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溪竹筏游
2022-01-11抒情散文运涛涛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2 编辑
武夷山九曲溪戴的大帽子很高,是“中国最美的溪流”。这是进入了景区之后看到自制的大牌子,我才知道的,相信很多游客同我一样,是在这里才发现自己遭遇到了一项……
武夷山九曲溪戴的大帽子很高,是“中国最美的溪流”。这是进入了景区之后看到自制的大牌子,我才知道的,相信很多游客同我一样,是在这里才发现自己遭遇到了一项……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2 编辑 <br /><br /> 武夷山九曲溪戴的大帽子很高,是“中国最美的溪流”。这是进入了景区之后看到自制的大牌子,我才知道的,相信很多游客同我一样,是在这里才发现自己遭遇到了一项“中国之最”,可以“立此存照”,所以在这块牌子前面,留影的游客排起了长龙,当然是女性居多,一个个展露出恰如其分的笑容或神采飞扬的姿态。对留影,我没兴趣,总摆不出自己满意的姿势和笑容,对乘竹筏,则兴致很高。
我在侯筏大厅的散客组拼区等候,经导游安排,好一会儿凑齐了互不相识的六个人,成为临时的一组。按照规定,正常水位每张拼排乘坐七十公斤以下游客六人,人多了不行,不安全;人少了也不行,撑筏的人获取不到最大的效益,不巧的是有四位是一起的,其中女性三人,我虽急着登筏,但她们却一个接一个去卫生间轮蹲了,且慢悠悠的半天都不出来。其他乘筏的游客陆续上了筏子下了水,整个大厅,就只有我傻呆呆地等着,我根本就没见到另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女人,他们中唯一的男性,是个小伙子,我真担心他是带他妈妈、姥姥出游的,印象中只有越老的女人才越磨蹭,当看到岸边这一拨的筏子所剩无几,我担心要赶不上时,小伙子领着几个女人喊我可以出发了,意外的没有老态龙钟的妈妈、姥姥辈分的,而是几位靓丽的时尚美少女,我才恍然,她们不是轮蹲,而是换衣服去了。记得《陆小凤》中的公孙大娘说过:“因为衣服也可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也因为女人天生就喜欢换衣服!”陆小凤则感慨“一个男人若是能活六十年,至少有十年光阴是白白浪费了的,这十年中,起码有五年是在等女人换衣服。”我权当做了一回陆小凤这样等女人换衣服的大侠罢了。
上了筏子,他们几个先选了后两排的椅子坐,把最前面的椅子留给我,这位置看风景确实敞亮,没有别人的背影遮拦,但美女却没得看了。每个筏子一前一后有两个头戴斗笠身穿对襟蓝褂的艄公或船娘,待我们都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艄公不言不语中,双手已把手中的长竹竿深深向水下探了几回,迅速滑动筏子,马上就赶上了前面的队伍,筏子过于集中,不时就磕磕碰碰上,游客反而开怀地大笑,觉得这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旅游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起旅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互相分享,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精神。
因为是溪流,水自然不深,有时能听到竹竿触底碰到石头的嘎嘎声,不但能听到声音,碧绿的水底,一个个鹅卵石也清清楚楚看得见。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激起游客一阵阵喧哗,他们把在岸上购买的袋装鱼食一把把撒下去,惹得鱼儿纷纷抢夺,在水面留下一串串气泡,吃完走时画出一圈圈涟漪。溪流中的岩石上,被竹竿戳出一个个孔洞,这得多少时间的撞击,木头才能把石头穿出一个洞啊;又得多少根竹竿,才能穿出这么多的孔洞啊;又得需要多少游客,才能让竹筏日复一日运行啊!
