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物语
2022-01-10叙事散文王克楠
大地物语王克楠1这些日子爹爹又在摆弄他那些旧农具了,这是他的传家宝,放在单元楼的地下室里。我是理解爹的,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他能听到大地深处的声音,虽然他不是诗人,他和我说的话,几乎都可以改编为诗。看到爹总是摆弄那些旧农具,我说,爹啊,你……
大地物语
王克楠
1
这些日子爹爹又在摆弄他那些旧农具了,这是他的传家宝,放在单元楼的地下室里。我是理解爹的,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他能听到大地深处的声音,虽然他不是诗人,他和我说的话,几乎都可以改编为诗。看到爹总是摆弄那些旧农具,我说,爹啊,你就别弄那些老掉牙的东西了,你都拍打了一辈子黄土地啦。爹爹瞪眼,说,啥子叫打啊?那是摸摸。我知道爹说的“摸摸”就是抚摸。大地是大地,大地也是人,需要交流和抚摸的。如果没有抚摸,哪里有充满了中国式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呢?
我是跟着爹爹的农具认识了大地的。知道了大地不是供我们用脚踩的依着物,还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东西。其中包括粮食和蔬菜,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呢?我问爹,爹说,你去庄稼地问麦子吧。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麦子们是大地的孩子,直接从大地长出来,比我们更加了解大地。于是,几乎每年麦子返青的时候,我都要去郊区的麦地里周游,希望能和麦子说说话。
我问麦子,二十四节气从哪里来?麦子说,二十四节气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就像大地上的那些大树和鲜花。我惊呆了,我学的教科书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的。我顺着麦子的足迹走到了农耕文明深处,去了太行山东麓磁州古人生活的地方,那里有4000年前的粟。粟也是被大地收留的,出土的时候已经是黑色的,但依然闪着金色之光。大地是慈悲的,长出了这些粮食作物以后,考虑到了这些植物需要生长,还考虑到这些植物需要满足人类巨大的胃,就一并长出了二十四节气,由此,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应该改为五大发明,其中的一个发明就是二十四节气。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诗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她究竟怎样突然冒出地面的?可能是在一个黎明,也可能是一个晚上,当时大地如同产房一般静寂,于是,第一个季节诞生出来了,它的名字叫——春分,为什么是春分呢?因为春分这天,白天黑夜正好是一样长短的,昭示了——公平。春分这天肯定是下了一些雨的,雨后的天气清爽宜人,因此以后的春分这天,大多有雨。春分这天,村东芦苇塘里的芦苇开花了,飞飞扬扬,使人想到了爱情。江南有湿气上升,那大约是一个气体柱子,如梦如幻,似有似无。这一天,我家门口小河里的水很亮,亮得耀眼,像是白昼的星星。
季节循环,不分昼夜,我想春分这天肯定有人会死,更多的人诞生。中国的道家文化讲究“生死齐一”,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我有点相信那个骑毛驴的老子先生也是春分这天出生的,老人家一出生就看到了春分,知道了人和自然之间应该是公平的,人和人之间也是应该公平的。一辈子相信公平的老子先生,终于控制不住了自己的写作欲,写了《道德经》。凡是有道德的人都写“经”,道德一般化的人都写文。这天,我还知道,罂粟花开了,芬芳妖娆,那时的罂粟花,还不是鬼魅之花,只是因为黏糊糊的嘴唇贴她多了,唾液分泌了她的鬼魅分泌,变得妖魔了。
春分的这天,曾经年轻的爹爹上山种树去了。春分过后,越冬的麦子需要灌溉喝水了,他也不顾大田里的麦子饥渴,只顾自己种树去。他种的是松柏,这些树木长不高,但耐旱。爹爹说,他百年之后就埋在树下,不占耕地,营养一棵树。听他这样说,我很难受,人总是会死的,就如一朵花会凋零的、如一棵树会干枯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轮回啊。这样的轮回,大地是知道的,不过,我们习惯把大地踩在了脚下,忘记了她是我们中间最有学问的,我们费了许多纸张出版的那些读物,其实就驻扎在她的嘴唇下面。
