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大美无匹游黄龙

2022-01-11叙事散文运涛涛
我们一共四个人游四川黄龙,到售票处咨询,被告知有两条路线两种选择,一条路线是乘索道,一条是步行。如果步行途中累了或出现高原反应不适了,想换乘索道是不可能的,因为索道不经过那里,也没有抬轿子或滑竿的,一旦选择,只能将步行进行到底。听后两个同伴……

  我们一共四个人游四川黄龙,到售票处咨询,被告知有两条路线两种选择,一条路线是乘索道,一条是步行。 如果步行途中累了或出现高原反应不适了,想换乘索道是不可能的,因为索道不经过那里,也没有抬轿子或滑竿的,一旦选择,只能将步行进行到底。听后两个同伴马上表示选择索道,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了。我与另一位同伴选择步行。 我与同伴来得太早,虽然到了开放时间,但验票的匝机还没有启动,语音提示“门票没有激活”,工作人员也不能放我们进去。 等待之中,我们先看游览示意图,做到心中有数。黄龙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鼎玉翠峰脚下,纵深约七点五公里,横宽约二点五公里,平均海拔三千五百五十米,从空中俯瞰如一条黄龙蜿蜒于苍山翠谷之中。沟内密布着数以千计的钙华彩池、钙华滩流和钟乳石溶洞,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完整、造型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从售票处所在的沟口到达五彩池的步行距离是四千三百四十二米。 等待了十来分钟,匝机启动,验票放行,步行道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好在随处都有路标,沿着栈道前行,不至于迷路。 一
虽然是四月末,高原上处处可见没有完全融化的积雪,黄龙的环境保持得极好,景区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所以这里的雪都非常白,即使在雪堆正融化的边缘,也是白白净净,没有显露出一粒儿因掺杂灰尘而出现的黑渍。 明明我们是第一批登山的游客,但在我们的前头,却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出现了几个走动的人影。定睛一看,不是游客,而是一支极其特殊的运输队-背夫。个头基本在一米六以下,有男有女,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身上各有一个背篓。背篓里是建筑材料,或一袋水泥,或几块方砖,或几块木板,手上拿一个独腿的凳子样木制的东西。后来明白,独腿凳子样的东西不是坐人的,是背夫累了休息时,独腿支在地下,把背篓放在凳子面之上倚着的。这与黄山挑夫是不同的,黄山挑夫干活时是用扁担挑担子,一手扶扁担,一手拎棍子,累了就用手中的棍子支撑扁担,走路时一路喊行人避让,虽然从事的是不被人看好的体力劳动,黄山挑夫身上却充满了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眼前的背夫却不与游客争道,而且只要你发问,都会好心地指引给我们各景点的道路,语气里带着真诚的友善,告诉我们这一路因为没到雨季,景点都干涸着,没有可观的地方。看到有个背夫正好在我们跟前休息,便问起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是本地人,却也离此不远,都是四川人,干这行的全为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因为要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自己也日渐变老,所以不愿意也没能力远处奔波,干背夫赚不上大钱,每天也有百多元入帐,除了集体摊钱雇一个人做饭,就没其他开销了,每一趟背多或背少,每天多背几趟少背几趟,老板并没有要求的,所以相对来讲,并不算太辛苦。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他们背负的,更多的其实是对家园和亲情的坚守,少了志在四方的激情和闯劲,多了立足现实的责任和稳重。 一路之上,都是散发木头清香的栈道,隔不远就有木制的小屋,或是救助屋、或是吸氧屋、或是休息的亭子、或是卖东西的商场。 二
