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乡间(一)
2022-01-11抒情散文李达伟
印象:乡间(一)
小学校从我家门口到那个小学校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我计算过,我曾经用走和跑两种方式测量那段距离。由于路上磕磕绊绊的石子太多,走和跑都是用了两分钟,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很惊讶,似乎时间的刻度是谜一样的描述。似乎有些距离……
印象:乡间(一)
小学校
从我家门口到那个小学校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我计算过,我曾经用走和跑两种方式测量那段距离。由于路上磕磕绊绊的石子太多,走和跑都是用了两分钟,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很惊讶,似乎时间的刻度是谜一样的描述。似乎有些距离是无法用速度来丈量的,只能用时间来丈量。
学校是四面出水土木结构的建筑,四面出水的建筑到目前为止,我就见过那个小学校,四面出水的建筑背后多少有些阴阳学方面的知识,但我没有仔细问过我的姨父,直到现在我依然不了解在我们那个村子里阴阳学与建筑之间的不可分割。学校无论从旧物特征的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旧物,它是一个旧物,一个容纳着一些时光的容器,当里面没有任何的人(只有那些破旧的桌椅,还有凸凹不平的地皮,灰尘堆积着,被我们打扫着,越扫越多),或者里面有一些人(还有那些桌椅和灰尘)。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它是作为子宫的形式存在的,或者它就是一个子宫,而子宫里面孕育的不止是一些人,还有一些事物,那些桌椅,撒在在桌椅上的阳光。
在我来到那个小学校第一次写下的就是我自己的名字,这同样有一段时间是让我无法接受的,那个总是在吃饭的时间罚我站在教室后面的老师,没有很好地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而是把那种在他还没教我怎么写字的情形下,我会写字看成是一种错,是以罚站为代价的过错),甚至他无法消除自己所说的白族话与下宅坡的白族话之间的差别,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理解为何他要让我在教室的后面饿着肚子站那么久,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有过在路上给他一石头的冲动。如果不是软弱占了上风,我的恶之花非开出花不可。他就呆在那个小学校一年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只能通过自己站的次数来计算那些流失的时间,时间在我站立的时候从所站的那个域里消失了。
小学校同样是作为一粒麦壳存在着,外壳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保护膜,对那些纯净的肉质进行保护,过滤掉时间中存在着的杂质,在我眼里刚收获的麦粒或者刚扳下的玉米没有丝毫的杂质,晶莹剔透的汁液和形体。即便那个小学校已经成了村子里众多旧物的典型,它依然贮存着一些很美妙的东西。村子里还有一些旧物,那些古旧坍塌的房屋,那些火葬场的遗址.,那些田地,那些田地绝对是陈旧的,它存在的时间远远长于小学校存在的时间。小学校存在的时间,接近40多年,40多年的时间对于事物的改变是惊人的。而触目惊心的转变只赢得寥寥几人对其伫足观望,我是经过多次从小学校前面的土路上经过后,才对其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似乎每一次经过都有一些灵光从那些破旧的窗户扫射出来化成一束光的终点(圆圈的形状)停靠在了我的脑门上,并把脑门作为那束光暂时的停靠点,这样便产生了一种结局,那束光穿入了我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丝丝忽明忽暗的暧昧之光。就是在这个小学校,我开始接触拼音、汉字、数字起点的浅显却相对于当时的年龄段并不简单,一些秘密之花开始在那个地方开放了。我的母语(没有文字的白语)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没有母语的支撑,我们开始一层层把那些秘密之花剥掉,近乎残忍的,花瓣,然后是花蕊,然后是梗。课本上的文字是从读音开始便表现出与母语的不同,那些文字是一些符号,符号的用意在那个时候便开始在脑海里形成了,是对一种语言的替代与转换,只是把母语转化成可见的符号。
我背着绣着花的包出现在那个小学校,书包里是装着一支削得很细的铅笔,由于削得太细,在课堂上我本想显露一下在入学以前就对名字的熟悉,随着细细的那段铅灰色的笔头发出发出断掉尖的锐声响,我意识到自己将无法在总共才二十多个学生的课堂里满足孩童时的虚浮。我们刚入学的就只有八个人,另外的十多个人是比我们高一年级的学生。与我一同入学的人里,有后来考上天津某所重点大学的女生,有当兵了三年然后退伍开了一辆货车的堂弟,有一个人出去打工,我考入一所并怎么出名的二本学校,其余四人都回到了下宅坡,在田地里反复着几辈人重复着的对土地的呵护与踩踏。
我每次回到村子里的时候,那所学校早就放假了,这让我无法目睹旧物与新物之间的反差以及对于反差的刻意消除。小学校里走了许多的人,虽然每一次离开的从来没有超过十个人,只有那些离开的人在提醒着它的存在是作为旧物存在着的。就在那个小学校,我做了让我难以启齿的窃书事件。
姓名:李达伟(白族)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7对外汉语1班851信箱
