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枫桥路
2022-01-10叙事散文心中的秘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9 编辑
宁静枫桥路苏州,不愧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宁静枫桥路苏州,不愧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9 编辑 <br /><br /> 宁静枫桥路
苏州,不愧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除水之外还有三扇窗外,一堵粉墙,数竿青竹,几点湖石,几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清幽。水为这里增加了妩媚;青砖白墙,为这里增添了色彩。苏州,像一位端庄的丽人,古仆、素净、又满腹经纶。
我游览了拙政园,体会了它的竹林蓊郁,山水弥漫,回廊起伏,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我徜徉在狮子林中,感受到它的“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身在万山丛”的迷离、恍惚以及神秘;我流连于沧浪亭,山生古木新枝,翠竹摇曳其间,藤蔓垂于其上,极富山岛水乡之诗意;我玩赏于花山公园,青松翠柏夹道,小溪流水潺潺,阵阵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
忘情的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公园、街巷,沐浴着她三千年文化浸润的浓重气息;感受着它古典文化的底蕴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品味着王蒙的“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的独特气质,竟然使我忘却一身疲惫,只觉意得志满。
饱览这座城市的铅华之后,静静地想一想,在众多的园林、街巷之中,最爱的还是幽深、静谧,古老且有内涵的枫桥路。
枫桥路,因枫桥而得名。枫桥,《全唐诗》在此诗下注云:“一作夜泊枫江。”这一段吴江又称枫江,故而此桥为枫桥。它犹如一弯新月横跨于枫江之上,交汇于大运河与古驿道,连接枫桥古镇与寒山寺。它虽然造型简单,结构并非复杂,但藉着的诗意却叫人迷醉。
早在隋唐时候,因京杭运河的便利,这一带已经闻名遐迩。唐朝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正是这座枫桥。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42-756年),进士张继曾到此地游览,长年的羁旅生涯,又适逢江南的动乱,诗人归途中夜泊枫桥,江南秋夜,桥畔孤舟,而这吴门水乡静谧幽美的夜色激起了诗人万端的感慨,顿时绵绵诗情涌驻笔端。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婆娑,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孤孓寥落,含愁难眠,又在万籁寂寥中听到寒山寺内传来阵阵的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使得诗人灵感顿开,一挥而就,写下《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
也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如今的枫桥夜景注入了不竭的历史内涵,它隽永含蓄,耐人寻味,象这枫江之水弹奏着千古的韵律,撩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来这里寻幽,身临其境领略诗人笔下的诗情古韵,使得枫桥也因此天下闻名。
所幸千年之后,枫桥路上小桥依旧,虽几经修缮但仍保持原貌;石板路依旧,青青石板纤尘不染;古刹钟声依旧,依然高亢悠远;“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羁旅情怀依旧,总会引人怀想千年的景像。
枫桥路幽深带着浓浓的古味,怡人的寂静中蜿蜒着寂寞的脚步声,当你站在这里,又是那么顺其自然地把你带进历史中,或许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细雨霏霏,烟雾迷蒙,雨雾中走着一位有着绣女情结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窈窕的身姿,穿着素白素白的旗袍,独自走在幽深而又寂寥的街上,忧愁萦托着她,无声的哀怨与彷徨像宣纸上渗出的墨色,无限蔓延、扩散……似乎听到鞋跟敲击着石板路“笃笃”的走向远方!
枫桥路不长,也不宽。在城市的喧嚣中更显寂静。虽然有寒山寺“江枫第一楼”的诗韵钟声千古传颂;虽然有西园的“疯僧”、“济公”传神且妙趣横生;虽然有留园曲廊相连、迂回连绵、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的风景,但人们在生活中,大都选择走何山路、桐泾北路,这是两条捷径。因为枫桥路处在市郊常常被人们遗忘,才保有了它古朴的原貌,才保存了它原古的格调,让人们感受一种历史的本色。路北是京杭大运河支流,伴随历史的脚步潺潺流过,道路两旁树荫浓密、树影婆娑,带给人一路水韵,一路清凉,一路透爽的心境。
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走在枫桥路上,满眼风光无限,你可以在它任何一处停歇脚步,随意驻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成风景,似乎在向你诉说自己所承载的历史见证。每当清风拂过,水面荡起涟漪,水中树影跌宕,仿佛天堂中的仙境,也是仙境中的天堂;信步走去,时而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静、纯美;时而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自然天成之景。
对岸的枫桥古镇,建筑大多临河而筑,铺在水中的是石块和石阶,暗白的墙上是红的发黑的褐色木窗,窗子上是灰白色的明瓦。房子一般是两层,后窗对着河水,碧绿的河水幽幽的流着。我没有站在那样的窗下眺望的经历,但我想那情景该是怡人的。站在幽暗的窗下,看一条船慢慢地从你身边划过,驶向那桥洞,或许那桥上真有一个少女,手拿着紫色的花伞,着一身粉红的衣裳……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当你发现偶有一座粉墙黛瓦的农家院落隐藏在浓荫深处,静谧、安适,会让你心中生出无限憧憬:有一天可以在这儿无忧无虑的生活:养上一群如雪般洁白的鸭子,清晨映着红日赶它们下河;傍晚披着晚霞带它们回家。在鸭子欢快的叫声里,听寒山寺或西园的晨钟暮鼓。或者垂钓于京航运河之畔,怀醉翁之意,不问收获,唯愿听风行水上,虫鱼絮语。或者虽白发如银、垂垂老矣,仍童心未泯,与爱人心手相牵,流连于此,共享风物自然和谐之情趣,直到自己的生命融入这古城的含蕴之中。
