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海子孤独的一生

2022-01-09叙事散文竹林笛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1 编辑

  海子的家在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安庆。海子出生于1964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历3月26日中午。在海子之前,她还有两个姐姐,可惜的是,大姐姐两岁的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1 编辑 <br /><br />  海子的家在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安庆。

  海子出生于1964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历3月26日中午。

  在海子之前,她还有两个姐姐,可惜的是,大姐姐两岁的时候生病离开了人世;第二个姐姐来到人世间,在襁褓里还没来得及看上这个世界一眼,一天后就离开了人世。海子还有三个弟弟。

  海子的父亲名叫查振全,当时是个裁缝;母亲叫操采菊,虽然只读了5年书,小学文化程度,但是她经常和一些“文化人”接触,也看书读报,来他们家裁衣服、做衣服的邻居顺便把家中的报纸也带给操采菊看,母亲又把读过的内容编成一个个故事讲给儿子听,海子也由此有了潜意识,所以识字很快。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父母亲随着村上的人到操场上批斗牛鬼蛇神和四类分子,而且还得朗读《毛主席语录》,海子跟随着父母亲每次都参加朗读会。在四岁的时候,他还代表全家去参加了《毛主席语录》背诵会,获得了第一名,而且是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于是,父母亲决定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1968年9月,海子5岁了,父亲查振全把他送进了小学。在业余时间,海子很懂事,他会背着小箩筐到小树林里打猪草,这样子给家里挣工分。那时候家里很穷,海子经常吃不饱,经常感到肚子很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学习,他学习很刻苦,很用功。总是得奖,总是班级的前几名或者第一名,海子优异的学习成绩很让父母亲高兴!

  海子上初中时,迷恋上了小说,而且写的文章很受老师的器重。他喜欢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他还喜欢钓鱼。

  1977年9月,海子考上了高河中学。

  1979年,海子高考后,父母亲再三思考,决定让他填报北京大学这个志愿,后来成绩出来后,他顺利地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了。

  要走了,慈祥的母亲借来了30元钱,装进了海子的内衣口袋,用针线封住了口袋,这样子安全,母亲让海子到北京后再拆开,还说,钱不够的话,来信再寄!

  母亲舍不得儿子走,临走时,母亲泪流满面。父亲一直把他送到了合肥火车站。

  海子开始了他的北大生活。

  首都北京的一切让他感到陌生又好奇!那悠久的人文历史,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来往的车辆,林立的高楼,给海子留下了美好的影响。

  海子在北大尽情地汲取着知识和养分。但是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从来不忘记自己的父母亲。经常给家里写信,内容有北大的学习情况、生活,还不忘问父母的身体状况。

  80年代初期,汪国真、北岛、舒婷等诗人影响着大学生,朦胧诗被大家所喜爱,他们在谈论、朗诵诗歌。

  但是当时海子并不喜欢,他喜欢阅读文学著作。在大一下学期的后半期,海子却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的论文水平也有了提高。

  从大二的暑假开始,他找了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可以挣到的钱基本够生活费,但是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在大家面前朗读自己的诗歌,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海子开始关注诗歌,同时也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小诗。
  在大二下学期的一天,他认识了骆一禾。当时骆一禾是九七级学生,在中文系,他的文章和诗歌经常在校报校刊上发表,已经在学校里很有名气。骆一禾对海子的诗歌的优缺点真诚地指了出来,海子从骆一禾那里学到了好多东西。比海子大三岁的骆一禾一直把海子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爱护。

  后来,海子又认识了比他晚两年进入北大外语系就读的江苏徐州的西川,他们三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再后来,西川和骆一禾相继加入了五四文学社,发表了很多作品。海子没有加入。

  他们三人被称为“北大三诗人”。

  后来,海子到石家庄的一家法院实习。当时有一件案子由于审理不公平,使海子放弃了将来从事法官这个职业的打算。所以,后来学校把他分配到安徽省司法厅和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工作,都被他拒绝了。

