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秋韵觅奇树
2022-01-10抒情散文张小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踏着秋韵觅奇树大概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作家高迎春老师痴迷研究古树植……
踏着秋韵觅奇树大概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作家高迎春老师痴迷研究古树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 踏着秋韵觅奇树
大概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作家高迎春老师痴迷研究古树植物,时常和我讨论探究那神奇的植物王国,久而久之我也对树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到古树的写作中去,去崔茂村采风就是其一。
一个秋高气爽黄叶飞舞的秋天,约上高老师,王合盈老师一同向小店方向奔去。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听张居明老师说,在小店的崔茂村有一棵”药树“而已。车子沿着平坦的德宁路向南飞奔,路两边整齐的行道树迅速的向后奔去,是给前方的同类送信吗?又好像跑错了方向,大概是植物界里的南辕北辙吧!车子在一个不大但还算干净工整的小村边停了下来,漫步于小村的柏油路上,整齐的房舍、干净的街面、粉饰的墙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了,据说县里为创建卫生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可是下了大手笔的。几经周折找到那棵传说中的“药树”【由于都叫不上此树的名字,村里人都喊他药树,笔者暂且也叫药树】。药树长在崔茂村北五六百米的农田间,四周皆是火红的辣椒和雪白的棉花,它独自站在空旷的田野上,守护着脚下矮矮的芸芸众生,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
收拾心情 去全方位的品读它的一切。药树的身躯有六七米高,还算顺溜,胸围有七八十厘米的样子,树皮干燥开裂,像极了北方历尽沧桑农民的脸,厚实凝重。王合盈说树皮像榆树 ,细细想来还真有几分相似。高老师摘下一片树叶仔细的观瞧着,叶子像杜仲,可又和普通的杜仲不大一样,我还要仔细研究研究。一枚树叶轻轻飘了下来就像一枚来自秋天的邮票,柔和的翻滚跳跃惹人爱怜,随手拾起一枚树叶仔细的品读起来。叶子大小介于梨叶和榆叶之间,文理和叶脉也无异 ,边沿有锯齿排列,表面似乎有蜡质,太阳一照熠熠闪光。摘下一片翠绿的树叶放入嘴中,仔细的咀嚼一番,一股浓郁榆钱的香味萦绕口中充斥心田,给人如梦惊醒的感觉。枝条自然伸展婆娑柔美,一律向上又不乏 生机和执着。有着植物学家之称的高老师, 研究了半天也没确定此树为何科何属何以到此,看来又如河北的无名树一样神奇了 。
药材公司大院中就有杜仲树,大约一个月前曾去欣赏一番。自大门进入一直向北走,待浓密的树叶交织成一盏绿色的大伞,遮住阳光i时,抬起头便见到高大的杜仲树了。大概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原本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杜仲千里迢迢来到北方,首选药材公司落脚也算顺理成章。据说杜仲胶和树皮是上等的药材,可补肝肾、利小便、安胎、养筋骨、祛风湿等神奇的功效,想必公司的职员早已采集实践了。五六棵杜仲树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千奇百怪,没法和这棵药树的品相相提并论的。树皮都差不多,只是叶片大小有异,最不解的是,杜仲树都开花结果,果实是类似于樗树种子一样的“呱哒板”而此树几十年了却从未开花结果,不免让人生疑。