海拔三千三百零五米是十里金沙,水中的碳酸盐在这里失去了凝梗成池的地理条件,慢坡的水浪,在长一千三百米,宽四十至一百二十二米的脊状斜坡地上翻飞,并在水底凝结起层层金黄色的钙华滩。山坡是被流水冲刷过的裸露模样,只是没有小溪淙淙流淌,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水,只不过,水已经结冻成冰,以固体姿态匍匐在钙华滩上,冬眠未醒。 滩是金色的,滩的两侧是绿色的森林,森林从山脚向山顶延伸,到山顶变成白皑皑的雪峰。一沟之中,一览之下,色彩富有多重的层次感。 一个六角亭子,亭子顶使用了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样式,亭盖为坡形,从各个房檐上垂下了乳白的流苏一样的东西。不过,却不是人为的装饰,是大自然的杰作-冰溜子。亭顶冰雪因天暖融化,融化过程滴落,滴落过程气温低又结冰,反反复复,就垂下了长长的冰溜子。 在这个转动了四十六亿年的星球上,人类以自己的方式与之共存。然而,在得到辉煌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以更快的速度破坏着许多物种赖以生存的乐土。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数万亿物种中唯一能够创造环境的成员,往往却忽视了对其生存之地的呵护、关爱。幸而,这里的黄龙,没有遭受破坏,一定是因为路途偏远而受到了人类的冷落,因为受冷落而保存了原始风貌,因为原始风貌的纯粹而美丽,因为美丽而迎来今日的游人如潮。 当然,“今日”不是指我们旅游的当天,今天除了我们俩,只看到肩扛背篓的背夫,只看到手执扫帚的清洁工,这条路上再没有其它游客。 不是所有的游客都像我们的两个同伴那样因为身体因素而放弃这条路,主要是这个季节属于枯水期,这条路上的景点是彩池,彩池全是靠水滋润的,没有水就没有彩池,没有彩池的景点就不成其为景观,所以人们都不走这条路。 三
我们到达争艳池,池中只有白色的冰,美丽的盛况只能在说明中予以了解:面积两万平方米,由六百五十八个彩池组成,海拔三千四百米,是黄龙沟第二大彩池群。池水深浅各异,堤岸植被各不相同,池群中金黄、翠绿、酒红、鲜橙……各色争艳。 眼下一个个池子,空空的一无所有,白的是残雪与积冰,黄的是裸露的池底,在池与池之间,就像人工的稻田,一块块分布。与稻田区别的是,稻田与稻田以同一个水平线的为多,这里池与池则高下错落,分界线也不是直线,大都为不规则形状,沟内满目金黄呈沙漠的颜色。 一边是金色盆子中银色的冰雪,一边是地下的银色衬托着树枝上翡翠色的葱笼,以木制栈道为界,两侧风光迥异。翡翠色的是黄龙杜鹃,据植物学家调查,黄龙的杜鹃花品种繁多,花色花形纷呈异彩。有烈香杜鹃、头花杜鹃、秀雅杜鹃、黄毛杜鹃、青海杜鹃、大叶金顶杜鹃、雪山杜鹃、无柄杜鹃、山光杜鹃、红背杜鹃、凝毛杜鹃等十七个品种。春末夏初,杜鹃花盛开,白色、红色、紫色、粉红……五彩纷呈,花色与水色交相辉映,诗情画意伸手可掬。杜鹃又称“娑萝”,藏族人称“格桑花”,羌族人称“羊角花”,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藏族把它作为幸福与爱情的象征,所以也叫幸福花。不过,我们这次没有遇到开花的季节。 四
只要来到了黄龙,爬得上山,都是幸福的人,相当于位列仙班了,不信看前面那座长廊的名字,就是接仙桥。据说有虔诚的朝圣者踏上此桥,便听见天际传来袅袅仙乐,过桥后,又看见许多仙人在彩池边舞蹈,七色祥云中,仙人们迎接朝圣者进入了瑶池仙境。 有“遥望仙家”石碑为证:远望碧湖玉堤斜,层层叠叠上仙家,绿树鸣禽啼不住,杜鹃枝头满山花。 从接仙桥上行四百多米,有一座古建筑,叫黄龙中寺。占地约五百平方米,海拔三千四百七十米,始建于明朝,属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原有五殿,分别以灵观、弥勒、天王、大佛、观音命名。古朴雄伟,体现了黄龙景区内佛、道融合的宗教文化特点。 不过现在里面没有了宗教人士,庙前的香炉冷冷清清,很久没有香火的迹象了,几个身材窈窕的女孩正从里面搬东西出来,放在栈道上的一个亭子里,亭子里热气腾腾,在出售高原特色的食品和热饮,有牦牛肉香肠、牦牛肉贡丸、热巧克力、热咖啡等。可惜我俩对沾上牦牛的东西都没胃口,他们也就没能在第一批游客身上开张,第一批游客也只有我们两个人。 天是如此的澄静,连一根儿云丝都没有,雪峰是如此的清晰,每条沟壑都筋络分明,马上就是游路的尽头、彩池水的源头、山峰的顶头了。 栈道有一个分支直接连到沟的那一端,与索道上站过来的路相通。 五
