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乡村宴
2022-01-09抒情散文浇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3 编辑
乡村宴·浇洁天空被金灿灿的稻子染成喜庆的黄,柿子在屋旁挂上了红灯笼,屋瓦上吊伏着南瓜锣鼓般喧腾,老墙上爬满醉红的薜苈藤,院……
乡村宴·浇洁天空被金灿灿的稻子染成喜庆的黄,柿子在屋旁挂上了红灯笼,屋瓦上吊伏着南瓜锣鼓般喧腾,老墙上爬满醉红的薜苈藤,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3 编辑 <br /><br /> 乡村宴
·浇洁
天空被金灿灿的稻子染成喜庆的黄,柿子在屋旁挂上了红灯笼,屋瓦上吊伏着南瓜锣鼓般喧腾,老墙上爬满醉红的薜苈藤,院场后,牵牛花吹响了欢快的喇叭,叽叽喳喳的燕雀在门前屋后歌唱……
喜气洋洋的老青砖木房里,父亲的寿辰到了!
一对大红烛在装满谷壳的竹箩上点燃,足足养了一年多的肥猪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最后的叫喊。我找出许久未用的毛笔,在八仙桌铺上鲜艳的大红纸,蘸满墨,刚起笔写“寿”字,一只喜鹊“扑”地从大门飞进,绕桌飞了一圈,停在门框上,“咯咯咯”地叫唤。我一阵喜悦,刷刷写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喜联,对门贴上。
大弟早骑摩托车上圩市买菜。小弟忙着借桌凳碗筷。弟媳和左邻右舍巧妇在厨房热火朝天地杀鸡宰鸭。大侄子汗淋漓地上坡下岭请客,村客要请三遍才来。父亲穿了新衣,刷亮了皮鞋,笑吟吟地坐立,局促激动。母亲烧开水、洗茶杯、备糖果,思谋着全村还有哪个没请:“友高叔前年修门没抽一根烟;鸡旺伯去年打灶没要一分工钱;毛仔两公婆割了一天稻;贵仔叔深更半夜陪我们上省城……”母亲掐来算去,全村家家户户都有帮衬。
上午十一点左右,客人陆陆续续到齐。远客包了红包,村客个个手中提了二十来个鸡蛋,母亲上走下窜,左右推诿,应接不暇。我则坐在小桌边记礼单。早先记礼单可不轻松,那时时兴送布送鞋袜,懂行的老先生要记下不同的布料名、鞋袜名。现在简单多了,记一下名字和钱数,就可和他们闲聊。他们脸黑黑的,融合了太阳、泥土的色泽和气味,让人猜不透年龄。他们穿着随意,女客松松垮垮的棉毛衫,男客许是刚从山上砍柴或地里挖薯回来,裤管高低不一,身上沾了稀稀点点的黄泥。有几个穿得齐整体面些的,正拉呱着外面的花花世界:“大城市有什么好玩的?街道足有千条,人是多,密密麻麻,可关起门坐高楼上,一天到晚看电视,鬼都见不到一个。”“你伢崽到什么新加波、澳大利亚,月工资有万多?啧!啧!你老来享福……”也有几个吃皇粮的,聚一堆回忆泉水泡饭的清甜、割稻打柴的艰辛。
说聊着不知不觉,弟弟把足有箩筐大的鞭炮缠在二根竹杈上,来叫开席。让客排位,可是重头戏。母亲早嘱托村中大伯担当重任。按德高望重、论字排辈把每桌首席一一安妥。首席,桌位不同也有大小之分,大人们还要左右谦让,八仙桌上鸡鸭鱼肉热气腾腾发出诱人的香味。小孩眼巴巴地望着早等不及,正伸手拈,被眼尖的父母及时盯住,“啪”地一下正打在他脏兮兮的小手上。看到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次跟父亲去喝喜酒的情形。那是表兄结婚,父亲做母舅。母舅地位极其尊贵。那回不知怎的,亲戚太多,把父亲的席位排低了。这下了得,父亲哪能受如此薄待!闹着死活要回家。酒席上走了母舅万万不行!屋里乱作一团。表兄慌了神,新郎官双膝下跪在父亲面前,不停地道歉。此时七碟八盘的菜早已摆好,酒桌上由象征节节高的笋到四方肉,肉上都插花了!(花用藕片或葱做,染红了敬献首席)我早已玩腻了自做的竹筒滚车。平日里缺油少荤的我,望着香喷喷的菜饥肠辘辘馋涎欲滴,心里埋怨平常宽厚的父亲多事:有吃有喝还吵吵闹闹做什么?就是让我到厨房吃也不要紧啊!表兄都下跪了,父亲仍不解恨。此时所有客人都簇拥来,帮着百般劝慰。表兄一家急得要哭,推来扯去,好话说了几箩筐,父亲才勉强留下。父亲这样做还算好商量的,暴烈些的母舅首席没得坐,便当场掀席,拂袖而去。乡村宴,礼数是非常看重的。首席没动筷,下座便不能吃。而首席为了显摆风度,格外慢条斯理,再加上年长爱絮叨,夹一口菜抿一口酒,要年前年后说亲道友、没完没了地拉家常,有时眼看他把筷子伸在半空,说话间又忘了夹菜,总让我们这些心急的小孩家等得无可奈何,只待某小孩馋不住,趁大人不防伸手去抓,大人见,红了脸教训:“没大没小的!”这时首席才从闲聊中清醒过来,客气道:“吃吧,又不是外人!”于是小孩趁机站到高凳上,用筷子往喜欢吃的碗里直戳,呲牙裂嘴地撕咬,把油腻腻的手往衣服上抹。大人们也开始放开了吃,“五魁首”“六六顺”地划拳赛酒。觥筹交错中喜宴达到了高潮。
·浇洁
天空被金灿灿的稻子染成喜庆的黄,柿子在屋旁挂上了红灯笼,屋瓦上吊伏着南瓜锣鼓般喧腾,老墙上爬满醉红的薜苈藤,院场后,牵牛花吹响了欢快的喇叭,叽叽喳喳的燕雀在门前屋后歌唱……
喜气洋洋的老青砖木房里,父亲的寿辰到了!