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叩开了药树主人的大门,说明来意,女主人于老师热情的把我们让进屋,又是沏茶又是倒水,反而让我们觉得不好意思。四间砖瓦房,一个小院,南面的月亮门后还有一个菜园,深秋时节瓜果飘香。这都是于老师的杰作。 于老师 曾是小店小学教师, 退休后仍然不遗余力继续发挥着余热。 说话间男主人也特意赶了回来,说起这位男主人可不一般,18岁他义无反顾投身军营保家卫国,复员后 曾担任村书记达21年,为了崔茂的安定和发展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几年前退了下来,又去城里给子女看孩子,这几天兄弟们盖房子才回来 的 ,否则是无法和大家见面 的,说起来都是缘分。这棵药树就是他当村支书时栽种的,当时县里有个口号叫“要致富种果树,要发财种药材”,当时带头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了一行药树,长大后觉得没什么用处就陆续刨了,只留下地头的一棵。这一棵也想刨掉,后来一想,在这一大片地里没有一处背阳的地方,尤其到了夏天,社员们顶着太阳干了半天的活累的臭死,热得要命,能坐在树荫下喝口水抽袋烟是何等的惬意,少长点庄稼算的了什么呢,听罢,刘大叔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许多。问起此树的名字,刘大叔说可能叫杜仲,但不确定,高老师问起此树是否开花结果,说没有。据高老师了解杜仲树一般都开花结果,此树却不然,树干和叶子也有区别,到底此树为何名字大家又坠入重重的迷雾中。
说起崔茂村,我问村中可有姓崔的?刘大叔说,现在没有了,据老人们讲当年刘氏的祖先 从即墨迁到此地时,此村就叫崔茂村。村中几户崔氏为将家族发展壮大人烟茂盛,特起了崔茂一村,可几百年过去了别的几姓都成了大家族,崔氏却绝户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崔氏也曾出过名人,崔大汉就是其中之一。大约明朝时期村里一个崔氏的后人力大惊人,具体叫什么名字已无从考证了,只知道外号叫崔大汉,这个崔大汉生下来就会爬,三个月便会跑,几岁时和同龄的孩子打架,四五个都敌他不过。十几岁身高近一丈【大约两米高】挑起两个几百斤碌碡【石磨一样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还能将两个碌碡像水桶一样抡起来,惊得大家目瞪口呆。据说有一天夜里十几个强盗闯进村子大肆抢劫,惊醒了崔大汉,他二话不说上前一顿暴打后,将十几个强盗们连抗带拎给扔出几里远。由于天黑看不清是谁,都以为是天上的巨灵神下凡来惩治他们,回家后一个个得了重病,几年没敢出门。于是崔大汉的故事传为佳话。力气大饭量就大,崔大汉一顿能吃三笼屉窝头,还不算太饱,由于当时生活水平很低,自家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善良淳朴的村民都伸出援助之手,你一升我一斗的周济他。毕竟大家都不富裕等到大家都揭不开锅了,不得已将崔大汉送去当兵,为了混口饭吃。崔大汉到了军营如鱼得水,吃饱了训练虎虎生威,校马场几丈高的大旗让他舞的呼呼生风,将军爱其才当即任命他为先锋队旗手,在以后的战争中屡立奇功。但好景不长,一次他所在的军队遭到叛军的围困长达半月之久,粮食所剩无几,大家一天只有一个窝头,尽管每天多给崔大汉三个窝头,也是杯水车薪,终于一天夜里崔大汉饿死在一棵大树下,从此世上再无崔大汉。
这只是个传说罢了,刘大叔说在他地边上 还有一棵“哈哈笑树‘,大家一听就坐不住了,跟着刘大叔去一见那棵神奇的树。说到哈哈笑树,大家觉得稀奇,对我来说却不陌生,在我老家相衙镇张程村的一个湾边旁就生长着一棵哈哈笑。孩提时常和伙伴去树下玩耍,记得当时哈哈笑树有碗口粗细,树干曲曲折折很奇怪的样子,果实是三角形或五角星的,掰开外皮可见黑色的种子。如果果实成熟后长久不摘,种子会自行崩落。小时候还有一个谜语——家南来了个媳妇|嘴里含这个珠珠|媳妇笑了|珠珠掉了,打一种植物,答案就是“哈哈笑”。我们在刘大叔夫妇的带领下,穿树林、赴沟渠、踏草地、攀土丘,终于在一片棉花地旁边见到了这棵哈哈笑树。树掩在一片杂树中,如果不是刘大叔夫妇带路,找到它堪比登天。树干有水杯粗细,树枝分散开叉,绝没有枝枝争上游的固执,却有一股北方男人特有的粗狂。叶子是长心形的,像极了梨树的叶子,又似乎小了一些,绿油油的,虽是在深秋仍然生机勃勃展翠叠绿。回头看看四周凹凸不一地形,一片片杂乱无章的树林和一个个老态龙钟稀奇古怪的树木,不免让人想起这里原来是不是原始森林。
看罢了哈哈笑树,刘大叔夫妇又带我们去拜访古杜梨树 ,于是我们又从村西北角转向村东南角。车子颠簸前行,树木掩映中一条高速公路屹于眼前,雄伟、高大、壮美,尤其是立交桥处是更显高贵和博雅,虽比不了北京立交桥,但在绿树翠柏中,在广袤的田野中突然出现的高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没走近古杜树,已被它那独有的古老沧桑感深深的震慑住了。古杜树生长在一处低洼地的斜坡上,与其说是生长不如说是伫立,树百分之九十的树枝早已枯萎,只有根部抽出几簇绿色仿佛在提醒着过往的人们和车辆我还活着。也就是专程来看它的我们吧,否则谁会去注意那一点点可怜的绿呢?树经有半米的样子,树皮干燥开裂,形成无数河床龟裂的惨象,五个粗细不等的树股没有一片叶子,像从地狱伸出瘦骨嶙峋的鬼手让人不寒而栗。其中一个手指指向东南方,那是我们想去找柘树方向,难道我们的言行早已被这吸收几百年日月精华的树精洞穿了么?