  毕业时,海子哭别了同学们,被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工作。这农村苦孩子告别了乡村,终于从贫穷的土地上走进了北京首都,在校刊做编辑,主要工作是帮着修改稿件、编辑稿件,采写新闻报道,海子凭着很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很快地适应了这份工作。海子第一个月的工资是90元,他给父母亲寄去了60元钱。

  海子的处女作是1984年10月创作的被誉为典型学院派的《亚洲铜》,这首诗是他诗歌写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后来发表在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上。

  骆一禾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当编辑,主要负责诗歌版块。

  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也参与创办了星尘诗社的刊物《星尘》。

  1984年,海子调入政治系哲学教研室,还带部分学生的课程。

  也就是这年,海子上哲学可时认识了一位83级的学生“蓝海湾”(化名),一位热情大方的内蒙古姑娘,她也对诗歌很喜欢。同时对海子很崇拜、喜欢。海子恋爱了。恋爱的甜蜜为海子带来了激情和创作欲望。1985年,海子为这位女孩子写了好多优美的爱情诗,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里。

  1985年,海子开始了《太阳》大诗的协作,其中的《太阳·诗剧》开始创作。

  后来,为了找寻《太阳》是片创作的题材,他在暑假只身从北京出发,经过四川成都、甘肃(敦煌莫高窟)、青海,然后直接进入西藏,到达了拉萨。海子被西藏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住了,他了解和掌握了丰富的藏传文化,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1986年 11月份,海子失恋了。他痛不欲生,写下了《我请求:雨》诗中提到了死亡,同时在日记中提到了自杀。当时他花了150元钱买下了《西藏唐卡》这本书,其实是一种对西藏文化的喜欢,他经常随身带着这本书,仔细地研究。

  同年,海子获得了“北大1986年度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和他一起获得大奖的还有芒克、北岛、西川。

  海子是孤独的。他在1987年春天回到了昌平,与青年作家苇岸一起聊天,总说自己孤独。苇岸很欣赏海子,认为他缺少与外界的接触和人的沟通。于是把他介绍到昌平文化馆,利用业余时间培训文化馆的学员。也就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第二个女友“S”,他的创作激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太阳·土地篇》和《太阳·大札撒》的一部分;1988年完成了《太阳,你是父亲的女儿》;从1985年至1988年完成了《太阳·诗剧》;1988年6月至9月,完成了《太阳·弑》;《太阳·弥赛亚》从1988年11月21日开始了创作,到海子去世时仍未能完成,是个最大的遗憾。

  随着《太阳》的创作深入,海子的精神幻想达到了巅峰,但是对外界的人和事情很淡漠。1988年初,海子去了四川,4月份,又去了一趟,在四川沐川继续他的创作。此刻,海子的女友S对海子四处奔波的生活不习惯,毅然和海子分了手。

  1988年6月,海子开始创作《太阳·弑》诗篇,又进了一次西藏。这次他认识了《西藏文学》杂志社的女诗人、编辑H,因为H对西藏文化很熟悉,他喜欢H,但是H拒绝了他。

  9月份,海子的《太阳·弑》顺利完成。完成这个作品后,海子把老母亲接到了昌平,母亲看到了海子的女友“恩特尔”。母亲很高兴!
  这位姑娘使海子的一位诗友,在一个电视台工作,由于诗歌而相识,他们恋爱了。

  11月21日,海子开始了他的《太阳·米赛亚》的创作。

  海子是孤独的!

  他写的那首《在昌平的孤独》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再后来,恩特儿也离开了海子,海子陷入了痛苦之中。

  25岁的海子太孤独了!他万分无奈。

  随着《弑》的创作的深入,海子的幻觉出现了问题,他的听觉也有了问题,耳边经常有声响,海子是痛苦的!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意识了。

  海子忍受着煎熬,快要崩溃了。1989年3月24日夜里,最可怕的情况又一次出现,海子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了,有人在折磨着他、控制着他的思想,上帝要召回他上天,于是写下了5封遗书,然后在自己的公历生日:1989年3月26日,穿上白衬衣、蓝裤子,肩膀上背着一个军用书包到了山海关,在傍晚时分躺在铁轨上自杀。

  他身边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

  孤独的海子走了,海子遁入了太阳,海子也远离了孤独,在天国里找寻他的太阳去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