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意外的兰州
2022-01-10叙事散文苏相宜
去兰州是个意外。已买好西宁直接回天津的机票,总感觉这趟西北之行不去兰州不算圆满,我躺在西宁的宾馆里退掉机票买了火车票(我为这场冲动付出了300元退票费的代价)。有个老说法:兰州也没啥,只有一条河(黄河)、一碗面(兰州拉面)、一本书(《读者》……
去兰州是个意外。已买好西宁直接回天津的机票,总感觉这趟西北之行不去兰州不算圆满,我躺在西宁的宾馆里退掉机票买了火车票(我为这场冲动付出了300元退票费的代价)。 有个老说法:兰州也没啥,只有一条河(黄河)、一碗面(兰州拉面)、一本书(《读者》)、一匹马(马踏飞燕)。 我在青海是跟随生命之歌无障碍旅行团,凡事不用操心;独自摇着轮椅冲到陌生的兰州,可得充分准备。我在“马峰窝”“去哪儿网”“高德地图”等APP上搜索攻略、制定线路。而且我只在兰州停留一天(为了省钱),一天内可以做些什么呢? 下午五点,高铁抵达无障碍良好的兰州西站,我提前申请了12306服务,站务小姐姐护送我下到地铁1号线。兰州地铁是新建的,乘客稀少得让挤过北京地铁的我感动。预订的宾馆在七里河站旁边,地铁工作人员说无障碍电梯正在调试,目前不敢让我坐,他们人工抬我出了站。我忽然想到留下地铁站电话,后来每次到七里河站我都打电话请求接站。我因此习得一项技能:每到一处无障碍设施不齐全的地铁站就留电话以便下次求助。 我到宾馆累得头痛气喘,取消了看兰州夜景的打算。我意识到,在这里比在内地平原行动要累一倍。 休息一夜,早晨8点冒着细雨溜达去甘肃省博物馆(我定这家宾馆也因为离博物馆近)。之前一位残友说甘博没有轮椅通道,劝我别来,我亲身考察一遍,一问路居然把隐蔽的无障碍入口找到了!逛博物馆是我去每座城市的习惯,80周年的甘博更是底蕴深厚,有丝绸之路上异域面孔的雕像和乐器,有充满边塞气息的战场文物和邮驿画砖,有穿越千年风尘的佛像和经书……马踏飞燕虽然只见到复制品,但一个大型墓葬兵俑方阵让人肃然起敬。 中午我马不停蹄赶往第二目的地——敦煌艺术馆。出了地铁口,举着手机导航,在初秋的风里走过2公里的大街小巷。或许是潜意识的指引,我路过读者大道,我请路人为我在《读者》大厦门口拍了照片,纪念我孤独彷徨的青春时代有那份精神食粮的慰藉。 敦煌艺术馆在敦煌研究院旁边,都是朴实的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难得一个安安静静的景点。对于不便实地跑去莫高窟的轮椅党来说,这座配备了无障碍设施的艺术馆是亲近敦煌的最好方式。我见过四川省博物院里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这次面对一幅幅全息壁画实景,震撼更深切。游客中有些像是老师,向年轻学子们讲述古代工匠绘画的精密和艰辛、画中经变故事的佛学深意、大千先生苦守敦煌三年摹画的故事、常书鸿和女儿常沙娜为敦煌研究奉献一生的故事……一种文化的形成,其实是多少人物个体的心血汇聚。 告别敦煌,我坐公交去了中山桥。黄河翻滚着浊浪穿城而过,不同于我见过的家乡长江的浩淼、江南水系的婉约、华北运河的沉稳。我扶着黄河第一座老铁桥的栏杆,心里念一句:母亲河,我来了。 兰州之行的顺畅令我意外。道路平坦整洁,路边的公厕通常有无障碍标识。上人行道,基本不等我开口,就有市民问我需不需要协助推一把。眼看下雨了,一对年轻人送我到能遮雨的地铁门口才离开。我坐了两趟公交,上下车都是乘客帮助抬轮椅和搀扶。在中山桥,我被一排挡车的石墩挡住,一对父子帮忙抬轮椅,我才成功上桥。我在桥上溜达,一位小哥哥问我:“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他帮我把轮椅弄上人行道拍了张照,又当导游陪我去看了大水车和黄河母亲像。黄河母亲雕像面前,老人们跳着少数民族风的广场舞,大西北的夕阳迟迟不落。 一天充实的兰州之行,总结一下个人经验:预订好住地和车票,能控制基础花费,也省心;规划大致行程,我基本是把想去的地方串起来,先近后远;我出门喜欢采用地铁和手摇轮椅,比打车经济环保还能多看市井风景,但一定量力而行,节省体力,安全第一,去不了的地方就随缘;不怕向陌生人开口求助,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多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女性独自出游的话),不跟随去人少的地方。 在路上成长,在路上体会计划与变化的乐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