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漾濞江系列之十七----老区走笔

2020-09-24叙事散文蒙正和
老区走笔
◇蒙正和1999年8月11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批转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关于确定云南革命老区的请示〉的通知》,漾濞彝族自治县脉地乡被确定为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十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题记200
  


老区走笔
◇蒙正和
  
  1999年8月11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批转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关于确定云南革命老区的请示〉的通知》,漾濞彝族自治县脉地乡被确定为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十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
   ——题记

  2006年秋,我意外地获得一个机会,去全省四十七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的洱源县乔后镇源安邑,寻找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中巴车出漾濞县城,沿着新改造升级的漾(濞)乔(后)公路向北而去。时值初秋,山雨初歇,山溪狂泻,漾濞江浊浪滔滔,滚滚而下。两岸田畴一派葱郁。柏油路边的核桃林、绿竹、芭蕉更加青翠。约半个钟头,中巴车驶过甘屯河小桥,来到革命老区漾江镇。漾江镇解放前称金脉镇,解放后称脉地公社、脉地乡,2001年10月改设脉地镇,后有双涧乡并入,称漾江镇。
  每次踏入革命老区,心怀崇敬之情的同时,还隐隐有负罪之感。作为一名地方党史工作者,我对四十年代末发生在这方热土上的那场革命斗争了解甚少。当收到老游击杨苏、张光泽、阿银汤、段锡祺、阿允信……等寄来的党史资料、回忆录和照片时,当年的游击队女战士欧增惠专程来介绍情况、回顾那段革命斗争岁月时,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对发生在漾濞金脉、洱源、剑川、鹤庆的这一场革命武装斗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也曾努力工作,将资料编辑成册,但至今未能付梓,没能让相继谢世的老游击们在生前捧读自己的战斗册史。
  五十八年前,也就是1948年的夏秋间,金脉镇金盏村青年阿维华沿着漾濞江峡谷崎岖山路往北而去,他是根据滇西北工委鹤庆师范地下党组织安排回乡开展革命工作的,彼时的公开身份是金脉镇甘屯小学教员。他要到源安邑小学见白族青年教员、鹤庆师范校友杨苏。这位杨老师是地下党员、中共滇西工委副书记。阿维华到源安邑住了一夜,向杨苏详细汇报了金脉、漾濞的情况,请示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打开局面?也就是两位校友的这次彻夜秘谈,揭开了金脉革命斗争序幕,改变了阿维华他们这一批知识分子、农村青年的政治命运和人生轨迹。阿维华回甘屯后按照杨苏指示,继续以以教书作掩护,找到了洱源县乔后镇白族进步青年、漾濞化平镇密场小学教员廖宗舜,请他到金脉共同开办民众识字班,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队伍,至年底秘密发展农抗会员五十人。次年1月12日,杨苏来到金盏检查工作,在阿维华家介绍其由民青转为中共党员。由此,阿维华成为县境内入党的第一名漾濞籍党员。杨苏先生曾给县委党史研究室来过一信,介绍了他与阿维华源安邑小学商谈工作和后来介绍其转党的情况。