来自索道的游客,有的从那面的栈道并拢到我们这一侧,一下子人就多了起来,但是我们的另两位同伴不在其中,我们徒步,居然走到了索道客的前头。一方面是我们两个的脚力很好,一方面也是这一路的景点都不在状态,能使我们驻足的地方很少,迎宾池、莲台飞瀑、洗身洞、明镜倒映池、娑萝映彩池、盆景池等知名景观,都因枯水而失去了亮点,如同贫血的美人,皮肤苍白而无光泽,吸引不了眼球。 从黄龙中寺上行六百多米,沟中又有一座古代建筑,更大更气派,更主要的这是一座有人气、有活力的宗教场所。古代建筑包括一洞一寺。洞是黄龙洞,又称“归真洞”和“佛爷洞”,高三十米,宽二十米,长五十米,洞深至今无法考证。面积一千余平方米,海拔三千五百六十八米,传说是黄龙真人修炼的洞府。洞内有洞,钟乳石千姿百态,景象绮丽。 寺为“黄龙古寺”,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据我所知,道教建筑多以“宫”、“观”、“庙”、“阁”命名,“寺”一般只用作佛教僧人住所的通称,佛道两教建筑的名称极少混用的。门前一个石碑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松潘县县政府布告,无暇细看,洞更没有去探,只在黄龙古寺里打了个转儿,就去了五彩池。 黄龙古寺与五彩池比邻而居,相距只有四十米,五彩池是黄龙的终极景点,途中一切的彩池都不过是铺垫,五彩池才是整个了旅程的高潮和沸点。 在山下,看到一路上那些彩池都干涸时,背夫告诉我们说,这个季节只有最大的五彩池有水,到了最上面的五彩池,就能看到美景。 六
使我们向上攀爬的动力,让我们一路憧憬的美景,就在眼前了,可是当我们第一眼真正看到了五彩池时,还是深深震撼了,惊艳不已,这不就是瑶池仙境吗! 虽见过大江大河,也见过小溪小湖,但如此艳丽如此多彩,如此搜奇检怪、妙手天成,如雕琢一样精致得无与伦比的水域,从来就没有见过。 背靠凛凛雪峰,下临幽幽古寺,五彩池面积两万一千平方米,有彩池六百九十三个,海拔三千五百七十六米,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彩池最多,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华彩池群,汪汪池水漫溢,宛如碧色玉盘,红、紫、蓝、绿,浓淡各异,色彩缤纷,极尽娇艳。 五彩池被栈道三面包围,建有多个观景台,能够从各个角度去膜拜上苍的伟力去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码照相机的普遍使用,使今天的人们不必学古人搜肠刮肚找寻汉字里最美的字眼组织诗句来抽象表达惊叹和感慨,直接揿动快门,万千景象入其彀中矣。 很多男游客,戴上一顶毡礼帽,穿上长袖的氆氇藏袍,系上长长的腰带;很多女游客,头上包裹—条色彩鲜艳的围巾,腰间系上编织精细、色彩艳丽的邦垫,蹬上绣上各种花纹图案的藏鞋。然后摆出各种姿势,与雪山合影,与五彩池合影,与蓝天合影,与白雪合影,与同伴合影,各种晃动的手势,各种惊呼的口型,让这里更加充满了青春活力和乐观精神。 我们另两个乘索道的同伴到了这里,见面没有任何寒暄,开口就赞“这里太美了!”摘下脖子上的高档相机,调整镜头和焦距,开始啪啪地拍摄,比我们使用傻瓜相机的神态更潇洒更优雅。 无论是好照相机还是一般的照相机,无论是穿藏族服饰还是不穿藏族服饰,黄龙的非凡景象,都是独一无二的,那种美的极致,甚至无法言表,天上人间,恍若在仙境,无边的大美,再广角的镜头也收不全,鲜活的景象,任何相机都无法定格。我俯身到栈道之下,用空饮料瓶灌了满满一下子融化的雪水,喝到嘴里,真甜啊!我邀请同伴们都品尝品尝,竟无一人响应。看他们的表情,我读懂了他们是担心没经过任何处理的雪水会不干净,有污染或细菌。 许多大江大河被污染,是不争的事实,但其远在人迹罕至的源头,那里都是清澈的,透明的,就如同眼前的五彩池,天是湛蓝无尘的天,山是峰峦雄伟的山,树是苍翠欲滴的树,水是清可见底的水,一切是无须担心的,正如杜甫所言“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我可以在山中放心地品味清清的山水,但出了山呢?我也会与同伴一样,对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水抱有无数个不信任的理由。 遗憾的是,只有一个五彩池太少了,湖泊都像五彩池这么洁净有多滋润,只有一个黄龙太小了,山河都像黄龙这么美丽有多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