春天的时候,一棵树会爱上另一棵树,一朵花会爱上另一朵花,甚至一棵麦子会爱上另一棵麦子。我在麦地走的时候,常常发现麦子比我跑得快,为什么啊,现在我才知道,它们是追逐自己的爱人,因为爱人在另一个地块,所以它要拼命地跑,麦子比我强,我追逐自己所爱的女人,追到半路就稍息了,人很多时候真的不如一棵麦子的。我自嘲,大地就坐在我的身边,乐呵呵地笑话我:呵呵,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啊,爱情还用追吗?她就在你身边,你好好看看,是不是?我看看四周,除了麦子就是柳树,那里有女子啊?再问大地,大地无语。天黑的时候,我明白了,爱情就在自己的心中,自己身体的外部的爱,是永远追不到,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已经有的,带领身边的那一位女子跟着你走,一直走到虚无里。
2
春分的前面是惊蛰,我是热爱惊蛰的这个节气的。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惊蛰是一个人,一个懂得艺术的人。它的长相很迷人,艺术家的样子:长长的胡子,高高的类似苏格拉底那样的前额,薄薄的嘴唇。大地创造惊蛰的时候,一定是比较生气,可能是外星球的一些什么东西惹恼了大地,于是大地裂开了口子,吐出了气体,这些气体上升到了天空,和那些前来寻找真理的云结合到了一起。云朵的脊椎是软的,有了带着大地之印记的气体加入,就更加焦躁,天空就裂开了和大地一样的缝隙,火辣辣的,并且爆发出了响声——惊雷。
我喜欢大地坦荡直率的个性,一起喜欢了惊蛰。和我一样喜欢惊蛰的还有一位已经回归大地的大地的儿子——苇岸。他是热爱惊蛰的。在苇岸的眼睛里,惊蛰是豁然开朗的,充满了婴儿一般的生命力。苇岸有时说话像哲学家,他说:“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我不是哲学家,但是可以捉住哲学家话柄的,春天难道是永恒的吗?春天的后面有夏天,夏天的后面有冬天,冬天的后面呢?当然为还会有春分,焦躁的大地还会陡然吐出一口仙气,因此,整个大地上的生命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大地创造的惊蛰奇迹到底怎样发生呢?惊蛰的这天,天空会有彩虹,一些蝴蝶会钻出茧子,一些树木颤巍巍地绿,土壤坚硬了一个冬天,不由自主地松软了起来以便进入恋爱状态,蜘蛛尝试找一些空间结网,大地创造了一种树——鱼食树上树叶可以天然喂养鱼,南方温暖的树上会有一个小虫子,小虫子在树洞探出头看看,又缩回了脖子,蜻蜓在稻田边练瑜伽......这些是大地表层上一些生命存在的物态。再说说人类,江南勤快的女子下地插秧,鱼塘里的水很干净,缩在房间里的人们纷纷走出来,采风......大地打出了这个哈欠后,小睡了。
中国太大,惊蛰的时候,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还被冰雪覆盖着,虽然覆盖,但质量不同了。静了一个冬天的房檐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一些地方河水里的冰层也开始悄悄断裂——美丽地断裂。冰层断裂时会发出铬渣铬渣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虽然不能等同于天空的惊雷,但和惊雷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开裂。一个新生事物诞生,母体是旧事物,旧事物的母体会发生开裂。我欣赏大自然的开裂,这是纯真的开裂,不似人类总是习惯制造开裂的假象,而内心实在是顽固得很呢,如果没有重量级的榔头,人们的心壳是不肯完成一次真正的开裂的。
无法安眠,因为我的头顶上已经响起了万重惊雷,惊雷压在我住的单元楼上,平时显得高大的楼房已经显得不禁其重。惊雷还穿越我的房间,从这个窗户进来,从那个窗户出去,穿梭自如。我所能做的就是关闭电脑,惊雷啊,可别炸开了电脑,里面有我半生心血写的文字呢。雷声可以震落人们身上的旧尘,这与春节期间人们欢天喜地“辞旧”期盼不同,那个时候仅仅是一个念想,而在惊蛰,雷声实现了一切。惊蛰不光发生雷鸣的事情,也会激发诗人写诗,诗人们听到了惊雷,困顿了一个冬天的蛰卧的灵感就被豁然打开了,于是就用雷声轰炸稿纸,一些不朽的诗篇问世。我不知道李白、杜甫先生那些惊人的诗篇是不是在惊蛰写的?
