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野 菜 杂 记(下)

2022-01-11叙事散文王选

野 菜 杂 记(下)苦苣,谷雨前后就有了。几声闷雷,一场春雨,土地潮湿,苦苣就冒出来了,新叶上沾几点泥巴,挑一颗露珠。母亲便和祖母起早去“挑”苦苣,孩子们是叫不动的。太阳照在窗口,她们一人挽满满一篮苦苣进门了,苦苣鲜嫩,惹人眼。我们那凉拌……
野 菜 杂 记(下) 苦苣,谷雨前后就有了。几声闷雷,一场春雨,土地潮湿,苦苣就冒出来了,新叶上沾几点泥巴,挑一颗露珠。母亲便和祖母起早去“挑”苦苣,孩子们是叫不动的。太阳照在窗口,她们一人挽满满一篮苦苣进门了,苦苣鲜嫩,惹人眼。 我们那凉拌苦苣,是一道时令野菜。可味苦,有人吃不惯。苦苣一烫,白根碧芽,再撒花椒面,拌匀,团成塔状,吃起来脆嫩可口,父亲胃凉,不吃,母亲也就做得少了。 苦苣浆水,这几乎家家有。苜蓿浆水吃完了,做一缸苦苣的,涩中有甘,清爽可口,清热解毒,大热天,端一碗,撒点盐巴,灌一气,不亚于喝啤酒可乐。放白糖,来一碗,酸酸甜甜,另具风味,也特别好喝。 有乡下母亲,总是早上“挑”一包苦苣,泼点水,塑料抱起来,给城里的儿子捎在第一趟班车上。也有捎更远的。这苦苣,像信物,也像一份念想,或许,更是农村生养的人,割舍不掉的一份情结。 苦苣,又叫苦苦菜。我一直觉得是穷人的菜,天旱,其它野菜长的慢,苦苣好像不看天色,到时候就长,生怕乡里人没野菜吃。苦苣一茬接一茬,一茬老了,“挑”回去喂猪,新的一茬再做浆水,一直能吃到六月里。这无疑让清贫的父母们,在单调的生活中有了一点滋味,而且一直维持着,度过青黄不接,直到吃上新麦面。 苦苣是可亲可敬的。
玉米抽芽,葵花吐瓣,当属四月底,花已落尽,绿色荡漾了。这时,岁月静好,锄草打药,农事就稍微清闲一点了。孩子们就爬上树,摘豆大的杏子吃了,东坡词曰,“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荨麻,就在墙角水沟长起了,也是一簇一簇。我们那里都叫“xian麻”,不读“qian麻”。荨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上的蛰毛有毒,会咬人,一碰,就如蜂蛰,疼痛瘙痒,实在难忍,我们就在患处涂上鼻涕,似乎略有减轻,这偏方孩子们一直沿用,不知是否科学。据说,长荨麻的地方没蝎子,不知有没道理。 有些人不识荨麻,一碰到,就遭殃,传说一外地人到我们那,在野外方便后,无纸,顺手扯了一把草,一擦,结果,是荨麻,那个疼痛啊,想着都冒汗。荨麻还可以放在粮仓或苗床周围,老鼠碰到,便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猫”之称。可见,这植物并不坏。 荨麻能吃,也是野菜,这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一听,也惊奇。小时候,到外婆家,吃过一次。外婆捏着剪刀,提小篮子,到河滩上、土埂边,用剪刀剪一些嫩叶,摆在篮子,我就躲得远远,怕咬,外婆边剪边讲一些陈年的“古今”。 回到家,用开水好好煮一遍,等叶上毛刺软了,煮出一锅绿水,就好了,捞出来,凉拌,就可食用。那时候,害怕,看别人吃了半天,才动筷子的。 后来就再没有吃过荨麻菜,外婆家那一次,记忆尤深,至于菜的味道,现在全然忘了。
再到后来,萝卜黄瓜就上市了,自己种的韭菜菠菜也能割了。天真热了,穿衬衫、短袖了。谷雨也结束了,春末夏至。可野菜并没有因为节令而提前退下桌。 我们那属秦岭山脉西端,余脉处,气温低。洋槐芽,上来的迟,掐回来,水里一煮,凉拌吃,但好像不能多吃。还有核桃花穗,等落下来,像毛毛虫,我们捡进帽子,捋掉那花絮状的东西,留根“筋”,回家让祖母做一盘凉菜,特别好吃,又嫩又脆,口感极佳,我只吃过一两次,但至今难忘。 还有小根蒜,我们叫小蒜。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根呈卵圆形,但只有拇指小。我们那骂人,说你头小,又圆,就是“长个小蒜头,我给你揪掉了”。小蒜凉拌不行,可如葱蒜一样炒菜,特别提味。好像还有通阳化气、开胸散结、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性功能,看来多吃有益,尤其老年人。 最后就是椒芽和蕨菜,这两样,我们那里少有,我吃的次数不多,记忆也浅。 就这样,日复一日,光阴交替。六月天就来了,各种蔬菜都上市的上市,长成的长成。野菜也就渐渐不新鲜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选 于 2012-5-3 09:4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