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春回二起楼

2022-01-11抒情散文冉令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15 编辑

田野踩着细雨的韵脚,听一声梁上燕子的呢喃,一脚迈进二起楼,那片酥软的黄土地。香椿耸直身子,探出紫红色的嫩芽,醇厚的香气弥漫,山野眯起沉醉的眼,深呼吸。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15 编辑 <br /><br />

  田野
  踩着细雨的韵脚,听一声梁上燕子的呢喃,一脚迈进二起楼,那片酥软的黄土地。
  香椿耸直身子,探出紫红色的嫩芽,醇厚的香气弥漫,山野眯起沉醉的眼,深呼吸。
  苦菜、车前子、地丁和蒲公英,一片洁白,一片紫红或金黄,把绽放的激情演绎到山野的角角落落。
  核桃、山楂、苹果和梨树,簇拥着春消息,走遍山野。连同那些桐花,也吹起了多情的喇叭,“嘟噜、嘟噜”,一串串蓬松,一串串纷扬,旋起淡紫色的雾。  
村庄
  石屋、石墙、石门、石窗,石头结集构架的组合在山野眺望,向着白云流动的方向畅想。
  石碾压过岁月的漫长,填充起日子的饥肠;石磨碾过路途的坎坷,流淌过生命的琼浆。而今,时光渐老,它们散落了,与废墟拥抱着荒凉,细说旋转的曾经,还有那些地老天荒。
  那条条石板与卵石拼接的羊肠胡同,一直通往昨天。不知道哪一个遗落了梦,和着风声呓语。我站在路的这头,向着昨天的方向行走,脚下硬邦邦的诉说,硌疼了双脚,硌疼了那些艰难和滞重。
  谁家的几只鸡,从这头啄食到那头,就着散落的光阴点点,和着碎石吞咽。
  
农家
  红泥小火炉、干柴草木棒,与铁锅争论得热火朝天,“咕嘟、咕嘟”,农家日子的味道追着风的发丝飘到山头,顺着山梁漫跑。
  85个年轮!三万多个日子锻打的脊梁,依然直挺!挑水浇地,运送施肥,一个老农守望在土地的一角,检索春夏秋冬。
  看小麦出芽,分蘖、拔节或灌浆,昼夜交替中默数季节从容的丈量。那些玉米和高粱,一直痴痴等候天降琼浆,把高挺的身躯压得低了再低。最惹人爱怜的当属地瓜,憨憨地深埋进土壤,却总爱探出密密麻麻的心形叶片,默读秋天,倾听蝈蝈和蟋蟀们饮露而唱。
  这片片贫瘠的山地,这层层干渴的梯田,一年年怀抱期望,等候。丰收,总在田野遥远的另一个端点,看着种子踮起脚跟,迎着干燥的风,成长。
  除了缺水,还是缺水。希望飘渺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走出二起楼,选择了梦的追寻。
  留守的老者,把日子过成了坚守,一天天穿过衰老的胡同,和风声,缓慢地行走。
  
山沟
  这个叫神仙沟的地方,依然被衰草淹没。迟缓的春消息参不透沟底萧条的风,那里,堆积了明洪武年间的尘封。
  没有水,石屋顶的“水流子”一概向院内流,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念演绎到贫血的苍白。
  井,这大地深邃的眼,一直在执着探问苍天。九眼井,以北斗勺星的方式排列,可是土地最虔诚的祈求?那些大小不一的井口,或圆或方或长或三角,据说是龙王的九个儿子仓促行走的遗留。难怪,它们处于不同高度的梯田,却一直保持着同等高度的水位。
  四处云游的大仙铁拐李,不知何时再一次邂逅,这个叫做“神仙沟”的老山沟。
  
祭坛
  苍云白狗,流星追月。
  几百年风雨剥蚀的村口,沉默的还是这座二层石楼。
  “长3.6米,宽3.4米,高4.6米”,三个皱褶重重的数据,艰难地激活着造访者贫乏的想象力。重复按响的快门,几经变幻的拍摄角度,再也探触不到“人祖”那深深的根底。尘埃深处,淹没了多少远古祭拜的身影。
  而今,又是春回。回乡游子的车轮,又腾起回归祭祀石祖的漫漫烟尘。


祭坛,还是村口这座二层石楼。
2015-4-2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