2005年4月上旬,我们到剑川县委党史研究室走访,晚上在剑林宾馆意外地与清明节回故里扫墓的杨苏相遇,真是喜出望外,作为读者、基层党史工作者,我对这位老游击、著名白族作家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车过乌蛸箐,进入洱源县炼铁乡,我向车上的当地人小刘打听着地名,竭力还原当年阿维华的足迹。我担心青年一代对革命斗争历史隔膜、不感兴趣,此去源安邑能有所收获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还未到学校,在村中遇见一位青年,没有铺垫,单刀直入:“请问这位阿弟,源安邑小学还在不在?”他热情地回答:“在啊!我就在源安邑小学教书,今天寨子里有事,过来帮忙。””我激动万分,紧紧握住青年老师的手,久久没有放开。他姓段,判断是位80后大学生。“那么,解放前学校里有个地下党员……”“我晓得,杨苏!我们白族作家,很出名的嘛,《织不完的统裙》,还有《藏民飞骑》。父辈们时常提起他,说杨老师白天教课,晚上去积极分子家宣传,秘密组织革命队伍,后来是七支队团长、政委……”他指着不远处一个村子,“那就是他常去的寨子。”
  这就好!其他诸如学校是否改建了、杨苏老师住过的老屋是否保留着等等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青年们还记得昨天,记得边纵七支队的老游击们,记得家乡有这么一段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找到了源安邑小学,但是没有见到漾濞第一名党员阿维华。两年后的初秋,我们来到金盏村访问时才知道他已去世几年。在村中一座有些陈旧的瓦房院落里见到了八十高龄的老游击、离休干部阿银汤。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话音低沉,一口地道的白族口音,须用心听才能听得明白。他把我们让到客厅里:“杨苏来到金盏,有时住阿维华家,有时住我家,就住在这格房子里……”他用心讲,我们认真听,随他的回忆回到当时艰苦的斗争情景中。
  阿维华入党后,以廖宗舜、李致明、阿尹汤等为骨干,在农抗会会员中挑选积极分子建立金盏自卫队。此时,在镇公所公干的安南村白族青年段锡祺经洱源县上江乡自卫队长何桂昌介绍,加入了当地农抗会,返回安南后发展农抗会员二十多人,建立安南自卫队。两支武装劳武结合,互壮声威,苍山漾水间燃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烽火。
  1949年3月初,中共罗潓特区委派民青成员周良协助阿维华在脉地、安南、银甲一带开办民众识字班、发展农抗会会员,发动农民开展“反三征”斗争,扩充训练自卫队。6月底,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第二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赵鼎棻率王千里(马骏)、赵祖厚、欧增惠从乔后进入金脉开展工作,逐渐开辟了以漾濞金脉为中心的西山特区,成立了中共西山特区委员会,书记赵鼎棻,副书记王沛椿。特区委下设四个区委:乔后区委、罗潓(洱源上下江)区委、关里区委、金脉区委。7月初建立金脉党支部,王千里任支部书记,党员有阿维华、赵祖厚,这是漾濞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又发展周良、廖宗舜、王勋入党。特区委和党支部决定将金盏、安南两支农民自卫队合并,移驻甘屯,改名金脉游击中队,编入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二大队序列,下属两个分队,共五十余人,段锡祺、阿尹汤任分队长。8月初,党支部公开发展党员八人,民青三人。至此,金脉党支部有党员十四人,革命斗争由地下转为公开。
