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月饼
2022-01-11叙事散文芬芳五月菊
心中的月饼七月中旬或者更早,超市、糕点店、杂货店,就摆出各种月饼,品种齐全,推陈出新,随着中秋节的步子越来越近,商家更是绞尽脑汁,以各种促销手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也抵不住诱惑,每种味道各买一个,打算给家人先尝尝鲜,可是人家不领情,我……
心中的月饼
七月中旬或者更早,超市、糕点店、杂货店,就摆出各种月饼,品种齐全,推陈出新,随着中秋节的步子越来越近,商家更是绞尽脑汁,以各种促销手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也抵不住诱惑,每种味道各买一个,打算给家人先尝尝鲜,可是人家不领情,我的月饼无人问津,只有自己慢慢消受了。这种情形不是今年才有,可是每当月饼上市,我还是忍不住去买,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今年小侄女来城里上中学,住校,周末来我家,正好单位也发了一盒月饼,我便让她带些月饼去做早点,她厌恶地看看,不屑地摇摇头,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月饼。”好歹劝她带几个分给同学吃,她才挑了几个带去。
现在的孩子是不大吃月饼了,每年家里总要买些月饼,各种水果的,火腿的,伍仁的,应有尽有,包装精美,口味不一,可是它们实在勾不起我的食欲,我也只是偶尔尝一点。它再怎么花样翻新,再怎么精致美丽,再怎么营养丰富,再怎么昂贵新奇,总不如我儿时吃过的大月饼的味道。那甜香,如同初恋的味道,虽早已不在,却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深藏心里,越酿越醇,历久弥新。
那月饼粗糙,硬实,一张透明的薄纸包着,每年就买两大个,一个白饼,一个红饼(小的数量少,价钱贵,不舍得买)。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温润的月光亲吻着大地,父亲便把饭桌抬到门边,正中放那两个大月饼,周围摆上苹果、梨儿、核桃、板栗,煮熟的毛豆。可是那些东西我们根本不稀罕,自家果树上菜地里都有的,我们稀罕的就是那两个月饼。我们兄弟姊妹众多,一个个眼睛滴溜溜转,眼光全聚焦在月饼上,偷眼看看父亲严肃的脸,不断地吞咽着口水。
东西全准备好了,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在桌前齐刷刷跪下,面对素洁的月亮,三跪三拜,拜祭完后,父亲数数我们的人头,按份公平整齐地切开月饼,一人一瓣,每个人都虔诚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捧着,津津有味地品尝。我从来不舍得大口吃,吃了一半,偷偷把剩下的包起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吃,而弟弟妹妹总是狼吞虎咽几下就吃完了,然后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再去吃其他东西。
记得有一年中秋,父亲出了远门,母亲带领着我们,照例买两个大月饼,当我们面对月亮,准备拜祭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放下他的篮子,摆好他的旱烟袋,从篮子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个小月饼,正好每人一个,我们高兴坏了,要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吃到小月饼。妹妹给我吃了一口麻仁的,我分她一口火腿的;弟弟用洗沙的和哥哥换了伍仁的。顿时,节日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家,我们笑闹不停,母亲一脸的满足,连一向严肃的父亲,脸上也有了笑意。
那时候父亲还是一家之主,分完果品,坐在火塘边燃起一袋烟,幽幽地吧嗒吧嗒吸着旱烟,眯起眼睛,思绪拉回很远很远,讲起“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故事。我们便全挤在火塘边,饶有兴味地听着。我对文学的最初爱好,就来源于父亲和那些大叔大爷的讲不完的故事•••••• 现在月饼绰绰有余,想吃就吃,父亲却已长眠地下八年了。我忽地很想念父亲,想他那张严肃的脸,想他难得的一点笑意,想他亲手切下的粗糙而美味的月饼。可是尽管我遥望着明月,心里遥寄着我的思念,父亲大概也找不到路,来到我的楼下,接受我泼出的一些浆水凉饭了。因为父亲走的时候,我还在乡下,我城里的房子,层层叠叠的水泥森林中千篇一律的一间,父亲是找不到的。
其实过去的月饼,从配料,从技术,从包装,从卫生的角度,都是无法跟现在比的。客观地说,现在的月饼,馅多,油份足,甜味适中,松软可口,不像过去的,做工粗糙,包装粗劣,配料单一,非用刀切不可。可是过去的月饼,那味道,永远留在了心底,先入为主,后来者再怎么光鲜,又如何能与之相比!