再往前,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或者说是洼地,沟底是人们新栽的杨柳和白蜡杆,边沿处则是现在罕见的灌木丛,酸枣棵,小刺槐,红荆条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树簇拥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堵绿色的墙。但是它难阻止了我们探索的脚步,因为今天我们就是为探而来。
说起柘树人们不免想起“十柘九空十柘 九曲”不错,我们老家的村北有一个小湾,大概是张金路【人名】的林子有一棵柘树,虽只有碗口大小但足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杨柳榆槐只有长到一米或几米粗,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衰老空心,柘树由于生长极其缓慢,加之本身就是灌木很难成才,能长成手臂粗细已实属不易,倘若有碗口大小可谓凤毛麟角,去年去湾边寻那棵柘树,只见到一个矮矮的年轮在那里诉说着几百年的苦和泪。终于在一条沟渠边见到了柘树的影子,虽是细细的几棵足以触动我思想的痛楚,让我浮想联翩了。
刘大叔告诉我们,在他叔叔院里还有一棵千年的槐树,可惜天色已晚,无缘相见了,恋恋不舍的离开 这片厚重的热土。回来的路上我突然发现宁津其实有好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旅游资源,只不过是大家忽略罢了。但愿这种忽略是暂时的,愿宁津的古树有朝一日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祝福古树!
山东宁津西外环小刚五金 张庆刚
药树
哈哈笑树
古杜梨树
大概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作家高迎春老师痴迷研究古树植物,时常和我讨论探究那神奇的植物王国,久而久之我也对树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到古树的写作中去,去崔茂村采风就是其一。
一个秋高气爽黄叶飞舞的秋天,约上高老师,王合盈老师一同向小店方向奔去。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听张居明老师说,在小店的崔茂村有一棵”药树“而已。车子沿着平坦的德宁路向南飞奔,路两边整齐的行道树迅速的向后奔去,是给前方的同类送信吗?又好像跑错了方向,大概是植物界里的南辕北辙吧!车子在一个不大但还算干净工整的小村边停了下来,漫步于小村的柏油路上,整齐的房舍、干净的街面、粉饰的墙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了,据说县里为创建卫生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可是下了大手笔的。几经周折找到那棵传说中的“药树”【由于都叫不上此树的名字,村里人都喊他药树,笔者暂且也叫药树】。药树长在崔茂村北五六百米的农田间,四周皆是火红的辣椒和雪白的棉花,它独自站在空旷的田野上,守护着脚下矮矮的芸芸众生,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
收拾心情 去全方位的品读它的一切。药树的身躯有六七米高,还算顺溜,胸围有七八十厘米的样子,树皮干燥开裂,像极了北方历尽沧桑农民的脸,厚实凝重。王合盈说树皮像榆树 ,细细想来还真有几分相似。高老师摘下一片树叶仔细的观瞧着,叶子像杜仲,可又和普通的杜仲不大一样,我还要仔细研究研究。一枚树叶轻轻飘了下来就像一枚来自秋天的邮票,柔和的翻滚跳跃惹人爱怜,随手拾起一枚树叶仔细的品读起来。叶子大小介于梨叶和榆叶之间,文理和叶脉也无异 ,边沿有锯齿排列,表面似乎有蜡质,太阳一照熠熠闪光。摘下一片翠绿的树叶放入嘴中,仔细的咀嚼一番,一股浓郁榆钱的香味萦绕口中充斥心田,给人如梦惊醒的感觉。枝条自然伸展婆娑柔美,一律向上又不乏 生机和执着。有着植物学家之称的高老师, 研究了半天也没确定此树为何科何属何以到此,看来又如河北的无名树一样神奇了 。
