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时明月
2022-01-09叙事散文凌云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7 编辑
时近中秋,月亮以其皎洁光辉、娟秀丽影和翩跹柔姿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份美丽与感动。其实,月亮一直是历代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在不同诗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月……
时近中秋,月亮以其皎洁光辉、娟秀丽影和翩跹柔姿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份美丽与感动。其实,月亮一直是历代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在不同诗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7 编辑 <br /><br /> 时近中秋,月亮以其皎洁光辉、娟秀丽影和翩跹柔姿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份美丽与感动。其实,月亮一直是历代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在不同诗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月亮,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咏月诗也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下面就让我们推开唐代诗歌大花园的门,一同欣赏在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诗人眼中的明月清辉。
李白眼中的明月是道家之月,充满了奇幻色彩。他迷茫时问月:“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悲伤时叹月:“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悠闲时步月:“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高兴时饮月:“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孤独时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梦醒时望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时兴起还要攀月:“俱还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甚至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足可见他对那轮明月的痴迷与眷恋。在他笔下的月亮,就其形态而言,有新月、半月、满月、残月;就其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就其时节而言,有晓月、秋月、寒月、古月;就其景物而言,有海月、云月、花月”、沙月、湖月、冰月;就其地点而言,有天门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此外还有孤月、高月、归月、薄月、禅月、梦月等等,每一轮月亮在李白笔下都是那样美伦美奂,令人充满无限暇想。据统计,全唐诗中共存李白诗1044首,其中与月有关的竟达320余首之多,古今诗人很难有能与比肩者。
南宋词人周邦彦曾这样形容李白的咏月诗:“何处今年无月,唯有谪仙着语,高绝莫能攀”,一语道出了李白的咏月境界。特别是他的那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全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把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展露无遗,与苏轼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堪称古代咏月诗中的双璧。
杜甫眼中的明月是儒家之月,充满了悲悯情怀。他思恋故国时看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关心将士疾苦时嘱月:“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吐蕃作乱时他叹月:“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安史之乱时悲月:“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感叹时局时忧月:“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怀念舍弟时苦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也有豪迈大气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写战争的“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托月言志的“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感悟时光流逝的“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度”......
杜甫笔下出现的月亮也有几十种之多。从形态上说有微月、纤月、新月、初月、缺月、弦月、满月、残月;从色彩上说,有素月、白月、清月、明月;从景物上说,有清溪月、藤萝月、江月、山月、花月、陇月;从地点上说,有石镜月、瞿唐月、南楼月、青嶂月、蜀月、边月;其余还有凉月、织月、野月、夜月、孤月、阙月、苦月、卿月等等。据统计,杜甫诗作中有月字的共有252首,咏月诗共125首,这在唐代咏月诗中除李白外也是首屈一指的。
王昌龄眼中的明月是兵家之月,充满一片肃杀之气。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不由让人感受到战场的阴寒、残酷和恐怖;有表现边关将士思念故乡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于轻盈自然、清逸明丽,不失一种刚健爽朗的基调,颇有王诗“绪密思清”的特点;有讽刺连年战事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对那些不以士卒的生命与鲜血为意、持宠寻衅、挑起战事以邀功的边将提出严厉的揭露与指斥;有送别战友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用“青山”“明月”这样开朗的形象一扫天涯沦落的颓丧,展示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怀。
王昌龄咏月诗中最为有名的还是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代表幽思的明月和代表战事的边关组合在一起,出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慨结合在一起,豪爽俊丽外更显悲壮激昂,全诗凝练、平实而又悠长,意脉细密曲折,情气疏宕俊爽,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以及生活在当世的诗人因时空的不同而在一瞬间成为永恒。
