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
2020-09-24叙事散文石丁香
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
——读《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有感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鼓角争鸣——这里却发生着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煤炭销售战、有安全生产战、有质量保障战、有经济危机战、还有自己战胜自己的自我保卫战……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斗。大
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
——读《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有感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鼓角争鸣——这里却发生着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煤炭销售战、有安全生产战、有质量保障战、有经济危机战、还有自己战胜自己的自我保卫战……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斗。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打不响的战斗。在煤矿这个大战场上,不仅有我们的“中国牌矿工”,还有一群携笔从戎战沙场的书生。 亦常叹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读过《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方知,并非“百无一用”。做为书写者,以良知与正义摇旗呐喊,以满腔奔放的激情宣传政策、鼓励先进、弘扬美德、讴歌发展、抨击丑恶,在打开历史、书写历史的进程中,用拼搏奉献的精神,撰写拼搏奉献的人和事,做好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或许也是经营提效的有效举动。因为,它清理的是人之负面的有害思想,提升的是人的责任意识和勇敢担当。 “中国牌矿工”、“东方高地”,正是这样的词汇吸引着我,走进了《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其开篇的:“高天。后土。这是一块多元汇聚的文化高地;这是一个令人仰止的思想高地;这是一个奇幻奇绝的神秘高地……”这一连串的激情感叹,让我理解了何为“东方高地”?再看书的作者,乃张亚明也。
张亚明,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让我猛地想起在饭局上给他敬酒的情景。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他从京城来济二煤矿采写这部书稿期间,特地来XX寻访故友。当时酒桌上的种种情景尚还历历在目,张亚明的模样儿,却早已模糊不清。百度到他的信息,进了他的博客,才确认正是那个略带苍桑的报告文学作家张亚明,一个把心贴近煤炭,以矿工的情怀书写矿工的作家,值得尊敬。 书稿这么快就与读者见面,想来张亚明是尽抛一切浮华与虚空,真正的勤备笔耕。书里有关文化传承的探讨,把儒家文化、齐鲁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汇融通,全书首尾照应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张扬着矿工的品格。以超拔的思想倾情讴歌新时期的煤矿工人,而又不失时代的眼光、理性的分析以及历史的况味。早年曾是矿工,又有着多年书写经验的他,不愧为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 据说,他是因“三大硬仗”这个题儿,而瞄上了这个作品。妒嫉他寻找挖掘题材的快捷敏锐,也感谢他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赴这里,以3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写坐落于孔孟之乡的XX集团,书写运河的辽远、峄山的奇秀,书写我们的矿工。 要写好煤矿题材,决非易事。说“一部煤炭史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也并不夸张,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上早有记载,中国是发现、生产和使用煤炭最早的国家。要以纪实的手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多年举步维艰徘徊不前的济二煤矿为变革时代中国煤矿的缩影,以兖矿集团二次创业、跨越发展为驱动,以背水一战的“三大硬仗”为主线入手,这宏大的命题需要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更需要大开大合的气度与魄力。更何况里面的人物还牵扯到矿长、书记等领导,如何把握角度?且看他从煤矿人文、企业发展、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管理理念、矿工情感等角度,描述的工程师、技术员、采掘煤工、机安工、安检员等济二矿的矿工正是全国矿工的缩影,这6000名矿工征服水火瓦斯的呐喊,战胜“冒顶”“断层”的嘶鸣,令人震憾。煤矿工人在地心深处的创造与奉献让人感动,在报告文学沦为“广告文学”、“妓女文学”的今天,还有人能在这个领域,如此执着的书写同样让人感动。 站在世界的版图上看XX,我们看到了对外开发的艰辛与辉煌。身在XX,外来书写者的坚持与守望让我们惭愧,更令我们慌恐。XX的文化工作者们,XX的所谓作家学者们,难道你们不爱自己的XX?到底差距在哪里?是体制的问题,平台的问题,时间的问题,思想的问题,还是高度的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何培养出一支煤炭战线的“轻骑兵”。怕是还得从文化着手。因为,文化是一种根脉,没有文化的支撑,一切都会变成无源之水。当你用文化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感受一种生命超越的意义。
这些骑兵看似柔弱,又力大无穷。一旦他们纵笔写来,滔滔而下,也举重若轻。这里引用一位首诗与“轻骑兵”们共勉,也表达我对煤矿工人的敬意及读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后,埋在心里长久的慨叹与感动。 精诚掘进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君问薪火来何处/且看工人满面尘。 怎样以纤细的笔支撑厚重的内容。正如《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中所说,“我们今天已然缺失而亟待寻找的,是被岁月湮没的文明和失落的精神”。所以,危机面前,无论你是不是宣传工作者,只要你手中有笔,只要你热爱文字,只要你热爱集团,都要拿起握起笔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上来,统一到辨证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上来,统一到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流一位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创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 本帖最后由 石丁香 于 2012-10-9 22:03 编辑 ]