邮编:671003
电话:13577286185
电子邮件:yanshi_2009@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李达伟 于 2010-7-20 17:16 编辑 ]
小学校
从我家门口到那个小学校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我计算过,我曾经用走和跑两种方式测量那段距离。由于路上磕磕绊绊的石子太多,走和跑都是用了两分钟,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很惊讶,似乎时间的刻度是谜一样的描述。似乎有些距离是无法用速度来丈量的,只能用时间来丈量。
学校是四面出水土木结构的建筑,四面出水的建筑到目前为止,我就见过那个小学校,四面出水的建筑背后多少有些阴阳学方面的知识,但我没有仔细问过我的姨父,直到现在我依然不了解在我们那个村子里阴阳学与建筑之间的不可分割。学校无论从旧物特征的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旧物,它是一个旧物,一个容纳着一些时光的容器,当里面没有任何的人(只有那些破旧的桌椅,还有凸凹不平的地皮,灰尘堆积着,被我们打扫着,越扫越多),或者里面有一些人(还有那些桌椅和灰尘)。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它是作为子宫的形式存在的,或者它就是一个子宫,而子宫里面孕育的不止是一些人,还有一些事物,那些桌椅,撒在在桌椅上的阳光。
在我来到那个小学校第一次写下的就是我自己的名字,这同样有一段时间是让我无法接受的,那个总是在吃饭的时间罚我站在教室后面的老师,没有很好地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而是把那种在他还没教我怎么写字的情形下,我会写字看成是一种错,是以罚站为代价的过错),甚至他无法消除自己所说的白族话与下宅坡的白族话之间的差别,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理解为何他要让我在教室的后面饿着肚子站那么久,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有过在路上给他一石头的冲动。如果不是软弱占了上风,我的恶之花非开出花不可。他就呆在那个小学校一年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只能通过自己站的次数来计算那些流失的时间,时间在我站立的时候从所站的那个域里消失了。
小学校同样是作为一粒麦壳存在着,外壳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保护膜,对那些纯净的肉质进行保护,过滤掉时间中存在着的杂质,在我眼里刚收获的麦粒或者刚扳下的玉米没有丝毫的杂质,晶莹剔透的汁液和形体。即便那个小学校已经成了村子里众多旧物的典型,它依然贮存着一些很美妙的东西。村子里还有一些旧物,那些古旧坍塌的房屋,那些火葬场的遗址.,那些田地,那些田地绝对是陈旧的,它存在的时间远远长于小学校存在的时间。小学校存在的时间,接近40多年,40多年的时间对于事物的改变是惊人的。而触目惊心的转变只赢得寥寥几人对其伫足观望,我是经过多次从小学校前面的土路上经过后,才对其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似乎每一次经过都有一些灵光从那些破旧的窗户扫射出来化成一束光的终点(圆圈的形状)停靠在了我的脑门上,并把脑门作为那束光暂时的停靠点,这样便产生了一种结局,那束光穿入了我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丝丝忽明忽暗的暧昧之光。就是在这个小学校,我开始接触拼音、汉字、数字起点的浅显却相对于当时的年龄段并不简单,一些秘密之花开始在那个地方开放了。我的母语(没有文字的白语)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没有母语的支撑,我们开始一层层把那些秘密之花剥掉,近乎残忍的,花瓣,然后是花蕊,然后是梗。课本上的文字是从读音开始便表现出与母语的不同,那些文字是一些符号,符号的用意在那个时候便开始在脑海里形成了,是对一种语言的替代与转换,只是把母语转化成可见的符号。
我背着绣着花的包出现在那个小学校,书包里是装着一支削得很细的铅笔,由于削得太细,在课堂上我本想显露一下在入学以前就对名字的熟悉,随着细细的那段铅灰色的笔头发出发出断掉尖的锐声响,我意识到自己将无法在总共才二十多个学生的课堂里满足孩童时的虚浮。我们刚入学的就只有八个人,另外的十多个人是比我们高一年级的学生。与我一同入学的人里,有后来考上天津某所重点大学的女生,有当兵了三年然后退伍开了一辆货车的堂弟,有一个人出去打工,我考入一所并怎么出名的二本学校,其余四人都回到了下宅坡,在田地里反复着几辈人重复着的对土地的呵护与踩踏。
我每次回到村子里的时候,那所学校早就放假了,这让我无法目睹旧物与新物之间的反差以及对于反差的刻意消除。小学校里走了许多的人,虽然每一次离开的从来没有超过十个人,只有那些离开的人在提醒着它的存在是作为旧物存在着的。就在那个小学校,我做了让我难以启齿的窃书事件。
姓名:李达伟(白族)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7对外汉语1班851信箱
邮编:671003
电话:13577286185
电子邮件:yanshi_2009@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李达伟 于 2010-7-20 17:1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