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味道新疆之八——平民的馕

2020-09-24抒情散文西北平原

平民的馕在新疆,无论是啥季节,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吃到香酥可口的馕。馕,是新疆人的主食之一,维吾尔等各少数民族同胞,更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各色各样风味独特的馕,是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也是出远门必带的绝好干粮。据说,唐僧当年从长安出发,途经
平民的馕
在新疆,无论是啥季节,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吃到香酥可口的馕。馕,是新疆人的主食之一,维吾尔等各少数民族同胞,更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各色各样风味独特的馕,是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也是出远门必带的绝好干粮。据说,唐僧当年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远赴西天取经时,就曾带着馕跋山涉水,穿越大沙戈壁。由于香脆的馕比馒头更易消化,营养丰富,且可较长时间的贮存,又能辅助性地治疗胃病。如今连刚刚来自内地汉族人,对馕也几乎到了“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的地步。在首府乌鲁木齐街头,你甚至会常常看到,人们顶风冒雨排队卖馕的盛况。
作为一种食品,馕跟新疆少数民族的历史一样,古老悠久。早在汉代,馕就被内地人称做“胡饼”“炉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里,就有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的馕。我国古代不少著名诗人,也都描写过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
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摘录了《食经》中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馕,历经数千年的炉火炙烤,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的融汇交合,无论在工艺水平、花色品种和营养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馕,主要以发酵的面粉做原料。一般做法是:只放盐,不放碱。馕有许多形状,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买克馕”,中间薄,边缘厚,直径约40-50厘米。做这样一个馕,需要1-2公斤面粉,被尊称为“馕王”。最小的馕,只有茶杯口一般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0厘米左右,是做工最精细的一款。由于多用于出远门携带,做这种小馕,一般要放上牛奶、鸡蛋、植物油和糖等,营养更丰富。还有一种馕,中间有窝,直径约10多厘米,厚约5-6厘米,叫“格吉德”,也叫 “窝窝馕”,是馕家族中最厚实的。除用发酵面做馕,也有不用发酵面的。比如,“喀克齐”馕和“比特尔”馕,就是用死面做的。做这种馕,面里要掺羊油或植物油,擀薄后再烤制。还有一种“喀特玛”馕,也是死面的,一层面抹一层油,做工更精细,擀薄后再烤炙。这种馕,具有久放不变质的特点,叫“油馕”,味道香而脆,多用于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一般的馕,在表面上要抹洋葱末、芝麻和“西亚旦”(黑草籽),再行烤炙。抹这些东西,不仅是为了好看,增加香味,更是为了增加营养。还有一种甜馕,维吾尔语称“西克曼”,表面涂有冰糖化成的水。烤成后,馕的表面结成冰糖花,在阳光下莹晶夺目。馕家族中,要数“阔西”馕和“阔西格吉达”馕最好吃了。这些馕都是肉馕,做法是把羊肉切碎,放上洋葱末、盐和其它佐料,和在发面里或包在面里,然后,放进馕坑里烤炙。这种馕,闻上去肉香扑鼻,嚼起来油香满口,吃过后浓香盈怀,久久不散。有一种叫“阿布拉的馕”,突然风靡南北疆。因为它用料丰富,加工精细,味道独美,一时声名鹊起,据说已经注册商标,卖到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大都市去了。
