浅耕的中原地带。已经九战,炎帝与黄帝的联合部队败了下来。
  天放晴了,辽阔的平原上,早已将战斗过的一片狼藉拂抹的干干净净。突然,就狂风大作,摇曳着还未长成的矮树,时光的芒草被风吹到了一大片。那些智力还未开发的小动物,爬的爬,游的游,飞的飞匆匆回到了自己安全的巢穴。英勇的炎黄猛士,握紧了手心笨重的石斧,挺起健硕的身躯,凝眸着不远处的前线。猛烈的狂风,头发被撩起,身体的寒毛被风早已吹干,像钢针一样的竖立起来,愤怒的叫喊着——冲上去。黄帝请来了天神帮助,漫天的尘沙,将整个天地都包裹在了一起,天色浑然成一片。雷鸣般的号角响彻了日暮夕阳的苍穹,击打着重重的鼙鼓,高举着胜利的刀戈杀向了蚩尤的部落。在呼啸的狂风中,在木棍相击的断裂声中,在石头与脑壳相击的声音中,皮肉被撕扯的剧痛长啸在漫漫的战场之上。远古的先民就这样近身厮杀在一起。昏天暗地,血流成河。
  风息了,我放下那片干枯已久的残叶。站在冷冷的黄河岸边,听平缓的水流唧哝啐语着四千六百年前的故事。波涛已去,早已冲走了那年浓浓的血迹,仿佛那天斗争的声响还在,长长的黄河就是那时光里永不褪色的留声机,在冲蚀着黄沙的浑水中,仿佛既高昂又轻柔的播放着先民们厮杀与耕作的声音。他们光脚奔跑在辽阔的草地,每一步跫响都是大地的心跳,用最原始的言语呼喊着远古的胜利。
  涿鹿之战以后,炎黄部落更好的控制了关中平原,在茫茫的大地之上,在奔腾万里的黄河边点燃了照亮文明的火种,那娇弱的蓓蕾日渐绽放。
  寻着宽宽的河岸往上,傍晚的色彩像极了传说中的云朵,静挂在西边的山坡,一轮将沉的落日抹一把橘红投入期待已久的长河。波光浮动,闪烁着永远无法得知的秘密。初入冬季,渐感寒意,裹裹厚厚的棉衣,听干枯的柳叶带几分憔悴哗啦跌落在地。轻轻的脚步里一不小心便揉碎了时光的安静。驻足在河岸的高处,望着远处低矮的山岗,便是先民的鼻梁化作。一撞撞白顶的屋子早已代替了久违的大雪,巨大的烟囱向外排放着云朵一般的烟雾,密密麻麻的工厂,零星的几处高楼突兀的立在那里,像个呆头呆脑的乡村小子,傻傻的望着这条横亘千年的河流。太阳渐渐西沉,干净明了的轮廓开始模糊,在浑浊的水中,太阳的影子越拉越长。一阵凉风拂过,水波兴起,寒冷的风仿佛就带着金色水波里淡淡的温暖装进我浅浅的眼眸里。闲闲的几只野鸭,在一无所有的河面,小小的眼眸里也装满了一河的波光,时而把头伸进冷冷的河水,像是在寻觅什么却又一无所获,张开臂膀扑闪几下,在水中打个旋,继续沐浴在晚霞的波光里。
  很少有在这样的机会,出了校门口便可以截一段黄河带入胸怀,静静回味。顺着一排的大柳,听风哗啦啦的将树叶带下,原本遮挡的天空,却被一根根垂下的细线裁裁剪剪。偶然会迎面三三两两的青年用怪异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似乎可疑的人。也在不远处就看到了恋爱的情侣热烈的相吻在一起,静静的黄河,静静的落日,莽阔苍渺的大地上,我竟也想将自己化作一片随风而去的叶子,在秋后初冬的某个傍晚,听黄河的协奏,一抹最高贵的光明送了我最亮丽的一生。
  站在岸边,望着这条中华文明摇篮的母亲河,是何等的伟大而深不可测。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甚至都不足已,横亘亿万年的岁月,早已在地球的表面一次次刷新着沉没的故事。那一次次盛与衰的更迭;一次次生与死的见证;一颗颗璀璨的文明之星从遥远的黑夜光芒四射。在历史与时光的洪流里,在文明与进步的岁月里,我似乎还是放不下那一具具沉没的尸骨,是否安眠在享尽日月精华的河岸。
  还记得那些一路而来的战争,仿佛嗅到了风中从河水里翻滚起来的带着战火烧焦谷粟的味道。文明始祖的尸骨被淹没了,春秋战国,魏晋时代,成吉思汗都淹没在了这里。在长长的硝烟里,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厮杀里;在改朝换代,江山变幻的风云里。英雄的长戟早已化作了水中的原子,渗入肥沃的黑土,不知多少星光,多少草木,多少花开花谢,世世代代生活在冷冷的岸边。