是夜,乘着江南如水的月色再睹夜色中的枫桥路。枫江的水静静地流淌,枫桥古镇的灯火闪闪烁烁,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枫江水面上,宛若天空中洒满的星星,古韵清清,江水涟涟,夜色空蒙,烟雾拂面。流连于枫桥路上,在风尘弥漫的时光幽谷之中,南宋的陆游在吟咏:“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明初的高启念念有词:“几夜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清初的王渔洋也疯疯癫癫地怪声吟唱:“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谁能说,这静静流淌的枫江水,无不凝聚着枫桥的华章吗?而谁又能不说,当年张继的一绝,使得千百年后的枫桥霜晨月夕余韵犹在呢?这枫桥路不也随着沾了光吗?
我想,枫桥路的静在与昼,枫桥路的美在于夜,在于江南深秋时节的夜色里。虽然我这次来不是诗人所指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时节,更难觅当年诗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韵,但我觉着这些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今夜能来这里,能在这静静的夜色里与古人共赏枫江,神游枫桥路,便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喜欢枫桥路,就是因为它古蕴的情怀,就因为这一份自然和质朴。处闹事却无市井之气,没有广告的炫目,没有幕墙的缭乱,没有霓虹的闪烁;没有人声鼎沸,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熙来攘往的喧嚣。甚至行人至此都会不自觉放慢脚步,同时低声细语,怕自己的声音惊落古人这千古流芳的华章,唯恐惊醒了她千年的一帘幽梦;在这里,你将被古风古韵浸染,变得深厚凝练;在这里你的心将如一池秋水,含蕴丰富、无波无澜;在这里,你将和枫桥路一样的深沉、宁静、恬淡!
苏州,不愧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除水之外还有三扇窗外,一堵粉墙,数竿青竹,几点湖石,几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清幽。水为这里增加了妩媚;青砖白墙,为这里增添了色彩。苏州,像一位端庄的丽人,古仆、素净、又满腹经纶。
我游览了拙政园,体会了它的竹林蓊郁,山水弥漫,回廊起伏,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我徜徉在狮子林中,感受到它的“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身在万山丛”的迷离、恍惚以及神秘;我流连于沧浪亭,山生古木新枝,翠竹摇曳其间,藤蔓垂于其上,极富山岛水乡之诗意;我玩赏于花山公园,青松翠柏夹道,小溪流水潺潺,阵阵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
忘情的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公园、街巷,沐浴着她三千年文化浸润的浓重气息;感受着它古典文化的底蕴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品味着王蒙的“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的独特气质,竟然使我忘却一身疲惫,只觉意得志满。
饱览这座城市的铅华之后,静静地想一想,在众多的园林、街巷之中,最爱的还是幽深、静谧,古老且有内涵的枫桥路。
枫桥路,因枫桥而得名。枫桥,《全唐诗》在此诗下注云:“一作夜泊枫江。”这一段吴江又称枫江,故而此桥为枫桥。它犹如一弯新月横跨于枫江之上,交汇于大运河与古驿道,连接枫桥古镇与寒山寺。它虽然造型简单,结构并非复杂,但藉着的诗意却叫人迷醉。
早在隋唐时候,因京杭运河的便利,这一带已经闻名遐迩。唐朝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正是这座枫桥。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42-756年),进士张继曾到此地游览,长年的羁旅生涯,又适逢江南的动乱,诗人归途中夜泊枫桥,江南秋夜,桥畔孤舟,而这吴门水乡静谧幽美的夜色激起了诗人万端的感慨,顿时绵绵诗情涌驻笔端。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婆娑,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孤孓寥落,含愁难眠,又在万籁寂寥中听到寒山寺内传来阵阵的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使得诗人灵感顿开,一挥而就,写下《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
也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如今的枫桥夜景注入了不竭的历史内涵,它隽永含蓄,耐人寻味,象这枫江之水弹奏着千古的韵律,撩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来这里寻幽,身临其境领略诗人笔下的诗情古韵,使得枫桥也因此天下闻名。
所幸千年之后,枫桥路上小桥依旧,虽几经修缮但仍保持原貌;石板路依旧,青青石板纤尘不染;古刹钟声依旧,依然高亢悠远;“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羁旅情怀依旧,总会引人怀想千年的景像。
枫桥路幽深带着浓浓的古味,怡人的寂静中蜿蜒着寂寞的脚步声,当你站在这里,又是那么顺其自然地把你带进历史中,或许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细雨霏霏,烟雾迷蒙,雨雾中走着一位有着绣女情结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窈窕的身姿,穿着素白素白的旗袍,独自走在幽深而又寂寥的街上,忧愁萦托着她,无声的哀怨与彷徨像宣纸上渗出的墨色,无限蔓延、扩散……似乎听到鞋跟敲击着石板路“笃笃”的走向远方!
