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小记】红蓼
2022-01-11叙事散文苇岸-弦歌
红蓼红蓼,湖滩沟沿上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夏天开粉红色穗状花,茎叶带有红色,茎节膨大,中空直立,乡亲们沙洲人叫它泡茏古。水乡人多用红蓼烧锅,故又亲切地称它茏古柴。红蓼是沙洲上最早的居民,和沙洲共写着沙洲的历史,也不知荣荣枯枯了多少代,沙洲上……
红蓼
红蓼,湖滩沟沿上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夏天开粉红色穗状花,茎叶带有红色,茎节膨大,中空直立,乡亲们沙洲人叫它泡茏古。水乡人多用红蓼烧锅,故又亲切地称它茏古柴。
红蓼是沙洲上最早的居民,和沙洲共写着沙洲的历史,也不知荣荣枯枯了多少代,沙洲上才有了生火造烟的居民。红蓼扎根之不择地势,生长之恣肆放纵,叫那些居民肃然起敬,沙洲人便用“贱服”二字来说道红蓼的生长习性。这里的“贱”是出身贫寒生命顽强,“服”是适应旱涝发展蓬勃,沙洲上到处都有红蓼舒枝散叶,以前的沙洲人有谁轻视这资深的土著,若没有红蓼和小飞蓬,如何升起炊烟?
尽管红蓼是沙洲人备炊的功臣,还是改不了它在人们眼里野草的地位;尽管红蓼花是很好的蜜源,比起鸢尾射干等花卉来还是进不了人们的庭院;尽管红蓼还是一味治风湿痹痛的药材,但在沙洲其药用的普及度远不如鳖血、藕节莲壳。倒是在古代红蓼总入诗入画,白居易就写过“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的诗句,秦观也把红蓼填进了《满庭芳》:“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大概因红蓼像竹有节,且生命力顽强,所以历代文人墨客爱吟咏红蓼吧。最喜陆游的《蓼花》,“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每每秉烛欣赏名花的诗人,到了暮年犹喜品读红蓼绽放在瑟瑟秋风中的不屈风姿。相传宋徽宗赵佶画过《红蓼白鹅图》,画上红蓼离坡高起,健壮肥硕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一蓼一鹅,意境清旷,深秋的肃杀气氛凝聚纸上。《红蓼水禽图》传是徐崇矩所画,仿佛画的就是我童年的湖边,一枝红蓼,穗花初发,轻捷的鹡鸰鸟发现波中青虾,悄然飞落红蓼枝头,引喙而啄。扇面画不仅将时光定在了那一格,将红蓼的观赏价值也定在了古代。现在的人不用砍红蓼当柴火,小孩子们自然叫不出红蓼的名。幸亏我的童年时代,人和草木还亲近着,让我攒下了许多与红蓼相关的记忆。
记事起就记下了水边红蓼花的模样,许许多多淡红色的小花挤作沉甸甸的一串串花穗状花在那里低头浅笑。那时好遗憾红蓼的小花没桃花大,哪怕有菜花那么大也行呀?可是蜜蜂不嫌红蓼花小,显出特别喜欢的架势。春天里菜花和紫云英开满田野,没有放蜂人来(后来知道满沙洲的油菜花规模不及他处大),夏天沟沿上、河沿上红蓼花开了,放蜂人就来了,在圩埂上搭起帆布的帐篷,摆放着一个个蜂箱。放蜂人年年夏天来,我想明白了为什么红蓼花天生那么小,如果红蓼花像桃花那么大,它就开不了那么多花,花一大成了人们眼里的花就不是草了。草遍地都是,连水里也长,花就不多见。我们前村几十户人家除了花花家有棵栀子花,只有南陂佬奶奶家有一株玫瑰。栀子花白白的有什么好看,小妹头家不稀罕,南陂佬奶奶家的玫瑰花紫巍巍真好看,对我们的心。结果我忍不住联络了房后的小多头大着胆子在天蒙蒙亮时去偷南陂佬奶奶家后门口的玫瑰花,谁知她家的大黑狗太敬业,没等我们走近花坛就狂吠起来。偏偏小多头不争气,才跑几步就跌倒了,吓得哇哇直哭,我不好一走了之,让早起的南陂老奶奶给逮着了。没想到她不但没有开骂,反问我们有没有遭狗咬,还说采下的花很快蔫了,不如长在枝上让大家看得长久,南陂佬奶奶真够意思,从未在人前提及此事。
放蜂人真让人羡慕,大地上天生地长的花儿都归他所有。我们在菜花开的时候将泥墙洞里的蜜蜂掏进瓶里,养不过夜的,而放蜂人养了那么多蜜蜂,还酿出甜甜的蜜糖。更吸引人的是放蜂人每年南来北往总跟花儿在一起,此处花儿开败了,还有别处的花儿等他去伴,放蜂人总是去很远很远的有花的地方。