王维眼中的明月是佛家之月,于淡淡的喜悦之中让人感悟到禅悟之美。他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也使他笔下的明月充满了玄妙精微的禅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静夜空山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一个“惊”字又打破了这种宁静的气氛,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天色已暝,却有明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石荒芜,却有清泉淙淙,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景象啊!在诗人笔下,无生命的“月、松、泉、石”竟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与鲜活,而且活得如此韵味十足、血脉通通而又相依相托,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白居易眼中的明月是平民之月,用浅显简易、平白如话的语言将月亮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缩至最短。追忆友人时他对月低吟:“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昔年与今年、园边与馆前、西北与东南、昨日与今夜,在明白如话的诗句中,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和谪居生涯的愁苦学沉闷;赠答同僚时,他深情咏唱:“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似对友人娓娓而谈,又象诗人在喃喃自语,多少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眼前。即使是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琵琶女相逢,他也借月抒情:起初是“茫茫江浸”之的初升之月,表现了自己与朋友饮酒作别时的悲伤;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升起的是皎洁明媚的“江心秋月”,既烘托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又表现了琵琶女演技的高超;最后是在“春江花朝”之下的孤独之月,它正是诗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与琵琶女的不幸境遇形成强烈共鸣,从而引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
李商隐眼中的明月是爱情之月,充满朦胧深情、纤柔感伤的色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展现了一幅明月斗寒霜的奇丽画卷,暗示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则巧妙地以月里的白兔、蟾蜍、桂花为背景,以月中孤寂的姮娥为反衬,表现了爱情的甜蜜与美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又以缠绵绮丽之句、精巧绝妙之思,表现了作者“宁羡鸳鸯不羡仙”的痴迷心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唱尽了诗人失去爱妻之后的清寥悲苦,似乎彼此间毫无关系的明月、沧海、蚌珠、泪水在作者的笔下却密切相关: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这里沧海明月与蚌珠圆缺相联;古代又有蚌珠是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所化的传说,这里又把蚌珠和泪水联系在一起;全句又暗用“沧海遗珠”的典故:沧海中的明珠,本为稀世之珍,现在却独处明月映照的苍茫大海中,成为盈盈“泪”珠。这幅沧海月明、遗珠如泪的图画,表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之意境的描摹,实际是诗人丧妻之后生活悲苦寂寥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是对诗人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深刻喻解。
除此之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情之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的大气之月、“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的相恋之月、“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的边关之月......它们都为那轮明月增添了一份诗意,也涂上了一份来自人间的淡淡悲喜,从而把它与许多迥然不同的人生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悲同喜,永不相离。
李白眼中的明月是道家之月,充满了奇幻色彩。他迷茫时问月:“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悲伤时叹月:“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悠闲时步月:“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高兴时饮月:“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孤独时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梦醒时望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时兴起还要攀月:“俱还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甚至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足可见他对那轮明月的痴迷与眷恋。在他笔下的月亮,就其形态而言,有新月、半月、满月、残月;就其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就其时节而言,有晓月、秋月、寒月、古月;就其景物而言,有海月、云月、花月”、沙月、湖月、冰月;就其地点而言,有天门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此外还有孤月、高月、归月、薄月、禅月、梦月等等,每一轮月亮在李白笔下都是那样美伦美奂,令人充满无限暇想。据统计,全唐诗中共存李白诗1044首,其中与月有关的竟达320余首之多,古今诗人很难有能与比肩者。
南宋词人周邦彦曾这样形容李白的咏月诗:“何处今年无月,唯有谪仙着语,高绝莫能攀”,一语道出了李白的咏月境界。特别是他的那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全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把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展露无遗,与苏轼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堪称古代咏月诗中的双璧。
杜甫眼中的明月是儒家之月,充满了悲悯情怀。他思恋故国时看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关心将士疾苦时嘱月:“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吐蕃作乱时他叹月:“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安史之乱时悲月:“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感叹时局时忧月:“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怀念舍弟时苦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也有豪迈大气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写战争的“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托月言志的“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感悟时光流逝的“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度”......