听别的筏子上的艄公开始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筏子上的美少女问我们的艄公:“你们也会讲吗?”“要收钱的,讲一次一百元。”艄公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积极性,甚至好像即使给他钱也不情愿的样子,美少女问她们的男同伴,“我们也听吧?”男同伴可有可无地答复,“得所有人都交钱才行,光我们几个交不讲的。”一来他们没有正式征求我的意见均摊这一百元钱,二来觉得她们登筏子前的换衣服时间太长,自私在先,我与另一个游客都装聋作哑,没予以响应。艄公一路默默无语,惜字如金。
我们出发的地方齐云峰下星村镇是九曲溪的第九曲,我们乃从后向前走的。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十公里,面积八点五平方公里。
两岸有陡壁怪石,一曲至九曲的名字分别写在陡壁怪石之上,涂着朱红的颜色,很醒目,虽然没人指给我们看,自己也能发现,因为名字叫“曲”,当然在溪流转弯处,稍加注意,不难发现,何况别的筏子上有艄公在讲,每到一个“曲”处,游客指手画脚、翘首企盼的兴奋样子,也告诉了我们,又开始一个新“曲”。我们的艄公很重职业操守,无论筏子上的人问什么,因为没见到钱,他们不敢破了规矩,始终都一声不吭,只管闷头划好船。
除了标识第几曲,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讲述前人的纪事或游览心得。六曲溪南的响声岩上,是石刻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有几处据说是朱熹的题字,如“何叔京、朱仲晦、连嵩卿、蔡季通、徐文臣、吕伯恭、潘叔昌、范伯崇、张元善,淳熙乙未五月廿一日”、“淳熙戊戌八月乙末,刘彦集岳卿、纯叟,廖子晦,朱仲晦来”、“逝者如斯”等,其他朱熹题字的还有四曲溪北的金谷岩上的“小九曲”、二曲溪南的勒马岩上的“忠孝”,一曲的诗刻“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风景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晦翁” 。一曲溪北的儒巾石上有南宋理学家蔡沈的“千崖万壑”。四曲溪北题诗岩上有南宋武夷书院山长午凤的“咸淳戊辰,三司奉朝旨鼎建武夷书院。开山职教者,莲荡?氏之孙午凤” 。有彭文甫的“至元庚寅之春,剑南母逢辰修创。董役者赵必社、安天民、熊禾、詹光祖。彭文甫书”。除了宋代,也有后来朝代的题刻,如一曲溪北的水光石上有明代张景阳的“大明正德十年,岁次乙亥九月望后一日,巡按福建监察御史山阴张景阳竣事。同邑胡文静继之,相与饯别于武夷精舍。时同行者分守参议安福彭夔、分巡佥事睢州蔡天佑。都指挥佥事王啬以二吾中表九弟且同江西道,又接按于闽,亦一奇遇也,不可以不纪。遂勒于九曲溪第一曲崖石”云云。
每座山峰都有名字的,无艄公的讲述,也不妨碍游客对美景的欣赏,在水上看山峰,一个个壮丽至极,不由不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敬畏。很多人说看景不如听景,那是对一般的景点而言,像九曲溪这样最美的溪流,只要睁开眼睛,广大而无边的景色就占据了你的全部视野,一切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明朗的景色让人无法不陶醉其中。直到下筏子时,我无意看了看同船而渡的几个女子,才发现真的都是颜值很高的大美女啊,途中竟根本没想到偷窥几眼,一颗心全被九曲溪风光迷住了。
这些题刻,无不说明,上千年之前,九曲溪就已经是士子们游览的胜地,并以题字到此一游为荣。溪流中岩石上的孔洞,或许从那时就开始有了。朱熹,也一定经常坐在竹筏上,任由艄公的竹竿点在岩石上,上下溪流,他则携着酒,撑着伞,来来往往,专注地欣赏着武夷的奇山异水,揣摩沉思,他每到一曲,都留连不够。淳熙十一年的早春二月,又一次与朋友游九曲,厚积薄发的他,用《九曲棹歌》咏出了九曲的各自特点,呈给同游的朋友,从此九曲溪名扬天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毛监(lán)毶。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元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茅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虽然朱熹的名声非常大,世尊为朱子,以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身份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但朱熹题字并不能算是九曲溪最大的人文看点。九曲溪最神秘的人物、最神秘的人文景观应当是诗中提及“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中的“架壑船”以及船中的“仙蜕”。同为南宋的陈梦庚曾在《仙船》一诗中表示了猜测:
“此船何事架岩隈,不逐浮槎八月来。
莫是飞仙无所用,乘风有路到蓬莱。”
徐霞客也记录过这个最神秘的人文景观和最神秘的人物,却也没有任何研究,他在游记中说“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号曰‘架壑舟’。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狭窄中宏,横插木板,宛然埘儏。”