一对大红烛在装满谷壳的竹箩上点燃,足足养了一年多的肥猪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最后的叫喊。我找出许久未用的毛笔,在八仙桌铺上鲜艳的大红纸,蘸满墨,刚起笔写“寿”字,一只喜鹊“扑”地从大门飞进,绕桌飞了一圈,停在门框上,“咯咯咯”地叫唤。我一阵喜悦,刷刷写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喜联,对门贴上。
大弟早骑摩托车上圩市买菜。小弟忙着借桌凳碗筷。弟媳和左邻右舍巧妇在厨房热火朝天地杀鸡宰鸭。大侄子汗淋漓地上坡下岭请客,村客要请三遍才来。父亲穿了新衣,刷亮了皮鞋,笑吟吟地坐立,局促激动。母亲烧开水、洗茶杯、备糖果,思谋着全村还有哪个没请:“友高叔前年修门没抽一根烟;鸡旺伯去年打灶没要一分工钱;毛仔两公婆割了一天稻;贵仔叔深更半夜陪我们上省城……”母亲掐来算去,全村家家户户都有帮衬。
上午十一点左右,客人陆陆续续到齐。远客包了红包,村客个个手中提了二十来个鸡蛋,母亲上走下窜,左右推诿,应接不暇。我则坐在小桌边记礼单。早先记礼单可不轻松,那时时兴送布送鞋袜,懂行的老先生要记下不同的布料名、鞋袜名。现在简单多了,记一下名字和钱数,就可和他们闲聊。他们脸黑黑的,融合了太阳、泥土的色泽和气味,让人猜不透年龄。他们穿着随意,女客松松垮垮的棉毛衫,男客许是刚从山上砍柴或地里挖薯回来,裤管高低不一,身上沾了稀稀点点的黄泥。有几个穿得齐整体面些的,正拉呱着外面的花花世界:“大城市有什么好玩的?街道足有千条,人是多,密密麻麻,可关起门坐高楼上,一天到晚看电视,鬼都见不到一个。”“你伢崽到什么新加波、澳大利亚,月工资有万多?啧!啧!你老来享福……”也有几个吃皇粮的,聚一堆回忆泉水泡饭的清甜、割稻打柴的艰辛。
说聊着不知不觉,弟弟把足有箩筐大的鞭炮缠在二根竹杈上,来叫开席。让客排位,可是重头戏。母亲早嘱托村中大伯担当重任。按德高望重、论字排辈把每桌首席一一安妥。首席,桌位不同也有大小之分,大人们还要左右谦让,八仙桌上鸡鸭鱼肉热气腾腾发出诱人的香味。小孩眼巴巴地望着早等不及,正伸手拈,被眼尖的父母及时盯住,“啪”地一下正打在他脏兮兮的小手上。看到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次跟父亲去喝喜酒的情形。那是表兄结婚,父亲做母舅。母舅地位极其尊贵。那回不知怎的,亲戚太多,把父亲的席位排低了。这下了得,父亲哪能受如此薄待!闹着死活要回家。酒席上走了母舅万万不行!屋里乱作一团。表兄慌了神,新郎官双膝下跪在父亲面前,不停地道歉。此时七碟八盘的菜早已摆好,酒桌上由象征节节高的笋到四方肉,肉上都插花了!(花用藕片或葱做,染红了敬献首席)我早已玩腻了自做的竹筒滚车。平日里缺油少荤的我,望着香喷喷的菜饥肠辘辘馋涎欲滴,心里埋怨平常宽厚的父亲多事:有吃有喝还吵吵闹闹做什么?就是让我到厨房吃也不要紧啊!表兄都下跪了,父亲仍不解恨。此时所有客人都簇拥来,帮着百般劝慰。表兄一家急得要哭,推来扯去,好话说了几箩筐,父亲才勉强留下。父亲这样做还算好商量的,暴烈些的母舅首席没得坐,便当场掀席,拂袖而去。乡村宴,礼数是非常看重的。首席没动筷,下座便不能吃。而首席为了显摆风度,格外慢条斯理,再加上年长爱絮叨,夹一口菜抿一口酒,要年前年后说亲道友、没完没了地拉家常,有时眼看他把筷子伸在半空,说话间又忘了夹菜,总让我们这些心急的小孩家等得无可奈何,只待某小孩馋不住,趁大人不防伸手去抓,大人见,红了脸教训:“没大没小的!”这时首席才从闲聊中清醒过来,客气道:“吃吧,又不是外人!”于是小孩趁机站到高凳上,用筷子往喜欢吃的碗里直戳,呲牙裂嘴地撕咬,把油腻腻的手往衣服上抹。大人们也开始放开了吃,“五魁首”“六六顺”地划拳赛酒。觥筹交错中喜宴达到了高潮。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