  金脉镇公所对金脉区委、游击队的活动严加防范,并不时向县府汇报游击队动向。游击队决定择机铲除这个反动堡垒,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8月下旬,分队长段锡祺、阿尹汤带领几名战士到桑不老、小河东一带巡哨,恰遇县府公差王金、王枝桂来催收摊派群众的枪款。桑不老已属游击区,怎容敌人侵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遂将二人拿下,绑到镇公所。自从西山特区、金脉农民武装和金脉区委建立以来,革命声势日渐强大,各族农民纷纷觉醒,金脉镇公所旧职人员开始动摇,部分觉悟者如段锡祺等已投向革命。区委、游击队强令镇长杨思贤等改弦更张,脱离国民党政权,站到人民群众一边,宣告“金脉解放”。杨惊恐万状,推诿磨蹭,被迫交出武器和印信,不愿弃暗投明,拒绝参加革命阵营。游击队兵不血刃,解放金脉镇。
  谈到解放金脉,阿银汤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之中:“组织游击队时枪少,就向富户借。虽说是借,打个条子就把枪提了,当时叫‘提枪运动’。革命势力壮大了,豪绅们都害怕,实际是恶提。游击队不费一枪一弹拿下镇公所,解放了金脉,建立了金脉解放区!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唱起革命歌,扭起秧歌舞,《金凤子开红花》、《山那边哟好地方》歌声响彻老街子、漾江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金脉镇解放,区委、党支部、游击队召开群众大会,民主选举区农协会主席和秘书,建立民主政权。老街子、上邑、银甲等村也先后建立了八个农会小组。农会发动群众拥军支前,维护治安,保护积谷,取代乡保旧政权。开辟了东边以大堡子河为界、南边以白羊新村为界、北边以白石寺为界、西边与洱源县西山连成一片的的金脉解放区,与二十公里外的国民党漾濞县政府分庭抗礼。
  1949年7月初,国民党滇西“剿匪”指挥部指挥、保安第二旅旅长余建勋指挥保安团扑向滇西北,妄图为省府西迁扫清障碍。县长张耀宗见时机已到,指使县自卫队配合保安五团加强连,分两路溯江而上,对金脉解放区进行“清剿”,图谋乘新生人民政权立足未稳,围而歼之。特区命令驻防在上邑村的段锡祺、苏增泰中队及上下江游击中队进行伏击,打退敌人的两次进攻。战至7月18日,敌人无法消灭游击队,保安团加强连连长吴建核无法向上峰交代,恼羞成怒,到桑不老村抓捕无辜群众二十八人带回县城交差。游击队挫败敌人清剿,金脉军民士气大振。为了扩大根据地,开辟白羊、湾坡一带工作,赵鼎棻精选六十多名队员组成突击队,趁雨夜袭击盘踞白羊新村的县常备队,俘虏连长、排长以下十四人,缴获八枝枪、一门土炮。又组织四十五名游击队员偷袭驻白石寺常备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月底,保安五团主力营副营长高荫林率部混同漾濞县常备大队,对金脉解放区进行第二次“清剿”。大敌当前,金脉中队、乔后二中队、上下江中队沉着应战,占据高地节节抗击。在木瓜树晏家梁子,保安团凭借兵力优势和精良装备猛攻游击队阵地。游击队避敌锋芒,退守金盏村田心、乌驹白、麻地坪一线,甘屯失守。保安团占领甘屯后发现驻扎在江西岸江桥村碾坊里的游击队尚未撤出,遂用八二炮猛轰,外加机枪封锁,又从藤桥进攻,妄图消灭游击队。特区委书记赵鼎棻见形势危急,选精干战士组成小分队突袭甘屯梁子敌阵地,以转移敌火力,掩护碾坊里的游击队突围。小分队悄悄逼近敌阵地后山头,吹起冲锋号猛冲下去。经过激烈战斗,敌人拖着机枪逃进甘屯,小分队战士杨立昌胸中六弹壮烈牺牲,江桥碾坊内的战友安全撤离,但是何全保身负重伤。
  当询问到这场战斗时,阿银汤回忆说,江桥碾坊里驻防一个中队,主要是防备沿漾濞江西岸进犯的县壮丁队。壮丁队曾吃过败仗,没敢攻进来,主要是保安团隔江用轻重机枪火力封锁,小钢炮轰击,形势危急。时值漾濞江洪水季节,保安团从藤桥攻过江也不容易,当心的是壮丁队乘势袭来,我游击队腹背受敌。当时我们中队驻扎在上游江东岸田心、石灰窑,中队长包开春冒险从碾坊冲出来隔江喊话救援。江水暴涨,我们过不去,甩过一盘皮条,溜过一千发子弹支援……
  访问了阿银汤,又访问同村老游击队员周跃书。他回忆道,赵鼎棻是剑川白族文化人,精明能干,指挥打仗很有一套。组织小分队突袭保安团甘屯梁子阵地很有效果,敌人的火力被压下去了,隔着江小钢炮也打不准,没有打到碾坊的游击队。“敌人想从藤桥攻过去,赵鼎棻指挥我们集中火力居高临下猛打,保安团死伤二三十人,傍晚拉了两三马车死伤者退回漾濞县城。”