现代人不再称呼“架壑船”或“架壑舟”,而叫“悬棺”了,但同样不知所以然,只知道“悬棺”可能是古越人的葬俗。
越人其实是夏禹的后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架壑船”也就可能是夏的葬俗之一。
夏朝是崇尚山为尊的时代,能够葬身山上石头中,也是死后最好的归宿,所以迄今夏朝的地下墓葬发现不多,这是原因之一。
从《周礼?春官?大卜》可证:“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的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三易是夏、商、周三代的生存法则和生活大典。《连山》属于夏,虽然原书佚失,但从一些散存在其他书籍中的文字也能知道山对夏代人的重要性。《说卦传》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八卦中的艮不仅表示东北的方位,本义更代表山,“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很可能“成言乎艮”就是指“架壑船”的葬法。夏朝的开国君王大禹是以治水获取政治资本的,所以很可能他死后的神灵也要看护曾经征服的水域,他的后代子孙,他的臣工助手,都一同与他守护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河流,而最佳的守护方式就是“架壑船”,这也是最说得通的理由。后世的伍子胥死前,遗嘱“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是相同的道理。
远古的人民已经享受到逐山水而居的好处了,九曲溪的水中多鱼,鱼可吃了饱腹,秀丽的山峰死了可葬身,有人考证,我国最老的书籍《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东南有“南山,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说的就是今天的武夷山以及吃鱼的风俗,于是汉武帝也“祠武夷君用干鱼”。
“架壑船”至少证实了一件事,就是夏代甚至更早之前的先民就喜欢上了九曲溪的风光,已经把它当作了“最美的溪流”。葬在“架壑船”中的先民,被称为“仙人”,他们的遗体,被称为“仙蜕”。
我们不能成为武夷山永久的仙灵,但能在仙境一样的九曲溪上泛舟这一日,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且行且珍惜。
我在侯筏大厅的散客组拼区等候,经导游安排,好一会儿凑齐了互不相识的六个人,成为临时的一组。按照规定,正常水位每张拼排乘坐七十公斤以下游客六人,人多了不行,不安全;人少了也不行,撑筏的人获取不到最大的效益,不巧的是有四位是一起的,其中女性三人,我虽急着登筏,但她们却一个接一个去卫生间轮蹲了,且慢悠悠的半天都不出来。其他乘筏的游客陆续上了筏子下了水,整个大厅,就只有我傻呆呆地等着,我根本就没见到另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女人,他们中唯一的男性,是个小伙子,我真担心他是带他妈妈、姥姥出游的,印象中只有越老的女人才越磨蹭,当看到岸边这一拨的筏子所剩无几,我担心要赶不上时,小伙子领着几个女人喊我可以出发了,意外的没有老态龙钟的妈妈、姥姥辈分的,而是几位靓丽的时尚美少女,我才恍然,她们不是轮蹲,而是换衣服去了。记得《陆小凤》中的公孙大娘说过:“因为衣服也可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也因为女人天生就喜欢换衣服!”陆小凤则感慨“一个男人若是能活六十年,至少有十年光阴是白白浪费了的,这十年中,起码有五年是在等女人换衣服。”我权当做了一回陆小凤这样等女人换衣服的大侠罢了。
上了筏子,他们几个先选了后两排的椅子坐,把最前面的椅子留给我,这位置看风景确实敞亮,没有别人的背影遮拦,但美女却没得看了。每个筏子一前一后有两个头戴斗笠身穿对襟蓝褂的艄公或船娘,待我们都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艄公不言不语中,双手已把手中的长竹竿深深向水下探了几回,迅速滑动筏子,马上就赶上了前面的队伍,筏子过于集中,不时就磕磕碰碰上,游客反而开怀地大笑,觉得这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旅游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起旅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互相分享,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精神。
因为是溪流,水自然不深,有时能听到竹竿触底碰到石头的嘎嘎声,不但能听到声音,碧绿的水底,一个个鹅卵石也清清楚楚看得见。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激起游客一阵阵喧哗,他们把在岸上购买的袋装鱼食一把把撒下去,惹得鱼儿纷纷抢夺,在水面留下一串串气泡,吃完走时画出一圈圈涟漪。溪流中的岩石上,被竹竿戳出一个个孔洞,这得多少时间的撞击,木头才能把石头穿出一个洞啊;又得多少根竹竿,才能穿出这么多的孔洞啊;又得需要多少游客,才能让竹筏日复一日运行啊!