人进入了惊蛰这个节气,就可以去想象植物开花,还可以想象的更远一些,比如想象山上的野枣,江边的枇杷,外县的杨梅,岭南的龙眼,吐鲁番的葡萄,库车的小白杏.......植物的果实很好吃。人在吃果实的时候,往往忘记这些果实是经过大地用心血滋润的,人吃果实前应该先感谢大地,可是,很少有人这样做,甚至觉得这样做很愚蠢。人也有果实,人的果实还是人,树木的果实可以越来越甜,人的果实可以越来越聪明,人和植物的区别是,植物可以调整果实的味道和大小,人做不到,总是喜欢更加聪明一些,就像那个口号“更高,更快,更远”,可是聪明的过分就是愚笨,而且万劫不复。
3
在二十四节令里,我最喜爱的还是立秋后的几个节气:喜欢处暑的内敛,喜欢处暑的含蓄,喜欢白露的洁白,喜欢秋分的公平平分昼夜,喜欢寒露的微妙,喜欢霜降的壮丽。你会说我是一个冷人了,是的,我就是一个冷人,而且觉得冷比热好。因为冷,喜欢了鲁迅先生的文风,虽然我很多时候并不缺乏缠绵,但冷的内心始终像冰雪一样。
过了立秋后就是处暑,处暑里的氤氲的还是浅浅的秋的氛围,北方的谷子和江南的稻谷该是黄的,高原上的一些向日葵,也在这个季节黄了,处暑的棉花开始吐絮,红板栗果子脱掉了刺猬一般的外衣露出鍺红色的栗子,空气丝丝地有了微微的凉,携两三好友出游是最好的时候,比春天要凉,比冬天要暖。往后紧接着的就是白露,白露是个谈恋爱的好节气,如果你是为了热闹和宣泄一下,就在春天和夏天谈恋爱,只谈不爱,如果你真的想爱了,就等到白露这一天。记住喽,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草木上长出了露水,冬瓜南瓜在田野胖墩墩地笑,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一代代的农人都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鸿雁与燕子往南飞,北方的男人如果爱上了南方的女子,就和燕子一起飞过去。
我喜欢秋分,不仅仅因为他公平,还因为它还有一个代名词——收获。秋天的收获从秋分开始,先是人的眼睛收获了美感,看吧,秋分时棉花吐絮像是吐云,烟叶由绿变黄像是官场的蜕化变质分子,白也好,黄也好,到了收割的时候了。长江流域鱼米之乡也会开始晚稻的收割,如果遇到了晴天,要赶着水牛耕翻土地,和土地亲热一番;还有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绝对不能有一丝松懈。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我所在的华北地区也开始小麦总动员,全家全村全县出动播种冬小麦,那场景真的像是进行一场世界大战。过了秋分就是寒露和霜降,寒露的气温比白露低,植物叶子上沾的露水更凉一些,甚至到了凝结为霜的临界点。寒露这个节令的出现,好像专门是为霜降铺垫的,是美好的霜降雄浑交响乐前的一个序曲。
我之所以偏爱霜降,因为这个节令含着萧杀之美。人们向来崇拜春天的朝气,向往夏天的热烈,很少有人欣赏霜降的萧杀。先人比我们做的好,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万木萧杀,自自然然坦坦荡荡回归大地,也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任何事物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一个人刚出生,离死就是最多一百年的历程。生死是两极,人类有生死,万物也有生死,生了,就是死了,死了,化实为虚,依然存在。我有的时候希望人类多向草木学习,人之一生,草木一秋,草木永远是那么从容地面对生死,该生长时则生长,该凋零时则凋零,荣辱不惊。我想起了自己参加过的青海地区藏民的一次葬礼:按照藏民族的习惯,去世者需要火化。当时的现场绝对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声,空气是静止的,静穆是神圣的,去世者的遗体被僧侣们轻轻覆盖上干柴、酥油和吉祥草,周围用经幡围起,哗啦啦的风尖叫着穿越苍凉大地,霎间火焰腾了起来,照亮了高高的天空......这个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
4
比人类有尊严的是大地,比人类聪明的还是大地,大地吐露出二十四节气,被热爱土地的人们接收了信息,把一年的历法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正处于文化荒。当时基本上没有文化课,学习的过程被大量的“学工”、“学农”“学军”所代替,在课堂上拿着那本语录还有一些伟人雄壮的诗词。搞教学研究的人还是有聪明的,他们对物理化学生物学进行合并,出现了特殊年代的特殊教科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给我们上课的是工宣队队员和政府下放干部,给我们上“农业基础”的王谦心老师显然是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他写了一黑板“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并且多次结合他的农村生活进行细致解释,使得我们牢牢地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并且朦胧地知晓了世界上没有永恒巅峰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经过了立冬以后,“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六个节气给我的印象就是冷,只不过是冷的程度不同罢了。立冬是和秋天分手的节气,有点折磨人。喜欢秋天的人们不愿意就此进入冬天,可是冬天不管不顾地来了,北风越来越凛冽,冷到最寒处,变成了白毛风。白毛风的每一丝风都是刀子,一点不假。我的老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盟委所在地集宁是那一带最冷的地方,冬天如果出门不戴带耳朵的皮帽,真的可以把耳朵冻掉的。冷了,雪就来了,雪花是大地赠送给北方苦寒地带人们的厚礼。江南一带的人们,无法想象水汽在天空可以涅槃为花朵——雪花。雪花给人的启示是,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苦难可以化解为瑰丽,鲁迅先生当年面对北洋军阀政府进行的“3.18”屠杀,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喊出了“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后生至今不敢忘记。