] [ 本帖最后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9-22 23:14 编辑 ]
七月中旬或者更早,超市、糕点店、杂货店,就摆出各种月饼,品种齐全,推陈出新,随着中秋节的步子越来越近,商家更是绞尽脑汁,以各种促销手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也抵不住诱惑,每种味道各买一个,打算给家人先尝尝鲜,可是人家不领情,我的月饼无人问津,只有自己慢慢消受了。这种情形不是今年才有,可是每当月饼上市,我还是忍不住去买,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今年小侄女来城里上中学,住校,周末来我家,正好单位也发了一盒月饼,我便让她带些月饼去做早点,她厌恶地看看,不屑地摇摇头,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月饼。”好歹劝她带几个分给同学吃,她才挑了几个带去。
现在的孩子是不大吃月饼了,每年家里总要买些月饼,各种水果的,火腿的,伍仁的,应有尽有,包装精美,口味不一,可是它们实在勾不起我的食欲,我也只是偶尔尝一点。它再怎么花样翻新,再怎么精致美丽,再怎么营养丰富,再怎么昂贵新奇,总不如我儿时吃过的大月饼的味道。那甜香,如同初恋的味道,虽早已不在,却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深藏心里,越酿越醇,历久弥新。
那月饼粗糙,硬实,一张透明的薄纸包着,每年就买两大个,一个白饼,一个红饼(小的数量少,价钱贵,不舍得买)。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温润的月光亲吻着大地,父亲便把饭桌抬到门边,正中放那两个大月饼,周围摆上苹果、梨儿、核桃、板栗,煮熟的毛豆。可是那些东西我们根本不稀罕,自家果树上菜地里都有的,我们稀罕的就是那两个月饼。我们兄弟姊妹众多,一个个眼睛滴溜溜转,眼光全聚焦在月饼上,偷眼看看父亲严肃的脸,不断地吞咽着口水。
东西全准备好了,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在桌前齐刷刷跪下,面对素洁的月亮,三跪三拜,拜祭完后,父亲数数我们的人头,按份公平整齐地切开月饼,一人一瓣,每个人都虔诚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捧着,津津有味地品尝。我从来不舍得大口吃,吃了一半,偷偷把剩下的包起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吃,而弟弟妹妹总是狼吞虎咽几下就吃完了,然后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再去吃其他东西。
记得有一年中秋,父亲出了远门,母亲带领着我们,照例买两个大月饼,当我们面对月亮,准备拜祭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放下他的篮子,摆好他的旱烟袋,从篮子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个小月饼,正好每人一个,我们高兴坏了,要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吃到小月饼。妹妹给我吃了一口麻仁的,我分她一口火腿的;弟弟用洗沙的和哥哥换了伍仁的。顿时,节日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家,我们笑闹不停,母亲一脸的满足,连一向严肃的父亲,脸上也有了笑意。
那时候父亲还是一家之主,分完果品,坐在火塘边燃起一袋烟,幽幽地吧嗒吧嗒吸着旱烟,眯起眼睛,思绪拉回很远很远,讲起“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故事。我们便全挤在火塘边,饶有兴味地听着。我对文学的最初爱好,就来源于父亲和那些大叔大爷的讲不完的故事•••••• 现在月饼绰绰有余,想吃就吃,父亲却已长眠地下八年了。我忽地很想念父亲,想他那张严肃的脸,想他难得的一点笑意,想他亲手切下的粗糙而美味的月饼。可是尽管我遥望着明月,心里遥寄着我的思念,父亲大概也找不到路,来到我的楼下,接受我泼出的一些浆水凉饭了。因为父亲走的时候,我还在乡下,我城里的房子,层层叠叠的水泥森林中千篇一律的一间,父亲是找不到的。
其实过去的月饼,从配料,从技术,从包装,从卫生的角度,都是无法跟现在比的。客观地说,现在的月饼,馅多,油份足,甜味适中,松软可口,不像过去的,做工粗糙,包装粗劣,配料单一,非用刀切不可。可是过去的月饼,那味道,永远留在了心底,先入为主,后来者再怎么光鲜,又如何能与之相比!
] [ 本帖最后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9-22 23:1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