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钓沉——我的母亲 (上)
2022-01-10叙事散文伏虎山人
我的母亲 上 我母亲是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一生勤劳、朴实、睿智、善良,而且十分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在她身上,几乎体现了华夏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上世纪初,母亲出生在应城城关一个小业主家庭。家里开有一爿油条烧饼铺……
我的母亲 上
我母亲是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一生勤劳、朴实、睿智、善良,而且十分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在她身上,几乎体现了华夏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上世纪初,母亲出生在应城城关一个小业主家庭。家里开有一爿油条烧饼铺,还经营着磨坊及生、熟面点等,家境微殷。母亲小时候念过私塾,上过新式女子学堂,称得上是位识文断字的新女性。然而成年后,她却从城里来到乡下,嫁给了我父亲——一个乡村穷教书匠。
父亲命苦,很小就失去双亲,是靠哥嫂们拉扯大的。父亲十岁那年天大旱。为生活所迫,他乘去邻县赶瞻礼时,偷偷尾随神父去了汉口天主堂。神父发现后,将他送进了教会开办的孤儿院。后来又送他上教会学校读了几年书,使他成了一名知识分子。抗战初期,他因参与抗日宣传被学校开除,才辗转回到家乡,当了个乡村教书匠。
母亲与父亲结婚时,父亲和他的哥嫂们尚未分家,兄弟妯娌及侄儿们,都挤在一栋四合头的半边屋里——另半边住着堂伯父一家。当时,我大伯在土地革命中遇难身亡,留下又聋又哑的大伯母和三个孤儿。二伯父不久也失去妻子成了鳏夫。三伯母常年卧病在床。家里也没多少田地,一家大小上十口人,全靠父亲从教、三伯父整米维持生活,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我母亲一嫁过来,就操持起这个大家庭。由于母亲的勤俭与精打细算,很快就使这个既贫困、又多灾多难的大家庭,渐渐地有了起色。不久,她还为大伯的长子,也就是我的叔伯大哥娶了媳妇;多病的三伯母去世后,又帮忙三伯父重新张罗了一房妻室,使三伯父很快又有了一个新家。
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三伯父重新娶妻生子后,原来的大家庭就分了开来。当时母亲已经有了我。外祖父母见我母亲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在乡下活得艰难,曾劝她带着我回到城里做点小生意。母亲却谢绝了二位老人的好意,毅然地留在乡下,同我二伯父合伙种起了租田。这样一来,不仅使父亲能安心事教,也使我那孤苦伶仃的二伯父生活有了照应。母亲原本是城里的小家碧玉,学做农活却也十分泼辣、十分麻利,村里人都说她像个“哈筢子”。不到一年,她不仅学会了插秧、割谷、打场、整米,还学会了种瓜、种菜扒菜园子哩。勤劳、睿智,使我母亲很快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燎亮的村妇。
母亲爱我父亲,同父亲的感情很深。母亲虽然为我父亲生养了六个子女,却从不拖累他。父亲常年在外事教。然而父亲回到家里,母亲从不让他下田干活,甚至连家务事也很少让他做。小时候,我常常听到母亲对父亲说,你一人在外没个人照顾,也不容易。回来就该好好歇着。只可惜我父母在一块儿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父亲就英年含冤早逝,让母亲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寡。
一九五八年,我父亲在应城膏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校长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他心有不服,愤然离职回乡务农。可惜他时运不济,回乡不久,于一九五九年十月,在去水利工地的当天晚上,就饿死在他乡,年仅四十五岁。
当时,整个中华大地天灾人祸横行,国人几乎全都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饿死人的事常有发生。仅我们这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就饿死了三十多人。我的大伯母也是那年饿死在家中的。
父亲的去世,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七个尚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说是个灭顶之灾。不几天,我那还处在襁褓中的四弟也不幸夭亡了。
接连失去两位至亲的巨大打击,使我那刚刚年届四旬的母亲,几乎彻底地崩溃了。她接连几天,日夜长号不止,只哭得声嘶力竭,滴泪成血。她口中不住地咒天骂地,叨念着要追随我的父亲而去。然而,当她看到膝下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儿女时,看到她的大女儿正躺在病榻上与死神搏斗着、奄奄一息时,立马毅然决然地擦干了泪水,挺起了腰杆,勇敢地挑起了哺育丈夫六个遗孤的担子。
父亲去世时我还不满十七岁,正在省城上中专。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母亲不让经常与我通信的小姨,将父亲去世的噩耗告诉我。直到第二年春季,她才委托村里一位在省城做工的房叔去学校,向我讲了这一让我悲痛欲绝的变故。怕我过度伤心,也怕我糊里糊涂地放弃学业,母亲还委托那位房叔叮嘱我:你爸业已不在了,你再怎么伤心也于事无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抹起头发做人……放心,家里的一切都有妈妈,妈妈一定会把你爸爸留下的孩子,一个个拉扯成人的!……
听听,母亲的话是多么的朴实、多么的简洁明了,又是多么的铿锵有力呀!这是母亲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对我的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也是母亲对我父亲立下的誓言,更是她对那个不平世界与艰难岁月的宣战!
试想一下,当时我母亲说出这番话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要知道那时候,不仅天下同灾、危机四伏,而且我的五个弟妹中,最小的才两岁多,最大的也不足十四岁呀!