节令里的小雪过后是大雪,由小而大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小雪落到地上,浅浅地一层,风大的时候,可以吹跑,大雪是北方的棉被,盖住了田野,雪下面的麦苗都踏实了。雪的表面是冷的,雪的下面是暖的,这就是雪的魅力。冬至了,在地球的北家园,长夜驱赶跑了白昼,冬至,不是冬天停止了,而是冬天继续并且更加冷了。冬至以后的小寒大寒被北方人变成了“九九歌”,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歌”太美了,我觉得“九九歌”是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之一。小寒是微寒,人们尚可承受,小寒是大寒的过度,可是大寒很快就来了,一年里最寒彻的日子来了,冷得冷酷,冷得惨忍,寒冷使秋天里残存的树叶都掉光了,一切的生物都萧杀了,植物中只有梅花是另类,不叹息,不诅咒,而是用自己的最大能量开出了艳丽的花。在寒冷的冬季,你如果热爱生命,许多的往事和许多的未来都会清晰起来。自然界和人的生命的互动和共鸣到了冬季,才可以更加鲜明地显现出来,有诗曰: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我就住在邯郸,下雪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梦到邯郸,尽管邯郸有著名的古迹——黄粱梦吕仙祠,但是梦毕竟是梦,不是现实。现实还是要面对的,想想,四季的结束以冬季收场,古人是读懂了大地赠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整个生命处于了虚无状态。虚无真的是什么都不存在了吗?白茫茫的大地下难道就没有新的生命吗?我们的祖国经过历朝历代政治家们的阉割,文化常常处于虚无状态,好像到了尽头,可是每次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熬了过来。冬天真好,北方的冬天有白茫茫大雪,有了这样的白茫茫,就会生长出哲学。自古到今,中国的北方屡出文化大师,应该和白茫茫的大雪密切相关。
大地是敦厚的,因为太敦厚,被一些多情的诗人称之为——母亲。其实,大地并不是母亲,也不是父亲,而是觉察人类错误的神祉。大地是具有人性的神,她可以宽容,也可以发怒,我不是科学家,不知道大地已经发怒了多少次,不知道哪次的影响比较深远?恐龙的消失算是一次吧,那样一个强大的物种说消失,就消失了,可是仁慈的大地留下了人类的先祖,并且进化到今天这个不可一世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这几年中国屡次发生的让人无法承受的自然灾害算不算大地发怒,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旱灾,南方冰灾,每次的灾难算不算给发热的人类一个提醒?
大地在惊蛰的时候,万物从冬天醒来了,细菌们也醒来了。细菌并不都是人类的天敌,有些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酵母菌,还有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落,都是和人类和平共处或者说帮助了人类的,但是有毒细菌——病菌却是人类的天敌。人类借助于植物,借助于科学,限制和消灭了一些病菌,就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是,大地已经悄悄在制造另一类病菌(或者细胞)——癌,用以警告无所不能的人类。还有那一年扫荡中国大陆的非典——萨斯病毒,小小的用肉眼看不见大地细菌着实让世界惊惶了一下,还影响了工业,影响了农业,影响了人际交往,大家必须戴着大口罩说话,那段时间,不会出现浪漫的接吻。
当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工业社会,大地正在慢慢地闭眼,她已经不愿意看到人类的毫无顾忌的样子了,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是专门对农事活动的,不太适合工业社会,那么,什么样的节气才能适宜工业社会呢?还好,2011年6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遍被承认具有很高的农业、天文、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但是,研究归研究,我们的文明发展还不尽人意,农业越来越被轻视,好似人们仅仅靠吃营养品就可活命并且益寿延年。
大地闭眼,但是大地尚未死去了,如果大地死去,人类还可以活吗?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真的听到了大地在哭,大地为什么而哭?您不是哭二十四节气的消失,你是在哭自以为是的人类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走,已经是万丈深渊,可是愚蠢的人类并不觉察,还是闭着眼这样走着,还能走几步呢?
