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归途的灵魂
2022-01-10叙事散文冯顺志
归途的灵魂 冯顺志樵夫的形象、粗莽的言行、瘾君子的恶习,阴差阳错地与神圣的缪斯发生了一种神秘的道不白理不清的暧昧,硬是将最原始的和最崇尚的东西掺和在一起,这究竟是缪斯的不幸?还是我个人的有幸呢?当我屡遭命运挫败和不测之后,心态异常平静;当我……
归途的灵魂
冯顺志 樵夫的形象、粗莽的言行、瘾君子的恶习,阴差阳错地与神圣的缪斯发生了一种神秘的道不白理不清的暧昧,硬是将最原始的和最崇尚的东西掺和在一起,这究竟是缪斯的不幸?还是我个人的有幸呢? 当我屡遭命运挫败和不测之后,心态异常平静;当我数次逃过死神召唤之后,心态异常平静;当我面对着白晃晃的稿纸无法写下风骚优雅的文字,心态异常平静。 是什么力量神差鬼使地让我拿起这支笨拙的笔一一操作起本属于上帝的爱子才能操作的东西,也许在我年少时期, 这一初衷就被诱惑了。一回,我独自站在一座雄伟壮丽的索桥上,一只洁白的鸽子从我的眼前掠过,仿佛在我的头顶上泼过一道蔚蓝颜色……瞬间,我感悟到超出生命三维空间之外的另一种延伸生命的神奇东西,在我心里不断涌动,它无可言状地抚慰着我贫乏的精神,充实了我孤寂的内心世界,感染了我单纯的视觉,这就构织了我对文学最初的感觉和潜在的向往。或者更应该追溯到我中学时代的两位老师的起因。在那个知识全方位流失的年代,我无论如何忘不了一位临时代课老师,他在全班48位同学面前严厉指责我:……满脑子的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你冯顺志想成名成家,等全班同学都成才之后再轮上你吧。这是多么的巨大的鼓舞啊,当时我没有丝毫的羞辱感,只是把眯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从此我振作了,疯狂地读我能够读到的书。另一位是我的班主任柳良栋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我的一塌糊涂的稿纸上修修补补,在基础写作方面精心辅导。若干年后(包括在农村插队四年的艰苦磨练)我终于摇摇晃晃地挽住了缪斯那圣洁的手臂,走过了一段讥嘲者的舞场。 我从不敢奢望成为上帝的爱子,哪怕多么想。
我写作,大抵是出于多种情怀,在不知不觉中操作起上帝的爱子所操作的东西。世上有许多事情总是在莫名其妙地存在着、变化着。动机或许更是出于“生便是死、死便是生”这一永恒的命题罢。 我写作的真正意义或是对祖国、对民族深爱情感的冲动;或是对人生忧患意识的痛楚,抑或融合着对世俗邪恶的愤懑,总之是积在心之深处爱与恨的宣泄。如果不能将多年来感受到热爱的、憎恨的、阵痛的、美好的、复杂的、模糊的、清晰的情怀激发而出,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活得很不自在,我还将它作为报答养育我成长的沂蒙山区和闽北人民的恩情,同时也是作为自我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这一人本与意识,与我的祖辈血性的植入有关。我很粗笨,浑身奔涌着绿林草莽的血性,我从不自诩自己是什么文人,查我祖宗八代竟然没有一个与文有搭缘,清一色的贫苦农民。我父亲的一生是充满硝烟弥漫的一生,他历经了八年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和三年的抗美援朝,几十年的戎马生崖,他身上的十一处弹痕,几乎都是日本鬼子给留下的。从小父亲就不断地给我灌输什么是民族仇恨,它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我思想品行,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我的许多作品里。父亲对我是极其严厉的,从小他就用军人的方式训练我,受尽父亲的磨砺。我天性十分的顽劣,从十四岁至二十五岁之间数次从死亡线上逃回人间,在这期间,我闯过江湖,卖过狗皮膏药,拜过少林师傅,做过民工,当过农民,后来无尚荣光地当上工人……尽管几次差点死去,但我还是十分壮丽地活下来,这种顽强的精神是我父亲赋予的;是父亲教会了我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我的性格完全是由父亲塑造的,这种塑造性的性格注定了我的人生旅途,正如小林多喜二所说的:“命运在性格中”。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命运遭际,我都将执着于父亲赋予我的品性,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对于生与死的意识,我总是有着一种“死亡是黑暗中的一片灿烂”之快感。多年来我身边所发生的死亡灾难接踵而来,悲戚的心境一直处在创痛的麻木状态之中,从我的家族死亡现象来看:抗日初期,日本鬼子惨杀了我冯氏家族九十八人,十多年前的三年间,我的父亲、母亲,还有我的不满四岁的儿子和胞妹相续被病魔夺走了。该走的走了,不该走的也走了,天底下的灾难与不幸都集于我一身,那时候的我精神状态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然而我终究挺了过来。 出于种种的不幸遭际和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寻找到了文学这个纯粹精神的支撑点,借此来渲泄我心中的爱恨与苦痛,试图寻求自然人生轨迹。 这世界已经让人活得够累的了,然而在这不可抗拒的商品经济洪流中,似乎困扰过每个人,特别让那些过痴的严肃文人无所适从……我想人们在得到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寻求精神刺激之后,总还需要一点自然的、宁静的人本的东西,而我的精神成份中更侧重的是后者。 若是谁无意中看到我的一些文字,就当它是一个流离失所正在寻找归途的灵魂,至于灵魂这东西大家就不必太计较。