新疆地域辽阔,南疆、北疆和东疆,城市、乡村和牧区的生活习俗,也略有差异。馕的花色品种,既有宜于城市乡村食用的,也有适合草原牧区食用的。比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虽然做馕也用发面,但还要放上牛奶和奶油,并习惯用干牛粪块做燃料,用“塔潘”(生铁铸成的烤盘)上下合起来烤炙。这样烤出来的馕,厚而干酥,充满浓浓的奶香味。
在和田市团结广场,有一尊巨大的铜像,是根据毛主席两次接见于田县维吾尔族农民库尔班·吐鲁木的真实故事铸造的。当年,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下定决心带馕骑毛驴,上北京探望他心目中的大救星毛主席。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毛驴去看毛主席,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因为自古维吾尔老乡出远门,只要牵头毛驴,带一褡裢馕,就足可以独闯天涯了。 据说,著名作家贾平凹来新疆第一次吃到馕时,禁不住啧啧称奇:“这真是世上最好吃的锅盔呀!”有人就纠正说,馕就是馕,不是“锅盔”。锅盔跟馕是两回事。你们陕西锅盔是用铁锅来烙的,新疆的馕,却是用馕坑子烤的。做馕,是维吾尔老乡的拿手绝活。它不但需要用黄土精心砌成的馕坑,还需要恰倒好处地和面、揉面,更需要恰倒好处的火候和雕刻手艺。在馕的烤制过程中,假冒伪劣是不行的,必须正宗。否则,烤出来的只能叫饼,绝不是馕。馕,不但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艺术与生活的杰作,更是一门学问。烤馕的学问说简单也很简单,几乎所有的维吾尔人,包括刚脱了开裆裤的小“巴郎”,都会做;烤馕的学问说复杂也很复杂,我们汉族人纵然能制作出馋死世界的千般美味,却难烤出正宗的馕来。 在外人对新疆的印象里,馕没有烤羊肉串的名气大,这并非烤羊肉串真比馕香,而是烤羊肉串是肉,馕仅仅是粮食。就像自古以来,再伟大的布衣终究是布衣一样。在世人眼里,肉总比粮食金贵,虽然人人都离不开粮食。每当漂泊中的我,一边撕嚼着香喷喷的馕,一边为国家大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时,就有一个古老的声音响起在耳畔:“肉食者谋之。”于是,自卑和羞惭顿时袭上心头:你命中注定只配吃馕,何谈国家大事?馕,确实只是一种平民食品。 在新疆,无论城市乡村,每走过一地,都会有一缕异香随风扑面而来,诱惑你不得不循味找去,见原是一馕房。刚出炉的馕,晾在通红通红的炉火边,泛着金黄金黄的油香。蒸腾的热气,夹杂着粮食、芝麻、洋葱、泥土和柴火的馨香,使你忍不住两眼放光,双颊生津,馋涎欲滴。于是,赶紧从口袋里摸出一两元钱来,买上一个大大的热馕,在繁华的大街上边走边吃,吃的旁若无人,满口余香。那种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一个看起来人模狗样的男人,在现代文明的繁华大街上,边走边撕着嚼一块卑微的馕,既有失体面,更显得可怜兮兮,像饿死鬼转生的流浪汉似的。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却不算什么。如果我有钱,完全可以约上一帮红男绿女,坐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呼喝人拿来大捆烤肉串甚至一只烤全羊,就着“很德国德国”的黑啤酒,吃得嘴角流油,喝得红光满面,吹得云山雾海,那多体面、气派和风光?然而,常常这样干,我消费不起。因为,对于一个并不富贵和可以公款买单的平民百姓来说,两块钱一串的烤羊肉,绝没一块钱一只的馕来得实惠。十串烤羊肉,你也许吃不过瘾,但一只馕既让你过足了瘾,更可耐饱。吃一只大馕跑上一天,你肚里绝不会发牢骚骂娘。官人有官人的讲究:体面;平民有平民的哲学:实惠。不然,怎么常有千元盛宴上的生猛海鲜人吃不了,只好让给猪或者狗吃呢?说句良心话,倘若百姓看见了,肯定会心疼得流泪,或者伤感得愤怒。因为,他们一年四季有馕吃,就感觉是无比的幸福了。尽管烤羊肉串好吃,也比馕更富有营养,但越来越昂贵的羊肉对于他们来说,又是多么的稀罕和金贵啊!

馕,无论放多久,风干如石头,都不会发霉、变质,这正是平民的品质。我敬重这种品质,所以也崇尚吃馕。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平原 于 2012-9-25 18:1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