2013年3月于高原书屋
王克楠
1
这些日子爹爹又在摆弄他那些旧农具了,这是他的传家宝,放在单元楼的地下室里。我是理解爹的,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他能听到大地深处的声音,虽然他不是诗人,他和我说的话,几乎都可以改编为诗。看到爹总是摆弄那些旧农具,我说,爹啊,你就别弄那些老掉牙的东西了,你都拍打了一辈子黄土地啦。爹爹瞪眼,说,啥子叫打啊?那是摸摸。我知道爹说的“摸摸”就是抚摸。大地是大地,大地也是人,需要交流和抚摸的。如果没有抚摸,哪里有充满了中国式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呢?
我是跟着爹爹的农具认识了大地的。知道了大地不是供我们用脚踩的依着物,还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东西。其中包括粮食和蔬菜,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呢?我问爹,爹说,你去庄稼地问麦子吧。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麦子们是大地的孩子,直接从大地长出来,比我们更加了解大地。于是,几乎每年麦子返青的时候,我都要去郊区的麦地里周游,希望能和麦子说说话。
我问麦子,二十四节气从哪里来?麦子说,二十四节气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就像大地上的那些大树和鲜花。我惊呆了,我学的教科书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的。我顺着麦子的足迹走到了农耕文明深处,去了太行山东麓磁州古人生活的地方,那里有4000年前的粟。粟也是被大地收留的,出土的时候已经是黑色的,但依然闪着金色之光。大地是慈悲的,长出了这些粮食作物以后,考虑到了这些植物需要生长,还考虑到这些植物需要满足人类巨大的胃,就一并长出了二十四节气,由此,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应该改为五大发明,其中的一个发明就是二十四节气。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诗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她究竟怎样突然冒出地面的?可能是在一个黎明,也可能是一个晚上,当时大地如同产房一般静寂,于是,第一个季节诞生出来了,它的名字叫——春分,为什么是春分呢?因为春分这天,白天黑夜正好是一样长短的,昭示了——公平。春分这天肯定是下了一些雨的,雨后的天气清爽宜人,因此以后的春分这天,大多有雨。春分这天,村东芦苇塘里的芦苇开花了,飞飞扬扬,使人想到了爱情。江南有湿气上升,那大约是一个气体柱子,如梦如幻,似有似无。这一天,我家门口小河里的水很亮,亮得耀眼,像是白昼的星星。
季节循环,不分昼夜,我想春分这天肯定有人会死,更多的人诞生。中国的道家文化讲究“生死齐一”,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我有点相信那个骑毛驴的老子先生也是春分这天出生的,老人家一出生就看到了春分,知道了人和自然之间应该是公平的,人和人之间也是应该公平的。一辈子相信公平的老子先生,终于控制不住了自己的写作欲,写了《道德经》。凡是有道德的人都写“经”,道德一般化的人都写文。这天,我还知道,罂粟花开了,芬芳妖娆,那时的罂粟花,还不是鬼魅之花,只是因为黏糊糊的嘴唇贴她多了,唾液分泌了她的鬼魅分泌,变得妖魔了。
春分的这天,曾经年轻的爹爹上山种树去了。春分过后,越冬的麦子需要灌溉喝水了,他也不顾大田里的麦子饥渴,只顾自己种树去。他种的是松柏,这些树木长不高,但耐旱。爹爹说,他百年之后就埋在树下,不占耕地,营养一棵树。听他这样说,我很难受,人总是会死的,就如一朵花会凋零的、如一棵树会干枯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轮回啊。这样的轮回,大地是知道的,不过,我们习惯把大地踩在了脚下,忘记了她是我们中间最有学问的,我们费了许多纸张出版的那些读物,其实就驻扎在她的嘴唇下面。
