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
2022-01-10经典散文
[db:简介]
这是北岛的散文集。书名来自儿歌中一句“城门开不开”,北岛想重构自己熟悉的北京,当然要大开城门,不光自己进入,还欢迎读者进来参观。
我很喜欢看北京掌故,北京忆旧这类文章,既有趣又增见闻,以前读邓云乡就读得津津有味。开始我以为北岛也要写这类文章,原来不是。与其说北岛是要重建北京城,不如说北岛是要再现自己在北京的昔日生活。我们知道,北岛因某种原因去国十多年,十多年后回来,北京变化很大,“我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这是北岛的失落,也是此书的感情的基调,更是北岛写这书的动力。
“重建”不是整座北京城,是一条大街,一个大院,几所学校,几位师友,还有自己一家,都和北岛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初几篇《光与影》《味儿》,《声音》,北岛是想写出“北京风貌”的打算,但那种掌故忆旧文章,多半是学者型作家喜欢写的,曾是诗人,现在以散文家的姿态重新出现的北岛,是抚今追昔,不是玩赏人生的悠闲。显然那类作品以及相关心态,不是北岛所长,甚至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北岛回忆的是“在北京的我”或“我在北京”,通过北岛的心眼,昔日的景和物,人和事,种种场景,种种事件,种种经过,一一在笔下重现。虽然北京作为一座城,作为大背景,是显得有点模糊,这也没什么。我们不必执着,全方位的城,虽然丰富,“我的城”更有个人独特感受。
北岛的散文,我最初读到的是《失败之书》,一本记人为主的散文集,据说这是北岛散文伊始之作。我看的是电子版,而且还是听得多。我发现,这本书很适宜听,句短文长,意散情聚,我听出了一种脉脉深情,感觉蛮好。是自己不擅长记人叙事,所以特别偏爱?写人物其实很不容易,淡了不好,形象会模糊,浓了,又怕流于煸情,能意浓情深而态度平和,文字含蓄,殊不易。《失败之书》中,我觉得北岛处理得很好,句子简短而明快,记事简而不碎,人物形象很立体,感情含蓄而节制,有种说不出的张力,常常是言有尽而味有余,颇让人回味咀嚼。
《失败之书》主要是说别人,虽牵涉到自己,不以己为中心,往往点到为止,反而营造了含蓄和余味感。《城门开》主要是写自己的,至少是和自己有最直接关联的,有句老话说是“关心即乱”,北岛要重构北京,努力重现也就是“有意”去说,朦胧的轻纱拉开了,零距离的接触,清晰得有时反而让人有点卒不及防。我的粗略感觉是,《城门开》文字更朴实,感情更内敛,叙述平静,却似乎少了《失败之书》里的欲言又止,似淡实浓的感情涌动(可能是我的理解水平还未能领略《城门开》的沉着)。
是看到朋友在网上的推荐,才看《城门开》,还看了二遍。可以肯定,这是本好书,感情的处理得心应手,也趋于节制。在布局上,也见妙心,有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分门叙述,有的是以时间顺序去规划,去勾勒,有的是作者亲身经历,平静再现,有的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临摹,总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时间段,去再现,去重构,去反映,过往种种,如落英纷纭,见其美不见其杂,见其丽不觉其华。说是回忆录,却分明是散文,说是散文,又有着回忆录的丰实。
这是好文章,但是好到哪个程度呢?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还欠把握,我总觉得,北岛在《城门开》里,虽然涉及的人事颇多,还写到了文革,可是表现出来的思想纵深感不够宏深,可能作者的本意就是感情之作,不是思想之作,止于呈现,而欠追问。更有可能,是我的水平和经历有限,看不出朴实的途述中隐含的深意。
记得看王鼎钧的《左心房漩窝》,在前言里,说有朋友惋惜他多写了,若浓缩为五篇,更能传世。《城门开》二百多一点的页码,十多篇,若把全书也浓缩为五篇,可能给人的感觉会更重,更沉。
2017-6-11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