——读《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有感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鼓角争鸣——这里却发生着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煤炭销售战、有安全生产战、有质量保障战、有经济危机战、还有自己战胜自己的自我保卫战……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斗。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打不响的战斗。在煤矿这个大战场上,不仅有我们的“中国牌矿工”,还有一群携笔从戎战沙场的书生。 亦常叹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读过《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方知,并非“百无一用”。做为书写者,以良知与正义摇旗呐喊,以满腔奔放的激情宣传政策、鼓励先进、弘扬美德、讴歌发展、抨击丑恶,在打开历史、书写历史的进程中,用拼搏奉献的精神,撰写拼搏奉献的人和事,做好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或许也是经营提效的有效举动。因为,它清理的是人之负面的有害思想,提升的是人的责任意识和勇敢担当。 “中国牌矿工”、“东方高地”,正是这样的词汇吸引着我,走进了《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其开篇的:“高天。后土。这是一块多元汇聚的文化高地;这是一个令人仰止的思想高地;这是一个奇幻奇绝的神秘高地……”这一连串的激情感叹,让我理解了何为“东方高地”?再看书的作者,乃张亚明也。
张亚明,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让我猛地想起在饭局上给他敬酒的情景。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他从京城来济二煤矿采写这部书稿期间,特地来XX寻访故友。当时酒桌上的种种情景尚还历历在目,张亚明的模样儿,却早已模糊不清。百度到他的信息,进了他的博客,才确认正是那个略带苍桑的报告文学作家张亚明,一个把心贴近煤炭,以矿工的情怀书写矿工的作家,值得尊敬。 书稿这么快就与读者见面,想来张亚明是尽抛一切浮华与虚空,真正的勤备笔耕。书里有关文化传承的探讨,把儒家文化、齐鲁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汇融通,全书首尾照应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张扬着矿工的品格。以超拔的思想倾情讴歌新时期的煤矿工人,而又不失时代的眼光、理性的分析以及历史的况味。早年曾是矿工,又有着多年书写经验的他,不愧为煤炭战线上的轻骑兵。 据说,他是因“三大硬仗”这个题儿,而瞄上了这个作品。妒嫉他寻找挖掘题材的快捷敏锐,也感谢他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赴这里,以3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写坐落于孔孟之乡的XX集团,书写运河的辽远、峄山的奇秀,书写我们的矿工。 要写好煤矿题材,决非易事。说“一部煤炭史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也并不夸张,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上早有记载,中国是发现、生产和使用煤炭最早的国家。要以纪实的手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多年举步维艰徘徊不前的济二煤矿为变革时代中国煤矿的缩影,以兖矿集团二次创业、跨越发展为驱动,以背水一战的“三大硬仗”为主线入手,这宏大的命题需要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更需要大开大合的气度与魄力。更何况里面的人物还牵扯到矿长、书记等领导,如何把握角度?且看他从煤矿人文、企业发展、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管理理念、矿工情感等角度,描述的工程师、技术员、采掘煤工、机安工、安检员等济二矿的矿工正是全国矿工的缩影,这6000名矿工征服水火瓦斯的呐喊,战胜“冒顶”“断层”的嘶鸣,令人震憾。煤矿工人在地心深处的创造与奉献让人感动,在报告文学沦为“广告文学”、“妓女文学”的今天,还有人能在这个领域,如此执着的书写同样让人感动。 站在世界的版图上看XX,我们看到了对外开发的艰辛与辉煌。身在XX,外来书写者的坚持与守望让我们惭愧,更令我们慌恐。XX的文化工作者们,XX的所谓作家学者们,难道你们不爱自己的XX?到底差距在哪里?是体制的问题,平台的问题,时间的问题,思想的问题,还是高度的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何培养出一支煤炭战线的“轻骑兵”。怕是还得从文化着手。因为,文化是一种根脉,没有文化的支撑,一切都会变成无源之水。当你用文化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感受一种生命超越的意义。
这些骑兵看似柔弱,又力大无穷。一旦他们纵笔写来,滔滔而下,也举重若轻。这里引用一位首诗与“轻骑兵”们共勉,也表达我对煤矿工人的敬意及读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后,埋在心里长久的慨叹与感动。 精诚掘进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君问薪火来何处/且看工人满面尘。 怎样以纤细的笔支撑厚重的内容。正如《东方高地的铁血记忆》中所说,“我们今天已然缺失而亟待寻找的,是被岁月湮没的文明和失落的精神”。所以,危机面前,无论你是不是宣传工作者,只要你手中有笔,只要你热爱文字,只要你热爱集团,都要拿起握起笔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上来,统一到辨证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上来,统一到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流一位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创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 本帖最后由 石丁香 于 2012-10-9 22:0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