  当询问到游击队战士杨立昌牺牲情形时,老周说,当时我与杨立昌并肩作战,保安团在下面,我们在上面,地形对游击队有利。我们埋伏在大树后,敌人机枪子弹“刷刷刷”雨点子一样扫过来,被粗壮的树身挡了,打不到我们。我从树林间往下看,下方露出一顶白军帽,刚要瞄准开枪,杨立昌探出身子也准备射击。敌人的机枪先响起,他胸部中了好几发子弹,松了手,枪落下来。我们用的是毛瑟枪、中正式,敌人的机枪打连发威力大。我见杨立昌中弹,有点紧张,轻轻伸过枪去把他的枪勾过来,再把他背到离战场较远的地方,折了些树枝盖上。保安团撤退后我们从阵地下来,赵鼎棻见我身上有血迹,问是不是受伤了?给我一套衣服换上。老周的讲述与阿银汤的介绍相同,都说杨立昌、魏嘉梁、王国祥等几名游击队员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跟日本鬼子枪对枪刀对刀干过,平日里根本没有把保安团、壮丁队放在眼里,有些轻敌。
  讲到这里,老周老伴补充说,当时我还是小姑娘,听到甘屯梁子枪响了大半天,很害怕。第二天随大人去脉地老街子赶街,见路边山坡上停着遗体,说是游击队杨立昌牺牲了,那个场景现在都还记着。
  因为有游击队员伤亡,金脉军民群情激愤,誓为杨立昌报仇。赵鼎棻调集一支队、五支队、怒七五部第二中队、弥沙中队,配合金脉中队、乔后二中队、上下江中队,准备全面反击。怒七五中队身穿黑衣服,作战十分勇猛,保安团在邓川等地曾同该部交过手,领略过厉害。8月31日,游击队大队人马进逼甘屯,保安团发现其中有全身黑色队服的怒七五部,早已不寒而栗,未等交火就逃回县城去了,金脉解放区又回到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手中。
  9月2日,金脉军民集结老街子街场开大会,声讨敌人罪行,吊唁烈士。赵鼎棻致悼词,军民高呼口号,高唱杨苏用抗战歌曲曲谱填词的《杨立昌烈士纪念歌》。追悼会后,杨立昌烈士灵柩送回上江乡安葬。伤员何全保送乔后掩蔽治疗,不幸被保安团搜出。为严守游击队的机密和保护党组织的安全,何全保以头撞石,壮烈牺牲。时任边纵七支队三十一团团长兼政委、解放后成为著名白族作家的杨苏,1979年以此为题材创作小说《带血的腊梅》在《边疆文艺》发表,获建国三十周年征文奖,以缅怀这位宁死不屈的游击队优秀战士。
  9月15日,保安团及漾濞县常备大队五六百人又大举扑向金脉解放区,实行第三次“清剿”。乔后调来的各中队已撤走,金脉游击队边战边退,18日退至金盏,甘屯失守。21日,驻江西岸的上下江中队与县常备队在江桥、毛沙坪一带激战,将该敌逼退回湾坡。次日常备队又由湾坡卷土重来,上下江中队将其围困在江边藤桥附近,保安团隔江火力支援,不得已放走常备队。中共西山特区委根据上级指示实行战略转移,化整为零,潜伏山村,待机再战。23日,游击队各部撤出金盏、江桥。26日到达下江乡下北邑村进行整编,将三个中队留驻人员合并为一个中队,中队长苏增泰留任,中队长阿维华、廖宗舜调西山火枪队,后来参加了伏击保安团运输队、追击马老六匪部战斗,接收乔后税警队起义。
  游击队转移后,保安团退回漾濞县城,不久撤出漾濞。县常备大队驻守金脉,指挥部设在甘屯小学。敌人四处派粮派款,敲诈勒索,胡作非为,街天把机枪架在街边,吓唬百姓。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纷纷要求游击队回师金脉,打击顽劣,为民伸张正义。
  10月7日,赵鼎棻令王千里、苏增泰、段锡祺带领六十多名队员奇袭甘屯,战斗口号为“天亮光”——天亮时把敌人消灭干净。游击队经一天急行军,趁夜直插常备大队指挥部。为防县城之敌增援,段锡祺带一队在半路埋伏。游击队神不知鬼不觉靠近敌指挥部,俘敌哨兵二人,正准备翻墙入院,院内守敌听到动静集合壮丁妄图出击。偷袭不成改为强攻,号兵魏嘉梁吹起中锋号,游击队员同时开火,打死敌壮丁杨丙文、击伤敌机枪手王羽。敌指挥官令紧闭大门,顽固抵抗。院内壮丁惊恐万状,打枪壮胆,不敢出击。此时号兵魏嘉梁胸部中弹,意外壮烈牺牲,游击队缺少攻坚武器,一时也打不进去,将敌指挥部包围起来,双方对峙到午夜。段锡祺埋伏多时不见敌增援动静,又听甘屯枪声密集,遂赶来助战。游击队围攻到下半夜,主动撤退。此仗虽然没有拿下敌指挥部,但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次日早晨,常备大队慌慌张张撤回县城,金脉解放区又回到人民手中。