枫桥路不长,也不宽。在城市的喧嚣中更显寂静。虽然有寒山寺“江枫第一楼”的诗韵钟声千古传颂;虽然有西园的“疯僧”、“济公”传神且妙趣横生;虽然有留园曲廊相连、迂回连绵、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的风景,但人们在生活中,大都选择走何山路、桐泾北路,这是两条捷径。因为枫桥路处在市郊常常被人们遗忘,才保有了它古朴的原貌,才保存了它原古的格调,让人们感受一种历史的本色。路北是京杭大运河支流,伴随历史的脚步潺潺流过,道路两旁树荫浓密、树影婆娑,带给人一路水韵,一路清凉,一路透爽的心境。
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走在枫桥路上,满眼风光无限,你可以在它任何一处停歇脚步,随意驻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成风景,似乎在向你诉说自己所承载的历史见证。每当清风拂过,水面荡起涟漪,水中树影跌宕,仿佛天堂中的仙境,也是仙境中的天堂;信步走去,时而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静、纯美;时而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自然天成之景。
对岸的枫桥古镇,建筑大多临河而筑,铺在水中的是石块和石阶,暗白的墙上是红的发黑的褐色木窗,窗子上是灰白色的明瓦。房子一般是两层,后窗对着河水,碧绿的河水幽幽的流着。我没有站在那样的窗下眺望的经历,但我想那情景该是怡人的。站在幽暗的窗下,看一条船慢慢地从你身边划过,驶向那桥洞,或许那桥上真有一个少女,手拿着紫色的花伞,着一身粉红的衣裳……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当你发现偶有一座粉墙黛瓦的农家院落隐藏在浓荫深处,静谧、安适,会让你心中生出无限憧憬:有一天可以在这儿无忧无虑的生活:养上一群如雪般洁白的鸭子,清晨映着红日赶它们下河;傍晚披着晚霞带它们回家。在鸭子欢快的叫声里,听寒山寺或西园的晨钟暮鼓。或者垂钓于京航运河之畔,怀醉翁之意,不问收获,唯愿听风行水上,虫鱼絮语。或者虽白发如银、垂垂老矣,仍童心未泯,与爱人心手相牵,流连于此,共享风物自然和谐之情趣,直到自己的生命融入这古城的含蕴之中。
是夜,乘着江南如水的月色再睹夜色中的枫桥路。枫江的水静静地流淌,枫桥古镇的灯火闪闪烁烁,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枫江水面上,宛若天空中洒满的星星,古韵清清,江水涟涟,夜色空蒙,烟雾拂面。流连于枫桥路上,在风尘弥漫的时光幽谷之中,南宋的陆游在吟咏:“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明初的高启念念有词:“几夜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清初的王渔洋也疯疯癫癫地怪声吟唱:“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谁能说,这静静流淌的枫江水,无不凝聚着枫桥的华章吗?而谁又能不说,当年张继的一绝,使得千百年后的枫桥霜晨月夕余韵犹在呢?这枫桥路不也随着沾了光吗?
我想,枫桥路的静在与昼,枫桥路的美在于夜,在于江南深秋时节的夜色里。虽然我这次来不是诗人所指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时节,更难觅当年诗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韵,但我觉着这些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今夜能来这里,能在这静静的夜色里与古人共赏枫江,神游枫桥路,便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喜欢枫桥路,就是因为它古蕴的情怀,就因为这一份自然和质朴。处闹事却无市井之气,没有广告的炫目,没有幕墙的缭乱,没有霓虹的闪烁;没有人声鼎沸,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熙来攘往的喧嚣。甚至行人至此都会不自觉放慢脚步,同时低声细语,怕自己的声音惊落古人这千古流芳的华章,唯恐惊醒了她千年的一帘幽梦;在这里,你将被古风古韵浸染,变得深厚凝练;在这里你的心将如一池秋水,含蕴丰富、无波无澜;在这里,你将和枫桥路一样的深沉、宁静、恬淡!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