可惜我们没有亲戚在很远的地方,听老人们说破圩时,沙洲人就得搬到远处的山岗上落脚,所以想出远门想看大山的小孩都盼着破圩,我也不例外。于是看村前大树上的喜鹊窝做得低不低,相传喜鹊跟天作,水小的年份将窝做得高高的,水大的年份反而将窝做得低低的。看遍了村里村外的喜鹊窝,终究没有遇到大水破圩的日子,于是把去远方的希望寄托在传奇的身世上。大妈说过我是母妈捡来的,便去问母妈是不是在放蜂人搭帐篷的河沿边的红蓼丛里捡的我?村西来喜婶婶家小三牛就是她寻短见时捆在芝麻杆上让红蓼湾的渔民捡去的。让人失望的是母妈不假思索地说出那天太阳照到家里的鸡窝上时生了我,是徐奶奶接的生。看来我不可能是放蜂人走丢了的小妹头,不会有所谓的亲生父母找了来将我带去远方。
有好多年没放蜂人光顾沙洲了,如果说是放蜂人和沙洲断了联系,不如说是人类跟自然断却了许多联系。
当根娣姐姐家门前的构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椹果时,卖蜂蜜的叫卖声响起在村子里,专勾小孩的魂,只有极少的人家买。根娣姐妹五个,她母妈会买上一大罐头瓶的蜂蜜给她小弟吃。大人不在家,根娣姐姐会取出一小勺蜂蜜兑了水给我们喝,蜜糖比白糖鲜了去了。正慢慢呷着,传来那个隔三岔五沿路卖酒药丸子的麻婆子的叫卖声,明明知道母妈不会买麻婆子的酒药,每回麻婆子打南边来,我都匆匆回家禀报母妈,总算有一回母妈好歹买了几粒酒药丸子。细看那酒药丸子,不就是米粉和了红蓼花的种子搓成的嘛,等湖边红蓼花子老了,我采些收着就是。留心隔壁婶婶帮母妈下酒药,将研碎的酒药洒在盛到搪瓷脸盆里的糯米饭里,最后在米饭中间扒个坑,蒙上干净的青纱布,用棉衣包了放在里锅内。第三天揭开包裹,那个坑里汪着酽酽的米酒,吃起来那个甜呀。后来我用红蓼花子和米粉搓了几粒酒药丸子,把偷偷做的酒酿装在搪瓷碗里,盖上盖子包上不穿的旧衣服藏在床底下。可到时间打开一看,哪有酒酿?忍着再等等,花花绿绿地长满了毛,只好满腹疑惑地趁没人时把它倒掉,幸好没人知道。
到了冬天,浪头将枯败的红蓼枝冲到岸边来,漂在水边的红蓼像细细的藕,不怕水冷,随手捞上一根撕去外面的皮,红红的,酷似一节一节的骨头。那时村前的坟滩上要建窑厂,起掉了许多年代久远的老坟,棺木朽烂不堪,装满白骨的蒲包一袋袋像放蜂人的蜂箱撂在路边。好几个下午都被我们几个小孩打发在那里,先是怯怯地看蒲包里的人骨,近似枯白的茏古柴,渐渐地也就不怕了,后来甚至抽一根称手的跟伙伴对打。还寻宝似的找髌骨当球玩,但天一晚就不敢在蒲包间穿梭了。赶紧洗了手回家,从不告诉家里大人,连哥哥都不知道。他老在我面前卖弄从老师那儿听来的恐龙和中生代的事情,等我上了学就知道茏古是不是龙骨了,而且知道很多连放蜂人都不知道的东西。
盼着过年,春天来了我就上学去。除夕的晚上哥哥帮父母烧火蒸糕,我缠着哥哥说书上的事情。哥哥学着大人的样儿折一节茏古柴,就着灶膛的火抽起烟来,还骗我说,抽一口,烟要从鼻子出来,他就给讲故事。我想起夏村那个残疾的捡柴人,他没钱买烟,总捡地上的烟屁股抽,还抽茏古柴。于是接过哥哥手里带火星的茏古柴狠命地吸了一口,太辣了,眼泪都下来了。哥哥一脸坏笑,学着捡柴人的口气说:“多好的黄金叶,好呛口!”直到现在哥哥都不会抽烟。
过了年,我进小学了,拥有了两本写着我名字的书,但我发现课本远远赶不上学校外头的世界好看。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5-2 19:53 编辑 ]
红蓼,湖滩沟沿上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夏天开粉红色穗状花,茎叶带有红色,茎节膨大,中空直立,乡亲们沙洲人叫它泡茏古。水乡人多用红蓼烧锅,故又亲切地称它茏古柴。
红蓼是沙洲上最早的居民,和沙洲共写着沙洲的历史,也不知荣荣枯枯了多少代,沙洲上才有了生火造烟的居民。红蓼扎根之不择地势,生长之恣肆放纵,叫那些居民肃然起敬,沙洲人便用“贱服”二字来说道红蓼的生长习性。这里的“贱”是出身贫寒生命顽强,“服”是适应旱涝发展蓬勃,沙洲上到处都有红蓼舒枝散叶,以前的沙洲人有谁轻视这资深的土著,若没有红蓼和小飞蓬,如何升起炊烟?