  据两位老游击回忆,金脉三次战斗都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游击队驻下,百姓主动安排住宿,借炊具,送菜、送草鞋,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战斗打响,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送饭到阵地。游击队撤退,百姓坚壁清野,掩护部队。“银甲农会组长张李华将游击队带不走的四五百斤大米、二十多条枪藏到掩蔽的山洞里,游击队回师时如数交还,广大群众与游击队真是鱼水情深啊!”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和平起义。中共滇西北工委指示由西山特区委接收国民党漾濞县政权。消息传开,军民振奋,游击队各部在罗潓区田心村集结,研究接收事宜。17日派出王千里、廖宗舜前往漾濞县府谈判。经过两次面对面的斗争,至22日,县长张耀宗无奈地同意交权。次日游击队浩浩荡荡沿江而下到达金脉,25日,西山特区委机关、七支队二大队、金脉游击队大队人马抵达漾濞,漾濞中学师生、各界人士、各族群众列队欢迎部队入城。1950年1月1日,中共漾濞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金盏归来,我随革命遗址普查组重访甘屯。秋雨淅淅沥沥、如泣如诉,陡增几分悲凉。屯中小路有些湿滑,我们根据阿银汤和老周的回忆,默默地向中共金脉区委办公旧址和甘屯战斗遗址寻去。
  先去拜访中共金脉区委办公旧址。来到村西边一座老院外,改装的铁大门挂着锁,院里宁静无声。这就是原金脉镇镇公所,金脉解放后中共西山特区委、金脉区委和游击队驻地旧址。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岁月,已定格在老院之中,当时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早已云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作古。老院作为历史见证,默默地承受着时光的洗刷,承载着一段峥嵘岁月。
  村干部介绍说:“解放后人民政权机关相继设在脉地街上,大院改为粮管所仓库。几年前房产出售给外村的一户农民,住户准备建加工作坊。”沿着院外围墙走了一圈,墙上刷着新农村建设标语,墙脚边的道路平整干净,远端建有公厕。我在大门外伫立良久,总觉得缺点什么,大门上方该挂块“中共金脉区委办公地旧址”牌匾吧?如果把院子装修改建,陈列些革命文物、战斗实物,摆放些地方党史专著,作为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室,让青年们了解那段革命斗争历史,坚定对党的信念,岂不更好!
  离开中共金脉区委办公旧址,再去寻访甘屯战斗遗址。那是一所由财神殿改建的小学,八十年代我曾进去过,旧殿拆除,校园扩建,颇有几分气派。而今学校早已搬迁,徒留四壁,校园种植成核桃园,密密匝匝的枝叶间硕大的核桃果滴着雨珠,静待成熟。我们沿着断壁残垣寻找旧日惨烈战斗景象,辨认巍嘉梁牺牲的确切地点。围墙还是早先的围墙,墙头翻盖过,墙体经风雨侵蚀,斑驳老旧。西边一道墙面坑坑洼洼,弹痕累累。一条水渠由校园旧址后流过,是抗美援朝年代开挖的,叫和平大沟,也叫幸福大沟……
  枪声早已停息,硝烟早已散尽。在这片边纵七支队指战员英勇作战,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如今建起了水电站、冶炼厂,江边稻花飘香,山头核桃成林,甘屯、金盏、安南,已建设成为和谐幸福的乡村。让我们牢记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巍嘉梁、杨立昌、何全保烈士!永远牢记在苍山漾水间转战、迎来漾濞解放的老游击们的光辉业绩,与英雄的革命老区人民一同向新的目标迈进!
   2012-09-07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蒙正和 于 2012-9-7 08:5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