春天的时候,一棵树会爱上另一棵树,一朵花会爱上另一朵花,甚至一棵麦子会爱上另一棵麦子。我在麦地走的时候,常常发现麦子比我跑得快,为什么啊,现在我才知道,它们是追逐自己的爱人,因为爱人在另一个地块,所以它要拼命地跑,麦子比我强,我追逐自己所爱的女人,追到半路就稍息了,人很多时候真的不如一棵麦子的。我自嘲,大地就坐在我的身边,乐呵呵地笑话我:呵呵,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啊,爱情还用追吗?她就在你身边,你好好看看,是不是?我看看四周,除了麦子就是柳树,那里有女子啊?再问大地,大地无语。天黑的时候,我明白了,爱情就在自己的心中,自己身体的外部的爱,是永远追不到,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已经有的,带领身边的那一位女子跟着你走,一直走到虚无里。
2
春分的前面是惊蛰,我是热爱惊蛰的这个节气的。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惊蛰是一个人,一个懂得艺术的人。它的长相很迷人,艺术家的样子:长长的胡子,高高的类似苏格拉底那样的前额,薄薄的嘴唇。大地创造惊蛰的时候,一定是比较生气,可能是外星球的一些什么东西惹恼了大地,于是大地裂开了口子,吐出了气体,这些气体上升到了天空,和那些前来寻找真理的云结合到了一起。云朵的脊椎是软的,有了带着大地之印记的气体加入,就更加焦躁,天空就裂开了和大地一样的缝隙,火辣辣的,并且爆发出了响声——惊雷。
我喜欢大地坦荡直率的个性,一起喜欢了惊蛰。和我一样喜欢惊蛰的还有一位已经回归大地的大地的儿子——苇岸。他是热爱惊蛰的。在苇岸的眼睛里,惊蛰是豁然开朗的,充满了婴儿一般的生命力。苇岸有时说话像哲学家,他说:“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我不是哲学家,但是可以捉住哲学家话柄的,春天难道是永恒的吗?春天的后面有夏天,夏天的后面有冬天,冬天的后面呢?当然为还会有春分,焦躁的大地还会陡然吐出一口仙气,因此,整个大地上的生命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大地创造的惊蛰奇迹到底怎样发生呢?惊蛰的这天,天空会有彩虹,一些蝴蝶会钻出茧子,一些树木颤巍巍地绿,土壤坚硬了一个冬天,不由自主地松软了起来以便进入恋爱状态,蜘蛛尝试找一些空间结网,大地创造了一种树——鱼食树上树叶可以天然喂养鱼,南方温暖的树上会有一个小虫子,小虫子在树洞探出头看看,又缩回了脖子,蜻蜓在稻田边练瑜伽......这些是大地表层上一些生命存在的物态。再说说人类,江南勤快的女子下地插秧,鱼塘里的水很干净,缩在房间里的人们纷纷走出来,采风......大地打出了这个哈欠后,小睡了。
中国太大,惊蛰的时候,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还被冰雪覆盖着,虽然覆盖,但质量不同了。静了一个冬天的房檐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一些地方河水里的冰层也开始悄悄断裂——美丽地断裂。冰层断裂时会发出铬渣铬渣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虽然不能等同于天空的惊雷,但和惊雷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开裂。一个新生事物诞生,母体是旧事物,旧事物的母体会发生开裂。我欣赏大自然的开裂,这是纯真的开裂,不似人类总是习惯制造开裂的假象,而内心实在是顽固得很呢,如果没有重量级的榔头,人们的心壳是不肯完成一次真正的开裂的。
无法安眠,因为我的头顶上已经响起了万重惊雷,惊雷压在我住的单元楼上,平时显得高大的楼房已经显得不禁其重。惊雷还穿越我的房间,从这个窗户进来,从那个窗户出去,穿梭自如。我所能做的就是关闭电脑,惊雷啊,可别炸开了电脑,里面有我半生心血写的文字呢。雷声可以震落人们身上的旧尘,这与春节期间人们欢天喜地“辞旧”期盼不同,那个时候仅仅是一个念想,而在惊蛰,雷声实现了一切。惊蛰不光发生雷鸣的事情,也会激发诗人写诗,诗人们听到了惊雷,困顿了一个冬天的蛰卧的灵感就被豁然打开了,于是就用雷声轰炸稿纸,一些不朽的诗篇问世。我不知道李白、杜甫先生那些惊人的诗篇是不是在惊蛰写的?