杜甫笔下出现的月亮也有几十种之多。从形态上说有微月、纤月、新月、初月、缺月、弦月、满月、残月;从色彩上说,有素月、白月、清月、明月;从景物上说,有清溪月、藤萝月、江月、山月、花月、陇月;从地点上说,有石镜月、瞿唐月、南楼月、青嶂月、蜀月、边月;其余还有凉月、织月、野月、夜月、孤月、阙月、苦月、卿月等等。据统计,杜甫诗作中有月字的共有252首,咏月诗共125首,这在唐代咏月诗中除李白外也是首屈一指的。
王昌龄眼中的明月是兵家之月,充满一片肃杀之气。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不由让人感受到战场的阴寒、残酷和恐怖;有表现边关将士思念故乡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于轻盈自然、清逸明丽,不失一种刚健爽朗的基调,颇有王诗“绪密思清”的特点;有讽刺连年战事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对那些不以士卒的生命与鲜血为意、持宠寻衅、挑起战事以邀功的边将提出严厉的揭露与指斥;有送别战友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用“青山”“明月”这样开朗的形象一扫天涯沦落的颓丧,展示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怀。
王昌龄咏月诗中最为有名的还是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代表幽思的明月和代表战事的边关组合在一起,出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慨结合在一起,豪爽俊丽外更显悲壮激昂,全诗凝练、平实而又悠长,意脉细密曲折,情气疏宕俊爽,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以及生活在当世的诗人因时空的不同而在一瞬间成为永恒。
王维眼中的明月是佛家之月,于淡淡的喜悦之中让人感悟到禅悟之美。他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也使他笔下的明月充满了玄妙精微的禅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静夜空山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一个“惊”字又打破了这种宁静的气氛,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天色已暝,却有明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石荒芜,却有清泉淙淙,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景象啊!在诗人笔下,无生命的“月、松、泉、石”竟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与鲜活,而且活得如此韵味十足、血脉通通而又相依相托,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白居易眼中的明月是平民之月,用浅显简易、平白如话的语言将月亮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缩至最短。追忆友人时他对月低吟:“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昔年与今年、园边与馆前、西北与东南、昨日与今夜,在明白如话的诗句中,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和谪居生涯的愁苦学沉闷;赠答同僚时,他深情咏唱:“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似对友人娓娓而谈,又象诗人在喃喃自语,多少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眼前。即使是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琵琶女相逢,他也借月抒情:起初是“茫茫江浸”之的初升之月,表现了自己与朋友饮酒作别时的悲伤;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升起的是皎洁明媚的“江心秋月”,既烘托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又表现了琵琶女演技的高超;最后是在“春江花朝”之下的孤独之月,它正是诗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与琵琶女的不幸境遇形成强烈共鸣,从而引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
李商隐眼中的明月是爱情之月,充满朦胧深情、纤柔感伤的色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展现了一幅明月斗寒霜的奇丽画卷,暗示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则巧妙地以月里的白兔、蟾蜍、桂花为背景,以月中孤寂的姮娥为反衬,表现了爱情的甜蜜与美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又以缠绵绮丽之句、精巧绝妙之思,表现了作者“宁羡鸳鸯不羡仙”的痴迷心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唱尽了诗人失去爱妻之后的清寥悲苦,似乎彼此间毫无关系的明月、沧海、蚌珠、泪水在作者的笔下却密切相关: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这里沧海明月与蚌珠圆缺相联;古代又有蚌珠是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所化的传说,这里又把蚌珠和泪水联系在一起;全句又暗用“沧海遗珠”的典故:沧海中的明珠,本为稀世之珍,现在却独处明月映照的苍茫大海中,成为盈盈“泪”珠。这幅沧海月明、遗珠如泪的图画,表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之意境的描摹,实际是诗人丧妻之后生活悲苦寂寥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是对诗人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深刻喻解。
除此之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情之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的大气之月、“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的相恋之月、“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的边关之月......它们都为那轮明月增添了一份诗意,也涂上了一份来自人间的淡淡悲喜,从而把它与许多迥然不同的人生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悲同喜,永不相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