  静静的立在河岸的风中,远望山头一抹淡淡的绯红。或许,亦如农耕文明那灿烂的夕阳,那个时候没有工厂,没有高大的楼房,更不知从何一个传说,这里成了一片桃海。那时候,河上该是没有桥的。为了去河的那边,母亲河带走了许许多多英勇健壮的猛士。老实的黄牛,在岸边开阔的黄土地上一耕就是两千年。它们早就望惯了远山沉落的夕阳;望尽了河水起伏的变化;嗅尽了风里花草的芳香;嗅尽了硝烟弥漫与炊烟袅袅。那深深的蹄印该是时光里一汪波光粼粼的记忆。
  在岸边行走,仿佛那一刻就置身在迷离奇幻的时光隧道。我忽然就想起了那些浮动在河面的亡灵。忽略那些战争的伤残,翻阅《兰州文史资料》,其中记载了兰州从清乾隆十八年到清光绪三十年的重大洪灾,这其中还忽略了那些较小的洪灾和其它河段的灾害。六次水灾,那不计其数的百姓被洪水吞没。永没在冰冷幽暗的河底,静默的岁月里无人问津。直将那骨肉化作微粒的泥土。
  夕阳渐渐沉去,河面的波光愈加暗淡,在灰蒙蒙的天空,光秃秃的山岗在日昃的余晖里曲折爬行。路上疾驰的汽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那一刻又仿佛感到了被时光催化的快节奏和岁月流逝的伤痛,望着远去模糊的后尾灯,时光莫不这样匆匆离去,只留下你,或许还在故地徘徊。
  顺着绵绵的河水往下,出了兰州市区往下20多公里处,我想起了那个集结黄河浮尸的地方。在网上看到那个中年男子,驾着自己的快艇,在薄暮冥冥的清晨行驶在宽宽的河面,由于处于峡口地带,从上游漂下来的垃圾铺满了整个河面,有时垃圾的厚度可以达到一米。在图片里我依稀记得他黑蓝色破旧的中山装和脏的已经辨不清颜色的球鞋。嘴唇上密密的黑胡子,一头蓬乱的头发,中指与食指间夹着的半截香烟袅娜着丝丝缕缕的诉言。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天清晨的凉意与微微的惧怕。加上他那黝黑的肌肤和狰狞的面孔,总觉得愈显几分阴森。他就是被称作“黄河水鬼”的杨职军,一个职业捞尸人。接下来是打捞尸体的一组照片。用带铁钩的长竿,钩住死者的衣服拽到船的跟前。再用准备好的绳子绑在死者的手腕或者脚腕,另一头拴在船尾把死者拖回去。在不远的岸边有杨职军的一间“办公室”用来平时居住和同死者的家属谈认领的价钱。房子不远处,是一处三面环山的浅水,由于水流不畅,杨职军便把拖回来的尸体停放在这汪水中。他说,有时候两三天就有人认领,也有时候两三周没人认领,便割断绳子让尸体自行漂下去。那一幅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片看得我心惊胆战。自幼便随父亲和叔父在黄河边长大的杨职军看惯了来来往往的死人,父辈老了如今他就接了父辈的活,在黄河捞尸,赚着死人的钱。
  据统计,每年都有300多具尸体从黄河打捞上来,其中80%属于自杀,这其中当然还有没有被打捞上来的。杨职军的父亲讲,如果白天坐在黄河边的山头每天都会看见垃圾堆里从上游漂下来的死尸。我不禁唏嘘,竟感到后背发凉。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报道,望着远处独自一人坐在河边发呆的少女,心里竟胡思乱想起来。
  一时间,我不清楚该如何看待历史上数以千计的死者与如今每年300多具的浮尸。一次次的战争与灾难也曾带走过多少无辜的生命。说不清孰轻孰重。在以人为本,强调生命至上的今天,我们回不去远古先民的近身赤搏;回不去刀光剑影;也回不去二牛抬杠的和平耕作。静静的立在河岸,气温愈降,寒气彻骨,我的思绪仿佛如河水般浮动。追溯千年不变的河流,行走在历史与时光的河岸,在虚无缥缈的时光里,唯有长河依旧而却生命不在。
  暮色沉降,一弯朦胧的新月悬挂在对岸缓缓的山坡。收回奔腾穿越的思绪,转身回去。河水更静了,更缓了。偶有轻轻翻滚起来的波浪在昏黄的灯光里闪闪发亮。我想,那该是亡者飘荡的灵魂游弋寻觅着曾今的岁月。也或许是他们一双双觊觎于世界的眼睛。阵阵凉风,听河水冲刷着时光两岸的崖壁,仿佛一个个无家的鬼魅,吹响乌青的陶罐,呜呜咽咽,凄凄艾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