然而,母亲说话从来是算数的。在那最最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母亲用无限博大的爱,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我大妹的生命,并且从精神上、身体上,很快就让她恢复了青春的活力,成了母亲哺育我父亲遗孤的得力助手。打那时起,母亲就开始了实践自己誓言的艰难历程。
我母亲是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一生勤劳、朴实、睿智、善良,而且十分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在她身上,几乎体现了华夏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上世纪初,母亲出生在应城城关一个小业主家庭。家里开有一爿油条烧饼铺,还经营着磨坊及生、熟面点等,家境微殷。母亲小时候念过私塾,上过新式女子学堂,称得上是位识文断字的新女性。然而成年后,她却从城里来到乡下,嫁给了我父亲——一个乡村穷教书匠。
父亲命苦,很小就失去双亲,是靠哥嫂们拉扯大的。父亲十岁那年天大旱。为生活所迫,他乘去邻县赶瞻礼时,偷偷尾随神父去了汉口天主堂。神父发现后,将他送进了教会开办的孤儿院。后来又送他上教会学校读了几年书,使他成了一名知识分子。抗战初期,他因参与抗日宣传被学校开除,才辗转回到家乡,当了个乡村教书匠。
母亲与父亲结婚时,父亲和他的哥嫂们尚未分家,兄弟妯娌及侄儿们,都挤在一栋四合头的半边屋里——另半边住着堂伯父一家。当时,我大伯在土地革命中遇难身亡,留下又聋又哑的大伯母和三个孤儿。二伯父不久也失去妻子成了鳏夫。三伯母常年卧病在床。家里也没多少田地,一家大小上十口人,全靠父亲从教、三伯父整米维持生活,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我母亲一嫁过来,就操持起这个大家庭。由于母亲的勤俭与精打细算,很快就使这个既贫困、又多灾多难的大家庭,渐渐地有了起色。不久,她还为大伯的长子,也就是我的叔伯大哥娶了媳妇;多病的三伯母去世后,又帮忙三伯父重新张罗了一房妻室,使三伯父很快又有了一个新家。
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三伯父重新娶妻生子后,原来的大家庭就分了开来。当时母亲已经有了我。外祖父母见我母亲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在乡下活得艰难,曾劝她带着我回到城里做点小生意。母亲却谢绝了二位老人的好意,毅然地留在乡下,同我二伯父合伙种起了租田。这样一来,不仅使父亲能安心事教,也使我那孤苦伶仃的二伯父生活有了照应。母亲原本是城里的小家碧玉,学做农活却也十分泼辣、十分麻利,村里人都说她像个“哈筢子”。不到一年,她不仅学会了插秧、割谷、打场、整米,还学会了种瓜、种菜扒菜园子哩。勤劳、睿智,使我母亲很快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燎亮的村妇。
母亲爱我父亲,同父亲的感情很深。母亲虽然为我父亲生养了六个子女,却从不拖累他。父亲常年在外事教。然而父亲回到家里,母亲从不让他下田干活,甚至连家务事也很少让他做。小时候,我常常听到母亲对父亲说,你一人在外没个人照顾,也不容易。回来就该好好歇着。只可惜我父母在一块儿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父亲就英年含冤早逝,让母亲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寡。
一九五八年,我父亲在应城膏矿职工子弟学校任校长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他心有不服,愤然离职回乡务农。可惜他时运不济,回乡不久,于一九五九年十月,在去水利工地的当天晚上,就饿死在他乡,年仅四十五岁。
当时,整个中华大地天灾人祸横行,国人几乎全都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饿死人的事常有发生。仅我们这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就饿死了三十多人。我的大伯母也是那年饿死在家中的。
父亲的去世,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七个尚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说是个灭顶之灾。不几天,我那还处在襁褓中的四弟也不幸夭亡了。
接连失去两位至亲的巨大打击,使我那刚刚年届四旬的母亲,几乎彻底地崩溃了。她接连几天,日夜长号不止,只哭得声嘶力竭,滴泪成血。她口中不住地咒天骂地,叨念着要追随我的父亲而去。然而,当她看到膝下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儿女时,看到她的大女儿正躺在病榻上与死神搏斗着、奄奄一息时,立马毅然决然地擦干了泪水,挺起了腰杆,勇敢地挑起了哺育丈夫六个遗孤的担子。
父亲去世时我还不满十七岁,正在省城上中专。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母亲不让经常与我通信的小姨,将父亲去世的噩耗告诉我。直到第二年春季,她才委托村里一位在省城做工的房叔去学校,向我讲了这一让我悲痛欲绝的变故。怕我过度伤心,也怕我糊里糊涂地放弃学业,母亲还委托那位房叔叮嘱我:你爸业已不在了,你再怎么伤心也于事无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抹起头发做人……放心,家里的一切都有妈妈,妈妈一定会把你爸爸留下的孩子,一个个拉扯成人的!……
听听,母亲的话是多么的朴实、多么的简洁明了,又是多么的铿锵有力呀!这是母亲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对我的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也是母亲对我父亲立下的誓言,更是她对那个不平世界与艰难岁月的宣战!
试想一下,当时我母亲说出这番话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要知道那时候,不仅天下同灾、危机四伏,而且我的五个弟妹中,最小的才两岁多,最大的也不足十四岁呀!
然而,母亲说话从来是算数的。在那最最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母亲用无限博大的爱,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我大妹的生命,并且从精神上、身体上,很快就让她恢复了青春的活力,成了母亲哺育我父亲遗孤的得力助手。打那时起,母亲就开始了实践自己誓言的艰难历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