人进入了惊蛰这个节气,就可以去想象植物开花,还可以想象的更远一些,比如想象山上的野枣,江边的枇杷,外县的杨梅,岭南的龙眼,吐鲁番的葡萄,库车的小白杏.......植物的果实很好吃。人在吃果实的时候,往往忘记这些果实是经过大地用心血滋润的,人吃果实前应该先感谢大地,可是,很少有人这样做,甚至觉得这样做很愚蠢。人也有果实,人的果实还是人,树木的果实可以越来越甜,人的果实可以越来越聪明,人和植物的区别是,植物可以调整果实的味道和大小,人做不到,总是喜欢更加聪明一些,就像那个口号“更高,更快,更远”,可是聪明的过分就是愚笨,而且万劫不复。
3
在二十四节令里,我最喜爱的还是立秋后的几个节气:喜欢处暑的内敛,喜欢处暑的含蓄,喜欢白露的洁白,喜欢秋分的公平平分昼夜,喜欢寒露的微妙,喜欢霜降的壮丽。你会说我是一个冷人了,是的,我就是一个冷人,而且觉得冷比热好。因为冷,喜欢了鲁迅先生的文风,虽然我很多时候并不缺乏缠绵,但冷的内心始终像冰雪一样。
过了立秋后就是处暑,处暑里的氤氲的还是浅浅的秋的氛围,北方的谷子和江南的稻谷该是黄的,高原上的一些向日葵,也在这个季节黄了,处暑的棉花开始吐絮,红板栗果子脱掉了刺猬一般的外衣露出鍺红色的栗子,空气丝丝地有了微微的凉,携两三好友出游是最好的时候,比春天要凉,比冬天要暖。往后紧接着的就是白露,白露是个谈恋爱的好节气,如果你是为了热闹和宣泄一下,就在春天和夏天谈恋爱,只谈不爱,如果你真的想爱了,就等到白露这一天。记住喽,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草木上长出了露水,冬瓜南瓜在田野胖墩墩地笑,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一代代的农人都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鸿雁与燕子往南飞,北方的男人如果爱上了南方的女子,就和燕子一起飞过去。
我喜欢秋分,不仅仅因为他公平,还因为它还有一个代名词——收获。秋天的收获从秋分开始,先是人的眼睛收获了美感,看吧,秋分时棉花吐絮像是吐云,烟叶由绿变黄像是官场的蜕化变质分子,白也好,黄也好,到了收割的时候了。长江流域鱼米之乡也会开始晚稻的收割,如果遇到了晴天,要赶着水牛耕翻土地,和土地亲热一番;还有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绝对不能有一丝松懈。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我所在的华北地区也开始小麦总动员,全家全村全县出动播种冬小麦,那场景真的像是进行一场世界大战。过了秋分就是寒露和霜降,寒露的气温比白露低,植物叶子上沾的露水更凉一些,甚至到了凝结为霜的临界点。寒露这个节令的出现,好像专门是为霜降铺垫的,是美好的霜降雄浑交响乐前的一个序曲。
我之所以偏爱霜降,因为这个节令含着萧杀之美。人们向来崇拜春天的朝气,向往夏天的热烈,很少有人欣赏霜降的萧杀。先人比我们做的好,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万木萧杀,自自然然坦坦荡荡回归大地,也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任何事物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一个人刚出生,离死就是最多一百年的历程。生死是两极,人类有生死,万物也有生死,生了,就是死了,死了,化实为虚,依然存在。我有的时候希望人类多向草木学习,人之一生,草木一秋,草木永远是那么从容地面对生死,该生长时则生长,该凋零时则凋零,荣辱不惊。我想起了自己参加过的青海地区藏民的一次葬礼:按照藏民族的习惯,去世者需要火化。当时的现场绝对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声,空气是静止的,静穆是神圣的,去世者的遗体被僧侣们轻轻覆盖上干柴、酥油和吉祥草,周围用经幡围起,哗啦啦的风尖叫着穿越苍凉大地,霎间火焰腾了起来,照亮了高高的天空......这个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
4
比人类有尊严的是大地,比人类聪明的还是大地,大地吐露出二十四节气,被热爱土地的人们接收了信息,把一年的历法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正处于文化荒。当时基本上没有文化课,学习的过程被大量的“学工”、“学农”“学军”所代替,在课堂上拿着那本语录还有一些伟人雄壮的诗词。搞教学研究的人还是有聪明的,他们对物理化学生物学进行合并,出现了特殊年代的特殊教科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给我们上课的是工宣队队员和政府下放干部,给我们上“农业基础”的王谦心老师显然是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他写了一黑板“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并且多次结合他的农村生活进行细致解释,使得我们牢牢地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并且朦胧地知晓了世界上没有永恒巅峰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经过了立冬以后,“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六个节气给我的印象就是冷,只不过是冷的程度不同罢了。立冬是和秋天分手的节气,有点折磨人。喜欢秋天的人们不愿意就此进入冬天,可是冬天不管不顾地来了,北风越来越凛冽,冷到最寒处,变成了白毛风。白毛风的每一丝风都是刀子,一点不假。我的老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盟委所在地集宁是那一带最冷的地方,冬天如果出门不戴带耳朵的皮帽,真的可以把耳朵冻掉的。冷了,雪就来了,雪花是大地赠送给北方苦寒地带人们的厚礼。江南一带的人们,无法想象水汽在天空可以涅槃为花朵——雪花。雪花给人的启示是,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苦难可以化解为瑰丽,鲁迅先生当年面对北洋军阀政府进行的“3.18”屠杀,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喊出了“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后生至今不敢忘记。