尽管红蓼是沙洲人备炊的功臣,还是改不了它在人们眼里野草的地位;尽管红蓼花是很好的蜜源,比起鸢尾射干等花卉来还是进不了人们的庭院;尽管红蓼还是一味治风湿痹痛的药材,但在沙洲其药用的普及度远不如鳖血、藕节莲壳。倒是在古代红蓼总入诗入画,白居易就写过“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的诗句,秦观也把红蓼填进了《满庭芳》:“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大概因红蓼像竹有节,且生命力顽强,所以历代文人墨客爱吟咏红蓼吧。最喜陆游的《蓼花》,“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每每秉烛欣赏名花的诗人,到了暮年犹喜品读红蓼绽放在瑟瑟秋风中的不屈风姿。相传宋徽宗赵佶画过《红蓼白鹅图》,画上红蓼离坡高起,健壮肥硕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一蓼一鹅,意境清旷,深秋的肃杀气氛凝聚纸上。《红蓼水禽图》传是徐崇矩所画,仿佛画的就是我童年的湖边,一枝红蓼,穗花初发,轻捷的鹡鸰鸟发现波中青虾,悄然飞落红蓼枝头,引喙而啄。扇面画不仅将时光定在了那一格,将红蓼的观赏价值也定在了古代。现在的人不用砍红蓼当柴火,小孩子们自然叫不出红蓼的名。幸亏我的童年时代,人和草木还亲近着,让我攒下了许多与红蓼相关的记忆。
记事起就记下了水边红蓼花的模样,许许多多淡红色的小花挤作沉甸甸的一串串花穗状花在那里低头浅笑。那时好遗憾红蓼的小花没桃花大,哪怕有菜花那么大也行呀?可是蜜蜂不嫌红蓼花小,显出特别喜欢的架势。春天里菜花和紫云英开满田野,没有放蜂人来(后来知道满沙洲的油菜花规模不及他处大),夏天沟沿上、河沿上红蓼花开了,放蜂人就来了,在圩埂上搭起帆布的帐篷,摆放着一个个蜂箱。放蜂人年年夏天来,我想明白了为什么红蓼花天生那么小,如果红蓼花像桃花那么大,它就开不了那么多花,花一大成了人们眼里的花就不是草了。草遍地都是,连水里也长,花就不多见。我们前村几十户人家除了花花家有棵栀子花,只有南陂佬奶奶家有一株玫瑰。栀子花白白的有什么好看,小妹头家不稀罕,南陂佬奶奶家的玫瑰花紫巍巍真好看,对我们的心。结果我忍不住联络了房后的小多头大着胆子在天蒙蒙亮时去偷南陂佬奶奶家后门口的玫瑰花,谁知她家的大黑狗太敬业,没等我们走近花坛就狂吠起来。偏偏小多头不争气,才跑几步就跌倒了,吓得哇哇直哭,我不好一走了之,让早起的南陂老奶奶给逮着了。没想到她不但没有开骂,反问我们有没有遭狗咬,还说采下的花很快蔫了,不如长在枝上让大家看得长久,南陂佬奶奶真够意思,从未在人前提及此事。
放蜂人真让人羡慕,大地上天生地长的花儿都归他所有。我们在菜花开的时候将泥墙洞里的蜜蜂掏进瓶里,养不过夜的,而放蜂人养了那么多蜜蜂,还酿出甜甜的蜜糖。更吸引人的是放蜂人每年南来北往总跟花儿在一起,此处花儿开败了,还有别处的花儿等他去伴,放蜂人总是去很远很远的有花的地方。