药材公司大院中就有杜仲树,大约一个月前曾去欣赏一番。自大门进入一直向北走,待浓密的树叶交织成一盏绿色的大伞,遮住阳光i时,抬起头便见到高大的杜仲树了。大概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原本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杜仲千里迢迢来到北方,首选药材公司落脚也算顺理成章。据说杜仲胶和树皮是上等的药材,可补肝肾、利小便、安胎、养筋骨、祛风湿等神奇的功效,想必公司的职员早已采集实践了。五六棵杜仲树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千奇百怪,没法和这棵药树的品相相提并论的。树皮都差不多,只是叶片大小有异,最不解的是,杜仲树都开花结果,果实是类似于樗树种子一样的“呱哒板”而此树几十年了却从未开花结果,不免让人生疑。
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叩开了药树主人的大门,说明来意,女主人于老师热情的把我们让进屋,又是沏茶又是倒水,反而让我们觉得不好意思。四间砖瓦房,一个小院,南面的月亮门后还有一个菜园,深秋时节瓜果飘香。这都是于老师的杰作。 于老师 曾是小店小学教师, 退休后仍然不遗余力继续发挥着余热。 说话间男主人也特意赶了回来,说起这位男主人可不一般,18岁他义无反顾投身军营保家卫国,复员后 曾担任村书记达21年,为了崔茂的安定和发展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几年前退了下来,又去城里给子女看孩子,这几天兄弟们盖房子才回来 的 ,否则是无法和大家见面 的,说起来都是缘分。这棵药树就是他当村支书时栽种的,当时县里有个口号叫“要致富种果树,要发财种药材”,当时带头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了一行药树,长大后觉得没什么用处就陆续刨了,只留下地头的一棵。这一棵也想刨掉,后来一想,在这一大片地里没有一处背阳的地方,尤其到了夏天,社员们顶着太阳干了半天的活累的臭死,热得要命,能坐在树荫下喝口水抽袋烟是何等的惬意,少长点庄稼算的了什么呢,听罢,刘大叔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许多。问起此树的名字,刘大叔说可能叫杜仲,但不确定,高老师问起此树是否开花结果,说没有。据高老师了解杜仲树一般都开花结果,此树却不然,树干和叶子也有区别,到底此树为何名字大家又坠入重重的迷雾中。
说起崔茂村,我问村中可有姓崔的?刘大叔说,现在没有了,据老人们讲当年刘氏的祖先 从即墨迁到此地时,此村就叫崔茂村。村中几户崔氏为将家族发展壮大人烟茂盛,特起了崔茂一村,可几百年过去了别的几姓都成了大家族,崔氏却绝户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崔氏也曾出过名人,崔大汉就是其中之一。大约明朝时期村里一个崔氏的后人力大惊人,具体叫什么名字已无从考证了,只知道外号叫崔大汉,这个崔大汉生下来就会爬,三个月便会跑,几岁时和同龄的孩子打架,四五个都敌他不过。十几岁身高近一丈【大约两米高】挑起两个几百斤碌碡【石磨一样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还能将两个碌碡像水桶一样抡起来,惊得大家目瞪口呆。据说有一天夜里十几个强盗闯进村子大肆抢劫,惊醒了崔大汉,他二话不说上前一顿暴打后,将十几个强盗们连抗带拎给扔出几里远。由于天黑看不清是谁,都以为是天上的巨灵神下凡来惩治他们,回家后一个个得了重病,几年没敢出门。于是崔大汉的故事传为佳话。力气大饭量就大,崔大汉一顿能吃三笼屉窝头,还不算太饱,由于当时生活水平很低,自家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善良淳朴的村民都伸出援助之手,你一升我一斗的周济他。毕竟大家都不富裕等到大家都揭不开锅了,不得已将崔大汉送去当兵,为了混口饭吃。崔大汉到了军营如鱼得水,吃饱了训练虎虎生威,校马场几丈高的大旗让他舞的呼呼生风,将军爱其才当即任命他为先锋队旗手,在以后的战争中屡立奇功。但好景不长,一次他所在的军队遭到叛军的围困长达半月之久,粮食所剩无几,大家一天只有一个窝头,尽管每天多给崔大汉三个窝头,也是杯水车薪,终于一天夜里崔大汉饿死在一棵大树下,从此世上再无崔大汉。