节令里的小雪过后是大雪,由小而大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小雪落到地上,浅浅地一层,风大的时候,可以吹跑,大雪是北方的棉被,盖住了田野,雪下面的麦苗都踏实了。雪的表面是冷的,雪的下面是暖的,这就是雪的魅力。冬至了,在地球的北家园,长夜驱赶跑了白昼,冬至,不是冬天停止了,而是冬天继续并且更加冷了。冬至以后的小寒大寒被北方人变成了“九九歌”,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歌”太美了,我觉得“九九歌”是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之一。小寒是微寒,人们尚可承受,小寒是大寒的过度,可是大寒很快就来了,一年里最寒彻的日子来了,冷得冷酷,冷得惨忍,寒冷使秋天里残存的树叶都掉光了,一切的生物都萧杀了,植物中只有梅花是另类,不叹息,不诅咒,而是用自己的最大能量开出了艳丽的花。在寒冷的冬季,你如果热爱生命,许多的往事和许多的未来都会清晰起来。自然界和人的生命的互动和共鸣到了冬季,才可以更加鲜明地显现出来,有诗曰: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我就住在邯郸,下雪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梦到邯郸,尽管邯郸有著名的古迹——黄粱梦吕仙祠,但是梦毕竟是梦,不是现实。现实还是要面对的,想想,四季的结束以冬季收场,古人是读懂了大地赠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整个生命处于了虚无状态。虚无真的是什么都不存在了吗?白茫茫的大地下难道就没有新的生命吗?我们的祖国经过历朝历代政治家们的阉割,文化常常处于虚无状态,好像到了尽头,可是每次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熬了过来。冬天真好,北方的冬天有白茫茫大雪,有了这样的白茫茫,就会生长出哲学。自古到今,中国的北方屡出文化大师,应该和白茫茫的大雪密切相关。
大地是敦厚的,因为太敦厚,被一些多情的诗人称之为——母亲。其实,大地并不是母亲,也不是父亲,而是觉察人类错误的神祉。大地是具有人性的神,她可以宽容,也可以发怒,我不是科学家,不知道大地已经发怒了多少次,不知道哪次的影响比较深远?恐龙的消失算是一次吧,那样一个强大的物种说消失,就消失了,可是仁慈的大地留下了人类的先祖,并且进化到今天这个不可一世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这几年中国屡次发生的让人无法承受的自然灾害算不算大地发怒,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旱灾,南方冰灾,每次的灾难算不算给发热的人类一个提醒?
大地在惊蛰的时候,万物从冬天醒来了,细菌们也醒来了。细菌并不都是人类的天敌,有些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酵母菌,还有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落,都是和人类和平共处或者说帮助了人类的,但是有毒细菌——病菌却是人类的天敌。人类借助于植物,借助于科学,限制和消灭了一些病菌,就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是,大地已经悄悄在制造另一类病菌(或者细胞)——癌,用以警告无所不能的人类。还有那一年扫荡中国大陆的非典——萨斯病毒,小小的用肉眼看不见大地细菌着实让世界惊惶了一下,还影响了工业,影响了农业,影响了人际交往,大家必须戴着大口罩说话,那段时间,不会出现浪漫的接吻。
当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工业社会,大地正在慢慢地闭眼,她已经不愿意看到人类的毫无顾忌的样子了,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是专门对农事活动的,不太适合工业社会,那么,什么样的节气才能适宜工业社会呢?还好,2011年6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遍被承认具有很高的农业、天文、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但是,研究归研究,我们的文明发展还不尽人意,农业越来越被轻视,好似人们仅仅靠吃营养品就可活命并且益寿延年。
大地闭眼,但是大地尚未死去了,如果大地死去,人类还可以活吗?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真的听到了大地在哭,大地为什么而哭?您不是哭二十四节气的消失,你是在哭自以为是的人类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走,已经是万丈深渊,可是愚蠢的人类并不觉察,还是闭着眼这样走着,还能走几步呢?
2013年3月于高原书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