冯顺志 樵夫的形象、粗莽的言行、瘾君子的恶习,阴差阳错地与神圣的缪斯发生了一种神秘的道不白理不清的暧昧,硬是将最原始的和最崇尚的东西掺和在一起,这究竟是缪斯的不幸?还是我个人的有幸呢? 当我屡遭命运挫败和不测之后,心态异常平静;当我数次逃过死神召唤之后,心态异常平静;当我面对着白晃晃的稿纸无法写下风骚优雅的文字,心态异常平静。 是什么力量神差鬼使地让我拿起这支笨拙的笔一一操作起本属于上帝的爱子才能操作的东西,也许在我年少时期, 这一初衷就被诱惑了。一回,我独自站在一座雄伟壮丽的索桥上,一只洁白的鸽子从我的眼前掠过,仿佛在我的头顶上泼过一道蔚蓝颜色……瞬间,我感悟到超出生命三维空间之外的另一种延伸生命的神奇东西,在我心里不断涌动,它无可言状地抚慰着我贫乏的精神,充实了我孤寂的内心世界,感染了我单纯的视觉,这就构织了我对文学最初的感觉和潜在的向往。或者更应该追溯到我中学时代的两位老师的起因。在那个知识全方位流失的年代,我无论如何忘不了一位临时代课老师,他在全班48位同学面前严厉指责我:……满脑子的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你冯顺志想成名成家,等全班同学都成才之后再轮上你吧。这是多么的巨大的鼓舞啊,当时我没有丝毫的羞辱感,只是把眯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从此我振作了,疯狂地读我能够读到的书。另一位是我的班主任柳良栋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我的一塌糊涂的稿纸上修修补补,在基础写作方面精心辅导。若干年后(包括在农村插队四年的艰苦磨练)我终于摇摇晃晃地挽住了缪斯那圣洁的手臂,走过了一段讥嘲者的舞场。 我从不敢奢望成为上帝的爱子,哪怕多么想。
我写作,大抵是出于多种情怀,在不知不觉中操作起上帝的爱子所操作的东西。世上有许多事情总是在莫名其妙地存在着、变化着。动机或许更是出于“生便是死、死便是生”这一永恒的命题罢。 我写作的真正意义或是对祖国、对民族深爱情感的冲动;或是对人生忧患意识的痛楚,抑或融合着对世俗邪恶的愤懑,总之是积在心之深处爱与恨的宣泄。如果不能将多年来感受到热爱的、憎恨的、阵痛的、美好的、复杂的、模糊的、清晰的情怀激发而出,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活得很不自在,我还将它作为报答养育我成长的沂蒙山区和闽北人民的恩情,同时也是作为自我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这一人本与意识,与我的祖辈血性的植入有关。我很粗笨,浑身奔涌着绿林草莽的血性,我从不自诩自己是什么文人,查我祖宗八代竟然没有一个与文有搭缘,清一色的贫苦农民。我父亲的一生是充满硝烟弥漫的一生,他历经了八年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和三年的抗美援朝,几十年的戎马生崖,他身上的十一处弹痕,几乎都是日本鬼子给留下的。从小父亲就不断地给我灌输什么是民族仇恨,它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我思想品行,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我的许多作品里。父亲对我是极其严厉的,从小他就用军人的方式训练我,受尽父亲的磨砺。我天性十分的顽劣,从十四岁至二十五岁之间数次从死亡线上逃回人间,在这期间,我闯过江湖,卖过狗皮膏药,拜过少林师傅,做过民工,当过农民,后来无尚荣光地当上工人……尽管几次差点死去,但我还是十分壮丽地活下来,这种顽强的精神是我父亲赋予的;是父亲教会了我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我的性格完全是由父亲塑造的,这种塑造性的性格注定了我的人生旅途,正如小林多喜二所说的:“命运在性格中”。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命运遭际,我都将执着于父亲赋予我的品性,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对于生与死的意识,我总是有着一种“死亡是黑暗中的一片灿烂”之快感。多年来我身边所发生的死亡灾难接踵而来,悲戚的心境一直处在创痛的麻木状态之中,从我的家族死亡现象来看:抗日初期,日本鬼子惨杀了我冯氏家族九十八人,十多年前的三年间,我的父亲、母亲,还有我的不满四岁的儿子和胞妹相续被病魔夺走了。该走的走了,不该走的也走了,天底下的灾难与不幸都集于我一身,那时候的我精神状态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然而我终究挺了过来。 出于种种的不幸遭际和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寻找到了文学这个纯粹精神的支撑点,借此来渲泄我心中的爱恨与苦痛,试图寻求自然人生轨迹。 这世界已经让人活得够累的了,然而在这不可抗拒的商品经济洪流中,似乎困扰过每个人,特别让那些过痴的严肃文人无所适从……我想人们在得到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寻求精神刺激之后,总还需要一点自然的、宁静的人本的东西,而我的精神成份中更侧重的是后者。 若是谁无意中看到我的一些文字,就当它是一个流离失所正在寻找归途的灵魂,至于灵魂这东西大家就不必太计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