这只是个传说罢了,刘大叔说在他地边上 还有一棵“哈哈笑树‘,大家一听就坐不住了,跟着刘大叔去一见那棵神奇的树。说到哈哈笑树,大家觉得稀奇,对我来说却不陌生,在我老家相衙镇张程村的一个湾边旁就生长着一棵哈哈笑。孩提时常和伙伴去树下玩耍,记得当时哈哈笑树有碗口粗细,树干曲曲折折很奇怪的样子,果实是三角形或五角星的,掰开外皮可见黑色的种子。如果果实成熟后长久不摘,种子会自行崩落。小时候还有一个谜语——家南来了个媳妇|嘴里含这个珠珠|媳妇笑了|珠珠掉了,打一种植物,答案就是“哈哈笑”。我们在刘大叔夫妇的带领下,穿树林、赴沟渠、踏草地、攀土丘,终于在一片棉花地旁边见到了这棵哈哈笑树。树掩在一片杂树中,如果不是刘大叔夫妇带路,找到它堪比登天。树干有水杯粗细,树枝分散开叉,绝没有枝枝争上游的固执,却有一股北方男人特有的粗狂。叶子是长心形的,像极了梨树的叶子,又似乎小了一些,绿油油的,虽是在深秋仍然生机勃勃展翠叠绿。回头看看四周凹凸不一地形,一片片杂乱无章的树林和一个个老态龙钟稀奇古怪的树木,不免让人想起这里原来是不是原始森林。
看罢了哈哈笑树,刘大叔夫妇又带我们去拜访古杜梨树 ,于是我们又从村西北角转向村东南角。车子颠簸前行,树木掩映中一条高速公路屹于眼前,雄伟、高大、壮美,尤其是立交桥处是更显高贵和博雅,虽比不了北京立交桥,但在绿树翠柏中,在广袤的田野中突然出现的高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没走近古杜树,已被它那独有的古老沧桑感深深的震慑住了。古杜树生长在一处低洼地的斜坡上,与其说是生长不如说是伫立,树百分之九十的树枝早已枯萎,只有根部抽出几簇绿色仿佛在提醒着过往的人们和车辆我还活着。也就是专程来看它的我们吧,否则谁会去注意那一点点可怜的绿呢?树经有半米的样子,树皮干燥开裂,形成无数河床龟裂的惨象,五个粗细不等的树股没有一片叶子,像从地狱伸出瘦骨嶙峋的鬼手让人不寒而栗。其中一个手指指向东南方,那是我们想去找柘树方向,难道我们的言行早已被这吸收几百年日月精华的树精洞穿了么?
再往前,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或者说是洼地,沟底是人们新栽的杨柳和白蜡杆,边沿处则是现在罕见的灌木丛,酸枣棵,小刺槐,红荆条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树簇拥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堵绿色的墙。但是它难阻止了我们探索的脚步,因为今天我们就是为探而来。
说起柘树人们不免想起“十柘九空十柘 九曲”不错,我们老家的村北有一个小湾,大概是张金路【人名】的林子有一棵柘树,虽只有碗口大小但足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杨柳榆槐只有长到一米或几米粗,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衰老空心,柘树由于生长极其缓慢,加之本身就是灌木很难成才,能长成手臂粗细已实属不易,倘若有碗口大小可谓凤毛麟角,去年去湾边寻那棵柘树,只见到一个矮矮的年轮在那里诉说着几百年的苦和泪。终于在一条沟渠边见到了柘树的影子,虽是细细的几棵足以触动我思想的痛楚,让我浮想联翩了。
刘大叔告诉我们,在他叔叔院里还有一棵千年的槐树,可惜天色已晚,无缘相见了,恋恋不舍的离开 这片厚重的热土。回来的路上我突然发现宁津其实有好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旅游资源,只不过是大家忽略罢了。但愿这种忽略是暂时的,愿宁津的古树有朝一日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祝福古树!
山东宁津西外环小刚五金 张庆刚
药树
哈哈笑树
古杜梨树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