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小镇新年

2022-01-10叙事散文宇の航
小镇新年宇の航/文夹皮沟只能算是一个大点的乡,以金矿闻名,但夹皮沟镇却包括老西沟,老牛沟,老金厂,云峰,一道岔,二道岔,三道岔等等等许多村落,如今住在外地,想起这些地名来还是有些亲切。说道过年脑海里总会想起小时候的样子,林语堂对春节的感触是……
  小镇新年
  宇の航/文
  夹皮沟只能算是一个大点的乡,以金矿闻名,但夹皮沟镇却包括老西沟,老牛沟,老金厂,云峰,一道岔,二道岔,三道岔等等等许多村落,如今住在外地,想起这些地名来还是有些亲切。说道过年脑海里总会想起小时候的样子,林语堂对春节的感触是“心中有一种说不出阳春佳节的意味,迫着人喜跃。眼睛一闭,就看见幼时过元旦放炮游山拜年吃橘的影子。”,看来春节往往是给孩子准备的,这贴春联、买红烛、放鞭炮、看灯笼、压岁钱都吸引着他们。
  小镇的年味如今不如往昔了,究其原因也颇为复杂,往常只有年关才能吃的东西,现在只要你想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过去那种漫长的等待,期盼在年夜饭上的吃到的肉、鱼,如今因为常见也不觉得新鲜了。另一面就是年龄的成长,春节尚在,但是年味里的快乐往往都是在回忆里。鲁迅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仅有的高兴。”
  而我连放爆竹的兴致都没有了,记得在还没有搬到小区的时候,平房里的新年,首先记得是去挂灯笼。那时候马号南山下的楼房还没有,我家住在附近的平房里,记得房檐下大门左右一边挂上一个灯笼,象征光明与高升。在院子里不时地向马号南山望去,也能看到哪里不少人家在家门口挂着灯笼,一般会从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挂到十五。
  在外地的姑姑和姑父们也会回来,那时候人对传统节日还是个额外的看中,当然这年也是一切亲情的枢纽,是亲情在时间里重聚和守望。北方的冬天漫长也格外的冷,冬天没有蔬菜,奶奶和父母一般都会腌制大量酸菜过冬。腊月开始,这年货预备也就提上了日程。
  那时候小镇里也没有时尚秀场,各式各样的超市,更没有私家车。一家人高级的一点交通工具就是爬犁。大冷的年关,跟着父母姑姑上街赶集,也就这个时候街里日常的热闹。因为夹皮沟是一条狭长的沟堑,中间是马路,两边都是依山而建的平房,集市就是小学下面的一段区域。天才蒙蒙亮,也就听到赶集人走路说话的声音了。每家拉着自家的爬犁,有的装满了年货开始往家里运,上面土豆,大葱,大蒜还有一些水果,肉食品。也有养猪的人家,养了一年的肥猪该出栏了,放在爬犁上运到集市上换几个钱,给大人孩子添几件新衣服,置办些年货。
  也有一些孩子拿着几幅财神,逢人便问“财神爷来了!财神爷来了!”财神是谁,有人说是骑黑虎的赵公明,有的说财帛星君李诡祖,也有说弥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还有说土地爷爷,甭管是谁,吉利就好。也会有人拿着财神的年画,挨家挨户的送,这里的“送”也是卖,但不说“卖”。“买”了财神的年画,也不能说“买”,说“请”,一切都是因为忌讳,图一个吉利。奶奶爷爷在的时候,总会请回好几副财神爷道家。
  请回了财神怎么放,也是有说法的。一看方位,二看高度,如果真是给给财神给供灵了,那么则会财源广进,大吉大利。
  东北的傍晚,这天已经渐渐的黑了,孩子们会出来放烟花爆竹,待搬到小区,应该是90年左右。年三十的傍晚的乐趣,就是到地中衡看公司放烟花,组织老人们跳秧歌,一时之间地中衡的广场内一下子汇聚了许多人,创造出一年中的最大的热闹,这也是小镇子后来必有的新年项目,也小镇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我和弟弟会在人群里来回穿梭,寻找认识的同学,玩点恶作剧,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如今的爆竹在婚嫁、建房、开业等都涉及,也渐渐的冲淡了年的独有感。
  看完广场的烟花回家,就是为了迎接春节晚会的到来。这一路上也会看到个别路段,有人在马路的两边插上蜡烛,好像路上被红色映照,成为一段星光大道。待回到家后,这年夜饭也是一年中幸福的最大检阅,人神共飨,看着赵本山的小品,全家团聚在一起,炉旁闲聊,以奶奶爷爷为中心,等着零点的钟声到来,这就是老话里的“守岁”。
  待零点将至,窗外的炮竹会热闹起来,透过霜冻的窗户,会看到外面鞭炮腾起的烟尘,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篇,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早已经盖过了电视机里的声音。由此慧哥,也会要求姑父,准备1000响的鞭炮,挂在长长的杆子上,从阳台的窗口延伸出去,我和弟弟会跑到楼下,看到哥哥和姑父一起燃起那鞭炮。别人家的鞭炮也会一串串不断放着,整个小区里的烟雾浓得看不到十几米外,到哪都会被火药味呛到,烟花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回忆处不由得想起鲁迅文字里的“过年”,那时的鞭炮真的让人高兴。
  像那初一饺子,初二的面,随着时间也推移也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十了岁的我,内心那份快乐还是存在,后半夜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然后到邻居家拜年,也会看到别人厅里预备的瓜果饮料,一般长辈在聊天,孩子在一般吃东西。
  还记得矿公司会通过有线电视,播放一些镇里卫视电视里看不到的武侠片、警匪片,我记得《魔刀侠情》、《仙侣奇缘》、《少年张三丰》都是那时候看的,从初一到十五,白天,晚上都得连续放十多集,那时看着真叫人过瘾。
  这些年味在记忆已经存放了二十多年,如今一切都是那么的“高效”、“便捷”,而年夜饭的那种漫长的准备也变的容易起来,甚至不用提前告诉乡下的朋友,杀猪了别忘记了给我家留一份。亲友们的轮流做东,鸡鸭鱼肉、水果蔬菜也不再受时令的限制,儿时的那种漫长的等待已经不复存在了。年岁增长以后,到了谈婚论嫁,每一次亲人聚会,都是给长辈们的说教和机会催婚的机会,也饭桌上话题也日渐厌烦。
  不管怎样,“年”还是会让人念想。
  2017年1月14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