听别的筏子上的艄公开始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筏子上的美少女问我们的艄公:“你们也会讲吗?”“要收钱的,讲一次一百元。”艄公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积极性,甚至好像即使给他钱也不情愿的样子,美少女问她们的男同伴,“我们也听吧?”男同伴可有可无地答复,“得所有人都交钱才行,光我们几个交不讲的。”一来他们没有正式征求我的意见均摊这一百元钱,二来觉得她们登筏子前的换衣服时间太长,自私在先,我与另一个游客都装聋作哑,没予以响应。艄公一路默默无语,惜字如金。
我们出发的地方齐云峰下星村镇是九曲溪的第九曲,我们乃从后向前走的。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十公里,面积八点五平方公里。
两岸有陡壁怪石,一曲至九曲的名字分别写在陡壁怪石之上,涂着朱红的颜色,很醒目,虽然没人指给我们看,自己也能发现,因为名字叫“曲”,当然在溪流转弯处,稍加注意,不难发现,何况别的筏子上有艄公在讲,每到一个“曲”处,游客指手画脚、翘首企盼的兴奋样子,也告诉了我们,又开始一个新“曲”。我们的艄公很重职业操守,无论筏子上的人问什么,因为没见到钱,他们不敢破了规矩,始终都一声不吭,只管闷头划好船。
除了标识第几曲,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讲述前人的纪事或游览心得。六曲溪南的响声岩上,是石刻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有几处据说是朱熹的题字,如“何叔京、朱仲晦、连嵩卿、蔡季通、徐文臣、吕伯恭、潘叔昌、范伯崇、张元善,淳熙乙未五月廿一日”、“淳熙戊戌八月乙末,刘彦集岳卿、纯叟,廖子晦,朱仲晦来”、“逝者如斯”等,其他朱熹题字的还有四曲溪北的金谷岩上的“小九曲”、二曲溪南的勒马岩上的“忠孝”,一曲的诗刻“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风景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晦翁” 。一曲溪北的儒巾石上有南宋理学家蔡沈的“千崖万壑”。四曲溪北题诗岩上有南宋武夷书院山长午凤的“咸淳戊辰,三司奉朝旨鼎建武夷书院。开山职教者,莲荡?氏之孙午凤” 。有彭文甫的“至元庚寅之春,剑南母逢辰修创。董役者赵必社、安天民、熊禾、詹光祖。彭文甫书”。除了宋代,也有后来朝代的题刻,如一曲溪北的水光石上有明代张景阳的“大明正德十年,岁次乙亥九月望后一日,巡按福建监察御史山阴张景阳竣事。同邑胡文静继之,相与饯别于武夷精舍。时同行者分守参议安福彭夔、分巡佥事睢州蔡天佑。都指挥佥事王啬以二吾中表九弟且同江西道,又接按于闽,亦一奇遇也,不可以不纪。遂勒于九曲溪第一曲崖石”云云。
每座山峰都有名字的,无艄公的讲述,也不妨碍游客对美景的欣赏,在水上看山峰,一个个壮丽至极,不由不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敬畏。很多人说看景不如听景,那是对一般的景点而言,像九曲溪这样最美的溪流,只要睁开眼睛,广大而无边的景色就占据了你的全部视野,一切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明朗的景色让人无法不陶醉其中。直到下筏子时,我无意看了看同船而渡的几个女子,才发现真的都是颜值很高的大美女啊,途中竟根本没想到偷窥几眼,一颗心全被九曲溪风光迷住了。
