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乡下人名
2022-01-10叙事散文姜仲华
乡下小名如今,人们给孩子取名字越来越讲究了,要选最好、最有寓意的字眼。老家乡下的人们却认为,名字越土,孩子越长命,据说阎王爷看不上。因此孩子的名字大都很野、很土,土得掉渣,五花八门,富有趣味。我的二叔、三叔好几岁还没名字,二叔玩耍摔破脸,留……
乡下小名
如今,人们给孩子取名字越来越讲究了,要选最好、最有寓意的字眼。老家乡下的人们却认为,名字越土,孩子越长命,据说阎王爷看不上。因此孩子的名字大都很野、很土,土得掉渣,五花八门,富有趣味。
我的二叔、三叔好几岁还没名字,二叔玩耍摔破脸,留下个疤瘌,奶奶说:“就叫疤瘌吧!”三叔爱眨巴眼,怎么也改不了,奶奶给他取名“妈萨”,是德州方言,挤眼的意思。我村有个叫“黑胳膊”的小孩,因为爱下河摸鱼,身上黑不溜秋,上学时,露在外面的胳膊黑黑的,大人给他取名“黑胳膊”。还有个小孩脸上不太光滑,大人叫他“生锈棠梨”。有一个小孩爱害困,走路也闭着眼睛,取名“胎里困”。一个小孩特别胖,取名“搬不动”,如今六十多岁了。村里人还这样叫他。这是按身体特征取的名字。
有的名字更古怪有趣。我村一家生了男孩,因为家人不识字,就取名“二百五”;明年又生男孩,就叫“二百六”。这样排行的很普遍,比如老大叫“大孬”,以后就是二孬,三孬;老大叫大坏,以后就是二坏,三坏……
有的直接给孩子起家畜的名字:大牛,二牛;这个孩子叫狗,邻居的孩子就叫猫。许多名字取材于农家生活,而且兄弟相连。有兄弟三人,分别叫葫芦、秧子、瓢;还有兄弟三人,叫钉子、木头、钉住;兄弟二人,叫锁,链。
有时候见什么起什么名。某家生了儿子,取名“鸡蛋壳”,大约是媳妇坐月子吃鸡蛋后,看到了鸡蛋壳。
很多名字表达了农家人的愿望和期待。兄弟俩叫升,斗,表达了五十年代农民对粮食的梦想;名叫“馍馍篓子”,表达了天天吃馍馍的盼望。女孩子取名“改”——下次改过来,生儿子;取名盼,也是盼儿子。
也有的名字跟形势。邻村某家生了双胞胎男孩,大喜,但要一下子给两个孩子起名,连全村人都难住了。老奶奶是不识字的小脚老太,在炕上“嗡嗡”纺线,也跟着琢磨。别看她老,思想非常跟形势,听小喇叭里的领袖语录和口号多了,灵感忽至,说:“孩子叫公平、合理吧!”大家都赞同:“看不出来,老奶奶这么有才分!”这两个孩子长大后,赶上改革开放,都做生意,果然公平、合理,名字成了绝好的广告。
乡下小名只适合乡下叫。八十年代初,我村狗蛋在邻县当了书记。他爹去县委找他,对门卫说找“狗蛋”,门卫让他报大名,他爹说,我就知道小名,是你们书记!门卫进去通报,说一个老头儿找“狗蛋”,书记正在接待客人,顿时满脸通红,对门卫说不认识。老头儿急了,扯着嗓子大叫:“小狗蛋儿,你这个小xx,你给我出来!才出来混了几天,就不认家里人啦……”书记才知是老爹,臊得脸红脖子粗,赶紧出来把老爹领进家,一个劲儿地埋怨:“你以后别当着人叫我小名,让我丢人。”他爹更气了:“你当县委书记咋地?就不是狗蛋儿了?”难道乡下人在城里当官了,老家人就不能喊小名?当了官就不是他了?
名字虽粗陋,人却淳朴。我回老家,见了街坊都称呼小名。搬不动大爷、馍馍篓子大哥都对我很热情,问老问小,把臂弯的柳条篮子中刚从菜园摘的菜给我,还让去家吃饭,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名字不就是个符号吗?
其实,在城里听到乡下小名更亲。我到城里来十几年,住在人际关系冷淡的居民区里,莫名地心底常常泛起熟悉的乡音,想起故乡的风物,更加思念故乡的人。试想。如果哪天穿行在高高的楼群间,周围都是素不相识的面孔,冷不丁背后传来一声乡音,喊你的小名:“哎,二牛!” 那是多么热乎、生动的声音啊,会让你在城市里变得疲惫、冰冷、坚硬的心被瞬间吹来乡风融化,你会欣喜地转身紧紧握住他粗糙的手,也喊着小名,找个酒馆,喝个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