可惜我们没有亲戚在很远的地方,听老人们说破圩时,沙洲人就得搬到远处的山岗上落脚,所以想出远门想看大山的小孩都盼着破圩,我也不例外。于是看村前大树上的喜鹊窝做得低不低,相传喜鹊跟天作,水小的年份将窝做得高高的,水大的年份反而将窝做得低低的。看遍了村里村外的喜鹊窝,终究没有遇到大水破圩的日子,于是把去远方的希望寄托在传奇的身世上。大妈说过我是母妈捡来的,便去问母妈是不是在放蜂人搭帐篷的河沿边的红蓼丛里捡的我?村西来喜婶婶家小三牛就是她寻短见时捆在芝麻杆上让红蓼湾的渔民捡去的。让人失望的是母妈不假思索地说出那天太阳照到家里的鸡窝上时生了我,是徐奶奶接的生。看来我不可能是放蜂人走丢了的小妹头,不会有所谓的亲生父母找了来将我带去远方。
有好多年没放蜂人光顾沙洲了,如果说是放蜂人和沙洲断了联系,不如说是人类跟自然断却了许多联系。
当根娣姐姐家门前的构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椹果时,卖蜂蜜的叫卖声响起在村子里,专勾小孩的魂,只有极少的人家买。根娣姐妹五个,她母妈会买上一大罐头瓶的蜂蜜给她小弟吃。大人不在家,根娣姐姐会取出一小勺蜂蜜兑了水给我们喝,蜜糖比白糖鲜了去了。正慢慢呷着,传来那个隔三岔五沿路卖酒药丸子的麻婆子的叫卖声,明明知道母妈不会买麻婆子的酒药,每回麻婆子打南边来,我都匆匆回家禀报母妈,总算有一回母妈好歹买了几粒酒药丸子。细看那酒药丸子,不就是米粉和了红蓼花的种子搓成的嘛,等湖边红蓼花子老了,我采些收着就是。留心隔壁婶婶帮母妈下酒药,将研碎的酒药洒在盛到搪瓷脸盆里的糯米饭里,最后在米饭中间扒个坑,蒙上干净的青纱布,用棉衣包了放在里锅内。第三天揭开包裹,那个坑里汪着酽酽的米酒,吃起来那个甜呀。后来我用红蓼花子和米粉搓了几粒酒药丸子,把偷偷做的酒酿装在搪瓷碗里,盖上盖子包上不穿的旧衣服藏在床底下。可到时间打开一看,哪有酒酿?忍着再等等,花花绿绿地长满了毛,只好满腹疑惑地趁没人时把它倒掉,幸好没人知道。
到了冬天,浪头将枯败的红蓼枝冲到岸边来,漂在水边的红蓼像细细的藕,不怕水冷,随手捞上一根撕去外面的皮,红红的,酷似一节一节的骨头。那时村前的坟滩上要建窑厂,起掉了许多年代久远的老坟,棺木朽烂不堪,装满白骨的蒲包一袋袋像放蜂人的蜂箱撂在路边。好几个下午都被我们几个小孩打发在那里,先是怯怯地看蒲包里的人骨,近似枯白的茏古柴,渐渐地也就不怕了,后来甚至抽一根称手的跟伙伴对打。还寻宝似的找髌骨当球玩,但天一晚就不敢在蒲包间穿梭了。赶紧洗了手回家,从不告诉家里大人,连哥哥都不知道。他老在我面前卖弄从老师那儿听来的恐龙和中生代的事情,等我上了学就知道茏古是不是龙骨了,而且知道很多连放蜂人都不知道的东西。
盼着过年,春天来了我就上学去。除夕的晚上哥哥帮父母烧火蒸糕,我缠着哥哥说书上的事情。哥哥学着大人的样儿折一节茏古柴,就着灶膛的火抽起烟来,还骗我说,抽一口,烟要从鼻子出来,他就给讲故事。我想起夏村那个残疾的捡柴人,他没钱买烟,总捡地上的烟屁股抽,还抽茏古柴。于是接过哥哥手里带火星的茏古柴狠命地吸了一口,太辣了,眼泪都下来了。哥哥一脸坏笑,学着捡柴人的口气说:“多好的黄金叶,好呛口!”直到现在哥哥都不会抽烟。
过了年,我进小学了,拥有了两本写着我名字的书,但我发现课本远远赶不上学校外头的世界好看。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5-2 19:53 编辑 ]
很赞哦! ()