这些题刻,无不说明,上千年之前,九曲溪就已经是士子们游览的胜地,并以题字到此一游为荣。溪流中岩石上的孔洞,或许从那时就开始有了。朱熹,也一定经常坐在竹筏上,任由艄公的竹竿点在岩石上,上下溪流,他则携着酒,撑着伞,来来往往,专注地欣赏着武夷的奇山异水,揣摩沉思,他每到一曲,都留连不够。淳熙十一年的早春二月,又一次与朋友游九曲,厚积薄发的他,用《九曲棹歌》咏出了九曲的各自特点,呈给同游的朋友,从此九曲溪名扬天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毛监(lán)毶。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元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茅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虽然朱熹的名声非常大,世尊为朱子,以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身份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但朱熹题字并不能算是九曲溪最大的人文看点。九曲溪最神秘的人物、最神秘的人文景观应当是诗中提及“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中的“架壑船”以及船中的“仙蜕”。同为南宋的陈梦庚曾在《仙船》一诗中表示了猜测:
“此船何事架岩隈,不逐浮槎八月来。
莫是飞仙无所用,乘风有路到蓬莱。”
徐霞客也记录过这个最神秘的人文景观和最神秘的人物,却也没有任何研究,他在游记中说“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号曰‘架壑舟’。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狭窄中宏,横插木板,宛然埘儏。”
现代人不再称呼“架壑船”或“架壑舟”,而叫“悬棺”了,但同样不知所以然,只知道“悬棺”可能是古越人的葬俗。
越人其实是夏禹的后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架壑船”也就可能是夏的葬俗之一。
夏朝是崇尚山为尊的时代,能够葬身山上石头中,也是死后最好的归宿,所以迄今夏朝的地下墓葬发现不多,这是原因之一。
从《周礼?春官?大卜》可证:“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的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三易是夏、商、周三代的生存法则和生活大典。《连山》属于夏,虽然原书佚失,但从一些散存在其他书籍中的文字也能知道山对夏代人的重要性。《说卦传》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八卦中的艮不仅表示东北的方位,本义更代表山,“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很可能“成言乎艮”就是指“架壑船”的葬法。夏朝的开国君王大禹是以治水获取政治资本的,所以很可能他死后的神灵也要看护曾经征服的水域,他的后代子孙,他的臣工助手,都一同与他守护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河流,而最佳的守护方式就是“架壑船”,这也是最说得通的理由。后世的伍子胥死前,遗嘱“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是相同的道理。
远古的人民已经享受到逐山水而居的好处了,九曲溪的水中多鱼,鱼可吃了饱腹,秀丽的山峰死了可葬身,有人考证,我国最老的书籍《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东南有“南山,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说的就是今天的武夷山以及吃鱼的风俗,于是汉武帝也“祠武夷君用干鱼”。
“架壑船”至少证实了一件事,就是夏代甚至更早之前的先民就喜欢上了九曲溪的风光,已经把它当作了“最美的溪流”。葬在“架壑船”中的先民,被称为“仙人”,他们的遗体,被称为“仙蜕”。
我们不能成为武夷山永久的仙灵,但能在仙境一样的九曲溪上泛舟这一日,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且行且珍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